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得漳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3,(3)
SP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作用,许多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在国际上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SP在应用领域的报道是较少的。本文首先介绍了SP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旨在使SP变成一个生化药物即SP软膏(商品名为脑素软膏)。其次,在我们研究SP药用性质的同时,已注意到SP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如研究出SP高级营养霜;SP止痒宁露水;SP斑秃霜。第三,SP(猪脑)生化试剂的研究和制备,经由坂口试剂(精氨酸特征试剂)测定,可获得SP含量为30%或60%。 相似文献
2.
3.
使用固相法合成含有不同D-型氨基酸取代的八个P物质类似物。纯化采用凝胶过滤,硅胶柱层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化合物的SP样作用及拮抗SP样作用在离体豚鼠迴肠纵行肌上进行了试验。所有化合物都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化合物A-58[D-Arg~1,D-Phe~5,D-Trp~(7,9),Leu~(11)]SP拮抗活性最高。它拮抗SP样作用的剂量比率(EC_(50)之比)在10~(-6)M时为24,在3×10~(-6)M时为52.2。 相似文献
4.
5.
速激肽家族的三大成员: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和神经激肽B(NKB)是采用特异性的激动剂确定它们分别作用于NK_1、NK_2、和NK_3受体。SP肽类拮抗剂存在选择性差、亲和力低、代谢不稳定、有致瘫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7)
淡水鱼生物活性肽是以淡水鱼为原料,采用酶解等方法从淡水鱼蛋白质中得到的具有独特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活性的小肽物质。目前,从淡水鱼中已分离出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肽段,但关于淡水鱼源肽的结构和活性之间关系的报道尚不多。本文综述了淡水鱼生物活性肽的种类、制备与纯化和应用前景,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淡水鱼活性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源自肾上腺前脑啡肽原的具有吗啡样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神经肽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MENK),由5个氨基酸残基Tyr Gly Gly Phe Met组成,与G蛋白偶联的7次跨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对蛋氨酸脑啡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MENK对于免疫系统的调节及其对肿瘤、自身免疫病、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以乳清蛋白为原料,经过酶解或发酵等方法可以获得独特理化性质的生物活性肽。乳清蛋白生物活性肽来源广、活性强、分子量小,在食品和医药行业有很高的应用研究价值,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制备、分离纯化以及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乳清蛋白生物活性肽被发现。本研究主要综述了乳清蛋白生物活性肽的制备、分离纯化、鉴定方法以及生物功能,并展望了乳清蛋白生物活性肽应用前景,以期为功能性乳清蛋白生物活性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相比多肽,低聚肽具有优异的吸收机制与生物活性,本文主要从生物活性低聚肽生理功能的角度综述生物活性低聚肽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活性低聚肽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生物活性肽自动查询预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快速从由蛋白酶模拟酶解蛋白质而产生的大量未知生物活性的系列肽中,预测有生物活性的肽,以实现生物活性肽功能的预测。主要建立了生物活性肽数据库,应用已有生物活性肽作为序列比对的标准,实行大量未知生物活性的系列肽自动无人值守的和已知生物活性的肽序列比对查询,以发现新物种中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具有新的生物活性的功能肽。应用该软件系统AQS成功地预测并发现了造血细胞增殖肽、成骨细胞生长肽以及高血压押制肽。 相似文献
12.
对多种生物活性肽的辐射防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天然辐射防护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蛋氨酸脑啡肽是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它是由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其第5位氨基酸残基为蛋氨酸。通过抽取病人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扩增激活,然后回输患者体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3.6×10^9/L,血红蛋白122g/L,血小板116×10^9/L,异常淋巴细胞消失,幼粒细胞消失。骨髓象示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各阶段细胞比值及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值减低,形态正常;造血功能恢复。由此可见,蛋氨酸脑啡肽体外激活免疫系统并回输体内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P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1年 Von Euler 和 Gaddum 从马的脑和小肠中提取出一种能使家兔血压降低、离体肠管收缩且不为阿托品所阻滞的物质,称为 P 物质。长期以来,由于未得到 P 物质的纯品,又缺乏灵敏的测定方法,研究的进展一直缓慢。直到1971年,Chang 和 Leeman 分离、提纯了 P 物质,随后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建立了 P 物质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才使 P 物质的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现在有一些证据证明 P 物质是一种神经介质,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选择性分布和特异性传递通路;特别在痛觉调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P物质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和某些组织,与痛觉、内脏传入和传出、炎症反应以及中枢对运动的调节均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介绍P物质拮抗剂的构效关系、与受体结合的特性及其在中枢、外周神经系统 P 物质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P 物质拮抗剂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基础研究提供工具药,推进 P 物质作用机理的研究,而且可能发展成为新型的镇痛药和抗炎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