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我省棉区从1956年以来全面推广药剂治虫,对棉花增产起了显著作用。但随着喷药次数和药剂浓度的增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在棉虫天敌大量被杀死,某些害虫(如棉蚜、红蜘蛛对1059、1605)产生了抗药性等,已成为害虫猖獗发生原因之一。例如1971和1972两年棉铃虫大暴发,近两年棉蚜在个别产棉县一跃而为最主要害虫。本试验为了进一步探明棉田施药对棉虫天敌的影响,以便找出既能保护天敌,又能使害  相似文献   

2.
1964年12月下旬,陕西省昆虫学会召开了全省棉虫防治技术讨论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省棉虫发生特点及生产条件等,认其讨论了1965年的防治技术措施和策略,具体写出了棉虫防治技术措施纲要,提供有关农业生产部门参考采用。 陕西省棉田以关中棉区为主,基本上具有中纬度黄河流域棉虫区系的特点。以棉蚜、盲蝽、红铃虫、红蜘蛛、地老虎、棉铃虫、小造桥虫等七种害虫经常为害棉花,尤以前四种最为重要。关中中部、东部灌溉区棉田集中,为全省主要棉区,温度湿度较高,水肥条件好,棉株生育快、生长期长,红铃虫与盲蝽为历史性的虫害,棉蚜、红蜘蛛、地老虎也易于成灾。北部早塬区一般属次要棉区,棉田分散,生长季节较短,水肥条件差,植株生育较慢,干旱年份棉蚜、红蜘蛛为害重,影响最大;多雨年份棉蚜为害期长,叶病(茎枯病)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3.
害虫抗药性:Ⅲ、蚜虫抗药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蚜虫是为害多种农作物和果木花卉的害虫。尽管为害各种作物的蚜虫种类不同,但它们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繁殖量大而快,生活周期短,为害严重,为了防止蚜虫的为害,必然是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其结果也必然造成抗药性发展快。 蚜虫在各种作物上的抗药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在国内棉花蚜虫反应最为强烈。棉蚜是棉花苗期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但自五十年代国内进口有机磷农药1059以后,基本上控制了棉蚜对棉花的为害。但是由于单一的大量使用六、七年后,棉蚜对1059产生了很高的抗性。1963年作者等,应农业部的邀请,对北方棉区1059的使用问题进行了调查,肯定了1059对棉蚜效果差是抗性问题。国内有关害虫抗药性的测定,没有系统的开展。在蚜虫方面,只是在棉蚜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在实践中确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测定方法。开展棉蚜抗性工作的主要难题是室内大量饲养有困难。尽管国内外都作了不少努力,都没有突破这个难关。因此,棉蚜抗性工作只能在棉花生长季节进行。 以下就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棉蚜为例,提出以下测定方法供参考。 一、棉蚜抗性测定方法 为了比较各地测定抗性结果,所采用的虫种,测定方法及测定时的条件,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取食转基因抗虫棉上的棉蚜对粉舞蛛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转双价基因棉花SGK321、棉蚜Aphis gossypii和粉舞蛛Alopecosa pulverulenta为对象,研究了捕食转基因植物上的植食性害虫对多食性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粉舞蛛可以猎食棉蚜,但单独捕食棉蚜不足以长期维持若蛛的生存和发育; 与果蝇混合饲养,能显著提高若蛛存活率和体重。在猎物过量或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单独捕食转基因棉或常规棉上的棉蚜,若蛛的生存曲线和体重差异不显著。在猎物过量的条件下,用转基因棉上的棉蚜与果蝇混合饲养,若蛛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用常规棉上的棉蚜与果蝇混合的处理; 但这两种处理下,若蛛的体重差异不显著。在猎物数量不足的情况下,用转基因棉或常规棉上的棉蚜与果蝇混合饲养,若蛛的存活率和体重差异都不显著。可见,转双价基因棉花SGK321上的棉蚜对粉舞蛛的存活和发育没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棉蚜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在棉株幼小时被害后,首先受其影响最大的就是根系的发育,严重时,甚至还能停止生长一个时期;对于结蕾来说,也要延迟十多天,我们在近二年来进行“棉蒜间作防蚜双丰收”的试验,不但防止了棉蚜的为害,节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棉蒜双丰牧的成果。因此特别提出大家共同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甜瓜和棉花均是棉蚜及烟粉虱的适宜寄主,瓜套棉种植模式为2种害虫混合危害提供了条件,该模式下哪种害虫具有竞争优势值得探讨。【方法】通过田间定点调查和室内行为学观察,研究了吐鲁番地区瓜套棉种植模式下棉蚜和烟粉虱的发生动态及竞争干扰。【结果】田间观察分别于2011和2012年进行,在瓜套棉种植模式棉花、甜瓜上,棉蚜的发生期较烟粉虱早,但随着烟粉虱田间种群数量增加,对棉蚜产生明显的干扰和竞争作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烟粉虱成为田间优势种群。室内行为观察表明,2种害虫共存状态下均表现出以烟粉虱为优势的竞争作用,主要行为表现为通过触角、足的驱赶行为和进入棉蚜活动区域干扰等。当虫量低于4头·皿~(-1)时,无论棉蚜和烟粉虱哪种昆虫先接入,相互间的影响和干扰都很少。当2种昆虫数量均增加到8头·皿~(-1)时,烟粉虱成虫以触角、足等干扰棉蚜的行为频次显著增多。不同的定殖时间下,无论棉蚜和烟粉虱哪种昆虫先接入,随着定殖时间的延长,烟粉虱通过触角、足以及进入棉蚜活动区域驱逐和干扰棉蚜的行为都呈递减的趋势。【结论】在瓜套棉种植模式下,烟粉虱较棉蚜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麦套春棉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牟吉元  陈天业 《昆虫知识》1997,34(6):325-329
调查了麦套着棉不同时期内,棉株上、中、下部棉蚜AphisgossypiiGover、棉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和其主要天敌的数量。求得各期害虫与害虫、害虫与天敌、天敌与天敌之间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并分析了它们彼此在空间上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棉蚜Aphis gossypii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是棉花上的共存种,本文拟明确不同恒温条件下两种蚜虫单种和共存时的种群动态、有翅蚜发生及在棉株上的分布情况,探讨温度对两者种间竞争的作用。【方法】棉蚜、棉长管蚜单种、混合初始等蚜量设置,分别置于室内21、24和27℃恒温条件下,系统调查记录各处理种群数量、有翅蚜数量及在棉株上的分布,应用内禀增长率rm、空间分布情况、有翅蚜比例为竞争判别指标。【结果】棉蚜单种种群过程的rm均大于棉长管蚜,共存条件下一种对另一种蚜虫的rm均没有显著影响;棉蚜种群97%以上在叶片活动,棉长管蚜在叶片的比例为55%~75%;同一温度条件,两种共存不影响对方在棉花叶片和茎秆上的分布;棉蚜和棉长管蚜主要分布于棉花中上部。随温度升高,共存种群中棉蚜向棉株下部移动的比例增加,单种和共存种群棉长管蚜趋向于棉株上部移动。同一温度条件下,共存对棉蚜上下分布没有明显影响。21℃和27℃棉蚜的存在对棉长管蚜没有显著影响,但24℃时共存可使棉长管蚜在下部的比例明显增加;随温度的升高,棉蚜有翅蚜比例下降显著,而棉长管蚜无显著变化。【结论】适温范围内,两种蚜虫种间竞争的存在不影响彼此的内在繁殖能力,棉蚜比棉长管蚜具有更强的内在竞争能力;温度对棉蚜在竞争活动空间上的影响不明显,而对棉长管蚜的上下位置的选择有一定作用;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加速棉蚜有翅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棉蚜在棉田中的发生和扩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棉田中的棉蚜是由棉蚜的越冬寄主植物上迁移而来,这已由试验证明。但当棉蚜到达棉田以后,如何由少成多地扩散开来,造成棉田的灾害,是我们防治棉蚜工作中极需了解的问题。大家知道当早期治了极少数的棉蚜便可以防止了它的大批发生,更重要的是免得棉株受害影响产量。由於棉蚜的繁殖力强大,在短期内便可由少成多由点及面,往往使人不易察觉它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同时便可以搅乱了我们的防治措施,而造成我们工作中的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转Bt基因棉和其非靶生物棉蚜(Aphis gossypii)作为研究对象,对转Bt基因棉的生态安全性进行个案评价.利用刺探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测定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两种转Bt基因棉花(GK12和GK19)及其常规棉亲本泗棉3号叶片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以及棉蚜在棉叶上的搜寻行为.EPG结果显示棉蚜在3种棉株上的取食搜寻行为存在差异;生物测定实验中,棉蚜对3种棉花叶片表面淋洗物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异;对棉花叶片表面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后发现,3种棉株的叶表面化学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基本一致;但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发现3种棉花叶片叶毛的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叶片的物理特征和棉蚜的搜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由模型可知腺毛和分支为5的覆盖毛对棉蚜的搜寻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其他分支的覆盖毛对棉蚜的影响关系较为复杂.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所研究的这两种转Bt基因棉表面的物理特征异于其亲本,且这种差异会影响转Bt基因棉的非靶昆虫棉蚜在其上的取食刺探行为,棉蚜在两种Bt棉上较容易进行刺探和取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