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对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19种,隶属16目37科。其中留鸟32种,占总数的26.89%;冬候鸟 24种,占总数的20.17%; 夏候鸟30种,占总数的25.21%; 旅鸟33种,占总数的27.73%。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6种。  相似文献   

2.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及其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及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计得118种,并作了珍稀鸟类分布及数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地跨古北界和东洋界。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详细调查而未能掌握其区系特点,影响了对珠峰生物资源的深入认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26 d),采用样线法在保护区全境范围内对鸟类进行了7次系统实地调查,将原有记录从227种增加至390种。区系组成中,东洋界物种数多于古北界,分别为172和113种。南北坡区系差异明显,北坡以古北种为多,共55种,占北坡物种数的71.4%;南坡以东洋种为多,共168种,占南坡物种数的56.8%。在南坡,随海拔的升高,东洋种不断减少,而古北种先增加,在4000 m后开始减少;两者在海拔3100~4000 m时数量相当。据此认为珠峰地区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界线在南坡,且位于海拔3100~4000 m,而不同区系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适应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黄河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5-1997年对河南省三门峡黄河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8种,隶属15目28科,其中古北界鸟类38种(48.72%),东洋界鸟类9种(11.54%),广布型鸟类31种(39.74%),区系组成呈现南,北鸟类混杂分布,以古北界鸟类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1997-1999年对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19种,隶属16目37科,其中留鸟32种,占总数的26.89%,冬候鸟24种,占总数的20.17%,夏候鸟30种,占总数的25.21%,旅鸟占33种,占总数的27.73%,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6种。  相似文献   

6.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特征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宁夏罗山国家级保护区鸟类区系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5目46科98属164种,占宁夏已知鸟类总种数的48.81%。其中留鸟51种(31.10%),夏候鸟68种(41.64%),旅鸟38种(23.17%),冬候鸟7种(4.27%)。繁殖鸟119种,其中以古北界鸟类占优势,有88种,占繁殖鸟总数的73.95%;东洋界种15种,占12.61%;广布种鸟类16种,占13.45%。研究发现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中的鸟类群落特征差异较大。林地鸟类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水域鸟类具有最高的G-F指数。相似性分析显示,山地荒漠草地和废弃村庄的鸟类群落,林地和浅山灌丛鸟类群落,分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春季鸟类群落物种数、G-F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占陕西省鸟类种数(475种)的47.16%和全国(1371种)的16.34%。其中,雀形目鸟类32科156种,占69.64%;非雀形目鸟类18科68种,占30.36%。留鸟123种,夏候鸟67种,旅鸟25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在本区繁殖的190种鸟类中,东洋界种100种,古北界种67种,广布种23种。从繁殖鸟的区系成分看,东洋界种与古北界种分别为100种和67种,比例为1.5∶1,东洋界种占优势。从生境分析看,鸟类主要分布于森地和灌草丛。  相似文献   

8.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和生态类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家河的鸟类已知有204种,分隶于13目40科,占四川省鸟类615种的33%,古北种87种,占43%,东洋种90种,占445,广布种27种,占13%,特产种27种,占全国特产鸟类98种的28%,占四川省特产鸟类59种的46%,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4种,二级保护有26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2种,我国和日本国候鸟协定保护鸟类22种,1986年12月采获的鹰雕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1998年10月采获的草为川西北新分布,以此证明该鸟不仅只分布重庆地区。  相似文献   

9.
河北塞罕坝地区鸟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2-1995年对河北塞罕坝地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18种,隶属14目33科。古北界鸟类103种(87.29%)、东洋界鸟类1种(0.85%)。广布种14种(11.86%),鸟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古北界特征。其中夏候鸟67种(56.77%)、旅鸟26种(22.03%),留鸟19种(16.10%),冬候鸟6种(5.08%)。森林鸟类76种(64.41%)、沼泽水域鸟类50种(42.37%)、  相似文献   

10.
河北邢台市森林公园鸟类区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宇红  吴跃峰 《四川动物》2005,24(4):562-567
2003年3月~2005年4月对邢台市森林公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21种,隶属15目38科.其中留鸟27种,占总数的22.31%;夏候鸟26种,占总数的21.49%;冬候鸟10种,占总数的8.26%;旅鸟58种,占总数的47.94%.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家燕(Hirundo rustic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喜鹊(Pica pica)、大山雀(Parus major)、[树]麻雀(Passer montanus)、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小鹀(Emberiza pusilla)等10种鸟为公园的优势鸟种.国家Ⅱ级保护重点鸟类11种,河北省重点保护鸟类11种.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1994 -2014年间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51 -2010年信阳市每5年的平均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1994 -2014年的20年间,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从49种增加到60种,增长了22.4%,增加的11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别为:菊科4种,豆科2种,苋科、十字花科、大戟科、酢浆草科和雨久花科各1种;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1994 -2014年间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共33种(其中新增加的有6种),占2014年外来入侵物种的50.0%以上;从生活型来看,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为陆生植物,占总数的95%以上,其中,一年生植物>一、二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入侵途径来看,有意引进>无意引入>自然扩散;新增的入侵植物以种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有9种。因此,对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过程中,要加强对来自美洲的以种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陆生草本植物的入侵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和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常弘  毕肖峰 《生态科学》1999,18(2):53-53
报道了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调查,记录了该保护区鸟类118种,隶属13目35科,其中有59种属冬候鸟,57种属留鸟和2种属夏候鸟。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东寨港保护区有60种鸟类属古北界物种、43种是东洋界物种和15种是广布种。还分析了该保护区鸟类组成区系和鸟类生态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留鸟69种,候鸟176种,迷鸟2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如黑鹳、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7种.列入IUCN受威胁物种15种.其中极危等级1种,为白鹤.濒危等级3种,为东方白鹳、鸿雁、丹顶鹤.易危等级11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15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共39种.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及区系特征,采用随机调查法对该区大型真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40科88属180种,其中子囊菌门2科4属10种,担子菌门38科84属170种;(2)优势科为多孔科、牛肝菌科、红菇科、侧耳科和口蘑科,共计93种,占总种数的51.67%;(3)优势属为红菇属、牛肝属、云芝属、香菇属、小孔菌属、马勃属,共计38种,占总种数的21.11%;(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分布成分(72.72%)、泛热带成分(15.91%)、北温带成分(10. 23%)和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4%);(5)从种的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分布种(53.33%)、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1.67%)、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11.11%)、北温带分布种(10.00%)、东亚分布种(3.33%)、中国-日本共有种(3. 33%)、中国特有种(2. 78%)、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种(1. 67%)、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1. 11%)、欧亚大陆分布种(1.11%)及温带分布种(0.56%) 11个分布类型。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共计有蕨类植物23科46属107种.其区系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以温带性质为主,但有较明显的热带残遗性和亲缘性;特有现象明显,是东亚成分分布中心的一部分;隶属于华北区系,兼有强烈的西北和西南区系特色.  相似文献   

16.
多样化的森林群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不同的微生境。然而,物种在不同类型森林群落中是呈随机分布还是生态专化仍有待阐明。基于不同优势物种群落在太行山猕猴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4个1 hm2(100 m×10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采用Kruskal-Wallis方法、Betadisper检验分析不同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差异,利用相关网络和指示种分析探索物种-群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群落间木本植物的多度、丰富度和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共有5种物种同时出现在四个群落中,有43.82%(39/89)的物种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落中;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物种与群落之间的连接指数为41.29%,专化指数为60.89%;指示种分析显示不同植物群落间指示物种不同。了解了太行山猕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木本植物在不同群落中的分布具有较高的专化特征。希望本研究能为该区域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和物种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东莱州大基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优势现象明显、特有种较多、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古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属华北植物区系,具有典型温带区系特征,兼有一定的热带亲缘。  相似文献   

18.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内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但已多年未进行过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于2015年1月至7月,在保护区4个林场内设置了51个2km×2km网格,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内兽类和地栖性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经过6,014个捕获日的调查,共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13科17种,鸟类6目12科28种,其中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灰林鸮(Strix aluco)、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普通(Sitta europaea)、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gravivox)、画眉(Garrulax canorus)等10个种类为保护区新记录种。首次在该保护区拍摄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豹(Panthera pardus)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以及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Macaques mulatta)、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红腹锦鸡和灰林鸮。兽类以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为4.57;鸟类以红腹锦鸡的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为2.03。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中型兽类群落,但顶级捕食者数量稀少,应加大对其栖息地及猎物的保护恢复力度。此外,相机拍摄到大量放牧活动照片,说明当地人为干扰严重,应加强管理。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内兽类和地栖性鸟类的资源现状,为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甲螨群落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至2002年4月在不同的季节,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属级水平上土壤甲螨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土壤甲螨多度的四季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土壤甲螨多样性的四季变化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不同的季节土壤甲螨群落组成不同,但小奥甲螨属、小盾珠甲螨属、木单翼甲螨属3个属在每个季节均为绝对优势属.土壤甲螨主要分布在表层,但从夏季到冬季,土壤甲螨从表层向深层迁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