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最近几年开展的小型兽类调查和研究中,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的方法,证实在新疆发现的白尾高山䶄(Alticola albicauda True, 1894)是中国新纪录。该种尾全白色,末端有白色毛束;身体背部淡红褐色,腹部纯白。在基于Cyt b构建的系统树中和GenBank中的白尾高山䶄聚在一起,并与银色高山䶄(Alticola argentatus Severtzov,1879)形成姊妹群,两者间遗传距离为5%;在西藏发现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 Satunin,1902),其特征和我国其他区域分布的小毛足鼠一致,两者之间Cyt b基因遗传距离(K2P)为0.6%,是西藏新纪录;在四川发现丽江绒鼠(Eothenomys fidelis Hinton, 1923),牙齿特征,尾长和体长之比和地模标本基本一致,但个体较小,在基于Cyt b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四川标本为独立分支,表明形态和分子上均存在一定的分化,但和地模标本的遗传 距离只有1.1%,应为同一种,为四川省新纪录;在湖北发现循化鼠兔(Ochotona xunhuaensis Sou and Feng, 1984),有异耳屏,头骨较扁平,符合循化鼠兔的鉴定特征,与模式产地的循化鼠兔Cyt b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9%,为湖北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来自中国云南的耐氏大鼠Leopoldamys neilli中国新纪录,分别测量了5号中国新纪录标本的外形量度和26项头骨指标;利用已有的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推算了耐氏大鼠、小泡巨鼠和沙巴长尾大鼠三者之间的遗传距离,并通过Cyt b基因和核基因IRBP合并基因数据集进行了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耐氏大鼠与泰国地区的耐氏大鼠为同一个种,为中国鼠科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于2006年10月及2015年8月在中国云南省采集到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 Kuroda,1938)3号成体标本。1号雄性与1号雌性的标本来自屏边县大围山自然保护区(22°53′59″N,103°41′23″E,2 088 m),另1号雌性标本采自富宁县里达镇半边箐(23°28′11"N,105°35′59″E,1 442 m)。其尾毛长而稀疏,尾长变异大,后足宽大,后足足底和掌外侧垫突出、聚集且呈圆形,这些特征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吻合。其线粒体Cyt b与地模标本的遗传距离为1.6%。采集地生境为原生林与次生林交界处和落叶季雨林。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编写《中国动物志》食肉目卷鼬獾属的过程中,发现1964年3月采自广东高要县鼎湖山地区的3个标本,经鉴定为缅甸鼬獾Melogale personata Ceoffroy.系我国兽类新纪录。现将其形态特征简述于下。 体背酱棕,头部色调显深,耳前、眼下有一孤主的浅褐色斑,白色纵纹从头顶后部一直延至颈背部;背部针毛无白色毛尖,尾基向后至尾末端乳黄色毛尖逐渐加长,色泽加深。尾毛粗硬而蓬松,尾端呈扫帚状。  相似文献   

5.
1978年7月,协助我所进行野外工作的马德新同志于北疆福海县境的阿尔泰山地,采得一批小形啮齿类标本。经鉴定,其中3只(2,1,均为成体)为大耳山(鼠平)Alticola macrotis Radde,1862。因系国内首次发现,特将其形态特征简述于下。 体背深灰,微显淡褐色调;体侧浅淡,但与背侧毛色无明显分界;腹面浅灰,毛基灰色,毛尖白色。尾毛双色,上面黑褐,下面污白。头骨不平扁。眶间有一不明显的纵行浅槽。腭骨后缘游离,中间无舌状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整理云南兽类过程中,相继发现一些国内尚未记载过的新纪录,现仅就其中的食虫目(Insectivora)部分简报如下: 1.树鼩阿萨姆亚种Tupaia belangeri assamensis Wroughton,1921 云南西北部:贡山2♂♂,1♀,6(皮);泸水(片马)7♂♂,2♀♀.体重137(110—166),体长172(160—185),尾长174(161—185).后足长42(38—44),耳长13(10—16);颅全长49.3(48.5—50.5).颧宽25.1(24.0—26.5),脑颅宽19.6(19.1—20.2),上齿列长24.5(23.5—26.1). 体型较国内已知的三个亚种(T.b.chinensis云南西部和南部;T.b.yunalis云南东南部,贵州和广西西南部;T.b.modesta海南岛)为大,(后三个亚种的颅全长平均仅47毫米左右)。体色较T.b.chinensis和T.b.modesta深暗,上体为暗橄榄茶黄色,肩纹棕黄色且较显著。下体除胸腹中央区域有较窄的茶黄色(至毛基)並在喉部扩大成楔形外,余均与背色相似,绝无灰白色毛区。T.b.yunalis的腰臀部显著地较肩背部深黑。但贡山、泸水一带的标本前后色调均匀一致,亦无深黑色。  相似文献   

7.
何锴  邓可  蒋学龙 《动物学研究》2012,33(5):542-544
2011年12月5日在云南省个旧市蔓耗镇(N23°00‘43.0",E103°26‘18.9",海拔350m)采集到高氏缺齿鼩(Chodsigoa caovansunga Lunde,Musser and Son,2003)标本1号。该物种为中国新纪录并且是其在模式产地(越南河江省Mt.Tay Con LinhⅡ山)以外的首个分布纪录。该标本头体长、尾长及颅全长明显大于模式产地的标本,线粒体cyt-b序列(JX508288)与地模标本相似度为98.6%。采集地生境为沟谷雨林,干扰类型为香蕉种植。  相似文献   

8.
2010年3月和5月分别在北部湾口附近采获鲀科Tetraodontidae兔头鲀属Lagocephalus鱼类标本2尾,经形态学和DNA条形码分析,鉴定为兔头鲀L.lagocephalus(Linnaeus,1758),系我国鱼类1新纪录种。并对新纪录种——兔头鲀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研究标本保存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兽类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鉴定整理1987年我省采集的翼手类标本时,发现有两种属四川省兽类新纪录,现报道如下(重量单位:克;长度:毫米):大菊头蝠Rhinolophusluctuslanosus1987.10.5,采于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保护站附近(1180米)。1♂,体重31,体长76,耳长38,尾长44,后足长17,前臂长67,颅全长29.1,颅基长23.8,腭长8.5,颧宽14.4,眶间宽3.3,后头宽12.8,上齿列长10.5,下齿列长12.6。特征:体型较大。体毛长密而卷曲,呈暗褐色,毛尖灰白色。耳廓背基部毛呈棕褐色。前臂长67mm。鞍状叶基部向两侧扩展成翼状,位于鼻孔之上端。阴茎骨长8.5mm,后端略膨大且分叉。本种数量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异扇蜱属一新种(蜱螨目:硬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扇蜱属Anomalohimalaya为Hoogstraal等于1970年新建的硬蜱科中的一属。其模式种是喇嘛异扇蜱A.lama Hoogstraal, Kaiser et Mitchell,采自尼泊尔高原荒漠地区的高山(鼠平)Alticola sp.、姬鼠Apodemus sp.、鼩鼱Sorex sp.和高原兔Lepus oiostolus。以后,和(1978)在苏联塔吉克的一种高山(鼠平)Alticola argentatus体上又发现另一个种——洛氏异扇蜱A.lotozkyi Filippova et Panova。 1972年我们从新疆的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体上采到异扇蜱属一种,经详细鉴定,形态与喇嘛异扇蜱和洛氏异扇蜱都有不同,故订为新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扩增了169号鼠兔属样本的cyt b序列,代表13个种11亚种及5个未分类单元,下载了66条分类地位确定而完整的Cyt b序列,包括25种及9个亚种。构建了Bayesian系统发育树,计算了遗传距离,开展了物种界定分析;对13个种4亚种及5个未分类单元174号完整头骨和外形的20个形态学量度数据开展了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T检验;对头骨和身体外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鼠兔属包含5个亚属,分别是Ochotona, Conothoa, Pika, Lagotona 和一新亚属;5个亚属间的遗传距离在12.8%-16.0%之间;高黎贡鼠兔(Ochotona gaoligongensis)是灰颈鼠兔(O. forresti)的亚种;喜马拉雅鼠兔(O. himalayana)是灰鼠兔(O. roylei)的亚种;木里鼠兔(O. muliensis)是川西鼠兔(O. gloveri)的亚种;宁夏鼠兔(O. argentata)应为蒙古鼠兔(O. pallasi)的亚种;西伯利亚鼠兔(O. turuchanensis) 为高山鼠兔(O. alpina)的同物异名。藏鼠兔循化亚种(O. thibetana xunhuaensis)应提升为种:循化鼠兔(O. xunhuaensis);东北鼠兔长白山亚种(O. hyperborea coreana)应该提升为种:长白山鼠兔(O. coreana);藏鼠兔峨眉亚种(O. thibetana sacraria)应提升为种:峨眉鼠兔(O. sacraria); 藏鼠兔锡金亚种(O. thibetana sikimaria)应提升为种:锡金鼠兔(O. sikimaria)。通过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研究,发现了鼠兔属1 新亚属和5个新种。新亚属命名为异耳鼠兔亚属(Alienauroa subgen. n.),属模为黄龙鼠兔(O. huanglongensis sp. n.),成员包括黄龙鼠兔新种、峨眉鼠兔、循化鼠兔,以及在龙门山和大巴山发现的2个新种,共计5个种。新亚属的鉴定特征是:耳上前缘内侧有一个密被短毛的异耳屏(Congenial tragus);头骨扁平,颅面平直;眼小,眼眶长和眼眶宽均小于其他亚属;被毛粗长而无光泽;腹毛多为灰白色。5个新种分别发现于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北部龙门山、四川北部大巴山、四川西部邛崃山、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朗县。我们分别将其命名为黄龙鼠兔(Ochotona huanglongensis sp. n.),扁颅鼠兔(Ochotona flatcalvariam sp.n.),大巴山鼠兔(Ochotona dabashanensis sp. n.),雅鲁藏布鼠兔(Ochotona yarlungensis sp. n.)和邛崃鼠兔(Ochotona qionglaiensis sp. n.)。黄龙鼠兔的鉴定特征是:门齿孔前段平行;脑颅扁平,颅高为颅全长的33.5%;耳大,平均20mm以上(不含耳基部的管),异耳屏三角形,但顶端圆形;毛长而粗糙,无光泽,背部毛长约20mm;腹面毛色以灰白为主;前后足背面灰白色,腹面黑灰色,指(趾)垫大,橘黄色,露出毛外,爪黄白色半透明。扁颅鼠兔的鉴定特征是:脑颅异常扁平,颅高约11mm,颅高仅为颅全长的31%;眼眶很小,平均6.7mm×5.6mm;个体小,体长140mm以下;体毛长而粗糙无光泽,背部毛长22mm;耳小,平均17mm左右,异耳屏阔圆型,相对较小;背毛沙黄色,腹毛黄白。大巴山鼠兔的鉴定特征是:异耳屏镰刀状;耳相对较小,均在17mm以下,和峨眉鼠兔、扁颅鼠兔差不多,比该亚属循化鼠兔和黄龙鼠兔小。颅高相对较大,颅面更隆突,颅高平均12.45mm, 眼眶相对较大,平均8.52mm×7.13mm。雅鲁藏布鼠兔的鉴定特征是:与黑唇鼠兔(O. curzoniae)和努布拉克鼠兔拉萨亚种(O. nubrica lhasaensi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唇缘有很窄的深灰色圈,深灰色圈外侧为灰白色;前后足底部毛浓密,趾端毛多而长,趾垫和爪隐于毛中;个体中等,体长150mm左右,比黑唇鼠兔和努布拉克鼠兔拉萨亚种小得多;颅面较隆突,但与黑唇鼠兔相比,颅面相对平直;被毛黑褐色。邛崃鼠兔的鉴定特征是:大小及头骨和藏鼠兔很相似,但该种和藏鼠兔的显著不同是眶间宽狭窄,平均4.05mm(3.64-4.19mm),而藏鼠兔眶间宽一般超过4.2mm,平均为4.45mm;该种毛色为沙色带黄色调,毛粗长;藏鼠兔为黑褐色调,毛相对较短;邛崃鼠兔前后足背面为显著的草黄色,而藏鼠兔前后足背面黄白色。  相似文献   

12.
在整理我馆钩蛾科标本过程中,发现有二种为我国新纪录,报道如下: 1.褐色带钧蛾 Nordstroemia ochrozona(Bryk) 分布:西藏墨脱县,1(1979.X. 9,采集人金根桃、吴建毅。标本编号31200982)。国外缅甸(正模产地)。  相似文献   

13.
彭东  王亚丽  杨旭  肖宁 《动物学杂志》2021,56(6):882-890
洞鳅属(Troglonectes Zhang, Zhao & Tang 2016)鱼类为中国特有的小型洞穴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贵州和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河流中。2018至2019年在贵州省荔波县境内进行洞穴生物多样性调查时采集到4号洞鳅属标本,经过形态比较,与弱须洞鳅(Troglonectes barbatus)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Cyt b重建的系统发育树及遗传距离分析显示,4号洞鳅属标本与来自模式产地的弱须洞鳅高度支持聚为一支;利用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基于16S rRNA和Cyt b的遗传距离,这些标本与弱须洞鳅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4%和0.2%,小于洞鳅属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16S rRNA遗传距离为2.4%,Cyt b遗传距离为6.1%)。本次研究使用16S rRNA和Cyt b分子标记研究洞鳅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距离。综合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采集自贵州省荔波县小七孔景区的4号标本为隶属于鲤形目条鳅科洞鳅属的弱须洞鳅,系贵州省洞穴鱼类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1990年在金阳县对坪区附近,金沙江岸边的洞中采到一组翼手类标本,经鉴定属蹄蝠科的双色蹄蝠,为四川省兽类新纪录,简报如下(长度:mm)。双色蹄蝠Hipposideros bicolor1990.8.13,采于金阳县对坪区附近洞内(海拔570m),洞深约15m,有分支。标本外形和头骨(体长、尾长、耳长、后足长、前臂长、颅全长、颅高、颧宽、眶间宽、后头宽、上齿列长、下齿列长)量度如下(括号内数字为量度范围):4♂♂:48(47—49)、34.5(34—35),23.3(23—24)、8、43、18.15(18.04—18.28)、7.36(7.08—7.58)、8.74(8.64—8.84)、271(2.60—2.76)、9.21(9.14—9.30)、6.17(6…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藏鼩鼱(Sorex thibetanus)和甘肃鼩鼱(Sorex catnsulus)的分布范围和生物学资料了解较少.2017年,在云南省西北部的高山区域采集了 48号鼩鼱属(Sorex)动物标本.用形态学和基于Cyt b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对采集标本进行了物种鉴定.结果显示来自4个地点的27号标本形态上与藏鼩鼱相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中国岩羊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差异,探讨岩羊亚种分化的分子机制,采用中国岩羊不同地理种群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全序列,分析了碱基变异情况、遗传距离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并对获得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藏亚种与四川亚种Cyt b基因平均序列差异为4.2%(±0.007),处于偶蹄目亚种的序列差异范围内,支持了目前对岩羊西藏亚种的分类地位。四川亚种内部各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033±0.0 111)与它们分别到西藏种群的遗传距离(0.042±0.007)差异不显著(t=1.824,P=0.084),说明四川亚种内部各地理种群间已经发生较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中,四川、甘肃和青海种群亲缘关系较近,并与四川亚种内部的其它种群已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因此认为四川亚种内部各地理种群的种下分化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斗鱼属鱼类亲缘关系的Cyt b基因序列和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DNA Cyt b基因序列分析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中国分布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圆尾斗鱼(M.chinensis)和香港斗鱼(M.hongkongensis)以及越南的红鳍斗鱼(M.erythropterus)4种鱼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获得4种斗鱼14条Cyt b基因全序列(1 155 bp),结合GenBank中搜索到的近缘物种同源序列进行分析.从13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36条引物,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10个群体96个个体共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749条,构建矩阵进行分析和聚类.基于Cyt b全序列以邻接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的系统树及RAPD数据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都显示,香港斗鱼和红鳍斗鱼先聚为一分支,再与叉尾斗鱼聚类,圆尾斗鱼处于外缘.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圆尾斗鱼与其他斗鱼的亲缘关系较远,种间遗传距离为0.184 5~0.225 3(Cyt b)和0.653 6~0.746 5(RAPD),两者为同一单系群中两个独立演化的自然类群;香港斗鱼与叉尾斗鱼间遗传分化明显,Cyt b碱基差异为11.00%,RAFD遗传距离达0.577 7,支持其为独立物种的观点,且香港斗鱼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大,Cyt b碱基差异为3.12%,RAPD遗传距离0.060 1;叉尾斗鱼群体间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058 2和0.086 9,而各群体内的数值分别为0.016 1~0.031 7和0.023 5~0.046 7,表明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间,并按分布流域分别聚类.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哺乳动物生态与进化学科组于2014年9月20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北纬21°30'00″,东经100°29'24″,海拔1 604 m)附近的常绿阔叶林中使用sherman捕获两号疑似费氏树鼠属标本。通过形态学鉴定结合分子遗传比较,确定这两号标本为南洋鼠(Chiromyscus langbianis)。  相似文献   

19.
记述长尾小蜂科Torymidae中国1新纪录属突喙长尾小蜂属Rhynchoticida,及中国1新纪录种尾突喙长尾小蜂Rhynchoticida caudate Bou(c)ek,1978.突喙长尾小蜂属Rhynchoticida的鉴别特征为:触角粗而短;胸部黑,被密柔毛;后足基节侧面光裸区具大而深的半月形刻点;后足腿节膨大,其腹面具1排较宽的齿;腹部突起.提供了形态描述、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20.
<正>来自朝鲜HFRS疫区啮齿动物中的HFRSV(H-aemorrhagic Fiver with Renal Syndrome Virus)已在自然宿主野鼠类——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群中适应成功,并能连续传代。在苏联欧洲HFRS疫区发现的几种啮齿动物中,已检测出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可是这种病毒主要是贮藏于保存宿主的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glareolus)野鼠中。本文试图介绍以实验室纯系化的棕背(鼠平)、西伯利亚旅鼠——草原兔尾鼠(Lagurs Laurs)、欧洲大鼠——纹背毛(足庶)鼠(Phodopus Sungorus)黑线姬鼠、Wistar大白鼠以及无胸腺的小鼠对HFRS苏联欧洲地区株适应的结果。实验室纯系化的棕背(鼠平)系从1968年以来,尚未发现有HFRSV自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