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在临床实体器官移植(SOT)中使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临床试验结果和研究进展。现己发现从人体不同组织中获得的MSC均有组织修复与免疫调节的功能。以MSC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旨在减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和促进免疫耐受。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SOT中使用自体或异体MSC是安全有效地。整体而言,活体亲属肾移植受者使用MSC与改善移植后肾功能、减少排斥反应等密切相关,并可替代免疫诱导和降低免疫抑制剂用量。目前己完成的改善SOT预后的临床试验以评估包括使用MSC的细胞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支持基于MSC的细胞治疗具有安全性并证实可改善移植后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来源广泛,具有易获得、易增殖、免疫原性低等独特优势,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的可靠细胞来源.然而移植干细胞在梗死区缺血缺氧微环境下会出现存活率低、活性差以及细胞衰老等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将近年来改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治疗猕猴糖尿病模型观察其血糖的变化。方法猕猴9只,分为对照组3只和模型组6只,模型组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及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成糖尿病模型,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12周时再分为模型对照组3只和治疗组3只,治疗组每只每周静脉回输huMSCs 1×10~6个/kg,连续3周,每周检测各组血糖变化,三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两组猕猴高糖高脂饮食喂养第8周时模型组空腹血糖值[(22.00±3.00)mmol/L]与对照组[(4.75±0.20)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4,P0.01)。40周时1只猕猴因糖尿病死亡,病理切片证实心、肝、脾、肺、肾和胰腺均有病变,符合糖尿病特征。huMSCs治疗后,3周血糖连续下降,到第4周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空腹血糖分别为(4.85±0.35)mmol/L、(18.20±1.00)mmol/L、(4.09±0.50)mmol/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10,P0.01)。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73,P0.01),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49,P=0.014)。结论 STZ联合高糖高脂饲料能成功诱导出猕猴糖尿病模型,用huMSCs能有效降低血糖,使糖尿病猕猴恢复正常血糖,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C治疗组。应用GFP阳性MSC,再灌注1d后经尾静脉注射MSC(1×106),对照组则注射PBS。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每天由双盲于试验组的研究人员应用爬杆计分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血2h再灌注8d取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MSC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MSC治疗组缺血侧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观察到GFP阳性与bF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结论:经尾静脉给予的MSC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bFGF表达升高,可能是MSC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初步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1月难治性PNS患者30例,自愿接受UCMSC治疗,所有患者符合难治性PNS诊断标准,且均经肾活检证实病理类型,免疫抑制治疗未缓解或反复复发。分析UCMSC治疗PNS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得出:(1)UCMSC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显示:治疗前0周(3.84 g/d)与治疗后4周(2.53 g/d)、8周(1.12 g/d)、16周(0.66 g/d)、24周(0.57 g/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浆白蛋白比较显示:治疗前0周[(24.07±7.30)g/L]与治疗后4周[(29.50±7.92)g/L]、8周[(31.58±7.94)g/L]、16周[(33.43±7.86)g/L]、24周[(35.57±7.68)g/L]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总蛋白比较显示:治疗前0周[(50.03±7.82)g/L]与治疗后4周[(56.83±8.82)g/L]、8周[(58.9±7.94)g/L]、16周[(60.93±8.25)g/L]、24周[(64.6±8.52)g/L]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后胆固醇的比较显示,UCMSC治疗前0周[(8.62±2.94)mmol/L]与治疗后8周[(8.0±2.91)mmol/L]、16周[(7.31±2.58)mmol/L]、24周[(6.60±2.07)mmol/L]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完全缓解15例,50﹪;部分缓解6例,20﹪;无效9例,30﹪。(3)在整个UCMSC输注过程及观察过程中并发症轻,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本研究表明UCMSC对改善难治性PNS病情及防止PNS的复发有积极作用,临床缓解率高、起效较快且并发症较少,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目前困扰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胰岛移植作为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早已得到公认,但是胰岛供体的缺乏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存在限制了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1]。胰岛素替代疗法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也有许多缺陷。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均质性细胞,具有供源丰富、易于获得、有自由供体、避免免疫排斥等优点,因而是较为理想的胰岛B细胞来源[2]。近年来,众多实验研究表明了通过诱导MSC分化为胰岛B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瘤(AA)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极高。目前AA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干预,但开放手术风险很大;介入治疗虽然创伤较小,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如解剖结构的限制、远期管理等。因此,有必要探索新方法在早期进行干预。目前认为,AA的发病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壁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慢性炎症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该降解过程,是AA形成的重要因素。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特性,还能特异性地募集到损伤部位,在治疗AA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就MSC治疗AA的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下肢缺血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可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和坏死,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传统治疗和外科治疗在临床上亦有诸多局限性,随着以干细胞治疗为主的再生医学兴起,为糖尿病下肢缺血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性.糖尿病下肢缺血的干细胞治疗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间充质干细胞(MSC).MSC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低免疫原性的细胞,通...  相似文献   

9.
自然存在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少,限制了其研究应用。依靠自主发明的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分离制备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制备的干细胞进行了三维培养扩增。结果表明,制备的干细胞形态长势良好,并能诱导分化为类胰岛样组织。与常规方法相比,干细胞收获率提高了8倍以上,且细胞活性状态良好。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可以批量制备高质量的各种间充质干细胞,有利于高效率地建设各种间充质干细胞库,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再生工程中重要的种子细胞,它对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是是由细胞外因子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DDR2(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2)作为I型胶原的特异性受体在成骨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对于其在BMSCs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作用还鲜有研究,对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分离、培养并鉴定比较DDR2基因缺失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型的全骨髓贴壁细胞分离方法分离培养两种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并利用诱导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结果:分离培养的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一致,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强,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CD29,Sca-1均表达阳性,CD105,CD45表达为阴性,分离得到的两种细胞均有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但可以明显观察到DDR2基因缺失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减弱。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于DDR2基因缺失小鼠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初步探索DDR2基因缺失在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高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奠定理论基础。经实验证明,DDR2基因缺失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仍具备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但其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明显减弱,说明DDR2基因缺失对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易于分离培养获得、低免疫源性、多向分化潜能及旁分泌功能等特征,而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组织再生与创伤修复研究,并显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肤创伤的研究已开展了十余年,无论动物模型或是临床病人,均显示了不错的疗效。然而,该治疗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离转化为临床常规治疗手段尚有距离。该文拟对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和提高疗效的手段等方面作一综述,并探讨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淋巴细胞浸润唾液腺和泪腺,表现为眼干和口干等外分泌腺功能障碍。T细胞是浸润唾液腺的主要淋巴细胞,其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舍格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自发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Tg-huTNFα小鼠),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类风湿关节炎及其继发骨量丢失的影响。方法 3周龄Tg-huTNFα小鼠分为3组:(1)模型组(Model),每周腹腔注射1次0.1 mL/10 g的生理盐水;(2)huTNFα抗体干预组(Anti-huTNFα),每周腹腔注射1次10 mg/kg的huTNFα抗体;(3)BMSCs干预组(BMSCs),每周双侧膝关节腔各注射1次5×106 Cells的BMSCs。干预期间每周称量1次动物体重,同时对踝关节进行临床评分,各组动物干预10周后处死取材。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细胞、B细胞、CD4+/CD8+ T细胞比例,液相芯片法检测血清中huTNFα、IL-4及IL-1β含量,HE染色后评价左侧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理改变,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右侧股骨骨结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BMSCs和Anti-huTNFα干预均可缓解Tg-huTNFα小鼠体重的下降,抑制小鼠关节肿大变形,下调外周血huTNFα含量,降低Tg-huTNF...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1,(18):I0001-I0002
2011年6月的国际学术期刊《干细胞》(Stem Cell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王立平和蔡林涛研究组的研究论文,他们在锶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掺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机制研究中取得新成果。本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已同时被国外Mason RS研究组证实(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1年5月12日)。  相似文献   

15.
《生物磁学》2012,(7):I0001-I0002
2011年6月的国际学术期刊《干细胞》(StemCell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王立平和蔡林涛研究组的研究论文。他们在锶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掺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机制研究中取得新成果。本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已同时被国外MasonRS研究组证实(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1年5月12日)。  相似文献   

16.
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再生医学领域应用前景无限。它取材较容易,无论是天然的还是通过细胞工程诱导获得的均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成功的MSCs治疗依赖于有效的细胞输送和移植细胞的长期存活,以便能长久地在目标位点更多地发挥效应。在MSCs移植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其进行修饰可取得这一效果。本文介绍了能提高移植MSCs的迁移能力、防止MSCs衰老和凋亡及提高MSCs存活率的基因工程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血管壁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还不满意。目前已经证实,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发生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过程,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和内皮细胞丢失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主要特点;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探索有效措施促进有益的内皮细胞再生并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是血管损伤防治的关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体外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受损部位募集,并进一步分化为内皮细胞,修复损伤血管。然而,也有研究显示体外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而在血管局部增生,参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文中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为后续开展的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细胞培养用于牙周病的治疗,验证其在牙髓、牙周炎、牙槽骨等骨缺损处再生可行性,同时利用形态观察等手段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变化,确定干细胞培养增殖代数以及最佳移植数量。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迭代3代后,5×10~6细胞/m L和2×10~7细胞/m L组的新牙骨质长度百分比和2×10~7细胞/mL组的新骨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体移植是牙周组织再生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产品开发角度分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方法:检索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Cortellis数据库的数据,利用定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已有5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上市,9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处于注册及临床Ⅲ期,未来市场上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Mesoblast、FCB等公司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的拥有量上具有优势。间充质干细胞产业内部的商业交易也越来越多,目前共发生包括药物开发及商业化许可、专利资产出售以及早期药物研发合作等12起交易,其中药物开发及商业化许可是最主要的交易模式。尽管中国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的西比曼生物、北科生物等公司已有多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中国本土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前景可期。结论:虽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技术发展快,市场需求大,相关企业产品研发与商品化积极性高,上升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和抗炎的能力,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明,MSCs在治疗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了解MSCs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对规范和优化基于MSCs的再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重点介绍MSCs在TB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基于MSCs在TB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