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早、中寒武世斗篷海绵科(Choiidae)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描述了贵州遵义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生物群和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中保存完整的斗篷海绵科(Choiidae)中斗篷海绵(Choia)和小斗篷海绵(Choiaella)化石标本,共计2属2种2未定种:Choia zunyiensis sp.nov.,Choia sp.,Choiaella avata sp.nov.和Choiaella sp.。Choia分布很广.在我国下寒武统澄江生物群及北美中寒武统的四大生物群中均有产出。Choiaella原仅产于我国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中Choiaella的发现使其时代上延至中寒武世。贵州早、中寒武世斗篷海绵科的发现及研究为海绵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古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三叶虫是寒武纪海洋中的常见动物,其受伤愈合现象的化石记录可以反映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竞争关系。中国华南寒武纪早期澄江化石生物群因保存软躯体构造化石而成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古海洋生态群落的绝佳窗口,然而,澄江生物群中三叶虫受伤愈合现象的化石至今未见报道。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 Lu,1940)是澄江生物群的常见物种,也是我国寒武系第二个三叶虫化石带的标准带化石。在2 000余枚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标本中,发现两枚成体标本的头甲侧边缘、颊刺和胸甲肋节保存了不同程度的残缺。据此推测,Eoredlichia intermedia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曾受到碎壳型捕食动物的攻击或其他伤害而形成伤口。伤口部位边缘加厚且光滑,显示了明显的愈合痕迹。这些特征表明始莱德利基虫在受到非致死的伤害后,具备自身修复损伤的能力。这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也是在澄江生物群中首次发现的三叶虫受伤并且愈合的标本,反映了寒武纪第二世第三期底栖生态系统中碎壳型捕食者和三叶虫猎物之间的军备竞赛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3.
梁悦  张志飞 《古生物学报》2018,57(2):202-211
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日趋重视,我国的古生物学,包括早期生命和寒武纪大爆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手段和仪器设备日益改善和提高,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显微断层成像技术(Micro-CT)的使用已经十分广泛。本研究以我国滇东地区寒武纪澄江化石库和乌龙菁组关山生物群特异保存的腕足动物化石为例,运用高性能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化石标本和围岩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由于X射线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且生物体与围岩的组成元素不同,因此对标本的定性分析可快速清晰地显示出某些生物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未显示出的生物解剖结构;对化石中化学元素(Na-U)和化合物的半定量分析数据可大致揭示澄江生物群与关山生物群沉积矿物元素的区别,并且筛选出更适合用于高精度元素分析的标本。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测试和扫描前对样品普遍不用进行前期处理,可用于样品表面扫描和微区分析,操作快捷、有效,加之其较大的样品台空间,是一种先进的高灵敏度、非破坏性的元素分析手段,能为对比研究诸如澄江生物群与关山生物群等不同时代生物群的特异埋藏条件和沉积环境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云南寒武纪澄江生物群是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宝库之一,以精美的软躯体化石保存为典型特征,展示了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多样性面貌,为建立动物谱系演化关系和探讨早期生态结构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材料.文中以澄江生物群中常见的4类不同生活方式的物种(底栖潜穴型以Cricocosmia jinningensis,Mafangscolex s...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凯里生物群中的蠕形动物Ottoia ,Maotianshania ,Palaeoscolex ,Circocosmia?及Selkirkia。这些软躯体的蠕虫化石在凯里生物群中都是首次发现。其中Ottoia也发现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 ,Maotianshania ,Circocosmia ?则见于澄江生物群 ,而Palaeoscolex则从澄江生物群至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都有保存 ,这是凯里生物群处于承前启后位置的又一证据。蠕动动物的发现 ,增加了凯里生物群软躯体化石内容 ,反映了凯里生物群是典型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  相似文献   

6.
文中报道湖北宜昌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小壳化石Ⅰ、Ⅱ组合之间的宏体藻类化石:中华细丝藻属Sinocy-lindra,崆岭藻属Konglingphyton,约克那斯藻属Yuknessia和文德带藻属Vendotaenia。通过对宏体藻类化石研究,表明它们无论从保存形式还是形态特征上看,带有庙河生物群的色彩,同时与牛蹄塘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可能也有一定的联系,这为研究宏体藻类的辐射、演化提供了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海口早寒武世褐藻化石新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兆良 《Acta Botanica Sinica》2001,43(10):1072-1076
主要报道了产自云南海口耳材村早寒武世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的褐藻化石-拟点叶藻(Punctariopsis latifolia gen.et sp.nov.)简单拟点叶藻(Punctariopsis simplex gen.etsp.nov.)和古德带藻(Vendotaenia cf.antiqua Gnilovskaya)3种。这些化石丰富了澄江生物群物种的多样性,为研究该群生物爆发性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通过对现生褐藻和褐藻化石形态学的比较研究,表明化石属和现代属在系统演化上可能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并进一步证明了澄江生物群在云南海口地区发生于一个潮间带和亚潮带的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8.
文中报道湖北宜昌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小壳化石Ⅰ、Ⅱ组合之间的宏体藻类化石:中华细丝藻属Sinocy-lindra,崆岭藻属Konglingphyton,约克那斯藻属Yuknessia和文德带藻属Vendotaenia。通过对宏体藻类化石研究,表明它们无论从保存形式还是形态特征上看,带有庙河生物群的色彩,同时与牛蹄塘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可能也有一定的联系,这为研究宏体藻类的辐射、演化提供了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虫类(yunnanozoans)是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中重要的原始脊椎动物,包括云南虫(Yunnanozoon)和海口虫(Haikouella)。由于保存原因,对云南虫的形态学了解十分有限。海口虫鳃弓保存了明显的鳃丝构造,而这个特征在云南虫中却没有报道。通过最近观察研究云南澄江小滥田5.3亿年前下寒武统帽天山页岩中采集的云南虫化石标本后,发现了类似海口虫的鳃丝构造,为该类动物的相互联系及脊椎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化石根据。  相似文献   

10.
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635—551Ma)上磷矿段保存了丰富的磷酸盐化动物胚胎化石,其中绝大多数为早期卵裂胚胎化石,原肠胚化石相对罕见。文中报道瓮安生物群中新发现的一种类似现代两栖动物胚胎的外包型腔原肠胚化石,并依据新的三维立体胚胎化石标本对瓮安陡山沱组原肠胚期动物化石的多样性及其可能的亲缘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认为:1)"外包型腔原肠胚"和已有轴性分化的"外包型实体原肠胚"的发现为证明瓮安生物群中存在两侧对称动物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2)"单极内陷型腔原肠胚"因胚体存在巨大空腔(囊胚腔和原肠腔)而难以被磷酸盐化精细保存,故在瓮安生物群中的化石记录稀少且亲缘关系不明;3)瓮安生物群中的"单极内移型腔原肠胚"和"分层型腔原肠胚"化石的可靠性尚有待更多的标本提供佐证。瓮安生物群中颇具多样性的原肠胚期动物化石为探索后生动物在晚新元古代的胚胎发育模式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换时期动物的起源、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一直是国际古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寒武纪早期小壳化石群与埃迪卡拉纪化石群和寒武纪早期澄江化石库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古生物学界研究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寒武纪早期与小壳化石群伴生的宏体动、植物化石的缺乏。发现于峡东地区的寒武纪早期岩家河生物群填补了这一缺失环节,该生物群包含宏体动物、宏观藻类、小壳化石、球形化石(可能的胚胎化石)、微古植物和蓝菌类等化石,部分宏体化石显示了从埃迪卡拉纪向寒武纪过渡色彩。化石保存方式有碳质膜、黄铁矿化、磷酸盐化、硅化。因此对岩家河生物群生物多样性和埋藏学进行综合研究,将可提供纽芬兰世(梅树村期)碳酸盐台地—碳酸盐台地内部的局部凹陷盆地相的一个较完整的生物景观图,对探索"寒武纪大爆发主幕"前夕生物的辐射、演化模式及保存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兆良 《Acta Botanica Sinica》2004,46(11):1276-1280
主要报道了釆自云南省昆明市海口马房村鞍山早寒武世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的叶状红藻-似红叶藻(新属、新种)(Paradelesseria sanguinea Xu,gen.et sp.Nov.)。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探讨了该宏观化石藻类的分类归属与亲缘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澄江生物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为研究早寒武世生物演化及其古环境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同时,通过对现生红藻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澄江生物群在云南海口地区发生于一个水深在30m以上的亚潮带和下潮间带的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13.
吴迪  刘煜  赵婷  陈红  侯先光 《古生物学报》2017,56(4):504-515
关山生物群是继澄江生物群之后云南寒武纪早期地层中发现的又一个特异埋藏的化石宝库。现已报道10多个门类的化石动物,对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后生动物起源及演化、寒武纪早期生态系统的复原等重大学术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始海百合属于棘皮动物门海蕾亚门,于寒武纪早期出现,志留纪灭绝。笔者将荧光显微镜等先进成像方式与传统的研究手段相结合,对新采集到的关山生物群始海百合化石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对其精细形态学构造和生活习性获得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认识寒武纪早期的生物多样性和棘皮动物的演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635—551Ma)上磷矿段保存了丰富的磷酸盐化动物胚胎化石,其中绝大多数为早期卵裂胚胎化石,原肠胚化石相对罕见。文中报道瓮安生物群中新发现的一种类似现代两栖动物胚胎的外包型腔原肠胚化石,并依据新的三维立体胚胎化石标本对瓮安陡山沱组原肠胚期动物化石的多样性及其可能的亲缘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认为:1)"外包型腔原肠胚"和已有轴性分化的"外包型实体原肠胚"的发现为证明瓮安生物群中存在两侧对称动物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2)"单极内陷型腔原肠胚"因胚体存在巨大空腔(囊胚腔和原肠腔)而难以被磷酸盐化精细保存,故在瓮安生物群中的化石记录稀少且亲缘关系不明;3)瓮安生物群中的"单极内移型腔原肠胚"和"分层型腔原肠胚"化石的可靠性尚有待更多的标本提供佐证。瓮安生物群中颇具多样性的原肠胚期动物化石为探索后生动物在晚新元古代的胚胎发育模式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主要报道了采自云南省昆明市海口马房村鞍山早寒武世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的叶状红藻-似红叶藻(新属、新种)(Paradelesseria sanguinea Xu,gen.et sp.Nov.).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探讨了该宏观化石藻类的分类归属与亲缘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澄江生物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为研究早寒武世生物演化及其古环境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同时,通过对现生红藻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澄江生物群在云南海口地区发生于一个水深在30 m以上的亚潮带和下潮间带的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杨瑞东 《化石》2002,(3):10-11,F003
贵州号称“古生物王国” ,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最近几年又发现了一些具重要意义的生物群化石 ,如6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比“澄江动物群”还早的“清镇动物群”和“遵义牛蹄塘生物群” ,5 2亿年前的“凯里生物群”和2 15亿年前的“关岭动物群”等等。这是贵州古生物化石宝库 ,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库 ,是解开寒武纪大爆发等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材料。大约在1990年 ,一些贵州的奇石收藏者为了获得精美的海百合化石标本 ,他们来到了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一带 ,进行大规模的海百合化石采集。随着采集规模的扩大 ,一个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17.
主要报道了产自云南昆明海口耳材村早寒武世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可能为自由漂浮生长的宏观藻类化石--心型龙凤山藻(新种)(Longfengshania cordata sp. nov.)和中华豆芽藻(新属、新种)(Plantulaformis sinensis gen. et sp. nov.).这些化石的发现进一步显示了澄江生物群物种多样性,为揭示该生物群爆发性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通过对龙凤山藻属亲缘关系的深入比较研究,进一步证明该类化石应归属宏观藻类以及它们遗传上的稳定性、演化上的保守性和环境上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寒武纪大爆发是生命演化史上重要的创新事件.我国澄江动物群(距今约5.18亿年)代表了寒武纪大爆发的高潮,而产自寒武系最底部,时代上早于澄江动物群的宽川铺生物群(距今约5.35亿年)则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的第一幕提供了重要的埋藏窗口.宽川铺生物群产自陕南宁强、西乡等地寒武系底部宽川铺组钙质磷块岩和磷质碎屑灰岩中,以保存了大...  相似文献   

19.
龙凤山藻在澄江早寒武世生物群中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兆良 《Acta Botanica Sinica》2002,44(10):1250-1254
主要报道了产自云南昆明海口耳材村早寒武世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可能为漂浮生长的宏观藻类化石-心型龙凤山藻(新种)(Longfengshania cordata sp.nov.)和中华豆芽藻(新属、新种)(lantulaformis sinensis gen.et sp.nov)。这些化石的发现进一步显示了澄江生物群种物多样性,为揭示该生物群爆发性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通过对龙凤山藻属亲缘关系的深入比较研究,进一步证明该类化石应归属宏观藻类以及它们遗传上的稳定性、演化上的保守性和环境上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发掘发现遵义松林寒武纪早期牛蹄塘生物群自下而上存在3个化石富集层:锐虾Perspicaris富集层、海绵动物富集层和带有澄江生物群色彩的三叶虫、楔叶形虫Sphenothallus富集层。牛蹄塘生物群化石保存完整、分选性差、无明显的定向性、缺少软躯体化石和底内生物,结合岩性、地球化学、构造等特征综合认为牛蹄塘生物群是弱水动力作用下缓慢沉积的原地埋藏群落。牛蹄塘组沉积时期曾有过多次充氧事件,水体氧化时间的长短以及底层水氧化-还原界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生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