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了中国木兰科10属的次生木质部解剖学特征,包括导管分子,纤维管胞和木射线。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其系统演化。这10属分为两亚科,即:木兰亚科(Magnoliodeae),包括木兰族(Magnolieae)和含笑族(Michelieae Law),木兰族有木莲属(Maglietia Bl.)、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 Law)、木兰属(Magnolia L.)、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 Hu et Cheng)、单性木兰属[Kmeria(Pierre) Dandy]、长蕊木兰属(Alcimandra Dandy)共六属;含笑族有含笑属(Michelia L.)、合果木属(Paramichelia Hu)、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 Chun)共三属。鹅掌楸亚科[Liriodendroideae(Bark) Law],仅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L.)一属。大量的木材解剖学研究表明,木兰科的原始性很明显,但也有一些进化特征。可以通过属间的差别来分析本科的系统演化。木兰科的系统演化可简单总结为:木兰亚科[木兰族(木莲属,华盖木属,拟单性木兰属,单性木兰属→木兰属,长蕊木兰属)→含笑族]→鹅掌楸亚科。  相似文献   

2.
豆科7种沙生植物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7种豆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进行了比较研究,除紫穗槐的导管直径相对较大,壁较薄和纤维壁薄之外,其余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导管平均直径小,管壁厚,导管分频率及复孔率高,导管分子很短,端壁几乎水平,具单穿孔;管间纹孔为互列的具缘纹孔,并有附物纹孔;韧型纤维短、壁较厚,壁上有较少的单纹孔;射线平均高度很低,具单列及多列射线。然而,它们的导管分布式样、单孔率,以及导管壁上有无螺旋加厚,轴向薄壁  相似文献   

3.
不同纬度对鹅掌楸次生木质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生长在北纬23至32度的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的次生木质部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观察的特征有:导管分子的长度、直径、壁厚、梯状穿孔板横闩的数目;导管密度、纤维长度、直径、壁厚;射线的高度、宽度,单列射线的比例,射线的密度等。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增加,管分子变短变细,壁变薄,梯状穿孔板的横闩数目减少;纤维也变短变线,壁变薄;木射线变敌变窄,单列射线的比例和射线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韩丽娟  周春丽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6):1426-1431,T007
通过对国产胡桃科6属13种植物所做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长度,弦径,端壁斜度,穿孔板类型,管孔形状及其排列,导管密度及其在分类中作用的解剖学研究,证实了从导管分子来看黄杞属和青钱柳属是相当原始的属,而化香树属,山核桃属是最进化的属,并根据导管分子的解剖学特征探讨了胡桃科各属间的进化顺序。  相似文献   

5.
生长在甘肃民勤的6种沙拐枣属植物茎的导管有宽,窄两种类型,它们常聚集在一起,复孔率高,导管分子平均直径小,极短,具螺纹加厚和附和的纹孔;纹孔口明显外展,形成许多不规则突起,尤以乔木状沙拐枣突出,在五年生的茎中,除新疆沙拐枣外,其余5种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侵填体,在甘肃沙拐枣和泡拐枣的部分导管中,还含有质地均匀的胶状物质,均为韧型纤维,部分韧型纤维中含有由多糖物质组成的粘液质。射线同型、单列和多列;射线  相似文献   

6.
锦鸡儿属6种沙生植物次生木质部解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7.
秋茄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秋茄(Kandelia obovata Sheue et al.)次生木质部的形态解剖和数量解剖特征变化对不同红树林生境的生态适应意义,采用光学显微镜(L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7个秋茄种群的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进行观测,并对种群样地的土壤盐分含量、pH值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7个秋茄种群的次生木质部具有一些共同形态解剖特征:具纤维状导管和环管管胞;许多导管壁的微观结构(如管壁附物、穿孔板附物和螺旋雕纹等)有利于提高水分输导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以适应潮间带生境;(2)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秋茄次生木质部数量解剖特征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土壤Na+、土壤全盐量增高,秋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趋向于"大型化"。"大型化"导管有利于水分输导,但降低了安全性。在土壤盐离子含量越高、秋茄导管分子越大其水分输导安全性越低的情况下,推测可能有其它机制保证秋茄导管水分输导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伯乐树茎次生木质部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Hem sl.)茎次生木质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为:(1)散孔材,有较明显的生长轮;(2)导管分子多为单穿孔板,少数为梯形复穿孔板,具螺纹加厚;(3)管胞、纤维-管胞和韧型木纤维同时存在,后两者有的具分隔;(4)木薄壁组织以轮界分布为主;(5)木射线多为大型异形射线,属异形IIB型;(6)缺乏侵填体、树脂道及分泌细胞。对伯乐树科(Bretschneideraceae)的系统位置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扁担木叶片和次生木质部解剖和水分生理特征的可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叶片和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及水分生理指标观测,研究了淮北相山不同群落中扁担木的表型可塑性.结果表明,扁担木叶片结构表现出中生特点:叶为异面叶,较薄,角质层不甚发达,气孔密度较小.次生木质部表现出旱生特点:导管频率和复孔率较高,导管分子短而窄,纤维很短,射线很低.扁担木叶片、次生木质部的解剖和水分生理特征均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其可塑性指数高低顺序为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0.24)>水分生理特征(0.19)>叶片解剖特征(0.18).与侧柏林和混交林相比,灌丛中扁担木个体对干旱生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表现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短,导管频率高,单孔率低,木纤维短,射线矮小,具有较大的相对输导率和较小的脆性指数;叶片水势、组织含水量、自由水含量较低,叶面积、比叶面积较小,而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高.扁担木的解剖和生理可塑性,使之能忍受群落演替早期的干旱生境,更好地适应演替后期的中生环境,从而成为广布种和混交林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连香树科的系统研究:Ⅱ.次生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1.
从幼苗形态学特征探讨红豆杉科各属间的系统演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根据幼苗的形态学特征,尤其是子叶的结构、说明在红豆杉科中最原始的属是榧树属,其幼苗为留土萌发,植株粗壮;子叶肥厚,有吸收功能,叶肉不分化,其细胞中充满淀粉粒:维管束在子叶的上部或顶部为单束2条,下部合并成双束1条。其次是穗花杉属,幼苗为出土萌发,植株粗壮,下胚轴的下部肥厚;子叶稍肉质,叶肉不分化,质体淡绿,有一定的光合功能,但主要是积累淀粉,维管束双束1条,在子叶的顶端趋于分裂。最进化的是红豆杉属和白豆杉属,可能还有澳洲红豆杉属,其幼苗为出土萌发,植株纤细;子叶薄,叶状,叶肉分化成栅栏和海绵组织,维管束单束1条。本科中族的划分和属的系统排列,从原始到进化,应该是:族1.榧树族(1.榧树属);族2.穗花杉族(2.穗花杉属);族3.红豆杉族(3.澳洲红豆杉属,4.红豆杉属,5.白豆杉属)。  相似文献   

12.
大豆属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大豆属Clycine L.的4种类型植物茎材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植物的茎材横切面均为散孔材。野生大豆茎材多为单管孔.少见复管孔;半野生大豆具复管孔,少见多细胞的管孔链;半栽培大豆茎材中复管孔和管孔链较多;而栽培大豆的复管孔和管孔链更多且普遍.野生大豆单列射线多,多列射线少半野生大豆有少数多列射线;半栽培大豆多列射线较多;栽培大豆多列射线细胞组成的射线最多.大豆种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的侵填体分布不同,各种结构的演化途径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结构较原始,栽培大豆最进化.  相似文献   

13.
大豆属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大豆属ClycineL.的4种类型植物茎材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植物的茎材横切面均为散孔材。野生大豆茎材多为单管孔.少见复管孔;半野生大豆具复管孔,少见多细胞的管孔链;半栽培大豆茎材中复管孔和管孔链较多;而栽培大豆的复管孔和管孔链更多且普遍.野生大豆单列射线多,多列射线少半野生大豆有少数多列射线;半栽培大豆多列射线较多;栽培大豆多列射线细胞组成的射线最多.大豆种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的侵填体分布不同,各种结构的演化途径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结构较原始,栽培大豆最进化  相似文献   

14.
十齿花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十齿花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与卫矛科其它8属植物的木质部作子下齿花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主要特点是;木质部导管分子相对较长,其末端倾斜,具梯状穿孔板,由14个横隔组成。纤维和纤维管胞均有横隔。韧皮部筛管分子相对较短,其端壁水平或略倾斜,具单筛板,缺少纤维。  相似文献   

15.
壳斗科次生木质部水分输导分子间连接通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斗科次生木质部水分运输聚合体及其连接通道结构,根据水分运输方向可分纵向和横向两大系统。水分纵向运输通道有导管分子间的穿孔,导管分子侧壁间的管间纹孔,导管分子与无穿孔管状分子间的侧壁纹孔,无穿孔管状分子与无穿孔管状分子间的侧壁纹孔。  相似文献   

16.
不同纬度对鹅掌楸次生木质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长在北纬23至32度的鹅掌楸〖WTBX〗(Liriodendron chinense〖WTBZ〗 Sarg.)的次生木质部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观察的特征有:导管分子的长度、直径、壁厚、梯状穿孔板横闩的数目;导管密度、纤维长度、直径、壁厚;射线的高度、宽度,单列射线的比例,射线的密度等。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增加,导管分子变短变细,壁变薄,梯状穿孔板的横闩数目减少;纤维也变短变细,壁变薄;木射线变矮变窄,单列射线的比例和射线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鹅掌楸属仅存的2个自然种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穿孔板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鹅掌楸属的2个种均以梯状穿孔板为主,同时存在网状-梯状混合穿孔板。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的导管穿孔板具有明显差异:(1)鹅掌楸具网状穿孔板,而北美鹅掌楸没有观察到;(2)北美鹅掌楸具单穿孔板,而鹅掌楸在该实验中未发现;(3)北美鹅掌楸具有横隔较粗的梯状穿孔板且横隔数目较多;(4)鹅掌楸的导管穿孔板多数横隔较少;(5)北美鹅掌楸的穿孔板倾斜角度较大;(6)北美鹅掌楸具麻黄式穿孔板的存在,且有纹孔膜残留存在。研究认为,北美鹅掌楸导管分子穿孔板分化较鹅掌楸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18.
淮北相山三种群落中优势树种次生木质部的解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淮北相山侧柏、构树混交林6个优势树种次生木质部的观察表明,其结构表现出一定的旱生特征:高的复孔率和导管分布频率,窄导管,木纤维短,射线低。利用相对输导率和脆性指数对导管水分输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6个优势树种的相对输导率依次为:牡荆〉酸枣〉扁担木〉构树〉柘树〉小叶鼠李,脆性指数依次为:构树〉牡荆〉扁担木〉酸枣〉小叶鼠李〉柘树,植物水分输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其在相山的自然分布相一致。作为广布优势树种,牡荆、酸枣和扁担木的次生木质部在导管分子长度、单孔率、导管频率、相对输导率、脆性指数、多列射线高度、多列射线宽度和单列射线高度等性状上均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与混交林和人工侧柏林相比,灌丛中植物导管分子短,单孔率低,导管频率大,射线低,相对输导率大,脆性指数小,更倾向于旱生特点。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导管分子长度和单孔率增加。随着风速的增加,导管频率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多列射线变宽。  相似文献   

19.
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两种麻黄根、茎次生木质部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轴向系统主要由导管和管胞组成。横向系统由细胞壁木质化了的射线薄壁组织细胞组成。导管直径甚小,多孔式穿孔板,并存在导管与管胞之间的管状分子类型,推断麻黄属是裸子植物中最早出现导管的类群;管胞中有一些两头尖、胞腔小、具缘纹孔含纹孔塞的长分子,可视作纤维状管胞,使管胞的输导作用被削弱,而支持功能被加强;射线异型多列,已不具备裸子植物具较窄射线的特点。导管与管胞并存,恰好起到了一般沙生被子植物具宽窄两种类型的导管、复孔率高等典型的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的作用,茎中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根,这与茎部需要较强的机械支持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用光学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野生与栽培偃松的次生木质部结构,研究表明,茎与要支条生长轮均呈现偏心生长、心;边材区明显,管胞具螺纹裂隙及径裂隙及径列条,胞间具明显的胞间隙。射线管胞分布于射线边缘或中间,或只由射线管胞组成低射线。横生树脂道位于纺锤形射线中,纵生树脂道的数目与生长轮宽度有负的相关性,交叉场纹孔式窗格状。野生的矮化偃松,表现出一定的应压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