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香港天文台潮汐预报资料,对2002年2~4月间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水鸟观察活动进行分析,探讨福田红树林湿地公园和米埔自然保护区海滨的地形差异和潮汐变化对两地水鸟活动产生的不同影响,确定福田红树林湿地公园水鸟观察时机.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生长带与潮汐水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9  
根据海南东寨港林市村,廉江车扳镇那肋村,深圳锦锈中华等3个实验点10条横断面红树林潮滩高程水准测量,林市村潮汐水位观测,潮汐特征水位及浸淹频率分布计算,参照有关港点潮汐实测或预测报资料,确定红树林外边界为平均海面或稍上,内边界(或林内最大高程)为回归潮平均高高潮位(或大潮平均高潮位)对国内外有关报道进行了评述,指出国内许多红树林文献中使用的“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用潮汐学术语表述应为“回归  相似文献   

3.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其生物组成分为红树植物、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鸟类和碎屑等15个功能组,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构建了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EWE模型,探讨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及不同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并评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当前的健康状况。分析表明,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能流的最主要来源是碎屑,能流主要在营养级Ⅰ到Ⅳ之间流动,转化效率最高发生在第Ⅰ和第Ⅱ营养级之间(28.8%),总体转化效率为11.2%,且系统对营养级Ⅱ的利用最为充分。处于低营养级的功能组在系统能量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并且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强烈。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参数生物量/总流量(TB/TT)、连接指数(CI)和系统杂食性指数(SOI)分别为0.163、0.123和0.018,综合分析表明,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目前有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位于越南广宁省沿海地区,大约有1万多公顷的红树林,它们均得到了政府的很好保护,其中以下龙湾黄滨乡为例,原有天然红树林850多公顷,1998—1999年在日本红十字协会资助下,又种植了130多公顷,目前已达1000多公顷。这里的红树林生长十分旺盛,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护越南北部沿海海岸线,以及越南海洋和世界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红树林保护区虽然也遇到资金短缺等困难,但他们通过引进外资,以及在保护天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海产等多种经济来逐步克服上述困难。  相似文献   

5.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红树林湿地是全球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鸟类是湿地价值的重要指标[14].东寨港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地区之一[10],广阔的滩涂成为许多鸟类的觅食地和越冬点,每年春季和冬季都有许多迁徙鸟类在此觅食和越冬.红树林湿地鸟类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一些报道[2,3,5,6,8,11,13],但正如Lefebvre所说"我们对红树林鸟类群落的认识主要局限于鸟类物种的编目"[13].对东寨港红树林鸟类研究,20世纪60~70年代有学者做过一些采集及考察工作[1,7,9],80年代和90年代初也有学者进行过一些调查[5,12],但大多数都是在东寨港作短暂的停留,记录的物种数很少、调查的结果也有局限性.1997~1998年我们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这对未来东寨港鸟类的监测、湿地的保护及生态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由红树林、基围鱼塘洼地、陆域林地和外海域滩涂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互相依存,维持着整个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主要生物有植物、鸟类、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昆虫等。本文研究了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变化,为保护和开发利用红树林湿地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咏红 《水生生物学报》2022,46(10):1535-1545
以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为例, 针对该区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及景观单一等问题, 统筹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及历史文化底蕴, 以水质改善、水生态健康稳定、水景观协调为目标, 基于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三位一体+”的生态综合治理理念, 采用水系廊道连通、人工湿地及构建水生态系统等一系列适合区域环境特点的关键技术, 逐步实现河流湿地水系连通、河湖水质提升、恢复水生态、打造水景观, 建设成集水文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协同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战略需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方案可为北方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构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立龙  陆林 《生态学报》2011,31(17):5081-5095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性利用新方式,也是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新载体,目前国内外兴起湿地公园建设热潮,为湿地保护性利用带来了新机遇。但作为新兴研究领域,目前湿地公园专题研究滞后于其建设与发展,研究基础理论薄弱、研究内容系统性不强、研究方法简单、研究体系不完整,对公园建设的实践指导不足。构建湿地公园研究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对国内外研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力图从研究理论体系、研究内容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等层面对湿地公园研究体系进行初步构建。提出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其组成结构研究体系、功能研究体系、影响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等作为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对现有研究方法述评分析,构建了以基础理论探讨、规划研究、试验研究和空间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体系;指出了未来应注重的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最后结合部分实证研究对体系进行了充实完善。以望为推动湿地公园专题研究进程做出贡献,为湿地公园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鸟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记录到清澜港红树林湿地鸟类52种,隶属于19科9目。其中水鸟31种,陆生鸟类21种;留鸟29种,迁徙鸟类23种。在这些鸟类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中日候鸟协定名录中的鸟类17种,中澳候鸟协定名录中的鸟类18种。清澜港鸟类物种数量存在季节变化,无论是从总的鸟类种类看,还是从水鸟种类看,都是以冬季鸟类种数最多,而夏季鸟类种数最少,年变化趋势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鸟类物种数量季节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迁徙鸟类的周年变化。不同栖息地的食物条件和滩涂面积不同,鸟类的组成和数量也不同。本文还对清澜港鸟类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深圳红树林湿地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  林茂  卢昌义  谭凤仪 《生态学杂志》2009,28(6):1067-1072
根据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资料,分析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组成与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对湿地水体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共记录浮游植物5门28属51种,各季度浮游植物数量均超过10.6 ind·L-1。硅藻分布广泛,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为微小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和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öldi)等,耐受污染的藻类,如小颤藻(Oscillatoria minima)、鱼形裸藻(Euglena pisciformis)在夏秋2季成为个别站位的优势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时空变化明显,而数量的空间变化较大、季节变化不大,优势种的时空变化明显,但种类单一,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变化较大。群落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深圳红树林湿地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应加强对内陆径流和污水排放进入红树林湿地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广州南沙人工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动气象站定点对比观测的方法对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十九涌内红树林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格局基本相同,但夏季遮荫效果可以达到64.98%,是其他季节的4倍以上;红树林的保温效果非常显著,秋冬季林内温度变幅小于林外,而春夏季则相反;红树林对提高林带湿度具有显著作用,全年林内空气相对湿度较林外高出5.40%以上;红树林具有很高的防风效应,平均可以降低风速73.92%,其中春夏季的效果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红树林湿地系统的区域小气候调节作用,并为评价红树林湿地围垦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刘旭  张文慧  李咏红  高鹏杰  李黎  王彤 《生态学报》2018,38(12):4404-4411
北京地区处于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的迁徙路线上,是候鸟重要的迁徙路线,近些年,随着人为活动的影响,该区生境破碎化问题愈发突出,直接威胁着本地鸟种和过境迁徙鸟类的生存。为达到保护鸟类多样性的目的,需开展相应的栖息地恢复工作。不同生态类群的鸟类对栖息地有着不同的要求,相同鸟种在不同空间、季节和生活期对栖息地的选择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因而,鸟类栖息地恢复应针对目标鸟种根据其繁殖特点、巢位空间分布、食性特点、活动空间特点等进行规划营造。以北京房山琉璃河湿地公园为例,针对项目所在区域的鸟类分布特征,确定目标恢复鸟种,结合项目区现场条件,围绕目标鸟种对于栖息地水系、植被等方面的需求,从岸线重塑、水深设计、植物配置、生态鸟岛等方面规划设计鸟类栖息地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湿地公园植物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能力、加强湿地公园的物种保育功能并促进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质量,对广州地区20个湿地公园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205种湿地植物;对其物种组成、生活型、生态习性、优势科属及应用频度等的分析表明,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植物种类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保护和珍稀植物种类应用较少等。基于此,推荐了55种本土植物作为广州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改造和景观配置的候选物种,同时还提出了对未来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二氧化碳交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生物量调查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测定基础上,对广州市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CO2交换进行研究,分析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的能力和不同积水状态下(常年积水、间歇积水、无积水)湿地碳汇功能.结果表明:红树林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 33.74 t·hm-2·a-1,土壤排放CO2(包括CH4折算成CO2的温室效应量)12.26 t·hm-2·a-1,湿地每年净吸收大气CO2 21.48 t·hm-2,说明红树林湿地是一个强的碳汇;滩涂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 8.54 t·hm-2·a-1,土壤排放CO2 5.88 t·hm-2·a-1,排放CH4 0.19 t·hm-2·a-1,若按碳素折算,湿地每年吸收大气中碳素2.33 t·hm-2,土壤排放碳素1.74 t·hm-2包括(CH4中的碳),系统净固定碳0.59 t·hm-2,说明滩涂湿地是一个弱的碳汇,若将CH4的温室效应折算成CO2量,则土壤排放CO2 9.78 t·hm-2·a-1,排放比吸收多1.24 t·hm-2·a-1,对大气温室效应而言,滩涂湿地是一个弱碳源;常年积水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H4,无积水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常年积水湿地碳汇功能最大,无积水湿地碳汇功能最小.  相似文献   

15.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田大江  陶慧  李玏  朱鹤 《生态科学》2016,35(3):153-160
湿地生态旅游既是生态旅游的一种专项形式, 也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银川湿地资源丰富, 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通过对银川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 分析得出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 运用内、外部环境分析矩阵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以探讨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以“生态安全为底线、生态文化为核心、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开发理念, 以社区参与、政策、资金等为保障机制, 以完善生态旅游服务设施、升级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为开发方式的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型, 以期实现银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红树林湿地水环境—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以期为红树林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三亚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编号TLG)、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保护区(编号QMG)、三亚河红树林保护区(编号SYHX、SYHS)和榆林河(编号YLH)4个典型的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红树林湿地水环境—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沉积物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以TLG样地最高,分别为1.75%和0.097%,全P含量以SYHX最高(0.057%),硫化物含量以SYHS最高(36.33 mg·kg-1)。各样地的表层沉积物中C/N、C/P、N/P存在一定差异。各样地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含量分别在3.13~10.61 mg·L-1和1.70~9.56 mg·L-1,化学需氧量含量属于地表水I~II类,无机磷含量以SYHS最高。TLG以NH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3条断面10个取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14个季度监测获得的溪沙蚕[Namalycastis abiuma (Müller)]密度和生物量数据,阐述了溪沙蚕数量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溪沙蚕栖息密度、生物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均值大小顺序均是:2005年>2006年>2007年>2004年.溪沙蚕密度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而溪沙蚕生物量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不同断面或取样站之间数量差别很大,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高,没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很低.相关分析表明,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与沉积物中的总有机质、中值粒径、硫化物等参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溪沙蚕2004年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最低值, 2005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与降雨量的减少趋势是一致的,但溪沙蚕的密度、生物量与降雨量、气温、光照时数、相对湿度均没有显著相关.可见,红树林湿地是溪沙蚕喜好栖息的生境,溪沙蚕对降雨量等气候因子的响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于2018年冬季在福田红树林湿地设置4个采样断面进行沉积物样品采集,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优势属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个以上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和其他未鉴定类群,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97.28%;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490.73±465.09) ind·10 cm-2;共鉴定出海洋线虫隶属于30属17科,其优势属(优势度≥5%) Paracanthonchus、Megadesmolaimus、Subsphaerolaimus、Terschellingia、Spinonema、Pseudochromadora和Pseudolella;发现新纪录种—大亚囊咽线虫Subsphaerolaimus major Nguyen&Gagarin,2009,并对其进行了测量及描述,并比较了其与模式种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大九湖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03科273属411种,分别占整个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科、属、种的51.8%、31.3%和14.9%。在植物地理区系成分上,以温带成分为主。大九湖湿地公园的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20个群系。黑三棱群落(Form.Sparganium stoloniferum)和睡菜群落(Form.Menyanthes trifoliata)为中国首次记载。食虫植物黄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和圆叶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及苔草群落(Form.Carexargyi)中的浮毛茛(Ranunculus natans)均为神农架地区首次记载,并且圆叶茅膏菜和浮毛茛亦为湖北省首次记载。在全面调查大九湖湿地公园植被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大九湖湿地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据调查,广西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有野生维管植物493种,隶属于132科357属;湿地植物有165种,隶属于54科118属。在科、属水平上对种子植物区系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性质均强于温带性质,属的成分以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为主。对湿地植物进行生态型划分和统计,并根据现状提出植物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