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拔梯度综合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其海拔分布格局一直是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掌握云南澜沧县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及海拔分布格局,在调查并掌握澜沧县两栖动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貌和生境的不同,在澜沧县99个10km×10km有效网格中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45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3-5条样线,于2016-2017年开展野外调查。调查共发现两栖动物1842只,隶属于2目9科30属60种,以树蛙科为主,占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28.3%,其中云南纤树蛙(Gracixalus yunnanensis)为新种,清迈泽陆蛙(Fejervarya qingmaiensis)为中国新纪录种;调查到中国特有种有15种,三有保护动物有25种,受威胁物种有19种,其中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4种,易危物种14种;澜沧县两栖动物在海拔600-2400m范围内均有分布,其中,在海拔1800-2000m之间的范围内调查到的两栖动物物种数目和多度均较高,其次是在海拔1600-1800m和1200-1400m范围内;本次调查记录到的两栖动物物种数是历史记录物种数的3倍,属数比历史记录多了1倍,铃蟾科为新记录科;丰富度较高的网格尤其是丰富度在20以上的网格均处于中高海拔,海拔相对较低和较高的网格丰富度相对较低;两栖动物多样性科、属、种的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分布格局不太一致,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大体呈双峰型,是由包括平均降水量、平均温度和植被覆盖指数等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各因子与物种丰富度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平均降水量 > 平均海拔=平均温度 > 植被覆盖指数 > 水网密度指数 > 样线距离水域的平均距离 > 植被类型数量。研究摸清了澜沧县两栖动物的多样性状况,分析了两栖动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为澜沧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热带粒毛盘菌属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我国盘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热带地区粒毛盘菌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本研究共分析451份标本,属于35个分类单位,其中Lachnum abnorme var. abnorme, L. brasiliense, L. flavidulum, L. pteridophyllum, L. sclerotiiL. virgineum 6个种的个体数量均在总数的6 %以上,占已观察标本总数的73.4 %,是我国热带地区的常见种。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海南的物种丰富度(S=22)和多样性指数(H′=2.6696)最高,云南与广西的物种丰富度相似。采用群落系数(coefficient of community,cc)比较了不同地区的物种分布相似性。本文还试图探讨物种分布与海拔高度、生境、基物间的关系。粒毛盘菌属真菌在海拔60~2700 m的地带均有分布,由于调查和取样的局限性,物种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地理分布上大致可分为世界性分布、间断性分布和地方特有三种分布型。  相似文献   

3.
福建建溪流域常绿阔叶防护林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出发,物种多样性应是评价防护林综合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分析建溪流域防护林乔木层、灌木层的种-多度关系,用多种公式计算防护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并与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相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该流域防护林乔木层的种-多度关系符合Weibull分布模型,说明个体数量较多的乔木仅限于少数几种主要的树种,群落的均匀度相对较小;2)该流域防护林主要群落内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均匀度和总多样性指数都较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相对应的指数高。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汉中典型天坑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在系统收集天坑周边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与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维管植物多样性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汉中天坑群区域有被子植物940种,裸子植物20种,蕨类植物73种。该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兼具热带成分,展示了明显的由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且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天坑群已发现30种珍稀濒危植物,是现存珍稀濒危植物的“避难所”。该研究对探究天坑群地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天坑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以及恢复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蝗虫预测与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应用五点取样法、昆虫分类学和相关动物地理学方法对通辽各地蝗虫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进行研究。通辽共分布蝗总科7科12亚科37种,以斑翅蝗科Oedipodidae物种最多(14种),其次为网翅蝗科Arcypteridae(10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扎鲁特旗具有最高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但均匀度最低;开鲁县具有最低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从科的分布范围看,剑角蝗科Acrididae、斑腿蝗科Catantopidae和斑翅蝗科在通辽各地均有分布;而癞蝗科Pamphagidae仅在扎鲁特旗有分布。从物种分布看,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和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分布最广,其次为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从分布地区看,扎鲁特旗为物种最丰富(34种)。研究结果显示通辽市蝗虫物种多样性及分布特点与各地的草地面积和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Background: The rapid decline of semi-natural grasslands in Japan threatens many relic and endemic plant species. There is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n how the impacts of land-use changes and management of grasslands have been affecting grassland ecosystems and what conservation measures may be taken to conserve as much of the existing plant diversity as possible.

Aim: We assessed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regimes for their suitability for conserving Red Data Book (RDB) species.

Methods: We conducted our study in four districts of Kushima, Kyushu, south-west Japan, with different land-use histories. We compared species richness, plant density and abundance in six grassland types: regularly burnt, regularly mown, paddy levee, roadside, landslip and wetland communities in a total of 289 1 m x 1 m quadrats, recorded in172 grassland patches. Species richness plant density and abundance were analys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DB specie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history.

Results: Species richness of grasslands did not differ across different land use histories, yet ou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duced area of grasslands markedly affected the density of RDB species. Grassland types differed in their ability to support RDB species: regularly burnt grasslands were the richest in RDB species and poorest in alien species, followed by regularly mown grasslands, paddy levees, landslip, wetland and roadside communities.

Conclusion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regimes, such as regular burning or mowing of grasslands have the best potential for conserving RDB species, and thus should be part of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semi-natural grasslands.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吊罗山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海南岛吊罗山的蕨类植物进行了专题研究。吊罗山有蕨类植物 4 3科 10 0属 2 13种及 4变种 ,其中 5种为海南新记录。蕨类物种密度高达 5 5 .8种 / 10 0km2 ,为海南蕨类多样性中心之一。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以水龙骨科和膜蕨科为优势科 ,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 ,热带分布的科、属、种分别达到 10 0 %、93.2 %和 95 .3%。在垂直分布上 ,蕨类植物的生态特点与植被类型相关 ,随着海拔升高 ,阳生性蕨类减少 ,阴生性蕨类、附生与石生蕨类增多 ,蕨类物种多样性在海拔 6 0 0~ 10 0 0m地段最为丰富。按照 2 0 0 1年IUCN红色名录等级及标准评估 ,在海南岛范围内 ,吊罗山有 36种受威胁蕨类植物 ,其中 6种为极危物种 ,13种为濒危物种 ,17种为渐危物种 ,这 36种受威胁蕨类中有 8种属于国家II级保护植物。导致这 36种蕨类植物受威胁的原因主要有 :人为直接破坏、生境旱化和分布区限制  相似文献   

8.
羊肚菌的多样性、演化历史及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杜习慧  赵琪  杨祝良 《菌物学报》2014,33(2):183-197
羊肚菌属Morchella真菌是一类珍稀食用和药用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从羊肚菌属的分类研究、物种多样性、物种分布与生态多样性、演化历史、人工栽培等方面,对新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世界羊肚菌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了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是影响物种分布并导致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因素,采伐后恢复的热带森林次生林和原始林的环境因子是否一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该问题的回答对长期监测热带森林次生林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在海南尖峰岭地区设置的164个625 m2植被公里网格样地数据,记录了每个样地的采伐历史并测定了其他的17个环境变量指标,分析了17个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将164个样地划分成3种不同采伐历史的森林,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3种森林类型中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组成;比较两种多元回归模型的优劣,来揭示3种森林类型中影响物种丰富度形成的环境因子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驱动海南尖峰岭地区物种分布并导致物种多样性差异的环境因子在森林采伐前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森林采伐历史有关联的.除了人为森林采伐干扰外,海拔梯度是形成海南尖峰岭热带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CCA分析显示:原始林中,物种分布与海拔、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3个环境因子有较密切的关系,也与4个土壤物理性质环境因子(土壤密度、土壤最大持水能力、毛细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关系密切;森林采伐后的恢复森林中,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增强,但皆伐后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减弱.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原始林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显著相关,径级择伐后恢复热带天然林的物种丰富度和海拔、土壤全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皆伐后恢复热带天然林的物种丰富度仅和海拔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还显示,如果数据中存在空间自相关,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时应该考虑数据中的空间自相关属性,虽然它并不总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定点法、样线法和随机调查法,2005-2008年间对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垂直分布及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捕获蝶类3681只,隶属于10科69属111种,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各科;该地区蝶类呈现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且随着海拔的升高东洋界种类逐渐递减,古北界种类逐渐增多.在3个垂直带中(海拔低于800 m、800~1200 m、高于1200 m),海拔800~1200 m垂直带的蝶类种类最丰富.研究区6种主要生境类型(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和次生林、农田、居民点)中,灌木和次生林中蝶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各生境类型,农田生境中蝶类多样性指数最低;生境之间蝶类物种的相似性系数主要与生境构成要素中的植被类型有关,植被类型相差越大,蝶类物种的相似性系数就越小,研究区针阔混交林与灌木和次生林之间的蝶类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0.61),而常绿针叶林与灌木和次生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0.20).  相似文献   

11.
对世界取食、危害竹子的飞虱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该类昆虫的分布格局及可能的起源与演化路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截至目前全世界共记录竹子飞虱20属105种,均隶属于飞虱亚科,以凹距飞虱族为优势类群,有18属95种,分别占竹子飞虱属、种数的90%和90.5%,余下的为飞虱族的类群;竹子飞虱主要分布于东洋界(16属96种,占91.4%)和新热带界(6属13种,占12.4%),少数属种可渗透分布至古北界;竹子飞虱的特有属、种极为丰富,特有属13个,占竹子飞虱总属数的65%,特有种89个,比例高达84.8%;竹子飞虱可能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的冈瓦纳古陆,东洋界的中国南部和南亚诸岛是竹子飞虱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新热带界的厄瓜多尔可能是竹子飞虱的又一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2.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保护区内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森林群落各层片之间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15个群丛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能很好地反映各群丛多样性变化规律.(2)各群丛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均匀度最小,大多数森林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均匀度比较接近.(3) 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之间表现极显著差异性(P<0.01).(4)群丛3(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美蔷薇-东方草莓群丛)灌木层和草本层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3,P<0.05);群丛8(白桦+山杨-灰栒子+美蔷薇-中亚苔草群丛)乔木层和灌木层呈显著负相关(r=-0.458,P<0.05),灌木层和草本层则呈显著正相关(r=0.404,P<0.05);群丛11(白杄-中亚苔草+烟管头草)的乔木层和草本层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49,P<0.05).  相似文献   

13.
The Yunnan red‐backed vole Eothenomys miletus (Rodentia: Cricetidae) is an endemic rodent species and reservoir host of zoonoses in southwest China. Based on a large host sample (2463 voles collected from 39 localities between 2001 and 2013), a general analysis of four categories of ectoparasite (fleas, sucking lice, chigger mites and gamasid mites) on E. miletus across its entire range of distribution was made. This analysis identified a total of 71 895 ectoparasites belonging to 320 species (30 species of flea, 9 of sucking louse, 106 of gamasid mite and 175 of chigger mite) with a high prevalence (87%), mean abundance (29.19) and mean intensity (33.69). Of the 18 vector species of zoonoses found on E. miletus, the flea Ctenophthalmus quadratus (Siphonaptera: Hystrichopsyllidae) and chigger mite 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 (Trombidiformes: Trombiculidae)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these are the main vectors of zoonoses in China. All of the dominant parasite species showed an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pattern. Male voles harboured more species of parasite than females. Chigger mites represented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group on voles and their prevale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an abundance (r = 0.73; P < 0.05). As a single rodent species, E. miletus has a high potential to harbour abundant ectoparasites with high species diversity and high rates of infestation. The sex of the vole affects ectoparasite infestation.  相似文献   

14.
中国蚜虫类昆虫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点(半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蚜虫类昆虫在中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基于多年的标本采集记录和已发表文献,建立了中国蚜虫物种数据库和中国蚜虫地理分布数据库.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国蚜虫的地理分布和分布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记录蚜虫类昆虫268属1 099种/亚种,其中特有种518种,占中国蚜虫物种总数的47.1%.中国蚜虫的区系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分为9种类型,其中以典型古北种、典型东洋种、跨古北界和东洋界分布的物种为主,同时与新北界、澳洲界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在自然地理区划上,蚜虫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分布多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多于南北两端.基于物种多样性和分布密度,确定了蚜虫在中国的5个多样性中心,即甘南山地、横断山区、天山山地、东部平原和台湾岛.  相似文献   

15.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of two ponds in an alkaline marsh in central Pennsylvania were studied. The ponds were found to b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with regard to species but similar when only zooplankton types are considered. The ponds were quite similar with respect to a number of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u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with respect to alkalinity, conductivity, habitat type, vegetation, depth, and predation pressure.  相似文献   

16.
安徽茶区茶树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安徽茶区茶树丛枝菌根真菌(AMF)资源分布情况,为菌根生物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具有应用价值的菌种资源.采用醋酸-墨水染色法观察茶树丛枝菌根(AM)的侵染率、侵染级数、侵染强度和菌根类型;采用湿筛法获得AMF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 在安徽茶区,AMF能够侵入茶树根系形成典型的共生体,侵染率在36%~95%,侵染级数均在3级以上,侵染强度大;从安徽茶树根际土中共鉴定出8属36种AMF,其中缩管柄囊霉是优势种,网状球囊霉、刺无梗囊霉、孔窝无梗囊霉、詹氏无梗囊霉、双网无梗囊霉和凹坑无梗囊霉是常见种,褐色管柄囊霉、疣突管柄囊霉、毛氏无梗囊霉、近明管柄囊霉、瑞氏无梗囊霉、空洞无梗囊霉、晕环球囊霉、细齿无梗囊霉、地管柄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稀有内养囊霉是稀有种,其余17种为少见种;不同采样地茶树根际AMF群落相似性系数(0.14~0.55)较低,多属于低和中等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孢子密度与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种的丰度与侵染率和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安徽茶区茶树根系存在典型的AM结构,其根际AMF多样性丰富,为开发茶树专用AMF肥料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凤仙花属(Impatiens)植物主要分布于旧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山区, 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度严苛, 深入分析其地理分布格局与特征, 可为种质资源调查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文献资料, 更新了该属植物物种名录, 整合其地理分布、海拔、特有性等信息, 建立了中国野生凤仙花属植物地理分布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 中国共记载野生凤仙花属植物352种(包含18变种1亚种1变型), 其中中国特有种273种。除上海市外, 中国其他各省级行政区均有野生凤仙花属植物分布, 其中云南省分布有165种, 其次为四川省(119种)和西藏自治区(69种)。县级尺度上,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腾冲市以51种并列物种丰富度第一, 其次是福贡县(42种)。中国野生凤仙花属的分布总体呈现以热带、亚热带为中心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区域扩散的格局, 广义横断山区、西藏南部地区、滇黔桂喀斯特区域、长江中下游等地为凤仙花属植物集中分布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8.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分布广泛, 生存环境多样, 类群结构复杂, 深入分析其地理分布格局与特征, 可为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等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大量基础数据及文献资料, 更新了中国陆域分布的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物种名录, 统计了其物种多样性、组成成分等信息, 建立了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地理分布数据库, 旨在为种质资源调查及引种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截至2021年7月, 共记载7亚属720种(包括114变种、45亚种和2变型), 其中中国特有种450种。除宁夏和新疆干旱荒漠地带外, 中国其他各省区均有野生杜鹃花属分布, 其中云南省分布393种, 是省级尺度物种丰富度及特有性最高的区域; 其次为四川省(278种)及西藏自治区(271种)。县级尺度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与察隅县以134种并列物种丰富度第一, 其次是德钦县128种。  相似文献   

19.
黏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生物资源, 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黏菌在西北地区森林中的物种多样性及影响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因素, 本文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2年的多点调查采样, 获得黏菌标本826份, 经形态学鉴定属于4目5科22属71种, 其中甘肃省新记录种30种。发现鹅绒菌(Ceratiomyxa fruticulosa)等9个物种是祁连山保护区广泛分布的物种, 针叶林中的黏菌总物种数(58种)和特有物种数(38种)均高于阔叶林(33种; 13种), 海拔高度对黏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腐木型基质上的黏菌物种多样性最丰富, 木本基物与草本基物上的黏菌物种组成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甘肃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与基物类型是影响黏菌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树恒 《昆虫知识》2003,40(1):63-67
在 1 999年 7月和 2 0 0 0年 5月 ,对重庆市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蝶类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 ,该保护区蝶类有 1 0科 80属 1 38种。在 4个垂直带中 ,常绿阔叶林带的蝶类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垂直带。垂直带之间蝶类相似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