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在骨科是常见的疾病,它以发病时间早、发病率高、容易复发为特点,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受到极大地影响。上个世纪,椎间盘退变被认为是盘源性下腰痛先决条件。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病变椎间盘的前后的组织学变化、神经侵润、炎性介质、神经递质等给予了深入研究,逐步认识到在没有发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发生于下腰痛,这可能是椎间盘内部的病变而引起的,即通常所说的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tic low back pain)。虽然说椎间盘退变可以诱发下腰痛,但是椎间盘退变本身没有任何依据可以通过来临床干预,至少目前无有效的干预措施。但是,缓解疼痛症状则是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点。研究发现,椎间盘内传递痛觉的神经纤维的存在是发生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首要条件,椎间盘内的破裂,以及神经的长入,在加上炎性介质及生物力学的原因,导致了盘源性下腰痛。但目前关于椎间盘内神经长入机制的研究较少,其机制较复杂,我们对近年来椎间盘内基础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0期诊断技术对军事训练所致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某部2014年度新兵一营306名新兵为实验组,新兵二营290名新兵为对照组,在入伍复检时为每名士兵抽血检测相关血清学指标,并建立健康档案。由经过技术培训的医师对实验组采用0期诊断技术,分别在新兵训练开始后的第2、4、6、8、10、12周进行0期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筛查,并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按照"军标"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下腰痛的常规诊治及登统计,对于诊断为0期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阳性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阳性的士兵及时抽血检测IL-1β、6-keto-PGF1α、TNF-α血清值。结果:实验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总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9.66%)(x~2=11.527,P0.001)。在新训开始后的第8、10、12周,实验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士兵血清IL-1β、6-keto-PGF1α、TNF-α水平比较无差异,0期阳性和阳性士兵血清IL-1β、6-keto-PGF1α、TNF-α水平与训练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0期阳性士兵血清IL-1β、6-keto-PGF1α、TNF-α值均明显低于本组和对照组阳性士兵(P0.05)。结论:0期诊断技术预防军事训练所致新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效果明显,通过监测IL-1β、6-keto-PGF1α、TNF-α血清的水平变化也进一步证实0期诊断技术用于预防军事训练所致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病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是成年人疼痛和致残的常见原因,常常给人带来沉重的肉体和经济负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脊柱外科手术的进步,常规手术治疗在临床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没有保留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对临近阶段的椎间盘的退变起到促进作用,并且腰椎运动节段的融合加快了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变。腰椎独特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的研究及不同材质和特点的人工椎间盘材料的发展使人工椎间盘手术成为可能。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人工椎间盘假体设计与人生理的解剖结构更加吻合。术后可以保持瞬时和长期的稳定性,从而对邻近的椎间盘的退变起到抑制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除腰椎融合之外的另一合理选择,目的是使退变导致的疼痛可以稳定长期缓解,并重建椎间隙高度以保护神经,从而避免晚期关节突关节及邻近节段的病变,恢复脊柱的运动学和载荷特性。目前人工腰椎间盘有了长远的发展,适应症不断扩大,但仍有较多限制。期待在将来能够找出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的材料和设计,使之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腰椎疾病的治疗方式。现就人工椎间盘的类型、疗效、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汉穆  李军 《蛇志》2010,22(1):54-54
腰痛是指腰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腿痛、酸、麻,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小关节错位、腰扭伤、腰肌劳损等病症,不含腰部附着的内脏病变所反映的症状。腰痛的临床治疗方法、药物繁多,但疗效不一,作者采用健腰器治疗该症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高且治愈率低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损伤、肌肉筋膜炎症等。建立恰当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和了解LBP的发病机制、探索预防及治疗方法。本文就可诱发腰痛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细胞衰老是驱动IDD的关键因素,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端粒缩短、DNA损伤、营养剥夺、机械负荷异常和表观遗传学改变介导了椎间盘细胞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7.
尚德锋 《蛇志》2008,20(1):33-34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中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症状为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动功能障碍[1].该病好发于30~5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我科自2002年4月~2007年10月,治疗本病患者3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激光汽化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脊柱骨科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皮激光汽化术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杜仲腰痛丸治疗,每次8粒,每天3次。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68%(47/53),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39/53)](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和无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激光汽化术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经皮激光汽化术治疗,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疼痛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降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8,(3)
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椎管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改良小切口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而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1.82%低于对照组的3.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酶Caspase-10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表达。方法: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按年龄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患者组,5例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作为对照组。患者组标本均为术中所取出L4/5新鲜椎间盘髓核组织,对照组标本均为术中所取出L2/3新鲜椎间盘髓核组织。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腰椎间盘髓核中的凋亡阳性细胞率及Caspase-10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髓核内TUNEL阳性细胞率为(17.80±0.62)%。青年、中年、老年患者组髓核内TUNEL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5.71±2.05)%、(53.65±2.93)%和(68.39±4.33)%。四个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髓核内Caspase-10染色阳性细胞率为(32.60士1.64)%。青年、中年、老年患者组髓核内Caspase-10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0.67士2.89)%、(63.12士4.61)%和(75.28士4.26)%。四个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内Caspase-10染色阳性细胞率与TUNEL阳性细胞率和年龄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组织中凋亡细胞率以及Caspase-10的表达均高于正常椎间盘组织,年龄是细胞凋亡的重要影响因素,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10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PeroxiredoxinⅡ在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eroxiredoxinⅡ在正常、突出及脱出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eroxiredoxinⅡ在退变椎间盘髓核中表达丰富,而在正常椎间盘髓核中表达微弱,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突出和脱出椎间盘髓核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roxiredoxinⅡ在正常及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腰腹肌运动联合超声波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对腰腹肌运动联合超声波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治疗4周后,腰腹肌运动+超声波治疗组的疼痛评分(0.73)显著低于超声波治疗组(1.22)(p<0.05)。腰腹肌运动+超声波治疗组的立位体前屈活动幅度(2.35 cm)显著低于超声波治疗组(6.23 cm)(p<0.05)。腰腹肌运动+超声波治疗组的屈伸肌总功和屈伸肌峰值力矩比显著高于超声波治疗组(p<0.05)。腰腹肌运动+超声波治疗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显著低于超声波治疗组(p<0.05)。治疗4周后,腰腹肌运动+超声波治疗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显著高于超声波治疗组,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超声波治疗组(p<0.05)。为了进一步考察运动联合超声波疗法对下腰痛的治疗机制,本研究建立了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腰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采用阿利新蓝染色检测大鼠椎间盘纤维环区和髓核区蛋白多糖的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发现运动联合超声波治疗可明显提高大鼠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水平。本研究表明,与超声波治疗相比,腰腹肌运动联合超声波治疗可更大程度地降低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提高肌肉功能和腰椎功能,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并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此外,该联合疗法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退变大鼠椎间盘中的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术后相邻节段病变(ASD)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腰椎融合术和腰椎减压术对RA患者的ASD发病率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本研究共纳入了68例接受腰椎手术治疗的RA患者,36例行腰椎间盘减压融合术(融合组),32例行腰椎间盘减压术(非融合组),随访时间为3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和相邻节段病变情况,并在X线片上评估相邻椎间盘狭窄程度和椎体滑脱程度,评估ASD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患者平均年龄为(68.6±12.4)岁,男性17例,女性51例。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组和非融合组术后3年随访时的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融合组患者的ASD发生率和翻修手术风险显著高于非融合组(p0.05)。手术后相邻节段病变在融合组中比在非融合组中更频繁和严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和C反应蛋白计算的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CRP)与ASD的发病率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陆霜白  卢兰芳  覃彦婷 《蛇志》2011,23(2):212-213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是利用膝关节镜直视下行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自体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由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易引起关节不稳定等症状,若时间长,易导致关节内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及其他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工作障碍[1].  相似文献   

15.
自噬是一种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细胞器或蛋白质运输到自噬溶酶体中进行降解、循环与再利用的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存在于多数退行性疾病中,其中包括骨性关节炎以及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椎间盘退变是各种退行性脊柱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在退变的椎间盘细胞中存在不同水平的自噬,但是椎间盘退变中自噬的确切作用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髓核细胞自身的自噬作用及其对细胞生存的影响,这对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概要地介绍了自噬作用和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着重总结自噬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杨健 《蛇志》2008,20(4)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多,发病率有所上升.国内有关资料统计,50岁男性的发病率超过50%,到80岁时可达90%[2].成为门诊和住院病人中因BPH所引起的并发症如尿潴留、重复的泌尿道感染和梗阻性尿路疾病下尿路症状(LUTS)常见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DLS)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关节突关节角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DLS患者作为DLS组,另外选取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CT进行关节突关节角和腰椎滑脱度的测量,使用MRI的T2像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退变分级。结果:DLS组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DLS组不同滑脱程度的L2/3、L3/4、L5/S1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L2/3、L3/4、L5/S1节段不同椎间盘退变等级间的滑脱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L2/3和L3/4节段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关节突关节角度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L5/S1节段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关节突关节角度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明显小于正常人,且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并未随着腰椎滑脱程度的加重而改变,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关节突关节的矢状化程度无关,但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不对称性会影响到同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以及功能锻炼的基本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四科2014年01月至2014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记录,统计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13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9例(74.5%)治愈,309例(23.2%)好转,30例(2.3%)未愈,有效率达到97.7%,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例(2.1%)。结论对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后及时正确的术后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以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不仅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手术的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且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减少花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使用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结合腰椎简孔镜的方法治疗关节突盘源性腰痛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01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因腰背痛来我院就诊,确诊为关节突盘源性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92人。使用椎间孔镜下射频消融处理组(实验组)为36人,保守治疗组(对照组)为56人。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的疼痛评分(VAS)、治疗评分(JOA)及腰椎功能评分(MacNab)进行记录并统计学比较。前两者在治疗后1月及6月进行记录。功能评分在治疗后1年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月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月及12月的观察指标的比较中,实验组的各项数据与治疗前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年的实验组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关节突盘源性腰痛,使用脊神经后支结合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远期效果,且相对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腰椎骨性关节炎(Lumbar osteoarthritls,LOA)是指以腰椎小关节肥大变性等病理改变引起的以腰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临床上又称为腰椎退行性关节病、腰椎增生性关节炎及老年性腰椎关节炎等,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