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20,(3)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深入发展,尤其显微外科的不断进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策略日益革新和改善,可供选择的方案也更为多样化。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3个方面进行综述,为神经外科医师实施规范、合理、正确的救治方案提供参考,从而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1,36(9):14-14
3 高血压紧急状态能出现什么后果高血压紧急状态发生后 ,由于患者的全身小动脉、特别是脑部的小动脉突然发生持续痉挛 ,造成患者的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全身各脏器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情况 ,功能发生紊乱。几种因素互为因果 ,使患者病情越来越重 ,直至生命受到威胁。高血压紧急状态可能出现的后果有 :1)急性脑部病变 :由于脑组织高度缺氧 ,脑水肿是必然结果。过高的血压 ,超过了脑血管的承受能力时 ,脑部血管可能会突然破裂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常见于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畸形的患者。脑出血是我国高血压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为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且未入院前给予现场急救措施,;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直接转运至院内接受治疗,现场并不进行任何急救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及抢救成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13.33%、抢救成功率为8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15.38%,均明显优于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33.33%、抢救成功率为6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35.00%,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现场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与致残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意义及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急诊出诊救治的12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7例患者中,5例到达时已临床死亡,3例途中抢救无效死亡,7例有脑出血后遗症,112例康复出院.结论 识别脑出血早期症状,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及加强急救环节的紧密衔接是急性脑出血急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覃素梅 《蛇志》2010,22(4):407-408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占位病变,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压伴小脑内小动脉病变,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长期嗜酒者是脑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现就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3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重症监护治疗与早期(24 h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进行重症监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术后早期发生再出血情况,比较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术前收缩压、术后收缩压、镇静时间、插管时间、有无使用止血药、血压波动、血压差、有无镇痛情况,分析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5例患者,其中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44例,未再出血患者421例,再出血发生率为9.46%(44/465)。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的术后收缩压、有无镇痛、血压差、血压波动与未再出血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术前GCS评分、出血量、术前收缩压、镇静时间、插管时间、有无使用止血药与未再出血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压波动大是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手术前后血压差大、术后使用镇痛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波动、手术前后血压差及术后镇痛治疗均是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合理降压及镇痛治疗可减少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是当今社会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非常高的神经科疾病,对于它的治疗,则是神经内外科的重点难点。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作者阅读了大量国内外临床相关文献,综述了高血压脑出血相关内外科治疗的方法,以及具体应用,望能为其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再次出血与血压控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研究条件严格遴选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221例,依据其血压控制水平,将其分为〈140/80mmHg,140/80mmHg.160/100mmHg两个组别,分别总结两组发生再出血的病例数,对其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个组中,患者年龄、性别、GCS评分、出血部位、首次出血量、血肿密度、血肿形状等因素完全匹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血压控制水平与再出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血压控制水平〈140/80mmHg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5.64%,明显低于140/80mmHg-160/100mmHg组的27.1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血压范围内,有望降低患者发生再次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病情48h内不再进展即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和Fugl-Meyer积分、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和Fugl-Meyer积分、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比较,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应尽可能施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效果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62例,观察年龄因素、GCS积分、术前有无基础病变及血肿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年龄因素、病情轻重、术前有无基础病变的存在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而血肿量的多少则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疗效是多因素影响,在确定手术指征时要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影响预后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相关性,以及各因素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间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7例,其中男:86例,女:61例;年龄60.83岁,平均(69.6±5.7)岁;高血压病程8-23年,平均(9.7±1.6)年。分析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就诊时的临床表现、患者的意识状态、出血位置及出血量、语言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患者的预后转归等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7.7%;在诸多预后因素中:意识状态、出血量、出血位置,以及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与意识状态、出血量、出血位置相关,根据临床症状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赖江卉 《蛇志》2017,(2):182-183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采用急诊系统干预方案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120例,按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干预方案进行救治,观察组采用急诊系统干预方案进行救治,比较两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救治后苏醒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急诊救治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急诊救治总有效率达91.7%,高于对照组的71.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苏醒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救治期间发生不良事件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8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采用急诊系统干预方案实施救治,能促使患者短时间内苏醒,维持血糖稳定,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睡眠时呼吸暂停可引起高血压。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的Eugene C.Fletcher等对40名高血压患者与30名血压正常者睡眠时的呼吸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45%的高血压患者有睡眠时呼吸暂停的情况,而血压正常有此情况者仅占20%。Fletcher说,9名有呼吸暂停情况的高血压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其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hypertension,high blood pressure)是动脉血压持续偏高的慢性疾病;若血压持续超过130/80或140/90 mmHg(收缩压/舒张压),有可能是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有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5%~10%是继发性高血压.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对高血压的形成机理、病理生理以及诊断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本文系统总结了高血压的形成机理和病理生理,提出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和日常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多发生在血压较高的情况下,情绪激动、活动时,排大便用力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头痛、神志不清、病情较重。脑血栓形成则多发生在休息状态下,常不伴昏迷,常无明显血压高。二者明确鉴别可借助颅CT。中老人脑出血是怎么回事: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血压升高引起病变血管破裂而突然起病。少数出血患者可因血管畸形、白血病、凝血机制不良和血管炎等。年龄较轻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突出,老年患者由于脑萎缩,脑的“储备”间隙增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较轻,因此突然昏倒、…  相似文献   

16.
钟东梅 《蛇志》2017,(3):384-386
<正>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等密切相关。脑出血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在脑出血的康复治疗中极具潜力与优势,以其手段丰富、操作简单、疗效明显等特点而受到医学界重视,尤其在配合西医治疗时,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hypertension,high blood pressure)是动脉血压持续偏高的慢性疾病,是人类社会最为常见的慢性医学问题.8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了解他们自身的血压状况,其中70%以上的患者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然而,这些认识到自身高血压状况的人中,只有48%的患者的高血压得到了充分的控制.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血压的类型、诊断标准及治疗或控制策略,以期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有利于患者对高血压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与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调节、呼吸道护理及康复护理。结果152例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确切,未出现并发症,病残率低。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能显著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对照组与中药组的疗效,探讨中药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前来我院接受住院救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奥美沙坦酯片治疗,中药组给予自拟降压方配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经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治疗后静态血压的SBP与PP水平要低于对照组,血压晨峰的的降低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患者的眩晕、头痛、腰膝酸软、心悸失眠与耳鸣等症状减轻,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照组有效率为71.01%,中药组有效率为91.30%,χ~2值为9.288,p值为0.002,比较有差异。说明中药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单纯应用降压药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8,(3)
目的探究严重多发性伤的急诊救治措施。方法对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严重多发性伤患者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10.00%;致残4例,致残率为6.67%。结论在治疗严重多发性伤时,应严格按照救治原则,及早确诊,迅速有效救治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