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查阅国内外食物成分数据,建立中国常见食物ω 3脂肪酸的含量数据表,为ω-3脂肪酸膳食营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找国内外食物数据库中ω 3脂肪酸含量的数据,根据中国居民饮食习惯,整理出中文ω 3脂肪酸食物成分表。结果:经筛选比较,最终收集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5年修订的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中368种、美国农业部发布于2014年更新于官网的食物成分表中56种和《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中6种食物ω 3脂肪酸的含量。将中国居民常吃的食物按照粮谷类、豆类、蔬菜类、菌藻类、水果类、坚果类、畜肉类、禽肉类、软体类水产、甲壳类水产、鱼类、蛋奶类、油脂类、其他类分列出食物的ALA、EPA和DHA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动物保护食物贮藏的行为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贮食动物依赖食物贮藏度过食物缺乏期,动物贮 食包括寻找食物,采集,处理,搬运,放置/掩蔽,保护和找回,食用等环节。动物贮藏食物并不意味着它日后能食用这些食物,作用食物埋藏的动物和植物繁殖体,可能由于霉变,腐烂,萌发,被盗用而丢失。关键问题是如何减少贮藏损失。  相似文献   

3.
田野工作作为一种经典研究手段和科学学术范式,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获取事实,探寻现象背后的逻辑和意义,特别适合对繁杂琐碎、难以系统表述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事件,或缺乏客观表达能力的人群进行研究。田野工作研究有助于再现日常生活和行为的丰富细节和真实性,并且挖掘行为背后的意义。将田野工作用于食物消费研究中,有助于解决当前食物消费研究中数据获取成本高、准确性差的问题,弥补食物消费研究“重统计数据,轻生活实践”的不足,充分呈现食物消费的丰富内容和复杂层面,并挖掘其中的深层结构和意义。探讨应用田野调查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问题,对于促进我国食物消费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理论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活动性水平,变态时的体重、增长率和完成变态所需时间考察同水塘分布的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和高原林蛙蝌蚪(Rana kukunoris)的竞争策略。实验按照2×3因子设计,即:食物资源2个水平(高、低),组合方式3个水平(10只中华蟾蜍蝌蚪,记为B组;5只中华蟾蜍蝌蚪和5只高原林蛙蝌蚪,记为BR组;10只高原林蛙蝌蚪,记为R组)。中华蟾蜍蝌蚪的活动性在食物水平低时显著低于食物水平高时,而高原林蛙蝌蚪的活动性在不同食物水平下无显著差异;食物水平低时,混合组的高原林蛙蝌蚪变态时体重和体重增长率都显著高于R组,而混合组中华蟾蜍蝌蚪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处理组中,食物水平低时混合组中华蟾蜍蝌蚪幼体期最短。这些结果表明:中华蟾蜍蝌蚪在不同食物资源条件下所选择的生存策略可能不同,即食物资源充足时,增加活动性获取更多食物;食物资源有限时,降低活动性且提前完成变态;与中华蟾蜍蝌蚪相比,在食物资源有限时高原林蛙蝌蚪获取食物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5.
前言     
前言人类离不开植物。人们吃的,穿的最终都是依靠植物提供的。虽然人们的食物,除了粮食、蔬菜,还有肉、禽、蛋、奶和水产等;人们穿的衣服,除了棉麻织物外,还有丝绸、皮毛等——但这些动物性的食物和制品都是动物直接或间接吃了植物性的食物变成的。近几百年来,人们大量开采利用矿物资源,大大丰富了人们穿的和用的品种,但是食物最终还得依靠植物提供,并且在可见的将来依然会如此,因为人们至今还想象不出能有其它途径可以代替植物产生这么多适合于人们需要的食物。对于穿的和用的,人们也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利用植物做原料,因为它…  相似文献   

6.
进化中,贮食者只有比不贮食的动物更有可能找到那些贮藏食物时,贮食行为才能成为一种进化稳定策略。本文综述了关于动物找回贮藏食物的假说及其实验验证。寻找贮藏食物时,穴蜂利用贮存地点附近的标志物的空间排列来定位。鸟类的嗅觉不发达,它们主要靠记忆埋藏地点的视觉信息找回埋藏的食物。啮齿动物和犬科动物主要靠嗅觉找回贮藏的食物。记忆埋藏地点对于灰松鼠、更格卢鼠,美洲赤狐和红松鼠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高校男性运动人群春季水分的食物来源情况。方法:于2019年4—5月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招募北京市某高校男性运动人群,采用双份饭法结合称重法收集并称量调查对象连续3 d食用的所有食物,将各餐食物剔除非可食部分,然后按主食、菜肴、粥、清汤和零食等5类进行分析。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食物中的水分含量并计算各类食物中水分占食物水摄入总量的比例。按照体质指数(BMI)、体脂率(BF%)及运动训练能量消耗进行四分位数分组,比较不同组调查对象食物摄入量及水分食物来源的差异。结果:共有109名男性调查对象完成调查,平均年龄为(20.7±1.1)岁。调查对象主食、菜肴、粥、清汤、零食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593 、636 、69、0、33 g/d;通过主食、菜肴、粥、清汤、零食摄入的水分量中位数(M)分别为330、458 、60、0、9 mL/d;通过主食、菜肴、粥、清汤、零食摄入的水分量占食物水摄入总量中位数分别为36%、46%、6%、0%、1%。不同BMI、BF%及运动训练能量消耗的调查对象食物摄入量及水分食物来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某高校男性运动人群春季水分食物来源以主食和菜肴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研究两栖类食性选择或偏好多未考虑蛙胃内不同食物的丰盈程度与栖境不同食物资源是否存在相关性。在分析了采自昆明白龙寺和昆明石林西街口的494只滇蛙(Rana pleuraden)的食性的同时,分析了采自对应栖境中的食物资源组成。结果表明,滇蛙的食物成份与食物资源相具有稳定性,主要类群均为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蛛形纲等8类。但又存在变异性,不同产地、不同年份和不同月份之间的蛙标本胃内的食物成分各类群的比例均不相同。主要食物成份与食物资源相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选择性分析等方面的结果均支持或证明:滇蛙对食物具有选择性或取食偏好。栖境的食物资源相与蛙胃内的食物成分不存在相关性 (白龙寺:r=0.077, P=0.575; 西街口:r=-0.086, P=0.500)。直翅目(Ei<-0.35)和同翅目(Ei<-0.37)昆虫是滇蛙取食时回避的食物,而对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蛛形纲等4个类群(Ei>0.45)具有明显偏好。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09,(16):I0003-I0004
研究发现,短期食用高热量食物同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为会使肌肉和大脑缺少能量,让人变得懒惰和反应迟钝。我们已经知道长期食用高热量的食物对身体不健康..但是短期食用高热量的食物会怎么样呢?一项新的作用在老鼠身上的研究发现,食用10天高热量的食物就会造成短期的记忆力衰退并使行动困难。虽然这项发现看起来并不是很吓人,不过,研究者告诉我们,高热量的食物会使人变得懒惰和愚蠢.  相似文献   

10.
从膳食安全视角分析了当前农民几种食物消费不足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利用351份来自四川盆地农民的膳食回顾调查问卷和似不相关回归(SUR)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食物可获得性方面,经济可获得性对当前农民消费不足的多种食物具有显著影响,而购买可获得性和家庭自产只对部分食物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在家庭特征因素方面,成员健康对多种食物消费均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只对部分食物消费有显著正向影响;购买决策者偏好及对膳食安全的认知对多种食物消费均有正向影响;替代性食物在7天内并不是相互替代而是互补的关系,但显著性水平略低。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世界》2008,(3):7-7
最新的研究显示,松鼠比人们以前认为的更聪明。松鼠非常擅长储存食物,一到秋季,它们就会把多余的食物埋起来或藏起来,以备食物短缺的冬季食用。北美灰松鼠为了避免它们冬季的食物储备被偷走,故意装做埋坚果和种子,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它们的演技非常高,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7种荒漠啮齿动物食物组成与消化道长度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荒漠地带几种啮齿动物在自然环境中夏季主要食物组成以及消化道长度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比较。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五趾跳鼠(Allactage sibiric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红耳鼠兔(Ochotona erythrotis)胃内的主要食物成分为当年生植物嫩茎、叶和部分灌木韧皮部分,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及黑线仓鼠(C.barabensis)食物组成中种子、花和浆果以及昆虫出现较高的频率,小家鼠(Mus musculus)的食物构成以种子类为主,与食物组成相适应,总消化道和各器官长度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而且各器官间盲肠和大肠长度的种间差异明显大于小肠的种间差异,胃和盲肠及其内容物的重量也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但小肠和大肠及其内容物重量的种间差异则不显著。其结果验证了下述假设:栖息于同一生境的植食性小哺乳类具有不同食物资源利用模式,而同域共存物种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对食物资源利用种间权衡的功能反应[动物学报49(2):171—178,20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的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膳食调查数据,结合美国食物成分数据库和中国预包装食品中单体糖和总糖含量数据库中果糖和蔗糖数据,对34 264名45岁及以上居民的膳食果糖摄入状况及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为8.29 g,其中游离状态果糖为4.78 g、结合状态果糖为3.51 g。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是膳食总果糖前三大类食物来源,共占膳食总果糖的69.72%。不同食物来源膳食果糖对总果糖的贡献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城市居民来源的前三大类食物为水果及制品、蔬菜类及制品、零食类,农村居民为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结论: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平均为8.29 g/d,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是其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4.
改变食物组成对大鼠胃肠道嗜铬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杨贵波  王平 《动物学报》1997,43(1):55-60
为研究食物组成对肠嗜铬(EC)细胞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AP法)对4组食物组成不同大鼠的胃肠道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5-HTIR)细胞的数量和分布作了观察。发现食物改变会引起大鼠摄食量和胃肠形态的变化,但未见其生长发育异常。食物中米糠含量加倍后,大鼠5-HTIR细胞数量无显著增加,但分布型有明显的变化。食物中米糠含量或米糠和麦麸含量都减少到10%后,大鼠5-HTIR细胞数量和分布都有明显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今国际权威观点和我国实际国情,在综述国内外食物浪费、食物损耗、食物损失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食物浪费、食物损耗与食物损失这三个概念的本质差别进行了界定,为减少食物浪费、防止食物损耗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北京市消费者调研数据,建立了消费者的营养健康信息存量方程和食物摄入方程,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消费者营养健康信息存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营养健康信息对食物摄入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和营养意识是影响消费者营养健康信息存量的重要变量,营养健康信息对食物消费行为产生有益影响。同时,本文证实未纠正信息选择偏差的估计结果存在偏误。  相似文献   

17.
动物贮食行为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物贮存食物,以调节食物的时空分布,度过食物缺乏期。贮食行为是一种特化的采食行为。现已发现上百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贮存食物。植食动物贮藏植物繁殖体,促进了植物的扩散。于是,植物与贮食动物形成了一种协同进化关系。这种关系是自然界互惠关系(mutualism)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食物投喂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9月2012年4月研究了织金瘰螈Paramesotriton zhijinensis摄食行为和食物选择。结果表明:织金瘰螈特别喜食的食物包括扁卷螺、萝卜螺、蝌蚪、水丝蚓;较为喜食的食物包括椎实螺、环毛蚓、彩石鲋、蝇蛆、小无齿蚌、河虾、褐栉鰕虎鱼;偶食的食物包括环棱螺、黄粉虫、蜻蜓稚虫、螺类卵带、水生昆虫及幼虫。织金瘰螈发现食物目标靠视觉,判断食物性质靠嗅觉。摄食方式为吞食性摄食。摄食策略主要采取伏击法,并结合搜索法。摄食过程包括:发现食物,靠近并迅速张口咬住食物,食物挣扎时,紧咬不动,食物不动时,借助甩头将食物逐步吞进口腔,进入口腔的食物,通过闭嘴、抬头、头颈后仰、撑起前肢协助进入食道和胃。影响摄食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光照、水温和食物密度。  相似文献   

19.
都市农业作为新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和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能够大幅提升城市食物系统的韧性并减少食物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然而,目前国内评估都市农业发展潜力及其碳减排效益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以南京主城区为例,基于卫星影像和Lidar点云等数据,采用语义分割、空间分析等方法,识别了研究区适合发展都市农业的地面潜力空间和屋顶潜力空间,并估算了其潜在的蔬菜产量和在食物运输方面的CO2减排效益。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别有2904.39 hm2的地面空间和2976.96 hm2的屋顶空间可作为发展都市农业的潜力空间;在潜力空间利用率为80%的情景下,每年可生产蔬菜约22.50万t,相当于研究区年蔬菜消费量的43.6%,同时,可减少从外地输入食物过程中所产生的6.37万t CO2排放。  相似文献   

20.
王蕾  付世建 《生态学报》2021,41(11):4428-4435
水生生境中的食物资源经常变化,鱼类的能量代谢和行为随食物丰度改变的可塑性调节具有重要的进化和生态意义。为考察食物丰度对机体行为和代谢的影响,以雌性宽鳍鱲(Zacco Platypus)为实验对象,分别测定实验鱼在高、低食物丰度组4周喂养期前后的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个性及集群行为。研究发现:(1)经4周喂养,高食物丰度组的体重和SMR上升,而低食物丰度组维持不变,喂养期结束时高食物丰度组的体重和SMR均显著大于低食物丰度组;(2)食物丰度对个性没有显著影响,但集群时,低食物丰度组活跃性较高,凝聚力较低;(3)高食物丰度下SMR保持稳定,低食物丰度下SMR不稳定。研究表明:宽鳍鱲的个性不受食物丰度影响;但食物丰度减少导致能量代谢下降、鱼群活跃性上升和凝聚力下降,可能与食物丰度较低时代谢的适应性下调和食物资源竞争加剧导致的觅食活动需求上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