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马嵘  徐光尧 《生理学报》1991,43(5):489-493
The effec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 (ARC) on intragastric pressure (IGP) was observed on 80 Wistar rats anaesthetized with urethan.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RC could cause an obvious decrease of IGP. (2) The reduction of IGP induc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RC was not affected by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of naloxone. (3) After lesioning of locus coeruleus or dorsal raphe, the effect of ARC stimulation was depress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ocus coeruleus and dorsal raphe nucleu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duction of IGP induced by ARC stimulation, but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beta-endorphinergic neurons.  相似文献   

3.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室旁核(PVH)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它对电刺激蓝斑(LC)和中缝背核(DR)的反应。 在435个被试验单位中,5个单位对LC电刺激呈现逆行反应,75个单位呈现顺行反应。在这75个顺行反应单位中,27个对单刺激发生反应,48个对串刺激发生反应。对电刺激DR发生反应的有74个单位,其中15个对单刺激发生反应,59个对串刺激发生反应而对单刺激不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有23个PVH神经元既对LG刺激又对DR刺激发生顺行反应。实验结果提示,PVH与LC、DR之间存在神经联系。  相似文献   

4.
选用 Wistar 大鼠80只。在乌拉坦麻醉下观察了电刺激弓状核对胃内压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其作用的中枢途径。结果为:(1)刺激时,胃内压显著降低;(2)分别电解损毁双侧蓝斑核和中缝背核,均可减弱弓状核的这一作用;(3)侧脑室注射纳洛酮不影响弓状核的这一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电刺激弓状核降低胃内压的作用需有蓝斑核和中缝背核参与,而弓状核内富含的β-内啡肽能神经元可能与这一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5.
实验在麻醉或制动的大鼠上进行。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中缝背核单位活动及其对刺激弓状核的反应,并观察注射纳洛酮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电刺激弓状核能明显影响中缝背核单位的放电活动,主要表现为抑制;(2)注射纳洛酮能翻转刺激弓状核对中缝背核单位放电的影响;(3)注射纳洛酮使中缝背核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显著增加。上述结果提示:刺激弓状核对中缝背核单位放电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β-内啡肽)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刺激蓝斑对下丘脑弓状核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室以往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和蓝斑(LC)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刺激 LC 对清醒制动大鼠 ARC 单位放电的影响。ARC 单位对刺激LC 的反应以抑制为主,在38个单位中有23个单位呈现抑制反应。ARC 单位对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以兴奋为主,在27个单位中有20个单位呈现兴奋反应。刺激 LC 可以使 ARC 单位的伤害性反应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α_2受体激动剂(氯压啶)和α_1受体阻断剂(酚苄明)能加快ARC 单位的平均放电频率,而β-受体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和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则无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 LC 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 ARC 神经元的作用是通过α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在75只清醒麻痹大鼠身上,记录了下丘脑弓状核(ARC)区的166个单位放电。单位自发放电频率最幔的不到1次/s,最快的很少超过10次/s。所记录的单位放电的平均频率白天(1.83±0.2次/s,n=75)低于晚上(2.70±0.3次/s,n=91)。观察了129个单位对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其中发生兴奋反应的有56个(43.4%);抑制反应的有46个(35.7%);不发生反应的有27个(20.9%)。电针和电刺激中缝背核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能改变 ARC 区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并明显削弱 ARC 区单位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结果提示,ARC 区神经元在痛觉整合过程和针刺镇痛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分别采用新生期大鼠注射谷氨酸-钠(MSG)损毁弓状核区及电刺激弓状核(ARC)区的方法,观察对脑和脊髓内亮-脑啡肽(LEK)、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MSG 大鼠脑和脊髓内 LEK、NE 含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端脑内 DA 含量显著升高。刺激 ARC 区后脊髓内 NE 含量明显上升。上述结果提示:弓状核区对端脑 DA 能系统可能具有某种紧张性抑制作用,而刺激弓状核产生的镇痛效应可能和下行 NE 能系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电解损毁中缝背核(DR)、DR 区微量注射纳洛酮或 β-内啡肽抗血清都能明显翻转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对丘脑束旁核(PF)单位痛诱发放电的抑制;而电解损毁中缝大核(NRM)、NRM 区微量注射纳洛酮、β-内啡肽抗血清,或 DR 区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兔血清对刺激 ARC 的这种抑制效应均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合以往实验结果提示;从 ARC 到PF 可能存在着这样一条痛觉调制通路,即通过 ARC 的β-内啡肽能纤维影响 DR 单位的活动,继而又通过 DR 的5-羟色胺能纤维影响 PF 单位的活动,从而影响痛觉的感知。  相似文献   

10.
张难  印其章 《生理学报》1988,40(6):529-538
本实验以电刺激鼠尾-嘶叫法和甲醛爪内注射-行为法两种测痛方法观察到:(1)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区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谷氨酸单钠(MSG)300μg/1μl 可引起明显镇痛效应。(2)双侧蓝斑内微量注射 β-内啡肽抗血清各0.1μl 可明显对抗 MSG 兴奋弓状核区神经元的镇痛效应。(3)直接在双侧蓝斑内微量注射 β-内啡肽各1ug/0.25μl 也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上述结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区注射 MSG 兴奋其中的 β-内啡肽能神经元群,可能通过下行纤维末梢释放 β-内啡肽,影响蓝斑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1.
实验在56只水合氯醛麻醉的成年雄性大鼠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中缝背核(DR)能减慢蓝斑(LC)大多数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而损毁DR则增加大多数LC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电刺激下丘脑弓状核(ARC)能抑制LC神经元对外周坐骨神经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刺激DR可增强此种抑制作用;相反,损毁DR能部分减弱此种抑制效应。结果提示,DR对LC神经元有紧张性抑制作用,并对刺激ARC抑制LC神经元伤害性反应起着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学勤 《生理学报》1985,37(4):346-352
在72只乌拉坦、氯醛糖麻醉兔,静脉注射三碘季铵酚后,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结果观察到,在家兔蓝斑复合核(Lo-So)区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或可乐宁(Clonidine)能减少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HVE)数。而微量注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心得安、α_1肾上腺素激动剂甲氧胺(Methoxamine)或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育亨宾(Yohimbine)或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则对 HVE 无明显影响。在 Lo-So 区微量注射 NE 对 HVE 的抑制效应不能被事先在该区注射心得安所阻断但能被事先静脉或 Lo-So 区注射育亨宾所阻断。NE 或可乐宁的抑制效应也均可被育亨宾所翻转。可乐宁的抑制效应还可被纳洛酮所翻转。电解损毁延髓中缝大核区可消除在 Lo-So 区微量注射 NE 或可乐宁对HVE 的抑制效应。上述结果提示,Lo-So 区α_2受体的兴奋可减少 HVE 数,这些作用可能依赖于延髓中缝大核区的完整。可乐宁对 HVE 的抑制作用可能有阿片受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蓝斑在刺激视上核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由振东  宋朝佑 《生理学报》1995,47(4):320-326
应用核团微量注射、放射免疫测定(RIA)和高压液相(HPLC)观察了刺激视上核(SON)对蓝斑(LC)灌流液中催产素(OT)、精氨酸加压素(AVP)、去甲明上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的变化以及斑注射O笔AVP的拮抗剂对痛阈(PT)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SON后30到90min,LC灌流液中OT的含量,30minAVP的含量,60min5-HT的含量明显增加,而NE的含量在30和60  相似文献   

14.
损毁或刺激垂体和下丘脑弓状核对大鼠痛觉调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起亮  李金华 《生理学报》1995,47(5):505-509
用局限性损毁和刺激垂体的方法,观察了垂体与下丘脑弓状核(ARC)在痛觉调制中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损毁垂体中间叶和前叶能降低基础痛阈,取消刺激ARC即刻出现的镇痛作用。刺激垂体的相同部位能提高基础痛阈,并出现有一定潜伏期的镇痛作用,这个镇痛作用能被损毁ARC所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