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红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29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299的杀伤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H1299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1299细胞的细胞周期;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剪切的(cleaved)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cleaved caspase-3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水平;用DCF-DA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用萤光素酶活性测定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雷公藤红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1299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阻滞在G2/M期。同时,雷公藤红素显著上调cleaved PARP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提高细胞内的ROS水平,并且抑制NFκB的活性。结论:雷公藤红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129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具体机制与细胞内ROS的积累和NFκB的活性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吸入伊洛前列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予以吸入伊洛前列素。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功能状况,并对比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RR)和控制率(CD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1天、21天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且治疗后21天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天(P0.05)。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素能通过调节HIF-1α和VEGF水平改善NSCLC细胞化疗敏感性,且疗效安全显著,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丁海斌  刘敏  周永清  南媛  李雅 《生物磁学》2011,(21):4135-4137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2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均予以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水平,观察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7例,疾病稳定19例,疾病进展13例,有效率为54.3%。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CEA、CA125明显比治疗前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患者治疗后CEA、CA125与治疗前比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有效与疾病稳定的患者治疗后CYFRA21.1有明显降低,但与治疗前比却无明显差异(P〉0.05);而疾病进展患者的CYFRA21—1却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前,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中CEA、CA125比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患者明显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稳定患者的CEA、CA125与疾病进展患者的相比,治疗有效的患者CYFRA21-1与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相比,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CEA、CA125浓度较高则治疗效果不错.治疗后效果较好则CEA、CA125浓度较低,效果不好则CYFRA21-1浓度较高。利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显著反映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判断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非小细胞肺癌150例,所有病人接受精确放疗治疗.对各因素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文150例病例治疗3个月后随访确认较严重的并发症16例(10.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及放射剂量与并发症相关,而病灶位置、肿瘤大小与并发症的发生无关.以上相关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提示只有同时放射剂量指标为独立的相关因素,年龄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相关,但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肺癌患者接受精确放疗治疗并发症与放射剂量密切相关,并发症发生于患者年龄也可能相关.放疗剂量的合理控制有助于增加放疗的安全性,这在高龄患者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15%-20%,与吸烟关系密切,约60%-70%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广泛期,预后很差,内科药物治疗仍然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其细胞生物学行为复杂,恶性程度高,易出现复发及耐药,通过多药联合、优化给药顺序、改变用药方法及调整药物剂量强度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较多,其死亡率依然高居各种肿瘤之首,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变得迫切而棘手。近年来,随着SCLC内科治疗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热点药物如bcl-2抑制剂、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ipilimumab、贝伐单抗等已在Ⅱ期或Ⅲ期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SCLC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目前针对SCLC的药物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维维  唐敏  费玲 《生物磁学》2011,(Z1):4796-4800
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进行系统化疗。研究表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标准一线系统化疗联合贝伐单抗能一定程度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另有一些研究对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西地尼布,凡德他尼等)联合标准化疗的疗效进行了评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世界上主要癌症杀手之一,大部分肺癌病人都死于肿瘤转移所引起的并发症.由于现在大部分的肺癌病人预后不佳,因此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治疗尤为重要.抗血管生成是目前的肿瘤治疗研究热点之一.对目前以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为手段的肺癌治疗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刺激椅子B7-H3在人不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印迹法检测B7-H3在5种人NSCLC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1例NSCLC、33例癌旁组织及36例良性病变组织中B7-H3的表达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B7-H3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5个NSCLC细胞系中均见B7-H3的表达,A549及SPAC-1中表达较H466、H1299及H460中表达较低;B7-H3在NSCLC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P0.001);分化程度高者平均IOD高于分化程度中、低的患者(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B7-H3的平均IO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7-H3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疾病治疗或诊断的靶因子。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and microparticles have prognostic value in cancer, and might be predictors of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and antiangiogenic treatment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and microparticles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ology/Principal Findings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60 patients before first line,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 and after the third cycle of treatment. Blood samples from 6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also obtained as controls.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were measured by an immunomagnetic technique and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Phosphatidylserine-positive microparticles were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ry. Microparticle-mediated procoagulant activity was measured by the endogen thrombin generation assay. Results: pre- and posttreatment levels of markers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p<0.0001). Elevated levels of microparticles were associated with longer survival. Elevated pretreatment levels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were associated with shorter survival.

Conclusions/Significance

Circulating levels of microparticles and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orrelate with prognosis, and could be useful as prognostic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进行肺部病灶放射治疗的患者118例,评价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并在放疗前及放疗剂量达到43 GY时分别抽取患者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含量。结果:43例患者发生了放射性肺炎,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患者的放疗前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放疗剂量达到43Gy时,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患者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检测放疗前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可以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就诊的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单纯化疗组)和实验组(n=36,DCs-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并运用Kamofsky(KPS)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疾病控制率(DCR)7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外周血CD3+、CD8+及NK细胞所占的比值较治疗前均上升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CD8+及NK细胞所占的比值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s-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DCR,且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对人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雄性ICR小鼠46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6只进行模型复制,然后将造模成功的3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模型组,每组15只。实验组予以尾静脉注射杀伤细胞1×107个/0.2 m L,1次/d,模型组与对照组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ELISA方法测定TNF-α、IL-2和IL-4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癌细胞抑制率。结果:1实验组小鼠右腋下瘤体重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透射电镜下观察实验组人Lewis肺癌细胞出现大量凋亡,而模型组人Lewis肺癌细胞几乎未凋亡,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小鼠脾上清液中IL-2、TNF-α和IFN-γ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杀伤细胞能够通过活化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来抑制体内、体外人Lewis肺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参与肿瘤的多种生理、病理进程.研究表明,lncRNA可通过与微小RNA (microRNA, mi RNA)反应元件相互作用,并与其他RNA分子形成竞争性内源RNA (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的调控网络,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lncRNA以ceRNA方式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为揭示NSCLC的分子机理开拓了新的思路,也为N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在课题组前期发现NSCLC相关ceRNA基础上,主要讨论lncRNA作为ceRNA在NSCLC中高表达、低表达及治疗相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噬相关基因Becn1在肺癌等多种肿瘤中处于低表达状态,具有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目前,已有研究发现Becn1可以通过自噬途径参与调控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细胞自噬还与凋亡关系密切。但是,Becn1在调控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凋亡过程和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选用肺癌细胞系PC9和A549,建立Becn1高表达的肺癌细胞模型,采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和GFP-BECLIN1、DsRed-Mit荧光共定位实验首次证实了Becn1可通过线粒体途径参与调控肺癌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RP78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除标本88例,及其癌旁组织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RP78的表达.结果:GRP78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GRP78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非小细胞肺癌中GRP78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短于GRP78低表达的患者.GRP78的表达情况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GRP78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及发展有关,GRP78可以作为一个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mi R-19b与mi R-20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NSCLC肺癌患者50例,使用Real-time RT-PCR法对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 R-19b和mi R-20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利用2(-△△CT)法处理结果,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相对于内参U6,mi R-19b基因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而mi R-20a基因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组织标本中,mi R-19b基因表达量在临床分期I-II的标本中明显高于临床分期III,而mi R-20a基因表达量在临床分期I-II的标本中明显低于临床分期III,差异均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mi R-19b基因表达量在肿瘤病理低分化组织中明显低于肿瘤病理高分化组织,而mi R-20a基因表达量在肿瘤病理低分化组织中明显高于肿瘤病理高分化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 R-19b低表达和mi R-20a高表达与NSCL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具有密切关系,早期检测有助于NSCLC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究微小RNA-1204(miR-1204)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凋亡、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随机分为miR-1204组(转染miR-1204mimic质粒)、NC组(转染空载质粒)和对照组(仅加转染试剂)。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细胞E-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和波形蛋白(Vim)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细胞p-P38、P38、p-ERK、ERK、p-JNK、JN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12、24、48 h,miR-1204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和NC组同期(P<0.05),对照组与NC组同期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增加,两两时间点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miR-1204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和NC组(P<0.05)。miR-1204组E-cad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NC组(P<0.05),N-cad、Vim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NC组(P<0.05)。miR-1204组p-P38、p-ERK、p-JN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NC组(P<0.05)。结论:上调miR-1204的表达可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还可以抑制其EMT,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s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 85%。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保守治疗成为其重要治疗手段,但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亦有研究显示 其在 NSCLC 的临床实践中发挥显著疗效。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等主要基因突变之外,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ROS1、c-MET、RET、K-RAS、BRAF 也是目前 NSCLC 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关靶点。综述 NSCLC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