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万英  周剑涛 《生命的化学》2003,23(3):220-222
炎性反应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致病因素之一。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明显地降低AD的发病率。本文阐述AD的炎性病理学特征与NSAIDs防治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万英  周剑涛 《生命的化学》2004,24(4):324-327
淀粉样β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致病作用。部分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不依赖于抑制环氧合酶(COX)特异性降低Aβ42水平,并不影响r-分泌酶的重要生理功能,可作为新一代抗淀粉样蛋白药物。  相似文献   

3.
类固醇激素作用的非基因组效应崔肇春(大连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大连116027)关键词类固醇激素非基因组效应六十年代发现了类固醇激素的胞内受体,促进了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众所周知,类固醇激素作用的途径是它直接进入细胞后,与胞内受体结合成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4.
抗炎药能抑制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浆CGRP浓度的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宪  韩启德 《生理学报》1991,43(4):410-413
本实验观察了消炎痛、布洛芬、纳洛酮和吗啡治疗对清醒大鼠注射内毒素5 mg/kg 3 h血浆 CGRP 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消炎痛、布洛芬和纳洛酮均明显地抑制休克时血浆CGRP 的升高,同时还明显地减轻休克时的肠道损伤;而吗啡治疗则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体内炎症介质之一的前列腺素可能是引起内毒素休克时 CGRP 释放增加的重要内源性因子。  相似文献   

5.
类固醇激素非基因组作用的机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证明各种类型的类固醇激素均能通过非基因组作用快速改变生理过程。不同的激素,或同一激素对不同的细胞,其非基因组作用的机制各不相同,多种多样,并且不时有新的机制诞生。本文将迄今为止类固醇激素快速非基因组作用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并初步阐述其可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类固醇能在全身范围内引起多种效应,其中包括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过去一直认为,脑中出现的类固醇是在外周(肾上腺与性腺)合成的,近几年认识到类固醇能够以不受外周来源影响的方式在脑内积累,这些类固醇被称为“神经类固醇”。许多类固醇效应是由经典的胞内受体介导的,它作为一种受配基活化的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然而,类固醇还可以在CNS产生似乎是由膜蛋白介导的快速效应,这些膜蛋白中的一部分被证明是神经递质受体。  相似文献   

7.
许多科学家对炎症越是了解,就越是感到烦恼.尽管炎症的过程促进伤口的愈合,并便于捕获微生物,但它也带来很多伤害,如引起人的关节炎、哮喘以及大量的机体失调.遗憾的是,当今的抗炎药存在着其自身的问题,如抗炎药引起胃部不适,有些抗炎药则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率,故而寻找安全的抗炎药正在继续进行中.研究者现在报道了2种实验性药物,它们可以保护实验室小鼠免于罹患严重炎症.该发现发表于即将出版的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较早期的研究提示,有一种讨厌的酶,称为可溶性环氧化物酶,可降解天然的炎症抑制剂,该炎症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任何炎症过程都存在两种类型的反应:(1)局部反应——各种血管和细胞的反应,包括多种介质的释放。例如,在焦磷酸钙诱发性胸膜炎中已证明存在着组胺、5-羟色胺(5-HT)、激肽、前列腺素(PGE_2、F_(2α))和环核苷酸等物质;(2)全身反应——发热、疼痛、血中及炎症区白细胞增多、血浆蛋白增多。在血浆蛋白中,除白蛋白外,尚有一些称为“急性期反应质”(APR) 的蛋白质,如触珠蛋白(Hp)、血液结合素(HpX)、α_2-巨球蛋白(α_2M)和血清淀粉状蛋白P组分(SAP),它们是由肝细胞合成。炎症时它们的增加并非由于释放增加,而是新合成增多。APR的生物合成由下列因素引起:RNA聚合酶激活、肝细胞蛋白合成增多、内质网和高尔基器增大、糖基转移酶激活等。炎性渗出液中APR的明显增多可能与抗蛋白酶功能有关,并在炎症反应中有一种长时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脂滴(LD)存在于的合成类固醇组织由磷脂单分子层及中性脂构成的疏水核心构成,并且表面分布有很多蛋白。与其他组织相比,他们往往体积较小,其数量巨大。这些LD上面包被着大量的PLIN1c、PLIN2和PLIN3。在小鼠卵巢发现了诱导细胞凋亡的因子A和B。由于激素刺激来自于脂滴(LD)中的游离胆固醇(FC)是类固醇合成的主要的底物来源,同时激素敏感  相似文献   

10.
调节肽与休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在躯体衰老过程中,从错误折叠蛋白的累积程度可以看出生物体的年龄增长。那么,热休克蛋白能通过降解错误折叠蛋白来减轻衰老的影响和降低患病的风险吗?  相似文献   

12.
13.
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血淋巴类固醇蜕皮素含量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方海  龚和 《昆虫学报》1997,40(3):261-26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同时期的注定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的血淋巴中的类固醇蜕皮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在预蛹期间,注定滞育的棉铃虫的类固醇蜕皮素含量高于非滞育的棉铃虫,化蛹后,注定滞育的棉铃虫的类固醇蜕皮素含量则迅速降到极低的水平,明显低于非滞育棉铃虫。用20-羟基蜕皮素处理不同时期的滞育蛹,均能打破滞育。由此可见,类固醇蜕皮素含量的降低或缺乏乃是导致棉铃虫滞育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非控制性脾大部损伤出血性休克模型,比较低压复苏与常压复苏抢救的效果。方法脾部分切除模拟人失血低压状态下,建立类似人休克的模型后,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1组,假手术组;2组,休克未处理组;3组,正常血压复苏组;4组,低压复苏组。观察其成活率及对内脏的损伤程度。结果动物失血低压抢救比常压抢救存活时间长。结论低压可改善组织代谢,提高生存时间,是更为理想的复苏方法。低压复苏非控制性脾大部损伤出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为临床急性大出血提供新的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鸟类蛋黄中类固醇性激素的种类以及分布,并着重讨论其来源及其对幼鸟的重要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神经类固醇的中枢作用神经类固醇这一概念由EtienneBaulieu和PaulRobel于1987年提出。它指脑内合成的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类固醇,包括孕烯醇酮、20α-OH孕烯醇酮、黄体酮及雌激素。这些神经甾体激素广泛分布在大鼠、小鼠、猪、豚鼠、猴及...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粪便类固醇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大熊猫粪便样本采集和保存方法,系统总结了大熊猫粪便类固醇激素提取、测定方法和应用研究,对大熊猫粪便类固醇激素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索连翘几种成分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连翘抗炎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对比各组的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含量。连翘苷对小鼠耳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生成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耳肿胀及TNF-α和IL-6的生成,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所筛选的连翘4种成分,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连翘抗炎药效物质有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和连翘酯苷B。通过口服给药,尚未发现连翘苷的抗炎活性,而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及连翘酯苷B显示较强的抗炎活性。同时推测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这两种炎症因子的生成和多成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角鲨烯及2,4-脱氢胆甾烷醇、7-烯胆甾烷醇、菜油固醇、豆固醇和β-谷固醇等5种非胆固醇类固醇的分析方法,为了解患者胆固醇代谢个体差异提供检测手段.方法:通过碱性醇溶液皂化、正己烷提取、硅烷化试剂衍生等步骤对血清样品进行前处理.选用以下条件检测:HP-5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mm×0.25μm);初始柱温150℃,保持3 min,程序升温速率30℃/min至250℃,再以5℃/min升至280℃,保持30 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290℃;进样口温度290℃;进样口压力:15 psi;不分流模式;进样1μL.结果:角鲨烯、2,4-脱氢胆甾烷醇、7-烯胆甾烷醇、菜油固醇、豆固醇和β-谷固醇的检出限分别为0.011 mg/dL,0.0058mg/dL,0.018mg/dL,0.0089mg/dL,0.047mg/dL,0.018 mg/d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在95~102%之间,日内变异系数为0.98%~2.71%(n=5),日间变异系数为1.26%~5.83%(n=5).结论: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可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角鲨烯和5种非胆固醇类固醇,并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性,12h内的稳定性好,可用于患者胆固醇代谢个体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