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严林俊  刘波  房兴堂  陈宏  张润锋  鲍斌  张海军 《遗传》2006,28(11):1371-1375
采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秦川牛(QQ)和中国荷斯坦牛(HC)共计218头个体POU1F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 秦川牛及中国荷斯坦牛群体POU1F1-HinfⅠ基因座的451 bp 的PCR产物经限制性酶HinfⅠ消化后表现多态, 其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232/0.768、0.132/0.868; 两个群体AA、AB和BB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030/0.403/0.567、0.007/0.251/0.742。在该基因座秦川牛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中国荷斯坦牛群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它们在该基因座的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信息熵、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56/1.553/0.541/0.292、0.229/1.297/0.390/0.203; 秦川牛群体的位点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信息熵、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中国荷斯坦牛群体。  相似文献   

4.
5.
猪POU1F1基因部分序列变异和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滕勇  经荣斌  宋成义  杨海明 《遗传》2004,26(6):815-821
对长白、杜洛克、约克夏、姜曲海、梅山和香猪等六个猪种的POU1F1基因第四、第五和第六外显子分别进行PCR扩增,并对含有第四、第六外显子的PCR产物和含有第五外显子的克隆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六个猪种中,POU1F1基因的第四外显子存在碱基突变,为T→C。对该序列进行Nla Ⅲ 酶消化,产生两种不同的基因型(GG和HH);而第五和第六外显子则高度保守,未发现任何突变。将人POU1F1基因第四外显子、POU同源区核苷酸编码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别与猪、小鼠、牛的POU1F1基因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人与猪、小鼠、牛的POU1F1基因第四外显子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高达93.9%、86.7%、92.1%,而由第四外显子编码的部分POU特异区的氨基酸序列则完全一致;人与猪、小鼠、牛POU同源区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1.4%、85.1%、87.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4.8%、90.2%。这说明在哺乳动物中,其POU1F1蛋白的POU同源区和由第四外显子编码的POU特异区部分是高度保守的;猪可作为实验动物,建立人类相关疾病模型,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植物抗病基因Pto和Cf产物具完全不同的结构域,其细胞定位也不同.二者决定的抗病性产生机制的异同令人关注.采用两种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产生系统研究了Pto互作蛋白Pti4、Pti5和Pti6编码基因在Avr/Cf互作中的时序表达:(1)通过杂交方法获取同含互补基因对Avr4/Cf-4和Avr9/Cf-9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种子.常温下这些种子发芽后形成的苗产生HR坏死斑.(2)先将Avr/Cf苗置于33 ℃下培养,此时番茄苗生长正常,不形成HR坏死斑.然后将温度降至25 ℃,数小时内这些苗即形成HR坏死斑.不同方法研究结果均表明,随Avr/Cf苗中HR坏死斑的形成,Pti4、Pti5和Pti6均受显著诱导表达.但它们的表达水平和动态不同.这些结果表明,这些Pti在功能上互补,可能同时涉及Pto和Cf决定性抗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猪POU1F1基因5’侧翼区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OU1F1基因是POU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对哺乳动物的早期发育和相关基因启动表达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从长白猪基因组中首次克隆到了约1.5kb的POU1F1基因5’侧翼区序列,并利用相关软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物种间POU1F1基因5’侧翼区序列比对及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片段中含典型的TATA盒(-57)和类CAAT盒序列(-87)。TESS软件分析发现在启动子附近有一系列潜在的重要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不同物种POU1F1基因的转录起始点上游-150bp区域保守性较强,可能是启动子的核心序列。其中猪与牛的同源性最高,其次是黑猩猩、人、狗,与大鼠、小鼠和鸡同源性较低,与斑马鱼序列同源性最低。同源序列主要集中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50bp至-1000bp区域。Vista中的MLAGAN程序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真实反应了物种间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POU1F1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南阳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PCR-RFLP技术首次研究了南阳牛群体100个个体POU1F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阳牛群体POU1F1基因座的451bp的PCR产物被限制性酶Hinf Ⅰ消化后表现多态性,它们的等位基因A/B频率为:0.465/0.535,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南阳牛群体POU1F1-Hinf Ⅰ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南阳牛群体内BB与AB基因型个体在初生重、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六月龄体重、体斜长和胸围以及十二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指标上有显著差异,且BB〉AB(P〈0.05);群体内BB型个体在十二月龄体重指标上显著高于群体的AA型个体,即BB〉AA(P〈0.05),在其他各年龄段的各项体重和体尺指标上同样呈现出B等位基因高于A等位基因的一种趋势。初步认为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相应地B为优势等位基因,对选择有正向效应,提示POU1F1基因的占等位基因可能与高生长发育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18.
Slc11a1 is an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with 12 putative transmembrane domains and functions as a pH‐coupled divalent metal cation transporter.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tructures of the peptid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and fifth transmembrane domains of Slc11a1 (from 88 to 109 for TMD2 and from 190 to 215 for TMD5) were determined in membrane‐mimic environments by CD and NMR technique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MD2 and TMD5 form an α‐helical structure in 30% 2,2,2‐trifluoroethanol (TFE) and 40% hexafluoro‐2‐propanol (HFIP) aqueous solution, respectively. The α‐helix of TMD5 displays a less space‐occupied face consisting of the residues Ala194, Gly197, Thr201, Ala204 and Gly208. The α‐helix is partially unfolded in the N‐terminal region when Gly197 is substituted by Val. The unfolding of the helix in the N‐terminal part and/or increase in volume at the less space‐occupied face of the helix may exert an effect on the arrangement of TMD5 in membrane. Copyright © 2014 European Peptide Society and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植物抗病基因Pto和Cf产物具完全不同的结构域 ,其细胞定位也不同。二者决定的抗病性产生机制的异同令人关注。采用两种过敏性反应 (hypersensitiveresponse ,HR)产生系统研究了Pto互作蛋白Pti4、Pti5和Pti6编码基因在Avr/Cf互作中的时序表达 :(1)通过杂交方法获取同含互补基因对Avr4 /Cf_4和Avr9/Cf_9的番茄 (Lycoper siconesculentumMill.)种子。常温下这些种子发芽后形成的苗产生HR坏死斑。 (2 )先将Avr/Cf苗置于 33℃下培养 ,此时番茄苗生长正常 ,不形成HR坏死斑。然后将温度降至 2 5℃ ,数小时内这些苗即形成HR坏死斑。不同方法研究结果均表明 ,随Avr/Cf苗中HR坏死斑的形成 ,Pti4、Pti5和Pti6均受显著诱导表达。但它们的表达水平和动态不同。这些结果表明 ,这些Pti在功能上互补 ,可能同时涉及Pto和Cf决定性抗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