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产程标准对产程中临床指征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86例,其中101例采用旧产程标准的产妇为对照组,85例采用新产程标准的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各项临床指征、产妇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新生儿围产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例数、产钳助娩干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跃期时间、生产过程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母婴不良结局事件。观察组和对照组胎膜早破、脐带扭转、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宫内窘迫,窒息发生率、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延长了产程时限,给予产妇充分试产的机会,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时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02例,随机分为A、B、C组,各组34例,A组产妇宫口开至1 cm时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B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C组产妇未采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及宫缩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各组产妇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及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记录各组治疗30 d后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第一产程潜伏期持续时间明显较C组延长,活跃期持续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宫颈口开至2 cm和cm时V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产妇在活跃期、第二产程时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产妇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抑郁症发生率均高于较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产妇潜伏期开始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的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同侧俯卧位对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胎方位纠正率和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产妇16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同侧组自由组,同侧组采取同侧俯卧位治疗,自由组采取自由卧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对产妇的胎方位纠正率及自然分娩率的影响。结果:同侧组胎方位纠正率90.00%,自由组胎方位纠正率31.25%,同侧组胎方位纠正率高于自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组自然分娩率91.25%,自由组自然分娩率77.50%,同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自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侧俯卧位可提高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胎方位纠正率和自然分娩率,并且无创简便,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腰-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48例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后舒张压、收缩压、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疼痛、缩宫素使用率、产程时间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后5 min、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0级高于对照组,1级低于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以及缩宫素使用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Apgar评分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2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佳,降压平稳,能有效缩短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程时间,减少缩宫素使用率,提升自然分娩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何素梅 《蛇志》2016,(2):172-173
目的探讨活跃期后通过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配合对侧侧俯卧位在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计划阴道分娩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240例,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两组产妇均确诊为枕横位或枕后位且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观察组根据枕横位或枕后位枕部位置,协助产妇取对侧侧俯卧位;对照组根据产妇喜好取舒适随意卧位。观察两组产妇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第一产程耗时、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镇痛分娩配合对侧侧俯卧位可有效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缩短产程,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作为观察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有效率为95.33%,活跃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确切,相对安全,是目前分娩镇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例.Ⅰ组: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Ⅱ组:笑气吸入分娩镇痛;Ⅲ组: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复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分别观察三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妇血氧饱和度、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窒息情况.结果:三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和孕周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产程时间比较: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Ⅲ组时间与Ⅱ组无明显差异,但均较Ⅰ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比较:Ⅲ组与Ⅰ组无明显差异,但均较Ⅱ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Ⅲ组与Ⅱ组1分钟的Apgar评分均大于Ⅰ组(P<0.05),5分钟Apgar评分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的血氧饱和度及剖宫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及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复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方式明显优于单纯的腰-硬联合麻醉及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或笑气吸入分娩镇痛方式,其镇痛效果良好,对产程及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小,是分娩镇痛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分娩球纠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程中体位纠正枕后位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枕后位活跃期停滞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A组(分娩球组)和B组(侧卧位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和疼痛缓解率结果:(1)A组阴道分娩44例(88.0%),B组经阴道分娩为35例(70.0%),差异有显著性(P-0.048)(2)A组平均第1产程时间为10.51±4.19小时,B组第1产程时间为12.31±4.17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9)(3)分娩球组疼痛缓解率为74.0%,同侧卧住组疼痛缓解率为42.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产程中指导产妇坐分娩球能明显缓解分娩阵痛是提高阴道分娩,缩短产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 0 1%布比卡因及芬太尼 5 μg/ml混合液硬膜外分娩镇痛的 30 0例产妇作为镇痛组 ,将未用任何镇痛药的 30 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及缩宫素应用等。结果 :镇痛组 30 0例产妇中显效 90 33% (2 71/30 0 ) ,有效 9 6 7% (2 9/30 0 ) ,总镇痛有效率 10 0 % ;镇痛组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镇痛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剖宫产率则以对照组为高 (P <0 0 5 ) ;两组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缩宫素应用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一种理想的、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黎英梅 《蛇志》2014,(2):188-189
目的探讨临产产妇产程过程中丈夫陪伴配合体位管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待产产妇200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从临产开始一直由丈夫陪产,同时在产程过程助产士进行体位指导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产妇从临产开始一直由非丈夫(除丈夫以外的家属)陪产,产妇采取自觉舒适体位,助产士未进行体位干预,直至胎儿娩出。结果观察组各产程需时均缩短,自然分娩率高,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产妇产程过程中丈夫陪产配合体位管理可减少产程耗时,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本院)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1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当产生确切的镇痛效果,进入第二产程后,观察组的51例产妇采用0.4μg/m L舒芬太尼以及0.08%罗哌卡因进行持续镇痛分娩;对照组的50例产妇则在宫口开全后,使用生理盐水替代泵内的局麻药物,直到分娩结束。比较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镇痛时间、第一以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小于8分的新生儿所占的比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的影响,但可显著提高产妇对第二产程镇痛和修复会阴部时镇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谢玉珍 《蛇志》2017,(3):354-355
目的分析导乐陪伴分娩促进初产妇阴道自然分娩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50例,双号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分娩,观察组产妇接受导乐陪伴分娩,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非药物分娩镇痛仪(导乐仪))联合导乐陪伴对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产科住院传统方式分娩的45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9月应用导乐仪联合导乐陪伴分娩的50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活跃期的疼痛评分、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初乳分泌时间、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总产程明显缩短,经阴分娩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112.3±38.6 m L,明显低于对照组(152.7±80.5 m L,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1.6%)显著低于对照组(12.8%,P0.05),初乳分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抑郁倾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药物分娩镇痛仪联合导乐陪伴分娩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了产后出血,也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和产妇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高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共收治的80例高龄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应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镇痛效果、VAS评分、Bromage评分、自控镇痛追加次数、产程时间、24 h的新生儿窒息情况与24 h泌乳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在三个产程时间内评分明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Bromage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三产程观察组的Bromage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产妇的自控镇痛追加次数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泌乳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比例略低于对照组,但是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分娩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显著,镇痛追加药剂量少,产程时间短,安全有效,有利于产妇产后分泌母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54例分娩镇痛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对照组77例产妇接受常规的静脉麻醉镇痛,研究组77例产妇接受硬膜外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分级、母婴结局及24h泌乳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0级及Ⅰ级疼痛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级及Ⅲ级疼痛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阴道助产、中转剖宫产、尿潴留及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及10 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24h有效泌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母婴结局,促进产后泌乳。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5,(4)
目的观察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对矫正胎方位的效果。方法选择在第一产程中阴道检查发现胎方位异常,辅以B超检查判断为枕后位的产妇24例及枕横位产妇52例为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利用胎儿重力、羊水浮力、子宫间歇收缩的合力作用,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而自然分娩,并与以往未做体位护理的62例进行对照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66例胎儿经阴道娩出,占87%;剖宫产10例,占19%。对照组62例中,仅13例经阴道分娩,占21%;剖宫产49例,占79%。结论临产后尽早发现胎方位异常,并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矫正胎方位异常,是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435例产妇产后相关激素水平及可能发生闭经的风险,并探讨其与抑郁状况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3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出血情况将产妇分为出血≥400 m L组(n=26)和出血400 m L组(n=409),根据生产产程将产妇分为产程≥36h组(n=34)和产程36h组(n=401),根据催产素应用情况将产妇分为催产素用量≥20U组(n=41)和催产素用量20U组(n=394),根据是否发生产后抑郁将产妇分为产后抑郁组(n=69)和无产后抑郁组(n=366),检测并对比所有产妇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以及雌二醇(E_2)水平。结果:出血≥400 m L组FSH、LH水平显著高于出血400 m L组,出血≥400 m L组E_2水平显著低于出血400 m L组(P0.05);产程≥36h组FSH、LH水平显著高于产程36h组,产程≥36h组E_2水平显著低于产程36h组(P0.05);催产素用量≥20U组FSH、LH水平显著高于催产素用量20U组,催产素用量≥20U组E_2水平显著低于催产素用量20U组,(P0.05);产后抑郁组FSH、LH水平显著高于无产后抑郁组,产后抑郁组的E_2水平显著低于无产后抑郁组(P0.05);不同组分的PR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量≥400 m L、产程≥36h和催产素用量≥20U可能是闭经的风险因素,而产后抑郁可能降低产妇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产程时间及产程干预对单胎足月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分娩单胎足月初产妇患者,根据第一产程时间并通过PSM法匹配分组,第一产程时间<8 h和≥8 h产妇各771例;分析一般资料、产程时间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产程时间及产程干预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间关系。结果:两组年龄、孕次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h组及各亚组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8 h组(P<0.05);≥8 h组、16~20 h组及≥20 h组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8 h组(P<0.05);接受或未接受产程干预情况下≥8 h组第二产程时间和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8 h组(P<0.05);≥8 h和<8 h组接受产程干预后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未接受产程干预(P<0.05);≥8 h组接受产程干预后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未接受产程干预(P<0.05)。结论:单胎足月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随第一产程时间增加而升高,同时第二产程时间往往随第一产程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产妇生产期间导致产妇出现发热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60例无痛分娩生产期间发热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取同期60例无痛分娩生产期间未发生发热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人口学特征、妊娠基础疾病情况以及产时不同情况,并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无痛分娩产妇生产期间发热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次、死胎史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有保胎史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产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胎膜早破距离分娩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常规剂量罗哌卡因麻醉使用、人工破膜、宫缩素使用以及羊水污染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所有因素进行赋值,其中"是"或"有"为1,"否"或"无"为0,其他因素依照数值变量赋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保胎史、产次、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胎膜早破据分娩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物、宫缩素使用以及羊水污染为无痛分娩生产期间产妇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的胎膜早破情况、破膜方式可能与产妇出现发热的情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只有保胎史、产次、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胎膜早破据分娩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物、宫缩素使用以及羊水污染是产妇出现发热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要对初产妇、有保胎史、产程时间长、胎膜早破据分娩时间长、羊水污染等无痛分娩产妇给予一定预防措施,并调整硬膜外麻醉药物的使用,减少宫缩素使用,来避免无痛分娩产妇在生产期间出现的发热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球囊引产联合人工破膜及缩宫素在足月妊娠中的引产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足月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人工破膜,2 h后如未见有效宫缩则静脉滴注缩宫素,研究组首先于宫颈处放置COOK球囊,取出球囊后进行人工破膜,30 min后静脉滴注缩宫素,对比两组产妇静滴缩宫素至分娩时间、第1产程、第2产程、总产程时间,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分娩率,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胎儿Apgar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及副作用情况。结果:(1)研究组产妇缩宫素静滴至分娩时间、第1产程、第2产程、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12 h内研究组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胎儿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产后24 h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4)两组产妇羊水浑浊、宫缩过强等副作用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球囊引产联合人工破膜及静滴缩宫素的方式,能够显著缩短产妇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分娩后产妇阴道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