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等离子耦合吸收光谱(ICP)和DDS-11A型电导仪进行的分析表明,培养在含NaCl营养液中,碱谷(EleusinecoracanaL)幼苗根吸收大量Na ,而对K ,Ca 和Mg 的吸收降低,Na /K 比值增加,同时质膜相对透性提高,K ,Na ,Ca2 ,Mg2 和Pi5 的相对外渗百分率增加。在NaCl的胁迫下,碱谷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幼苗的生长受抑制。  相似文献   

2.
不同耐盐性小麦根Na~+和K~+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和盐敏感小麦品种‘鲁麦15’为材料,研究小麦根Na+、K+吸收特性及其与耐盐性关系。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根K+吸收动力学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即V=Vmax×[S]/([S]+Km)+k×[S]。低浓度(低于25mmol·L-1)NaCl处理对根高亲和K+吸收系统转运K+具有促进作用,对耐盐品种‘德抗961’的促进作用更大。小麦根高亲和K+吸收系统是通过K+/H+同向转运,而不是K+/Na+同向转运。NaCl处理对根低亲和K+吸收系统有抑制作用,对盐敏感品种‘鲁麦15’的抑制作用更大。NaCl处理导致2个小麦品种根和叶片中的K+含量显著下降,Na+含量显著升高,但‘德抗961’根和叶片中的K+含量均显著高于‘鲁麦15’,‘德抗961’根中Na+含量显著高于‘鲁麦15’,而其叶片中Na+含量显著低于‘鲁麦15’,从而保证NaCl胁迫下其叶片较高的K+/Na+比。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是小麦根Na+吸收的主要途径,K+通道是Na+吸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些结果表明小麦部分通过调节根系K+吸收系统而维持叶片较高的K+/Na+比,从而提高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3.
NaCl胁迫对4种豆科树种幼苗生长和K~+、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o HB  Yin YL  Lu ZG  Wei XJ  Xu JH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155-1161
以合欢、刺槐、国槐和皂荚4种豆科树种盆栽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4个树种幼苗的生长、耐盐临界浓度和Na+、K+含量的变化,并对其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aCl胁迫抑制了4个树种幼苗的生长,苗木的干物质积累量减小、根冠比增大,尤其对合欢和皂荚的影响较大;以相对干质量降至对照组50%时的NaCl浓度作为生长临界NaCl浓度(C50)指标,4个树种的耐盐强弱顺序为:刺槐(5.0‰)>国槐(4.5‰)>皂荚(3.9‰)>合欢(3.0‰);随NaCl浓度的增加,各树种幼苗根、茎、叶中Na+含量逐渐增加,K+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合欢根除外),而K+/Na+差异较大.相同浓度NaCl胁迫下,幼苗器官的Na+分布为根>茎>叶,K+因树种和NaCl浓度不同而各异,以叶片中较多,K+/Na+为叶>茎>根.NaCl胁迫下,刺槐的K+含量和K+/Na+较高,地上部分Na+含量较低,幼苗干物质量大,耐盐性较强;而合欢的K+/Na+较小,高浓度NaCl胁迫下地上部分的Na+含量较高,幼苗干物质量小,耐盐性较差.苗木地上部分对K+的积累和根部对Na+的滞留是影响豆科树种耐盐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NaCl胁迫对阿月浑子各器官Na+、K+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NaCl处理新疆长果阿月浑子与美国品种Kerman,处理浓度为50、150、250和500 mmol·L-1,盐处理后5、10、20 d分别取叶、茎和根,测定各器官中Na+、K+含量及Na+/K+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长果阿月浑子和Kerman的叶、茎和根中Na+离子含量在盐处理5、10、20 d后每个处理都表现出升高趋势;而两个品种的叶、根和茎中的K+含量在盐处理后其变化规律都不稳定.长果阿月浑子叶片、茎和根系中Na+/K+的比值在盐处理5 d和10 d都升高.Kerman的叶和根系中Na+/K+比值在处理5、10、20 d后升高;茎中Na+/K+处理10 d后升高,但20 d后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NaCl胁迫后,长果阿月浑子的叶片中Na+含量增加幅度均大于Kerman,Kerman根和茎中的Na+含量增加幅度大于长果阿月浑子;NaCl胁迫5 d和10 d后,长果阿月浑子叶片中的Na+/K+的比值高于Kerman,Kerman茎和根部中的Na+/K+的比值高于长果阿月浑子,表明了长果阿月浑子和Kerman都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Kerman的耐盐性强于长果阿月浑子.由于叶片和根中Na+和Na+/K+比值的变化很稳定,可以确定为阿月浑子主要抗盐指标,茎中Na+/K+的变化规律较稳定,可以作为抗盐性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管志勇  陈发棣  陈素梅  唐娟  杨帆 《生态学报》2010,30(12):3198-3205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耐盐性不同的2个菊属物种幼苗的生长变化及体内K+、Na+、Cl-在器官间的区域化分布和吸收、运输特性,以揭示其耐盐差异机制。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2个物种的新生叶面积比率减小,受害叶面积比率增加,叶电解质外渗率增加;大岛野路菊受胁迫影响较轻。2个物种体内Na+和Cl-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地上部的Na+、Cl-积累量大于根系,成熟叶是2个物种Na+、Cl-积累的主要器官。新生叶、茎的K+含量也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耐盐性强的大岛野路菊相比,NaCl胁迫下萨摩野菊各器官积累的Na+和Cl-量均显著高于前者,其生长对其体内含有的Na+和Cl-比大岛野路菊更为敏感。除高盐胁迫下的根以外,大岛野路菊各器官的K+/Na+均显著高于萨摩野菊。大岛野路菊根向茎运输的SK,Na值远高于萨摩野菊,茎向中位成熟叶运输的SK,Na值较低,高盐胁迫时茎向上位新生叶运输的SK,Na值较高。说明NaCl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对Cl-、Na+的累积能力弱、维持K+、Na+平衡的能力强,且根系对Na+的截留能力强,茎向上位新生叶运输Na+的选择性较低,是其耐盐性强的主要原因,而茎向中位成熟叶运输Na+的选择性较高是其对盐胁迫的适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还表明,Cl-对萨摩野菊的影响强于Na+。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体内K+、Na+和Cl-分布及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黄瓜幼苗不同器官K 、Na 和Cl-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黄瓜植株体内K 含量下降,Na 和Cl-含量升高,变化幅度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NaCl处理4 d后,各器官中K 含量下降幅度剧增,叶片中Na 和Cl-含量快速升高;3种离子在器官间呈区域化分布,Na 主要积累在根和茎部,K 和Cl-主要积累在茎部,而且K 的含量下降幅度由根向叶递减。在低浓度NaCl胁迫或高浓度NaCl短期胁迫下,黄瓜植株对K 的吸收选择性以及向地上部运输的选择性提高,离子区域化分布的能力增强,有利于避免离子代谢紊乱,减轻NaCl胁迫的伤害。可见,离子在器官水平的区域化分布是黄瓜植株耐盐性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甘草属2种耐盐植物胀果甘草、乌拉尔甘草为材料,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mmol·L-1)NaCl处理幼苗21d后,分析其生物量和根、茎、叶中的Na+、K+含量以及K+/Na+,计算根的离子选择吸收和运输系数,并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二者的维管组织结构变化,以揭示2种药用甘草幼苗根对Na+的响应及其维管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探讨甘草的耐盐机理。结果表明:(1)NaCl胁迫使2种甘草幼苗生物量均下降,在NaCl浓度为250mmol·L-1时,胀果甘草、乌拉尔甘草幼苗生物量分别是对照的53.34%、46.21%,胀果甘草耐盐性强于乌拉尔甘草。(2)随着NaCl浓度上升,2种甘草根积累的Na+显著增多,其中胀果甘草在所有盐处理下,根Na+含量均高于其它器官,说明其根对吸收的Na+具有显著截留效应;而乌拉尔甘草只在0~150mmol·L-1 NaCl范围内,根Na+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当NaCl为200、250mmol·L-1时,叶片Na+含量显著高于根,说明乌拉尔甘草根对Na+的截留能力有限。(3)在相同盐处理下,胀果甘草离子选择吸收系数SAK,Na、离子运输系数STK,Na均大于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根抑制Na+、促进K+向地上部运输的能力强于乌拉尔甘草。(4)乌拉尔甘草在NaCl为150、200mmol·L-1、胀果甘草在250mmol·L-1时,根结构对盐胁迫产生应激性响应,维管组织比例显著上升,有助于提高根向上的运输能力,减少盐害。研究表明,2种药用甘草根对Na+截留作用和向上运输时促K+抑Na+能力的差异,是导致其耐盐能力不同的主要原因,根对Na+的积累和截留作用的差异与根的结构响应相吻合,能较好地解释二者的耐盐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下水稻苗期Na+和K+吸收与分配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苗期耐盐性较强的水稻(Oryza sativa)品种(株系)'AB52'、'02402'和'02435'及敏感品种'日本晴',在网室周转箱内,设置5 000和8 000 mg·L-1NaCl两种盐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研究盐胁迫下苗期水稻植株不同部位Na+和K+的吸收和分配与品种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株高、绿叶干重和绿叶面积下降,绿叶中的水分含量降低,但茎鞘中的水分含量有所上升.5 000 mg·L-1NaCl胁迫处理10 d,耐盐品种所受的生长影响和叶片伤害程度低于敏感品种,但8 000 mg·L-1NaCl胁迫处理下品种间差异变小.盐胁迫下,水稻植株吸收Na+和置换出K+,但不同器官部位中Na+和K+的区域化分布特征明显,各部位的Na+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绿叶、根、茎鞘和枯叶.下部老叶能优先积累较多Na+而枯黄;绿叶吸收Na+相对较少,维持较低的Na+水平,同时保持较高且稳定的K+含量;植株茎鞘通过选择性吸收大量Na+和置换出一部分K+到叶片中,保持绿叶较稳定的K+含量和相对较低的Na+含量,维持较高的K+/Na+比,从而使植株少受盐害.敏感品种'日本晴'在盐胁迫下绿叶中的Na+含量相对较高,且5 000 mg·L-1NaCl胁迫下绿叶Na+含量已接近高值,与在8 000 mg·L-1NaCl胁迫下差异不大,而耐盐品种绿叶吸收较少的Na+.另一方面,耐盐品种茎鞘的含K+相对较高,在盐胁迫下能吸收容纳较多的Na+,而绿叶中K+/Na+比较高.可以认为,绿叶的K+/Na+比可作为一个衡量耐盐性的相对指标.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下沙枣幼苗生长和阳离子吸收、运输与分配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耐盐性强,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地区造林绿化的一个先锋树种。为探讨沙枣的盐适应机制,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100和200 mmol/L)胁迫30d对其水培幼苗生物量累积以及不同组织(根、茎、叶)K+、Na+、Ca2+和Mg2+吸收、运输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沙枣苗根系生长;100 mmol/L NaCl胁迫对幼苗生物量累积无明显影响,而200 mmol/L则显著抑制了生物量累积;盐胁迫幼苗根、茎、叶中Na+含量以及K+-Na+选择性运输系数(S K,Na)和Ca2+-Na+选择性运输系数(S Ca,Na)显著或大幅度增加,而K+、Ca2+、Mg2+含量以及K+/Na+、Ca2+/Na+和Mg2+/Na+比值则显著或大幅度下降;200 mmol/L NaCl胁迫沙枣根Na+含量和根Na+净累积量分别为22.15 mg/g干重和1.87 mg/株(是对照的16.20倍和20.06倍),根成为Na+净累积量增加幅度最大的组织和Na+含量最高的组织;200 mmol/L NaCl胁迫沙枣茎、叶中的Na+含量以及冠组织Na+净累积量分别高达5.15、7.71 mg/g干重和3.29 mg/株(是对照的7.22倍、9.58倍和5.45倍),但幼苗仍能正常生长。综合分析认为,沙枣的盐适应机制是根系拒盐和冠组织耐盐,主要通过根系的补偿生长效应、根系对Na+的聚积与限制作用以及冠组织对Na+的忍耐来实现的,同时也与根、茎和叶对K+、Ca2+选择性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杨树(Populus spp.)品系“南杨1号”(Nanyang No.1)和“南杨2号”(Nanyang No.2)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75和15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2个杨树品系扦插苗生长及不同器官中离子(N、P、K+、Na+、Ca2+、Mg2+和Cl-)含量与运输的差异.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提高,2个杨树品系的单株干质量以及“南杨1号”的根冠比均逐渐降低,但“南杨2号”的根冠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除P和Mg2+含量外,2个品系根、新生枝条和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均逐渐降低,Na+和Cl-含量以及Na+/K+和Na+/Ca2+比值均逐渐增加,但Na+和Cl-含量以及Na+/K+和Na+/Ca2+比值的增幅在根中均最高、在叶片中均最小.在15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2个品系的单株干质量和根冠比以及根、新生枝条和叶片中N、P、K+、Ca2+和Mg2+含量均最低,Na+和Cl-含量以及Na+/K+和Na+/Ca2+比值均最高,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在NaCl胁迫条件下,2个品系从根到新生枝条、从新生枝条到叶片的离子运输相对选择性比率RSK+,Na+和RSCa2+,Na+基本上均小于对照,其中,从根到新生枝条的RSx+,Na+和RSCa2+,Na+均大于从新生枝条到叶片.总体上看,在NaCl胁迫条件下“南杨2号”的单株干质量和根冠比、各器官的N和P含量、不同器官间的RSK+Na+和RSCa2+,Na+均高于“南杨1号”,“南杨2号”各器官的Na+和Cl-含量以及Na+/K+和Na+/Ca2+比值的增幅均低于“南杨1号”.综合分析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2个杨树品系扦插苗的生长及体内离子的分布及运输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看,“南杨2号”对NaCl胁迫的耐性优于“南杨1号”.  相似文献   

11.
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等离子耦合吸收光谱(ICP)分析发现,培养在含NaCl培养液中,小麦柜吸收大量Na~ 和Cl~-,K~ 和Ca~(2 )的吸收降低,质膜相对透性提高,K~ 、Na~ 和Cl~-的相对外渗百分率增加。培养在补充CaCl_2含NaCl培养液的,Na~ 和Cl~-含量明显减低,K~ 和Ca~(2 )提高,质膜相对透性下降,K~ 、Na~ 和Cl~-相对外渗百分率减少。由气相色谱分析可知,用含NaCl或补充CaCl_2培养液培养的幼苗,根的膜脂脂肪酸组分没有变化,但培养在补充CaCl_2的培养液中的根,亚麻酸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2.
外源海藻糖对小麦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盐敏感小麦品种鲁麦15为材料,分别用完全Hoagland营养液、150mmol/L NaCl和150mmol/L NaCl 10mmol/L海藻糖处理小麦幼苗,测定小麦幼苗生长、离子含量、根系质膜H^ -ATPase、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旨在探讨外源海藻糖在抗盐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海藻糖可明显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提高NaCl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片中K^ 的含量,降低Na^ 的含量,降低其Na^ /K^ ;提高NaCl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降低细胞质膜透性,缓解根系质膜H^ -ATPase活性抑制。以上结果表叫外源海藻糖可能通过增加活性氧清除能力、缓解质膜伤害、维持胞质离子稳态提高植物抗盐性。  相似文献   

13.
小麦经200mmol NaCl溶液培养3天后,采用改进的焦锑酸钾方法对叶肉细胞中Na~+及Cl~-进行超微结构定位。电镜观察及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表明,Cl~-主要分布在细胞间隙、细胞壁及细胞质膜中。用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在这些部位中未探测出Na~+,提示Cl~-比Na~+更多地进入小麦的叶肉细胞。此外,在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也可见到离子沉淀颗粒。经氯化钠溶液培养的小麦幼苗,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受损,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在含NaCl营养液中培养的小麦幼苗较之无NaCl营养液中的幼苗。其脯氨酸氧化酶活性降低,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升高;培养液的渗透势越低,培养时间越长,则脯氨酸氧化酶的活性越低,且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越高。去除胁迫后酶活性恢复,脯氯酸含量下降。不同渗透剂对氧化酶活性抑制强弱顺序为MgCl_2>NaCl>甘露醇,引起脯氨酸累积效应的强度顺序为MgCl_2>NaCl>甘露醇。超微结构显示,高NaCl浓度下部分线粒体结构受损伤,膜和嵴部分消失。  相似文献   

15.
Na+和Ca2+对拟南芥根原生质体质膜内向K+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Columbia)根为材料,利用膜片钳技术测定其根细胞原生质体质膜内向K^ 电流,并对Na^ 对其K^ 电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Na^2 可明显抑制拟南芥根细胞原生质体的内向K^ 电流,外施Ca^2 可缓解Na^ 对内向K^ 电流的抑制.说明Ca^2 参与了质膜上K^ 通道对K^ /Na^ 的选择性吸收的调节,从而使植物适应盐胁迫.  相似文献   

16.
磷对海水胁迫下芦荟幼苗离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晶  郑青松  刘兆普  宁建凤 《生态学报》2005,25(12):3167-3171
研究了磷对海水胁迫下库拉索芦荟(A loe vera)幼苗干物质积累、植株含水量、在器官和组织水平上离子分布的影响。增磷显著缓解海水胁迫对芦荟生长的抑制,明显提高海水胁迫下芦荟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和含水量。器官离子含量和X射线微区分析结果都表明,30%浓度海水胁迫下,外源磷水平的提高能显著降低芦荟幼苗根系N a 、C l-的吸收,增强K 、C a2 向地上部的运输和分配,从而维持叶片较高的K /N a 、C a2 /N a 比率,而这很可能是增磷提高芦荟对海水胁迫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钾、钠离子对富钾植物离体叶片气孔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富钾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axeroides(Mart.)Griseb.]、商陆(Phytolacca esculenta Van Houtt.)离体叶片下表皮在光照下经不同浓度K^ 、Na^ 处理30min,观察K^ 、Na^ 对气孔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Na^ 能促进富钾植物叶片的气孔开放,当外界K^ 、Na^ 浓度在1.00%范围内,Na^ 增大气孔开放率和气孔开度比相应浓度K^ 的效果好;当浓度高于1.00%时,效果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8.
Crocus sativus corms were grown in Perlite and watered by half-strength modified Hoagland nutrient solution containing 0, 50, 100, 150, 200 mM NaCl. Growth parameters and contents of proteins, proline, polyphenols, minerals and saccharides were studied in fibrous roots, contractile roots, corms and leaves. All plants remained alive and did not display any sign of foliar damage even at 200 mM NaCl. However, the salinity decreased growth,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nd increased contents of proline and Na+ in all organs. Total protein content was increased in corms and contractile roots but decreased in fibrous roots. Changes in protein pattern were also observed. Polyphenol content was increased by salinity in all organs except the leaves. As salinity increased, content of soluble saccharides decreased except in the contractile roo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