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钦琦 《化石》2008,(1):38-41
德日进(1881-1955)是一位法国耶稣会的神父;又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具体地讲,他是一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还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1950年德日进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院士.因为德日进是科学家,信仰进化论,所以罗马教会对他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2.
我作为中国地质调查所的一名练习生,于1931年春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大约是这一年的5月间,我和卞美年跟着裴文中先生一起来到了周口店。两、三天后,德日进、步达生和杨钟健三位新生代研究室领导人乘车也到周口店布置工作。这是我和德日进神父首次见面。当时我还年轻,只有23岁,又是个练习生,当然我们彼此之间没有多少话可说;但德日进神父给我的印像却很深。他那高大的身材、慈祥的面孔与和蔼可亲的谈话语调使我永远也不能忘怀。他培养青年是不遗余力的。我们那时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在周口店发掘,半年的时间在北京城里的研究室工作。一到北京,和德日进神父见面的机会就多起来了。大概是1931年冬天,我刚从周口店回到北京城不久,我和他都在西城丰盛  相似文献   

3.
《化石》2017,(3)
<正>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881年5月1日诞生于法国中部奥弗涅(Auvergne)地区的萨塞那(Sarcenat)城堡,1955年4月10日病逝于美国纽约,是法国耶稣会神甫、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和神学哲学家。他最初(1923)来到中国所接触和较熟悉的均是我国地学界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的前辈,如丁文江和翁文灏等人,"德日进"这个译名可能是他们中的某一  相似文献   

4.
德日进在北疆博物院纪念德日进逝世40周年黄为龙德日进(P.TeilharddeChardin1881.5.1—1955.4.10)是法国天主教神父。他之所以寄身于神职,实际上是为了摆脱家庭之累,可以全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从来不向人宣传宗教,即使有人...  相似文献   

5.
第四届国际种子科技会议(种子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工作讨论会)于1992年7月20~24日在法国Angers举行。会议学术委员会由法国的D.Come,加拿大的J.W.Bewley.英国的M.Black,荷兰的C.M.Karssen,以色列的A.M.Mayer.美国的R.B.Taylorson和法国的F.Corbineau组成。会议得到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与法国、荷兰、英国、美国有关政府或学术部门,以及种子公司的资助。31个国家共约30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用语定为英法两种,因之法国及欧州其他国家与会者较多,我国有5人参加。会议分七个分题:(1)种子发育及其调节;(2、3)生物技术、种子组分与  相似文献   

6.
<正> 啮齿动物进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七月二日至六日在巴黎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会议组织者是美国的 Luckett, W. P.及法国 Hartenberger, J. L. 博士.正式参加会议的各国专家共55人,分别来自19个国家.我国参加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传夔同志.会议的目的在讨论啮齿类大分类单元的系统发生问题,包括噬齿类的起源、进化及分类,涉及到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关于噬齿类起源问题,目前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7.
同号文 《化石》2015,(2):15-18
<正>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881~1955)是法国哲学家、神学家、古生物学家及地质学家,但他却将人生的最美好年华贡献给了中国的古生物学及史前考古学事业;在1923至1946年期间,他累计在中国工作了17年;他在中国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古生物学、地质学及史  相似文献   

8.
徐钦琦 《化石》2004,(4):21-23
《人的现象》是法国大科学家德日进的最重要的一本作。它是德日进在1938年6月-1940年6月,即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在北京写成的。《人的现象》成书于北京,这是北京值得引以为自豪的。在上一讲,我介绍了《人的现象》所论述的,生物史上的两项一次性事件,即“生命的到临(the advent of life)”和“思想的诞生(the birth of thought)”。  相似文献   

9.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于1988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山西省太原市首次召开了全国生物固氮学术讨论会。有26个单位的60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联邦德国科隆大学H.Bothe教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梁洪健、崔胜福、李光根三位先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新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当中,水洞沟遗址发现较早,在文化分期上常常把它列入旧石器时代中期。水洞沟遗址最初是法国人德日进等于1923年发现和发掘的。由这个遗址采集到的动物化石有犀牛、鬣狗、羚羊、黄羊、野牛、焉和鸵鸟;文化材料中有烧骨和石器;石器材料的数量达300公斤,文化时代被定为莫斯特期或奥瑞纳早期。全部石器材料最后由法  相似文献   

11.
徐钦琦  郭建崴 《化石》2015,(2):19-23
<正>德日进(1881~1955)是法国的天主教耶稣会神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曾在中国从事古脊椎动物学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工作20余年(1923~1946),与我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人的现象》一书中,他从古生物和古人类现象出发,大胆提出关  相似文献   

12.
曹流 《古生物学报》1992,(5):584-584
为期6天的第6届国际南极地球科学讨论会1991年9月9日-1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为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共同组织,由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原苏联等21个国家300多名代表.我国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组织了以上海中国极地研究所副所长颜其德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1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其成员一半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另有金庆民、匡福祥和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位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代表提交的论文计276篇,安排在会上作口头报告的167篇,展览109篇.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狼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月 2 3~ 2 6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思召开。有 2 2个国家的 30 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代表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 ,IUCN狼专家组成员除两名缺席外全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 1 52篇。会议分下列专题进行了讨论 :1 .狼与人类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2 .狼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3.世界狼种群现状 ;4.狼种群的恢复和保护 ;5.狼的行为和生态学。本次会议还就下届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了讨论 ,并对接纳IUCN狼专家组新成员进行了表决 ;会后组织代表考察和参观了位于ELY的狼研究中心。  狼是…  相似文献   

14.
朱敏 《化石》2011,(3):76-78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宁夏水洞沟发现了旧石器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旧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1988年,水洞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尤海鲁 《化石》2015,(2):9-14
<正>谈中国近代科学史,不能不提到一位特殊的人物——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881~1955)神父。已故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1917~2008)在2003年纪念德日进来华工作80周年的题为《东西科学文化碰撞的火花》一文中称赞道:"和他同属天主教耶稣会的前辈利玛窦、南怀仁、汤若望等人那样,是一个联接东西方的黄土-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与众不同的是,德日进的科学哲学思想,时至今日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可以说是历史上  相似文献   

16.
第十届国际贝类学会学术讨论会,已于1989年8月27日至9月3日在西德大学城、美丽的吐宾根(Tübingen)城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约有380余人,来自美、英、法、意、德、瑞典、瑞士、荷兰、苏联、中国、日本和香港等44个国家和地区。 1989年9月27日下午国际贝类学会理事会听取了西德Senckenberg Museum.R.Janssen博士做的会议筹备经过报告,以及国际贝类学  相似文献   

17.
第 2 6届国际种子检验协会 (InternationalSeedTestingAssociation ,ISTA)会议于 2 0 0 1年 6月 14至 2 2日在法国Angers召开。有 76个国家和地区的 614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组织委员会主席、ISTA第一副主席Lefort主持 ,法国农业和渔业部部长VinconP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主席LeistN ,Angers市市长AntoniniJ C以及一些国际学术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讲话。我国包括台湾地区共有 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执行委员会会议 (ExecutiveCo…  相似文献   

18.
本刊编辑部于1993年第一季度召开了一次由在京编委会成员及一部分青年学者参加的有关植物生态学进展中热点问题的座谈会。目的是活跃学术空气、澄清一些科学术语在植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及其概念问题,为提高本刊学术水平,拓宽稿件来源,并通过学报来推动学科的发展,听取对本刊及编辑的建议和意见,以适应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办好刊物,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会议由本刊主编陈灵芝先生主持,参加会议的编委有郑慧莹、陈昌笃、姜恕、蒋有绪、于拔等先生。会上议论的内容比较广泛,现重点归纳如下: 一、学科发展以及如何结合实践1。全球变化,是人类社会现在面临的挑战问题。全球变化包括由大气、水、土壤、生物  相似文献   

19.
山西榆社上新世的貉(食肉目,犬科)化石兼论中国的貉化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正> 中国貉化石的记录始于舒罗塞1903年定为 Vulpes sinensis 的那批材料.1924年师丹斯基把采自河南渑池的一件带有次角叶的下颌也归入了这个种.1930年德日进和皮韦陀根据泥河湾的丰富材料才把这个种改归貉属.到1941年归入这个种的还有周口店第一和第十三地点的材料.德日进和斐文中(1941, p. 13-14)也提到榆社有这个种的化石.本文所记述的貉化石都是从榆社盆地的云簇次盆地内采集的.它们的层位都  相似文献   

20.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2004,23(4):0
纪念裴文中先生百年诞辰暨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 75周年国际古人类学术讨论会在京隆重召开为纪念裴文中院士在古人类学领域研究的卓越贡献和学术思想 ,缅怀裴文中先生的业绩 ,促进古人类学的学术交流 ,在裴文中先生百年诞辰和和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 75周年之际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2 0 0 4年 1 0月 1 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纪念裴文中先生百年诞辰暨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 75周年国际古人类学术研讨会 ,会议吸引了来自法国、美国、西班牙、波兰、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