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刺鲃[Barbodes(spinbarbus)caldwelli(Nichols)]属鲤料,鲃亚科,光倒刺鲃属(附图)。 一、生活习性 在河溪中常发现三、五成群的栖息在底层多乱石的流水中,在大水库静水的情况下,多发现为单一活动,活动水层以底层为主,到表层活动的较少。性较活泼。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流域各地区的渔获物中,鲤鱼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在黑龙江本流,每年夏季捕捞的主要对象是鲤鱼。在冬季生产中,鲤鱼的产量在整个鱼产量中亦占优势。著名的达赖湖的鱼产中,占主要成份的也是鲤鱼,冬季渔获物中鲤鱼约占70%左右,在夏季也占50%左右。鲤鱼在这一地区,除了天然捕捞生产的以外,也是一种主要的饲养鱼类。未来黑龙江水利枢纽建成后所出现的新水体中,鲤鱼可能是一种主要的养殖对象。因此,了解它的主要的生态问题和考虑它在水库中的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措施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流域各地区的渔获物中,鲤鱼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在黑龙江本流,每年夏季捕捞的主要对象是鲤鱼。在冬季生产中,鲤鱼的产量在整个鱼产量中亦占优势。著名的达赖湖的鱼产中,占主要成份的也是鲤鱼,冬季渔获物中鲤鱼约占70%左右,在夏季也占50%左右。鲤鱼在这一地区,除了天然捕捞生产的以外,也是一种主要的饲养鱼类。  相似文献   

4.
梁子湖黄颡鱼的繁殖和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黄颡魚Pseud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俗名■■,在我国分布较广,是一种小型的经济鱼类。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数量甚多,有专门的渔具(如螺螄钩)捕捞。如在湖北省梁子湖,一年四季皆可捕到这种鱼,以春、夏两季的产量较高,捕捞的个体一般体长11-19厘米,体重30-100克,最大的个体重达120克。关于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国内过去尚未进行较详细的研究,对这一种淡水鱼类资源的利用意义,未能充分了解,对这一种焦的特殊繁殖习性的观察也是很不够的。此项工作是1956年6月和1957年4月至7月在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黑线姬鼠种群年龄和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张洁 《兽类学报》1989,9(1):41-48
1982-1986年,作者在北京农业区研究黑线姬鼠种群的年龄和繁殖,共解剖标本1360号(684公, 976母)采用嗣体重划分出4个年龄组,研究睾丸重量与性成熟的关系,确定睾丸重0.5克为性成熟线。种群一年更新一次,个体年繁殖2—3胎,当年出生的鼠基本不参加繁殖,胎仔数有年度差异,1982年为6.18±0.35,1983年为5.29~0.13,1984年为5.97±0.13,1985年为5.69±0.20。  相似文献   

6.
白JiLing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煤山雀繁殖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榆钧 《生态学报》1983,3(4):399-407
煤山雀(Parus ater ater)是一种很有益而居留性又较弱的鸟,在分布区范围内,每年从9、10月到翌年3月间,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游荡,这时期它确实有真正迁徙的特点(,1913)。关于它的繁殖生态及食性,国外曾有过一些研究(,1952;,1954;,1954及,1961等)国内则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63—1965年;1979年6—9月;1980年5—7月及12月;1981年1月和5—7月,主要在长白山北坡,对其做了考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暗腹雪鸡的繁殖及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城  刘乃发 《动物学报》1993,39(1):107-108
暗腹雪鸡 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属国家保护动物,郑作新等(1978)、沈孝宙等(1963)对其生态仅有零星报道。1984年4月至 1989年 5月,我们在甘肃东大山(39°00′—39°04′N;100°45′—100°51′E.)、冷龙岭(39°34′—38°14′N;101°49′—102°22′E.)和野马山(39°40′—39°50′N;95°15′—95°45′E.)对暗腹雪鸡青海亚种 T.h.koslowi 的繁殖和食性进行了研究。 一、暗腹雪鸡繁殖期的生态分布 在东大山,暗腹雪鸡繁殖期主要分布于海拔 2 400—3 200m的亚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其中,山地草原是营巢区,余为觅食区。冷龙岭植被与东大山相似,暗腹雪鸡的生态分布也类似。野马山植被单调,暗腹雪鸡仅分布于山地草原。  相似文献   

9.
白腹锦鸡繁殖及食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贵州省称“箐鸡”。我们于1974年10月—12月在西南部的兴义,1975年10—12月、1980年4—6月在西部的威宁,对白腹锦鸡的繁殖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所得结果如下: 这种鸡通常栖息在海拔1,500米—2,800米左右多岩的中山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常绿栎林以光叶高山栎(Quercus rehderiana)、灰背栎(Quercus senescens)为主;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华山松(Pinus armandii)占优势,其次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林下灌木层以胡颓子  相似文献   

10.
白唇鹿食性与繁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郑生武  吴家炎 《兽类学报》1989,9(2):123-129
1986年,中、日合作在青海玉树、果洛和四川甘孜等地区对白唇鹿的食性与繁殖作了初步观察。发现白唇鹿取食62种植物,隶属24科,其中有24种为最喜食植物。白唇鹿每年9—11月发情交配,怀孕期8个月,翌年5—6月产仔。  相似文献   

11.
白鹡鸰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白鹡鸰(Motacilla alba)繁殖,育雏、雏鸟生长和食性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三年的连续观察,发现白鹡鸰于当年或翌年均有利用旧巢的习性。育雏期完全以动物为食,其中85%是昆虫。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火炬树的萌蘖繁殖扩散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次通过调查火炬树单株和火炬树林分的萌蘖繁殖扩散状况和小样方方法调查火炬树林下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了解火炬树对北京主要植被类型: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刺槐人工林和灌木丛的扩散入侵情况。调查发现:在北京荒山爆破造林示范区,火炬树单株8a来4 5°扇形单方向扩散的最远距离为8.35 m,扩散萌蘖的最多株数达98株。立地条件差,特别是土层薄,裸露的岩石多是影响火炬树扩散能力的主要因素,但没有对火炬树萌蘖株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扩散的群体中地径以小径阶个体占主体,说明火炬树萌蘖能力旺盛。在已有高大乔木的立地,如侧柏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火炬树虽然能扩散进入,但只是伴生下木,很难形成优势群体;乔木林内光照明显影响火炬树的扩散数量和扩散规律;并且发现有10种北京当地乔木树种能在火炬树林下天然下种更新并且正常生长。分析表明火炬树没有对北京当地乔木群落构成威胁。火炬树能扩散进入邻近的灌木丛,并且扩散进入灌木丛的火炬树明显比扩散进乔木林内的火炬树长得高。火炬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决定了它是良好的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不可能成为顶极群落的优势树种。所以火炬树目前对北京山区自然、半自然森林生态系统没有产生入侵危害。  相似文献   

13.
普通鳾的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通(币鸟)(Sitta europaea amurinsis)是林区常见的益鸟。笔者于1963—1965年和1971年及1974年在长白山区对普通(币鸟)的繁殖及食性做了初步观察,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黑头(币鸟)(Sitta V.villosa Verreaux)是一种森林益鸟。笔者于1963—1965年在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林带及林型的12个工作点作了观察,又于1971年和1974年作了补充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黑头(币鸟)在长白山是一种季节性游荡鸟类。每年4月末5月初迁到繁殖地,最早是4月26日。大部分是5月12—19日迁来。离开繁殖地最晚是11月15—25日,其间停留近200天。  相似文献   

16.
花背蟾蜍在我国分布广泛,在农业、医学、生态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花背蟾蜍繁殖、食性和种群动态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绿啄木鸟(Picus canus jessoensis)在小兴安岭是留鸟中优势种类之一。我们在1978—1980年对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1981—1982年又对其繁殖习性、食性及不同林型内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所获资料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乌鸫繁殖习性及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鸫的食性较杂,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这些昆虫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在抑制农林虫害的发生,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有较重要的作用。它的幼鸟主要以蚯蚓为食。2007年3—5月对江口中学校园的两巢乌鸫的繁殖生态行为和食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只有雌乌鸫孵化,育雏前期雌乌喂雏的次数较多,在后期雄鸟喂食的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19.
褐头山雀(Parus montanus baicalensis Swinhoe)是重要森林益鸟,数量较多,分布亦较广。关于它的繁殖生态和食性等方面的研究,国外有过零星报道,国内几属空白。鉴于此,笔者于1963—1965年,在长白山北坡12个工作点,跨4个垂直植被带,按阶段进行了近乎年生活史的调查;1979年6—9月,在某些方面又做了一些补充观察。 工作方法 数量是采用线路统计法;对其产卵、孵化及雏鸟生长发育的观察,是创用在洞口下方适宜位置开“活窗”法;对于换羽的研究,是采取在换羽期,逐日猎获标本检查法;对于食性的研究,是采用野外直接观察和剖胃分析法。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臭鼩鼱的繁殖、食性及体外寄生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近年来对福建的臭鼩荫进行了繁殖,食性及体外奇生虫的研究。臭鼩荫全年均可繁殖,年平均怀孕率37.45%,以春季怀孕率最高。年平均胎仔数2.99,繁殖指数为67.16食性以昆虫为主,发现食12种昆虫,1种环节动物、1种爬行动物。昆虫中大多属农业害虫。臭鼩鼱有10种体外寄生虫,与流行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