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羟基喜树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细胞核蛋白质组进行定量研究,获得凋亡前后细胞核蛋白质组中差异蛋白表达量相对变化的信息,为在亚细胞定量蛋白质组水平上深入探讨羟基喜树碱的作用机理提供实验依据。分离提取羟基喜树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细胞核并鉴定其纯度,用含稳定同位素的化学试剂c-ICAT标记细胞凋亡前后的细胞核蛋白,对细胞核标记蛋白进行消化和纯化,利用基于多维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的鸟枪(Shotgun)法策略及c-ICAT定量策略分析鉴定蛋白质,获得同一种肝癌细胞核蛋白质在凋亡前后细胞中的表达量变化比值。分析鉴定了在细胞凋亡前后的表达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的肝癌细胞核蛋白42个,其中,12个蛋白的表达量在羟基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后下调,30个蛋白的表达量在凋亡细胞中上调。这些差异蛋白的分子功能主要与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能量代谢、核酸代谢以及细胞骨架相关。  相似文献   

2.
NuMA(nuclear mitotic apparatus)是一个高分子量的细胞核有丝分裂器蛋白。自1980年发现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研究发现,NuMA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结构维持、细胞分裂后期核重组均发挥重要作用。NuMA的过表达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相关,NuMA的降解将导致细胞分裂异常及细胞核骨架的分解。该文将对NuMA的表达及定位、可变剪接体、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其在有丝分裂、不对称分裂及核移植胚胎早期发育等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3种鱼类组织细胞系为材料,对鱼类微细胞和小分离细胞制备技术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微细胞制备中,观察了细胞的微核化过程,微核是由间期状态的细胞核不规则分裂而成。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在小分离细胞聚集体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与微细胞的微核化过程相一致,但其细胞质的分裂机制不同,当细胞质进行异常分裂的同时,细胞的微核也随同细胞质不规则分裂而被分配至各个小分离细胞内。  相似文献   

4.
《生命世界》2009,(2):7-7
医学界传统认为,细胞萎缩、细胞核收缩等,代表细胞凋亡和已死,但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停止化疗用药后,多种类型的癌细胞均可从凋亡过程中复原,约24小时内即出现死亡逆转的迹象。只有细胞核解体和分裂后,才代表完全死亡,这时候即使停药,癌细胞也不会逆转。然而,由于化疗用的药物存有一定毒性,病人若持续用药至癌细胞解体和分裂,  相似文献   

5.
吴娟  李嘉琦 《生命的化学》2001,21(5):416-418
在目前多数基因治疗中 ,需要直接转运基因表达产物 ,而不是基因本身。蛋白质转导的出现使转运蛋白质进入细胞成为现实。1 .蛋白质转导基本原理在研究中 ,人们发现一些蛋白质有被细胞吸收的能力 ,经过进一步研究 ,发现这些蛋白质中有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 proteintrans ductiondomain ,PTD) ,当把这些PTD与其他蛋白质嵌和表达时 ,这些蛋白质也具有类似地进入细胞的能力 ,甚至进入细胞核中。目前 ,被广泛研究的这样的蛋白质序列有 3个 :黑腹果蝇触足肽 (antennapediapeptide) ;单纯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6.
羊草小抱子的无丝分裂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刚 《遗传》1983,5(2):48-48
羊草Ancurolcpidium chinen“材料取自吉林省白 城地区天然草原。6月中旬上午9-10时取羊草幼穗, 在卡诺液中(无水酒精3:冰醋酸1)固定。用铁矾一苏 木精染色,制成压片标本,进行观察和照相。在17个羊 草植株中,发现有2个植株的小抱子发育过程中有明 显的无丝分裂现象。在观察到无丝分裂的同时,没有观 察到小抱子细胞的有丝分裂。按吴素置关于细胞无丝 分裂类型的划分(科学通报,1955。第1期),我们观察 到的羊草小抱子细胞的无丝分裂接近于直接分裂型。 首先,小袍子细胞的细胞体壁从一面或两面向内凹进。 有的细胞核随凹进过程逐渐伸长(图3)。有的细胞核 在细胞体分裂过程中始终没有分裂(图7)。凹进继续 进行时,有些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的个体性就愈加明显 (图5, 6),但始终不能辨认染色体的数目。最后,细 胞一般形成“8”字型(图,,6, 10)。两个子细胞的染 色体物质分配一般是不均匀的(图8)。小抱子经这次 分裂后,即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花粉粒(图12)0 有的细胞无丝分裂尚未完成,花粉壁已相当发达(图 9,10)。有的相连的两个子细胞,一方有核,一方无核 (图夕)。由于小抱子细胞在无丝分裂时,染色体物质 不能有效的分配到两极去,因此,有些小抱子最后成为 无核花粉粒(图12)0  相似文献   

7.
KIAA0146是同源重组修复蛋白质复合体BLM/RAD51的支架蛋白质。当前KIAA0146相关的实验研究非常少。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KIAA0146基因及其蛋白质进行快速分析以期为其往后的实验研究提供线索。首先发现KIAA0146基因存在多个转录起始位点及启动子,且启动子(2 127~2 177 bp)和(3 127~3 177 bp)的侧翼各有2个Cp G岛。然后发现KIAA0146是亲水的不稳定蛋白质。由于未发现KIAA0146蛋白包含信号肽和跨膜区域,所以它可能既不是分泌蛋白质也不是跨膜蛋白质。但是KIAA0146可能是细胞核蛋白质,在其N端包含核定位信号"RARGSKRKR",而且构建的KIAA0146蛋白的三级结构提示它可能具有核酸结合结构域。最后发现RAD51、ATM、RAD51B、MRE11A、BLM、DNA2、RMI1、BRCA1、BRCA2和XRCC2可能与KIAA0146相互作用,而且KIAA0146可能通过与这10个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DNA损伤应答及修复、发育和细胞代谢调节等生物过程。总之,文中对KIAA0146基因结构及其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三级结构和潜在的分子功能等进行了预测分析,为往后实验研究KIAA0146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新线索。  相似文献   

8.
半椎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质,在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以及细胞与基底膜的稳定接触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线虫、小鼠等多种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该蛋白质参与稳定细胞有丝分裂时出现的分裂沟、促进胞浆的正常分裂,并且是一种细胞黏附体系B-LINK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控新生小鼠心室心肌成纤维细胞对TGF-β信号的反应。多项研究表明,该蛋白质参与到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之中,包括舍格伦综合症、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心血管疾病、肾疾病和胰岛瘤。本文主要就该胞外基质蛋白质的生物学作用,以及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要弄清心脏不生癌这一问题,首先得了解癌症的发生过程。通常情况下,人体细胞核内的DNA控制着蛋白质和酶的合成,所以,细胞的繁殖取决于DNA的合成环节。当DNA复制完毕时,细胞才能开始进行分裂活动。一旦各种致癌因子扰乱细胞核内DNA的合成活动,使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失控,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的新陈代谢过程也随之陷入混乱状态,结果组织细胞疯狂增裂,从而导致癌症发生。心肌细胞与体内其它组织器官有明显不同,这就是心肌细胞不具有分裂或再生  相似文献   

10.
以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Betavulgaris,2n=18+1)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成熟胚囊及其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14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退化的助细胞、1个具有次生核的中央细胞和3-6个反足细胞。其卵细胞具有3种不同的形态:(1)极性正常的卵细胞,细胞核位于合点端,细胞质含有大量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2)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3)细胞核位于珠孔端,且后2种形态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少。大多数胚囊中的2个助细胞在开花前已退化。中央细胞的次生核位于反足细胞附近;未经受精自发分裂前的卵细胞与中央细胞的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多,呈现旺盛代谢活动特征,成为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过程中,卵细胞与次生核自发分裂的细胞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P68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性的细胞核抗原,它对细胞生长和分裂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所有实验过的处于分裂期的哺乳和两栖类动物细胞中均能测出P68,而静止期细胞则无。该蛋白在核内呈独特的颗粒样分布,小鼠静止期成纤维细胞经血清刺激4h后能诱导P68表达。用抗SV40大T单克隆抗体PA6204鉴定表明:P68与DNA肿瘤病毒核癌基因SV40大T抗原具有免疫交叉反应性。实验从不同cDNA文库筛选P68蛋白的cDNA克隆,再亚克隆到M13上,然后用Sanger法测序,共测定了2088bp的DNA顺序,由此推测出P68蛋白的氨基酸顺序。与瑞士Prot数据库的其他蛋白质比较后发现:P68氨基酸顺序  相似文献   

12.
septin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文博  江松敏  余龙 《遗传》2008,30(9):1097-1107
septin是一个广泛存在于除植物以外所有真核生物中的基因家族。最初认为septin家族是与酵母细胞胞质分裂相关的基因家族。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这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许多生物体内出现了较大的功能分化, 尤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 他们不仅成员众多, 且参与了细胞分裂、细胞极化、囊泡运输及胞膜重构等多个过程。更引起研究人员重视的是: 最近有大量数据表明, 这一家族的一些成员与肿瘤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过程直接相关。因此, 近年来septin家族的功能研究正逐步成为细胞生物学及病理学研究的新热点。文章将试图从septin基因家族的种类、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前沿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和复旦大学药理研究中心合作研究最新发现,细胞浆中的一种蛋白质“β抑制因子”可以作为细胞受体“信使”,具有将信息传人细胞核的新功能。2005年12月2日出版的《细胞》杂志刊登了这项突破性进展。以往的研究证明,β抑制因子能够选择性地与细胞表面的 G 蛋白偶联受体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了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蛋白的变化.通过分离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细胞核并进行二维电泳分析,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图像分析比较对照细胞和凋亡细胞的核蛋白发现,在凋亡细胞中有11个蛋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6个蛋白下调,5个蛋白上调,对这11个差异蛋白质点分别进行肽质指纹分析.经数据库查询,初步鉴定出这些蛋白.其中4个含量增加的蛋白(HSP84,calreticulin,vimentin,GAPDH)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诱导细胞凋亡,另外1个含量增加的蛋白(plasminogen)尚未见其与细胞凋亡有关的报道.而6个含量降低的蛋白分别属于信号转导相关蛋白(guaninenucleotidebindingprotein,lamininreceptor1)、转录调控蛋白、mRNA转运蛋白(heterochromatinprotein1alpha,heterogeneousnuclearribonucleoproteinA3,heterogeneousnuclearribonucleoproteinA2B1)和未知功能蛋白(nucleolarproteinNO38).细胞凋亡过程中这些变化的核蛋白质的发现将有助于深入认识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2n=18+1)为实验材料, 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成熟胚囊及其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M14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退化的助细胞、1个具有次生核的中央细胞和3-6个反足细胞。其卵细胞具有3种不同的形态: (1)极性正常的卵细胞, 细胞核位于合点端, 细胞质含有大量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2)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3)细胞核位于珠孔端, 且后2种形态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少。大多数胚囊中的2个助细胞在开花前已退化。中央细胞的次生核位于反足细胞附近; 未经受精自发分裂前的卵细胞与中央细胞的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多, 呈现旺盛代谢活动特征, 成为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过程中, 卵细胞与次生核自发分裂的细胞学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极大细胞”的方法研究噬菌体T4脱氧胞苷酸羟甲基化酶基因(基因42)与免疫基因(基因imm)的表达。从无性繁殖系CC20中提取带有噬菌体T4基因42和基因imm的重组质粒pHC20,转化到大肠杆菌CSR603(recA~-、uvrA~-、phr-1~-)中。转化于经紫外光照射后继续培养,使细胞在染色体降解的同时扩增了质粒DNA。用~(35)S标记质粒编码的蛋白质,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鉴别噬菌体T4基因42与imm的产物,其分子量分别为25,500和38,500道尔顿。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T4基因42与imm在大肠杆菌“极大细胞”中表达。在一定条件下,“极大细胞”是研究基因表达的一个比较方便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喆  孙易  季浏 《生命科学》2015,(2):168-173
一直以来,线粒体动态变化都备受关注,这不仅关系到线粒体本身,也与细胞的整体状态密切相关。线粒体动态变化主要指线粒体的分裂和融合,该过程涉及一系列蛋白质。在线粒体融合中,目前研究得较深入的促线粒体融合蛋白主要有Mfn1、Mfn2和OPA1。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3种蛋白质不仅对于线粒体融合有重要作用,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就Mfn1、Mfn2和OPA1的促线粒体融合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彩色银染技术,分析小鼠F9-1胚胎性癌细胞在维生素A酸诱导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发现维生素A酸处理细胞72小时后,全细胞蛋白质中有9种蛋白质消失,而新出现11种蛋白质。对细胞核蛋白质进行了双向电泳分析,观察到诱导分化后新出现8种蛋白质,其中有一些与全细胞蛋白质图谱上出现的变化完全对应。对核内低迁移率非组蛋白的分析发现,经维生素A酸处理后,一些低迁移率非组蛋白消失。蛋白质的这些变化可能与维生素A酸诱导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活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俊玉  吕珊  牛慧敏  雷安民 《遗传》2018,40(4):279-291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过程需要进行两次连续的不对称分裂,最终形成体积差异巨大的子细胞:大体积的卵母细胞和两种体积较小的极体。不对称分裂现象是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典型特征,不对称分裂后的卵母细胞是高度极化的细胞。精卵结合后,细胞重新恢复了对称分裂,但是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极性特征却得以保留并影响早期胚胎的极性。本文对近年来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不对称分裂方面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从细胞质不对称分裂和细胞核不对称分裂两个方面对染色体、细胞骨架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不对称分裂中的作用、细胞器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重组分配、染色体非随机分离等过程进行介绍,旨在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述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不对称分裂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章第2节的内容。第2章共有3节内容。第1节讲述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其中介绍了细胞膜和细胞质的功能.本节讲述的是细胞的另一基本结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因此,本节的内容是第1节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下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及8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打下基础。本节的核心内容有2个:一是通过分析资料“小羊多莉的身世”,得出“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的结论;二是明确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