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日前报载,经有关方面对东北虎栖息地的航空调查,没有发现一只虎,因而估计我国野生东北虎可能已经灭绝。对此项不幸信息,关心的人很多,现遵本刊编者嘱,将东北虎的情况简单介绍如下。虎的亚种原有八个,由于其中三个(巴厘亚种、里海亚种、爪哇亚种)已经或即将灭绝,所以现存的只剩下五个亚种,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Temminck)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虎的现存数量,据国际自然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东北虎的调查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经过8年的调查研究,确定了东北虎在吉林省的分布区有3处,数量为7-9只。即大龙岭分布区3-5只,哈尔巴岭分布区1只,张广才岭分布区3只。东北虎的适宜生境为海拔800-1100m的中低山:人口压力在15人/km^2以下,被捕食动物野猪、狍、马鹿的密度在2.5只/km^2以上。林型为以柞木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林龄为中成林。  相似文献   

3.
东北虎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10月份意外死亡的2例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雌性生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卵巢基质中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有腔卵泡及闭锁卵泡。间质腺不发达,在闭锁卵泡上皮样细胞增殖,形成一定量的间质腺细胞。输卵管漏半斗部至峡部黏膜上皮由柱状逐渐转化炎立方,黏膜形成许多皱褶,皱褶以漏斗部和壶腹部最多,子宫内膜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6岁个体子宫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2岁个体在子宫角处的子宫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在子宫体外多为单层立方上皮,子宫腺密度从卵巢端到子宫体端呈阶梯下降,阴道黏膜上皮大多为2-3层的复层扁平上皮。  相似文献   

4.
应用特异于HMG bOX区域的兼并引物 ,扩增了东北虎的SOX基因。在扩增产物中发现五条大小分别为 2 2 0 ,2 70 ,3 5 0 ,4 3 0和 5 60bp的扩增带。经过与地高辛标记的人SRY基因进行Southern杂交表明这五条扩增带均呈现阳性 ,说明它们均为东北虎的SOX基因片段 ,这些基因保守区的长度在基因组DNA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东北虎血液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改良纽鲍氏计算板法、显微测量法、低渗NaCl试管法、微量毛细吸管离心法、血细胞计算板法和瑞特氏染色三区计数法,分别测得和算出8只东北虎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131±7.5g/L、红细胞数7.11±O.53×1012/L、红细胞直径5.58(4.62—6.55)μm、红细胞渗透脆性0.606±0.065—0.430±0.045%、红细胞压积容量38.1±2.68%、白细胞总数23.3±7.5×109/L、嗜中性白细胞57.9%、淋巴细胞35.6%、单核细胞3.5%、嗜酸性粒细胞1.8%、嗜硷性粒细胞<1%、平均红细胞体积53.6±2.75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7.9±1.25Pg、平均每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子数1589±110×105个、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3.5±2.7%;用全自动凯氏定氮法测定并计算得出血清总蛋白含量73.6±12.6g/L、血清白蛋白含量46.5±3.2%及血清球蛋白含量27.1±13.1g/L。上述各项结果为保护东北虎提供了难得而有意义的生理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野生东北虎在中国已经灭绝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曾这样遗憾而悲观地断言。而最近几年,在人们视野中消失多年的东北虎,重现长白山区,吃牛咬马噬猪的消息不断传出,令人们欣喜异常。 去年春节期间,在吉林省蛟河市引发了一场“老虎吃耕牛、农民告老虎”的特殊官司,1999年5月,这里及邻近的敦化市黄泥河林业局又先后发生了老虎吃  相似文献   

7.
史春妹  谢佳君  顾佳音  刘丹  姜广顺 《生态学报》2021,41(12):4685-4693
东北虎个体的自动识别是种群数量评估和制定有效保护策略的重要基础。以东北虎林园和怪坡虎园38 只虎为研究对象,将目标检测方法首次应用到东北虎个体识别研究中,采用多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虎个体的自动识别。首先通过相机在不同角度对 38 只东北虎进行拍摄取样,建立包含13579张图像的虎样本数据集。由于虎的体侧条纹信息不具有对称性,所以运用单次多盒目标检测(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SSD)方法,对虎的躯干左侧条纹、右侧条纹以及脸部等不同部位图像,进行自动检测并分割提取,极大节省手工截取时间。在检测分割出的左右侧及脸部不同部位图片基础上,运用上、下、左、右平移变换进行数据增强,使图片数目扩大为原来的5 倍。采用LeNet、AlexNet、ZFNet、VGG16、ResNet34共5 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个体自动识别。为了提高识别准确率,运用平均值和最大值不同组合方式来优化池化操作,并在全连接层引入概率分别为0.1、0.2、0.3、0.4的丢弃(Dropout)操作防止过拟合。实验表明,目标检测模型耗时较少,截取分割老虎不同部位条纹能达到0.6 s/张,远快于人工截取速度,并且在测试集上准确率能达到97.4%。不同姿态下的目标部位都能正确识别并分割。ResNet34模型的准确率优于其他网络模型,左右侧条纹以及脸部图像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3.75%、97.01%和 86.28%,右侧条纹识别准确率优于左侧条纹和脸部图像。研究为野生虎自动相机影像的识别提供技术参考。在未来研究中,对东北虎个体影响数据进行扩充,选取更多影像数据进行训练,使网络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从而实现更准确的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8.
半散养状态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2007年,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7只(3雌,4雄)半散养状态下(园区占地面积20 000 m2)的东北虎的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22 d的观察,旨在了解无人干扰下东北虎的交配过程及其交配模式.结果显示:东北虎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雄虎通常在一次爬跨多次抽动后即出现射精.在1 h内出现2次射精次数的比例占总射精次数的74.0%.东北虎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分类系统中的第11种,即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多次射精.交配期内,每只雌虎平均日邀配28±3次,平均邀配持续时间为20.0±1.2 s;每只雄虎平均日爬跨14±1次.平均抽动持续时间为20.9±0.5 s,平均交配持续时间为45.2±1.3 s.  相似文献   

9.
图门江流域曾是东北虎适宜生存地,有着广泛分布,近百年来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压力不断加大,原始森林大面积皆伐,东北虎栖息领地绝大多数被灌丛,荒山,农田及村镇所代替。东北虎主要食物,大型草食动物,也相继大幅度减少。虎与人畜矛盾日益尖锐,东北虎被捕杀的机遇逐年增大,整个流域东北虎数量日趋减少,目前已基本绝迹。  相似文献   

10.
笼养东北虎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998 年4 月至2001 年3 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4 只笼养东北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在全年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睡眠所占比值最多; 其次是卧息和活动; 摄食和其它行为(包括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嬉戏、站立、直立、发声等) 最少。在不同季节笼养东北虎的活动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一昼夜的睡眠、运动和卧息均有两个高峰期, 但高峰期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所差异。睡眠的高峰期在10 : 00~14 : 00 和20 : 00 至次日06 : 00 , 活动的高峰期在05 : 00~10 : 00 和14 : 00~17 : 00 , 卧息的高峰期在05 : 00~10 : 00 和13 : 00~20 : 00 , 摄食仅在16 : 00~20 : 00 有一个高峰期。冬季(12~2 月) 与春(3~5 月) 、夏(6~8 月) 、秋季(9~11 月) 相比, 东北虎在白昼睡眠的时间显著减少,夜晚则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PCR和质粒克隆测序方法,获得了华南虎线粒体D-loop区的480bp序列和东北虎、孟加拉虎线粒体D-loop区的503bp序列;同时还获得了这三个虎亚种和金钱豹线粒体ND5基因5’端309bp的部分序列。根据D-loop序列分析,华南虎与孟加拉虎、东北虎的平均距离(p-distance)分别为0.11088和O.11087,而东北虎与孟加拉虎间的平均距离为0.00994;根据ND5序列分析,华南虎与孟加拉虎、东北虎的平均距离分别为0.11434和0.11758,而东北虎与孟加拉虎间的平均距离为0.00324。三个虎亚种的mtDNA D-loop和ND5序列比较表明,华南虎是这三个虎亚种中最为古老的亚种。  相似文献   

12.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一种淑临灭绝的食肉动物,现已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Goodrich et al.,2015)。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北部(Kitchener et al.,2017)。根据中俄边境地区的野生东北虎数量调查统计,该地区生存着成年老虎39只和幼虎22只(Matiukhina et al., 2016)。  相似文献   

13.
东北虎幼体消化系统蛋白水解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水解酶在许多生命活动中是必需的物质(Vassalli and Pepper,1994)。蛋白质的酶解修饰(Xuet al.,1999)、细胞迁移、组织再生与修复、消化系统对蛋白质的消化等均与蛋白水解酶有关(Baimbridgeet al.,1992),且蛋白水解酶功能失调会导致许多疾病(Teichertet al.,1989)。东北虎(  相似文献   

14.
半散放东北虎产仔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海  张常智  刘丹 《兽类学报》2006,26(3):255-261
1999年4月至2003年6月,采用随机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半散放条件12只成年雌性东北虎的产仔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半散放雌性东北虎的产仔行为可分为9种:站立、行走、躺卧、嗅闻、努责、梳理、生产、亲仔和舔食。雌性东北虎的躺卧和亲仔行为时间最长,分别为42.9% 和34.5% ;躺卧、努责和亲仔行为发生频率较高,分别为21.1%、16. 9% 和24.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雌性东北虎个体间躺卧、亲仔等行为有显著差异;不同年份雌性成年东北虎的站立、躺卧、梳理等产仔行为也具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躺卧行为与亲子行为(rs= 0.602, P<0.05)、梳理行为(rs=0.589,P<0.05)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SOX蛋白具有一个与DNA特异结合的高保守HMG-box结构域。为研究东北虎SOX蛋白三级结构的分子机理,利用MATLAB的Bioinformatics工具从GenBank中下载东北虎SOX蛋白序列信息,以三级结构已知的SOX2为模板,联合SwissPdbViewer与MATLAB,采用同源建模方法对SOX蛋白HMG-box进行建模、预测;利用MATLAB的Visualization Tool分析预测结果的三维结构。结果显示PtSox蛋白的HMG-box由3个α-螺旋和2个loop区构成;热稳定性分析表明PtSox蛋白loop区的热力学结构不稳定;表面静电分布显示出PtSox蛋白C-端的中间有一个可能与其它小分子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位点的N/C腔,上述空间结构可能与其活性与功能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制作大型哺乳动物的剥制标本和完整的骨骼标本,通常都各需要一完整的个体为材料.本试验是以一具东北虎尸体为材料,探索出用同一具东北虎尸体制作剥制和完整的骨骼标本各一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4月 ,在哈尔滨动物园和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采用全事件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 ,对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时间分配方面 ,笼养东北虎的休息远远高于半散放东北虎 ,而摄食、站立和其它行为则明显低于半散放东北虎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较为接近。在活动规律方面 ,虽然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均有 2个运动的高峰期 ,但笼养东北虎的相对集中且变化幅度较大 ;半散放东北虎的休息有 1个明显的高峰期和 2个不明显的高峰期 ,与笼养东北虎的 1个高峰期有很大不同 ;笼养东北虎的摄食仅出现在 16∶0 0~ 17∶0 0 ,而半散放东北虎则在 1d中均有发生 ,且在 9∶0 0~ 11∶0 0和 14∶0 0~ 16∶0 0有 2个高峰期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站立和其它行为变化规律较为相似 ,但半散放东北虎的发生强度要远远高于笼养东北虎。通过对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各种行为进行的配对T检验 ,发现二者的休息、摄食、站立和其它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0 1)。  相似文献   

18.
19.
小兴安岭是东北虎的历史分布区之一,近年来东北虎数次重返小兴安岭,预示了小兴安岭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可能性。为了探明小兴安岭作为东北虎栖息地的适宜程度,本文以我国小兴安岭及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为整体研究区域,利用该区域内东北虎出现点数据,采用Maxent模型,以植被、气候、地形、积雪4类环境数据为基础,分析自然环境条件下小兴安岭东北虎潜在生境的适宜性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小兴安岭东北虎潜在适宜生境面积为0.96×104~1.03 ×104 km2,主要位于小兴安岭北部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南部有少量分散适宜生境;次适宜生境面积为2.46×104~1.76 ×104 km2,主要位于适宜生境周边区域;叶灌层差异、蒸散量、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植被相关因素及降水季节性、最冷季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是影响东北虎栖息地适宜程度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小兴安岭仍具备东北虎种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