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吐哈盆地南缘的LN1井64块孢粉样品的研究,建立了吐哈盆地南缘晚石炭世Crassispora kosankei-Gardenasporites pinnatus-Hamiapollenites chepaiziensis(KPC)孢粉组合,该组合与、腕足类和珊瑚等动物化石共同保存,以具单裂缝、具肋双气囊花粉和单气囊花粉等比较发育为主要特征,组合特征不同于安加拉植物地理区的孢粉组合,也有别于欧美和华夏植物地理区的孢粉组合,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上石炭统(车排子组)孢粉组合基本相似,说明吐哈盆地在晚石炭世属于亚安加拉植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2.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子花粉,讨论了盆地各地层分区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从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的6个孢粉组合带,阐述了各组合带孢粉学特征。依据对盆地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组成分子的分析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的比较研究,将盆地孢粉植物群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早二叠世早、中期的欧美型植物群,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安加拉欧美混生型植物群和晚二叠世中、晚期的安加拉型植物群。文中还从孢粉地层学角度论述了沙井子组、杜瓦组和普司格组的地质时代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等问题。描述孢粉25属33种(含2新种)。  相似文献   

3.
提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风城组主要形成于碱湖环境,含有优质生烃母岩。对玛页1井风城组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建立了Protohaploxypinus perfectus–Lunatisporites tersus (PT)孢粉组合。该组合包括20属29种孢粉化石。PT组合以双气囊具肋花粉占主导,蕨类孢子含量很低为特征;孢粉母体植物类群以裸子植物门种子蕨盾籽目为主,其次为松柏纲松柏目。该组合与准噶尔盆地南缘塔什库拉组上部至乌拉泊组的Crustaesporites–Protohaploxypinus–Hamiapollenites孢粉组合可以对比,均以双气囊具肋花粉为主要特征,又同时出现重要的属种Gardenasporites bilabiatus,Triangulisaccites boleensis和Hamiapollenites saccatus。孢粉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玛页1井风城组PT组合的时代很可能属于石炭纪宾夕法尼亚亚纪卡西莫夫期至二叠纪乌拉尔世阿瑟尔期,玛湖凹陷区整个风城组沉积时代晚于宾夕法尼亚亚纪巴什基尔期,其上部可能包含部分乌拉尔世阿瑟尔期沉积。风城组黑色页岩中...  相似文献   

4.
天津张贵庄晚二叠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津张贵庄SR13号钻孔原归为石盒子组的地层近顶部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这一组合兼具上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孢粉组合的特征。一方面,它与上石盒子组(特别是其上部)组合有不少共同分子,在蕨类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包括具肋花粉)的含量比例上也可以与之对比,但缺乏一些标志分子。另一方面,在属种组成上,当前组合与已知的孙家沟组合也颇可比较,而且出现了一些中生代色彩的分子。这一组合的揭示与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华北晚二叠世晚期孢粉植物群特征的认识。依据当前组合与已知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讨论,将其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并倾向于晚二叠世晚期(对应于孙家沟组)。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棋盘-杜瓦地区早二叠世孢粉组合中的新属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蕙 《古生物学报》1985,(6):663-671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内陆盆地之一,盆地西南缘棋盘-杜瓦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发育良好,笔者对此区海相二叠纪孢粉组合进行了研究,在克孜里奇曼组(P_(1k))和棋盘组(P_(1q))中发现化石孢粉1新属、12新种;根据同岩层的牙形石化石:Lonchodina festiva, Neostreptognathodus pequopensis, Sweetognathus whitei, Lateralonchodina sp., Gnathodus sicilianus, Neostreptognathodus sulcaplicatus, Neospathodus pesculiaris等,时代为早二叠世。含孢粉的岩石样品由杜金娥同志与笔者共同处理,伍平同志协助制图版照片,写作过程中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欧  相似文献   

6.
河南义马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世蓉 《古生物学报》1994,33(6):765-779
重点讨论了谭庄组上段孢粉组合(包括1新种和1新组合);简要描述了侏罗纪义马组砾岩段孢粉组合。谭庄组上段的孢粉组合主要以具双气囊的松柏类花粉为优势(占孢粉总数的65%),同时又具许多晚三叠世的常见分子和孑遗分子Aratrisporites,Cuneisporites,Taeniasporites。该组合可与中国北方及欧洲晚三叠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义马组砾岩段的孢粉组合系首次发现,以蕨类孢子为主(占孢粉总数62.9%),裸子植物花粉次之(占孢粉总数37%)。其中常见的类型为Classopollis,其时代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石炭纪以来双气囊花粉富集规律与古气候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双气囊花粉首次出现于早石炭世末期,迄今已有近3亿年的历史。晚石炭世以来,包括松科、罗汉松科、古老松柏粉类、具缝双囊粉类、原始无肋双囊粉类及具肋双囊粉类在内的双气囊花粉,在地质发展历史上不仅仅展现为随时间的新老交替过程,而且呈现出明显周期性富集现象。3亿年来,双气囊花粉至少存在三个层次的周期性盛衰过程。一级周期时限约45-50Ma,双气囊花粉往往在其早期阶段富集出现,晚期阶段明显衰退。中国东部重要的双气囊花粉富集期包括:晚石炭世晚期一早二叠世早期、晚二叠世末期一早三叠世早期、晚三叠世末期一早侏罗世早中期、晚侏罗世晚期一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末期一晚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末期古近纪早期、新近纪中期至更新世。双气囊花粉盛衰过程的二级周期时限约15-17Ma,该级周期叠加在一级周期之上,并使其复杂化。一般情况下,在任意一个一级周期之内,前两个二级周期之早、中期阶段,双气囊花粉可达到较高的富集程度,而第三个二级周期内,双气囊花粉往往不甚发育,这是由一级周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双气囊花粉类盛衰过程还存在着超级周期性,这种超级周期由两个一级周期组成,时限约为100Ma。地史上,此级别周期有4期,其地质时限如下:石炭纪一中二叠世末期、晚二叠世早期一晚侏罗世初期、晚侏罗世早期晚白垩世晚期(马斯特里赫特早期)、晚白垩世末期至今。在同一超级周期之内,两个一级周期转折处双气囊花粉仍占据较突出地位,为弱转折所在。不同超级周期之间,一级周期转折处双气囊花粉含量急剧衰减,且喜热耐干孢粉类型富集出现,特化类型分布普遍,为强转折所在。双气囊花粉类盛衰过程还明显地与古气候演化、全球构造变动、海平面升降、缺氧沉积发育、以及盆地演化过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这些规律表明,全球自然背景演化过程有着统一的机制,而双气囊花粉类盛衰历史为发现这些自然背景演化过程基本规律,以及探索其演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新疆三塘湖盆地塘浅3井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对在新疆三塘湖盆地塘浅3井106-701m层段发现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孢子花粉52属120种(包括相似种和未定种),疑源类化石2属2种及一个未定类型,根据孢粉属种及其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两套组合;1)Cyathidites minor-Osmundacidites-Cycadopites-Quadraeculina组合;2)Kraeuselisporites ma-nasiensis-Classopollis-Quadraeculina组合,第一组合产于该井413-710m层段。时代归为中侏罗世早期,赋存地层相当于西山窑组;第二组合产于106-413m,时代归为中侏罗世晚期,赋存地层相当于头屯河组,系统分析组合中主要孢粉属种及其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推测新疆三塘湖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在中侏罗世早期为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晚期为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9.
报道北羌塘盆地笙根地区前人划分的上侏罗统索瓦组的上部发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早白垩世的Dicheiropollis花粉。表明在该地区索瓦组上部是以前未能识别的下白垩统。根据该套地层中Dicheiropollis花粉的出现及孢粉组合中大量出现的Cyathidites和Classopollis,以及较为丰富的Gonyaulacysta jurassica与多类型沟鞭藻化石组合特征,确定索瓦组上部时代归属为早白垩世早期。这不仅为北羌塘盆地笙根地区早白垩世海相地层的存在提供了依据,而且为进一步分析和完善北羌塘中生代盆地演化史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朝鲜安州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朝鲜安州盆地下白垩统龙盘组孢子花粉34 属59 种(包括2 新种),并根据孢粉组合讨论了地质时代和古气候特征。龙盘组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次之,出现少许原始被子植物花粉。松柏纲花粉在组合中占绝对优势;海金沙科和莎草蕨科孢子则在蕨类中占优势。根据孢粉组合,龙盘组的时代应属早白垩世巴列姆期至阿普第期;安州盆地当时气候温暖偏干,属亚热带半干旱型  相似文献   

11.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侏罗世三工河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本文报道了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咀区拐114井三工河组的孢粉化石,33属58种。通过对孢粉组合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三工河组的地质时代应归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2.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覆盖区的紫泥泉子组普遍见到丰富的晚白垩世介形类化石,自西向东面貌一致,分布稳定,计有10属(包括1亚属)17种4比较种2未定种,可归为一个Talicypridea组合,是覆盖区划分和对比紫泥泉子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袁凤钿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399-403,T012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介形类已由众多中外地层古生物工作者进行过数十年的研究并有系统成果问世。本文仅介绍两个侏罗系化石点,作为前人工作之补充,充实已有化石记录,也提出了进一步划分的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周边石炭系广泛出露, 其中上石炭统发育海相火山—沉积序列, 包括西准噶尔地区的哈拉阿拉特组、阿腊德依克赛组, 东准噶尔地区的石钱滩组以及盆地南部的祁家沟组、奥尔吐组等。本文研究在上述各地层的灰岩层或夹层、碎屑岩中获得的四射珊瑚9属17种和床板珊瑚2属3种, 对石钱滩组中的3个新种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上述珊瑚化石的地质时代主要为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期。在珊瑚动物群的组成上, 哈拉阿拉特组中新发现Caninophyllum属分子, 结合盆地东、西部共同产出的床板珊瑚Cystodendropora 属分子, 说明整个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动物群面貌大致类似, 而西准噶尔地区的化石丰度、分异度显著低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综合前人资料, 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发现的珊瑚化石有约一半为地方性分子。本文认为研究区珊瑚化石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与晚石炭世准噶尔洋走向封闭或半封闭的演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周边石炭系广泛出露, 其中上石炭统发育海相火山—沉积序列, 包括西准噶尔地区的哈拉阿拉特组、阿腊德依克赛组, 东准噶尔地区的石钱滩组以及盆地南部的祁家沟组、奥尔吐组等。本文研究在上述各地层的灰岩层或夹层、碎屑岩中获得的四射珊瑚9属17种和床板珊瑚2属3种, 对石钱滩组中的3个新种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上述珊瑚化石的地质时代主要为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期。在珊瑚动物群的组成上, 哈拉阿拉特组中新发现Caninophyllum属分子, 结合盆地东、西部共同产出的床板珊瑚Cystodendropora 属分子, 说明整个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动物群面貌大致类似, 而西准噶尔地区的化石丰度、分异度显著低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综合前人资料, 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发现的珊瑚化石有约一半为地方性分子。本文认为研究区珊瑚化石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与晚石炭世准噶尔洋走向封闭或半封闭的演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分布广泛,在库车凹陷和塔西南区发育最好。目前对库车凹陷的三叠纪和侏罗纪孢粉植物群研究较为深入,而对塔西南区侏罗纪孢粉化石专题研究不多,尚未建立孢粉组合。作者基于塔西南区乌恰中侏罗统塔尔尕组发现的孢子花粉33属48种的研究,建立了塔尔尕组孢粉组合。该组合以掌鳞杉科花粉Classopollis的优势和真蕨目桫椤科孢子Cyathidites的繁盛为特征,并含有丰富多样且颇具侏罗纪色彩的孢子花粉化石类型。该组合与西欧和俄罗斯巴柔期至巴通期孢粉组合以及北美和澳大利亚巴柔期至卡洛夫期孢粉组合可以进行对比;与我国新疆库车恰克马克组、陕西延安直罗组和湖北兴山沙溪庙组等孢粉组合也可对比。根据孢粉学证据,塔尔尕组的时代应属于中侏罗世晚期(巴通期至卡洛夫期)。当前孢粉植物群支持我国侏罗纪南北植物地理区系之西端分界之划分方案,即塔西南乌恰处于界线以南,而库车处于分界以北。  相似文献   

17.
湖北秭归盆地中侏罗世泄滩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记录了鄂西秭归盆地东缘泄滩组上部21个属36个种的孢粉植物群,其中包括3个新种,讨论了主要属种组合特征和地层延限,根据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组合在国内外的对比,提出泄滩组上部Cyathidites minor-Classopollis-Callialasporites组合的时代属于中侏罗世,这个组合以桫椤科,掌鳞杉科植物的繁盛,和出现大量Cal-lialasporites母体植物为特点,暗示泄滩组上部形成于炎热而干旱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北缘三叠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兆生 《古生物学报》1999,38(4):474-504
研究区发现孢粉化石90属197种,藻类化石2属4种,疑源类2属2种。建立三叠纪的孢粉组合序列,并详细地讨论了各个组合的地质时代。根据孢粉组合反映的植物群面貌,探讨盆地北缘三叠纪的古植被和古气候。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三塘湖盆地奎苏煤矿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新疆三塘湖盆地奎苏煤矿西山窑组的孢粉化石,共计38属70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13属18种,裸子植物花粉25属52种,组成以Osmundacidites-Quadraeculina-Perinopollen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根据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地质历程的分析及与相关组合的对比,其时代应归为中侏罗世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