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摘要 目的:基于口腔定位疗法(OPT)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吞咽功能、脑氧代谢及血清神经损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22年8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接收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8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口腔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OPT康复训练)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各为40例。对比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脑氧代谢及血清神经损害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口腔期、食管期、咽期的吞咽障碍调查表(D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高于对照组,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对照组,髓鞘碱性蛋白(MB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内啡肽(β-E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采用OPT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脑氧代谢、血清神经损害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联合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9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46,接受常规训练、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和研究组(n=47,接受常规训练、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依次升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依次下降(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采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联合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7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CH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抗阻训练,研究组接受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训练,两组均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以及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总体健康、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舌三针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舌三针"针刺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系统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临床疗效,并调查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饮水试验评分均下降(P<0.05),而治疗组饮水试验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SWAL-QO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 %)(P<0.05)。治疗组总满意度(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 %)(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肯定,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耐受,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常规干预)和研究组(空气压力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和常规干预),每组例数为80例。比较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三角肌下缘、肘上、肘下、腕上的周径,同时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ROM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三角肌下缘、肘上、肘下、腕上的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躯体疼痛(BP)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空气压力波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小上肢周径,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肺功能、腰椎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n=49)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训练,n=49)。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腰椎功能、肺功能和腰部姿势控制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左右侧多裂肌肌电信号图均方根值(RMS)、左右侧腹横肌RMS高于对照组;压力中心转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用于LDH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肺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日至2021年3月2日于我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耳穴埋豆联合针刺治疗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渗透-误吸量表(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PAS)评分、吞咽功能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及SR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3种食团P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3种食团P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 mL水、10 mL水P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比较两组患者5 mL布丁样食物P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障碍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患者吞咽障碍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针刺治疗方法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提升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吞咽障碍治疗率,患者满意度提高,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患者控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2年6月期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RP术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膀胱训练,研究组接受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尿失禁程度、尿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漏尿次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漏尿量、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总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和腹压漏尿点压(VLP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RP术后患者控尿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早期排便功能训练,45例)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45例)。对比两组肠道功能、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肛门失禁情况及控便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排便受饮食影响、便频便急、排便感觉异常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康调查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肛门失禁例数少于对照组,控便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可促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减少肛门失禁情况发生,控便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期间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收治的113例冠心病患者,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干预,对比两组血脂、日常生活能力、心功能、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峰值公斤摄氧量(VO2/kg peak )、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峰值功率(WR peak )、峰值代谢当量(MET peak )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可促进患者心功能、血脂状况改善,提高其心肺适能、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吞咽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9月~2020年10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NMES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吞咽时程缩短、最大波幅值升高,且实验组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最大波幅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增大,且实验组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SWAL-QOL总分均升高,且实验组的SWAL-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ME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促进其吞咽功能改善,提高舌骨肌肌群肌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肿瘤(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放疗的HNC患者150例。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获取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150例HNC患者,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有93例,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2.00%。根据放疗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将患者分为无吞咽困难组(n=57)和吞咽困难组(n=93)。单因素分析显示,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居住地、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分期、肿瘤位置、累积放疗剂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男性、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分期为III期、肿瘤位置为颈部肿瘤、累积放疗剂量偏高是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P<0.05)。HNC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结论: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高,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分期、肿瘤位置、累积放疗剂量等均是其影响因素。HNC患者放疗期间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穴位按摩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高压氧治疗,观察组采取穴位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5 d和30 d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 d(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10/40)](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高压氧可促进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简式太极训练联合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后,患者心理状态、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稳定性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简式太极训练),各为51例。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心率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VE/VCO2slope低于对照组,峰值心率、VO2peak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心理情绪、体力受限、社会受限评分及总分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体力受限、心理情绪、社会受限、症状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简式太极训练可促进稳定性CHF患者心肺功能和心理状态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制剂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益生菌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入院第1天和第14天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同时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后第1天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第1天有所下降,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水平下降程度低于实验组(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传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制剂能有效改善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障碍患者胃肠道功能,阻止患者营养不良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