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25),重度脓毒症组(n=20)与脓毒症休克组(n=15),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分析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通过对6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结果情况分为存活组(n=36)和死亡组(n=24),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和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三者对重症感染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脓毒症休克组高于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T、sFIt-1、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疾病、病原学、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PCT、sFIt-1、sofa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T、sFIt-1、sofa评分为重度感染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且三者水平越高患者死亡率可能越高,因此需针对PCT、sFIt-1、sofa升高的感染患者改良治疗措施,预防预后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病情评分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组患者的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118)和死亡组(n=32)。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血清PCT、CRP,PT、APTT,APACHE II和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7.32 ng/mL、CRP>86.73 ng/mL、PT>15.48s、APTT>36.74s、APACHE Ⅱ评分>15.88分和SOFA评分>6.48分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099、1.747、2.333、1.596、1.916、2.208,P<0.05)。血清PCT和CRP均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T和APTT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升高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两者与脓毒症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T和APTT存在正相关,并且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评分、血乳酸(Lac)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30例A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44例、中危组140例、高危组36例、极高危组10例,且根据其入院28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199)。收集AUGIB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Lac、RDW水平并计算qSOFA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和血Lac、RDW对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qSOFA评分和血Lac、RDW水平依次升高(P<0.05)。230例AUGIB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率为13.48%(31/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GBS评分≥6分及休克指数、qSOFA评分、血尿素氮、血Lac、RDW水平升高为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qSOFA评分、血Lac及RDW联合预测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qSOFA评分、血Lac及RDW单独预测。结论:AUGIB患者qSOFA评分、血Lac及RDW水平升高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qSOFA评分、血Lac及RDW联合预测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救治的5585例ICU危重症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初始乳酸水平、24 h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II评分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多项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共纳入1465例危重症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ICU平均时间长、APACHEII评分高、初始乳酸水平大于4 mmol/L、24 h乳酸清除率低、术后肾功能异常是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24 h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及初始乳酸水平三者联合评估预测患者住院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900,高于单独检测。结论:住ICU时间、APACHEII评分、初始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术后肾功能是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初始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II评分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预测危重症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对急性胰腺炎(AP)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21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亚特兰大AP分类指南分为轻症AP(MAP组)125例,中重症AP(MSAP组)45例和重症AP(SAP组)40例。对比三组的qSOFA评分和Hcy、TG水平。根据入院后28d预后结局,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192例、死亡组1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Hcy和TG对AP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和MSAP组患者的qSOFA评分、Hcy、TG水平均高于MAP组患者,且SAP组高于MSAP组(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分析结果显示,qSOFA评分较高、TG、Hcy水平升高是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qSOFA评分联合Hcy、TG预测AP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2,明显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的0.715、0.780、0.782。结论:qSOFA评分、TG、Hcy水平均是AP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联合检测qSOFA评分和Hcy、TG水平对AP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清除率及危重疾病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及严重脓毒症患者92例,其中脓毒症休克37例,严重脓毒症者55例;存活60例,死亡32例。对本组患者血清PCT、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进行分析,探讨以上指标对其预后的评定价值。结果:1死亡组血清PCT、APACHEⅡ、乳酸分值均大于存活组,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小于存活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APACHEⅡ、乳酸分值均大于严重脓毒症组,LVEF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小于严重脓毒症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本组乳酸与APACHEⅡ呈正相关性(P0.01),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PCT、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可以作为脓毒血症预后的有效评估指标,通过对PCT、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监测以便尽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对评价小儿脓毒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价值。方法:入选90例小儿脓毒性休克患儿,以诊断休克为研究起点,动态监测研究0 h、6 h的血乳酸,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按PCIS评分分为≥70分组(n=41)、60~70分组(n=40)、60分组(n=9);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62)与死亡组(n=28);按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n=57)与低乳酸清除率组(n=33),对各组PCIS评分、0 h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0分组、60~70分组、60分组0 h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70分组明显低于60~70分组及60分组,60~70分组明显低于60分组(P均0.05);存活组PCIS评分及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0 h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PCIS评分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CIS评分与0 h血乳酸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19,P0.05),与乳酸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r=-0.702,P0.05)。结论:在评价小儿脓毒性休克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早期血乳酸清除率比单次血乳酸浓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对危重症产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危重症产妇84例,根据住院期间危重症产妇的生存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4)及预后不良组(n=10)。所有纳入本研究的危重症产妇均于入院24 h内完成APACHEⅡ评分评估;对所有危重症产妇应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定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比两组危重症产妇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乳酸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危重症产妇APACHEⅡ评分与其动脉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产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单项指标及联合检测对危重症产妇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危重症产妇APACHEⅡ评分与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体质指数(BMI)≥25 kg/m2、剖宫产、产后并发心力衰竭、高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是危重症产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危重症产妇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高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是影响危重症产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上述两项指标对危重症产妇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根据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25)和存活组(n=10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mNUTRIC评分、PALBI评分和PN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NUTRIC评分、PALBI评分联合PNI对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Child-Pugh分级、输血量、休克比例、腹水比例、肝性脑病比例、C反应蛋白、胆红素、?酌-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国际标准化比值、mNUTRIC评分、PALBI评分更高,平均动脉压、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PNI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C级、输血量增加、休克、腹水、肝性脑病、胆红素升高、mNUTRIC评分(较高)、PALBI评分(较高)为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NI(较高)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NUTRIC评分、PALBI评分、PNI单独与联合预测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0.817、0.771、0.942,mNUTRIC评分、PALBI评分、PNI联合预测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死亡风险的AUC大于单独预测。结论:Child-Pugh分级、输血量、休克、腹水、肝性脑病、胆红素、mNUTRIC评分、PALBI评分、PNI为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mNUTRIC评分、PALBI评分、PNI联合预测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死亡风险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联合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对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SVE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儿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GOS)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CGOS评级1~4级,n=39)和预后良好组(CGOS评级5级,n=65)。采用PCIS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脑脊液PCT和IL-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IS联合脑脊液PCT及IL-6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意识障碍、惊厥、合并脏器损伤发生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PCT、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视频脑电图(VEEG)重度异常构成比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PCI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脏器损伤、VEEG重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较高)、PCT(较高)和IL-6水平(较高)是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449、3.732、1.355、1.483、1.388,P<0.05),PCIS评分(较高)是SVE患儿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0.769,P<0.05)。PCIS评分、脑脊液PCT和IL-6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5、0.78,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PCIS、脑脊液PCT及IL-6均是SVE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患儿预后不良发生风险,从而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诊疗方案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0例为脓毒症组,所有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49)和存活组(n=101),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98例为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患者降钙素原(P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脓毒症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CT、APTT、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LT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PCT、APTT、PT均呈正相关关系,与PLT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PCT、APTT、PT水平明显上升,PLT水平明显下降,且均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脂联素(APN)和颗粒体上皮蛋白前体(PGRN)在脓毒症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儿90例,并纳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脓毒症患儿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n=67)和死亡组(n=23)。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测定血清APN、PGR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分析血清APN、PGRN与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患儿血清APN、PGR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P<0.05)。在脓毒症患儿中,血清APN、PGRN与血清TNF-α、IL-1β、CRP以及PCR含量均呈负相关(P<0.05)。存活组脓毒症患儿血清APN、PGRN以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均显著高于死亡组脓毒症患儿(P<0.05),并且脓毒症患儿血清APN、PGRN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表(PCIS)评分(OR=2.691,95%CI=1.052-4.352)、血清APN(OR=3.026,95%CI=1.628-4.692)和PGRN(OR=2.824,95%CI=1.328-6.824)水平均是影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清APN、PGRN均显著降低,其含量与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和外周血炎症反应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指标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与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60例非脓毒症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收治的85名临床确诊MSA患者的临床资料,每隔6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直至需辅助行走时间,研究时限3.5年,筛选10个可能影响MSA独立行走的危险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85例MSA患者中,很可能MSA38例(44.7%),可能MSA47例(55.3%),以帕金森表现(MSA-P)43例(50.6%),以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MSA-C)42例(49.4%),男性46例(54.1%),女性39例(45.9%),起病年龄54.7±8.8岁,首发运动症状30例(35.3%),首发非运动症状55例(64.7%)。起病至非运动症状合并运动症状中位时程27.9(11.5, 40.5)月。截至本研究终止,28例(32.9%)患者独立行走,57例(67.1%)患者不能独立行走,起病至辅助行走中位时程36.0(22.5, 54.0)月。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起病年龄大(HR=1.041, 95%CI 1.000-1.083, P=0.049)、HY高分期(HR=2.015,95%CI 1.031-3.938,P=0.040)、起病至非运动症状合并运动症状短时程(HR=0.980,95%CI 0.967-0.993, P=0.003)是MSA患者发展至辅助行走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起病年龄大、HY高分期、起病至非运动症状合并运动症状短时程是MSA患者辅助行走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