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绵萆薢的主要原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绵萆解的主要原植物,经与采自日本的七裂叶萆解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 相对照,认为系一新种Dioscorea spongiosa J.Q.Xi,M. Mizuno et W.L.Zhao。该二种主要 区别如下:1.绵萆解地下茎直径3—6cm,色枯黄至黑棕; 叶微波缘或全缘,罕掌裂; 蒴果扁球 形,种翅矩圆形,紫红色。七裂叶萆解地下茎直径1—2cm,色枯黄; 叶全为掌裂; 蒴果倒卵 状; 种翅倒卵形,灰棕色。2.绵萆解花粉粒外壁纹饰肋条状,在七裂叶萆解为网状。3.绵萆解地下茎中柱鞘有众多石细胞,在七裂叶萆解则未见石细胞。4.地下茎甾体皂甙元硅胶G 板层析,以苯:乙酸乙酯:石油醚(4:1:1)展开,磷钼酸显色,二者均现6斑点,绵萆解的第5点 面积和第6点Rf值均较七裂叶萆解大。 5.地下茎甾体皂甙元的紫外光谱检测,绵萆解在399nm处有峰,363有谷; 七裂叶萆解在310有峰,250有谷。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采自云南的 6个古新种 :高黎贡古Eosentomongaoligongense、怒江古E nujiangense、紫溪古E zixiensis、禄劝古E luquanense、盈江古E yingjiangense和瑞丽古E ruiliense。  相似文献   

3.
萆Xi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萆Xie在我国资源十分丰富。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对萆Xie的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近二十多年的研究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雌性树的麻醉、生殖器官解剖与卵母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 ,为制备转基因树奠定基础。方法 用 1%的戊巴比妥钠 (10 - 3ml g体重 )肌内注射对树麻醉 ,比较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对雌性树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卵母细胞形态特征等进行观察。结果 ①在 2 5~ 2 8℃、18~ 2 0℃下麻醉的持续时间分别为 80min、130min ;②雌性树的子宫为双角子宫 ,卵巢外有包膜 ;③卵母细胞富含色素 ,卵母细胞的透明带与质膜的韧性较山羊强。结论 在 2 5~ 2 8℃下 ,用 1%的戊巴比妥钠 (10 - 3ml g体重 )对树麻醉时间比较适中 ,便于实验操作而且苏醒快。雌性树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卵母细胞形态特征观察表明 ,树的胚胎移植、转基因等实验操作与小鼠类似 ,但树的受精卵须进行离心处理。  相似文献   

5.
围垦堤内迁徙鸻鹬群落的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群落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 ,研究景观特征及异质性变化导致鸟类群落的变化 ,重点探讨了人为干扰导致的景观特征变化对迁徙鹬群落时空结构的影响。景观异质性的改变是引起鹬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也是决定鹬群落分布的重要因子。围堤内湿地植被覆盖率大于 6 0 %或水面小于总湿地面积 2 0 %后 ,鹬基本不出现 ,必须含有水域、植被和裸地三种景观要素。植被覆盖率为 1 0 %~ 2 0 %时 ,鹬数量最多。鹬在围堤内滩涂的分布与底栖生物量无关。水深是影响鹬分布的重要因素 ,使鹬的空间生态位得到分离。科鸟类主要活动在裸地和浅水区 ,中小型鹬类主要在中水区 ,大中型鹬类在深水区。科学管理围堤封堵后滩涂 ,控制和改造湿地景观 ,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围涂工程对鹬群落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广布中剑水蚤对裸腹和秀体的摄食(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6月至9月,在武汉东湖,通过摄食实验和野外调查,作者研究了广布中剑水蚤对裸腹和秀体的摄食。研究结果证实,广布中剑水蚤能够抓取和摄食裸腹和秀体。广布中剑水蚤对小型裸腹的平均摄食率高于大型裸腹。多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布中剑水蚤对小型和大型裸腹的摄食率有显著差异(P=00335),捕食者喜食小型猎物。由于广布中剑水蚤的摄食习性,它对裸腹和秀体的种群动态有重要影响,但随着鱼产量增加,广布中剑水蚤对猎物摄食的影响效果被减弱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棕背的实验室繁育方法,测定棕背生长和繁殖数据,为开展棕背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峰林地的野生棕背引入实验室,于大型硬壁式啮齿动物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人工饲育、繁殖,测定棕背生长和繁育数据,评价棕背实验室繁育效果。结果棕背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实现人工饲育、繁殖。妊娠率54.55%,平均妊娠期为20.4 d(18~22 d);一个繁殖期内平均繁殖2.9次,最高繁殖次数为7次,远远超过自然条件下所统计到的繁殖次数(1~4次);平均窝产仔数(4.3±1.22)只,单窝最高产仔数为8只;幼仔离乳率94.8%,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结论实现了棕背的实验室繁育,测定了棕背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生长和繁育数据,为棕背实验动物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仕训  王燕  王才明   《广西植物》1998,(2):105-108
本文通过对棕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了棕的渐危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人类活动的影响、开花后即死亡、花期不遇和生殖过程缓慢。认为作为绿化观赏树种推广利用是棕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朱鹮自然育雏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北京动物园自 1 986年对朱进行易地保护研究以来 ,已繁殖了 2 0多只 ,但都是人工孵化和哺育成活的。 2 0 0 1年试行朱自然育雏 ,首次获得成功。作者对朱育雏进行了系统观察 ,对亲鸟喂雏次数、换巢次数、坐巢时间以及行为变化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0.
树鼩免疫细胞体外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至今可以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1)的动物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 ,这严重阻碍了HIV 1的疫苗研究和治疗研究。因此 ,寻找新的可以感染HIV 1的动物模型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已知树对许多重要的医学病毒易感 ,为了探讨树是否可以感染HIV 1,利用不同辅助受体的 5种HIV 1病毒株 ,体外感染云南野生成年树的淋巴细胞和单核 /巨噬细胞 ;同时还用这些病毒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然后用RT PCR、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检测。用RT PCR方法未检测到感染上清中有病毒粒子的存在 ,用PCR法未能发现树的这些免疫细胞中有前病毒DNA ,用流式细胞术也未能在这些感染HIV 1的树细胞的表面检测到特异抗原 ;而感染HIV 1的人免疫细胞均为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树的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外未能感染上HIV 1,可能的原因是树的这些免疫细胞的HIV 1受体 (CD4)和辅助受体 (CCR5或CXCR4)与人的免疫细胞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