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后发育过程中金黄仓鼠视皮层中CCK阳性神经元的出现时间和分布层次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利用多功能图象分析仪(MPV)对生后不同年龄段动物视皮层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胞体大小进行定量测定。CCK阳性神经元在动物生后第7天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第V,VI层;神经元的相对数量为3.9%,阳性胞体的平均面积为19.9μm^2生后第12天动物开始睁眼时,其神经元的分布层次、胞体数量及胞体大小均 相似文献
2.
生后发育过程中金黄仓鼠视皮层中缩胆囊肽阳性神经元形态及分布THEMORPHOLOGYANDDISTRIBUTIONOFCHOLECYSTOKININCONTAININGNEURONSINTHEVISUALCORTEXOFGOLDENHAMSTERD... 相似文献
3.
利用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Ach)自身抗体对金黄地鼠视皮层17、18区乙酰胆碱阳性神经元及其分布进行免疫学显示并进行量化分析.实验发现,Ach阳性细胞大部分为非锥体神经元,也有少量锥体神经元.Ach阳性神经元在视皮层的Ⅱ~Ⅵ层,主要分布在Ⅱ~Ⅳ层.在不同层次中其阳性神经元类型存在某些差异,Ⅱ~Ⅳ中双极细胞居多,其他层次中多极细胞占优势.17区的这类神经元数量较多且集中成垂直于皮层表面的细胞带,18区的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且多呈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4.
金黄地鼠视皮层中乙酰胆碱(Ach)阳性神经元及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色疫组织化学方法-PAP法,使用乙酰胆碱(Ach)抗体对金黄地鼠视皮层中的Ach进行定位Ach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视皮层的第Ⅱ—Ⅵ层,主要集中在Ⅱ、Ⅲ层.其细胞形态除大部分为非锥体神经元外,还发现有极少数锥体型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数量和树突形态在视皮层17区和18区存在某些区域性差异.17区细胞比较密集,18区比较稀疏.17区第IA层细胞排列整齐,顶树突特别粗大,18区这种现象不太明显.皮层白质中也有少量的Ach阳性神经元.视皮层Ach阳性神经元的相对含量约为10%.视皮层中遍布外源性和内源性Ach阳性神经纤维,它们主要分布在第Ⅳ层.在视皮层微血管周围有大量Ach阳性神经元,说明对血管有舒张作用的Ach可能来源于血管内壁. 相似文献
5.
6.
7.
成年大鼠视皮层(17区)神经元间的染色耦合--离体脑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脑片上,用生物胞素(biocytin)对成年大鼠视皮层神经元进行胞内注射。在标记成功的49例中,21例(42.9%)有染色耦合现象,耦合细胞的个数从2个到5个不等,平均2.8±1.1个。其中,18例为锥体-锥体神经元之间的耦合,2例为锥体-非锥体神经元之间的耦合,1例为非锥体神经元之间的耦合。在耦合细胞中,只有5例的胞体紧靠在一起,其它细胞的胞体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其中有1例达到了635μm。大多数情况下(19/21例),耦合细胞的胞体位于同一层次内,只有2例胞体位于不同层次。在Ⅱ/Ⅲ、Ⅳ和Ⅴ层内都观察到染色耦合神经元,但以Ⅱ/Ⅲ层内发生染色耦合的比率为最高。比较了染色耦合与非耦合神经元的某些电生理特性,没有观察到在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9.
以前的电生理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哺乳动物视皮层细胞的自发反应及对视觉刺激的诱发反应比青年动物的显著增加, 而对光栅刺激的方位和运动方向选择性却显著下降。然而, 这种视皮层细胞功能的老年性改变是否因青、老年猫细胞对不同麻醉水平的敏感性差异引起尚不清楚。为探讨该问题, 以常用的麻醉药——乌拉坦(Urethane)为实验对象, 通过改变其麻醉剂量分别记录青、老年猫初级视皮层细胞对不同方位和运动方向光栅刺激的调谐反应。研究结果显示, 在基础麻醉量的基础上, 累积增加 50 mg 和 100 mg 乌拉坦对青、老年猫视皮层细胞的自发反应和诱发反应以及对光栅刺激方位和运动方向的选择性不产生显著影响, 累积增加 150 mg 乌拉坦会导致青、老年猫视皮层细胞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性下降, 但下降的幅度相似。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剂量的乌拉坦对青、老年动物视皮层细胞的反应性具有相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常规电生理学技术,以神经元的特征频率和频率调谐曲线为指标,分别在生后2、3、4、5、6和8周龄SD大鼠上,研究生后发育过程中,听皮层神经元特征频率的可塑性.结果表明,在给予条件刺激频率和神经元特征频率相差1.0kHz范围内,条件刺激都可诱导各年龄组神经元特征频率向频率调谐曲线的低频端、高频端或调谐曲线的两端相应的偏移.特征频率偏移的概率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征频率偏移的比例下降,而不偏移的比例则上升.随着年龄增长,那些Q10-dB值大和频率调谐曲线对称指数大于零的神经元,特征频率偏移到频率调谐曲线高频端的比例增加更为明显(P<0.01).诱导特征频率完全偏移的时程和特征频率恢复的时程也与动物的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诱导和恢复时程都明显延长(P<0.05).结果提示,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特征频率的可塑性与生后年龄相关,为深入研究中枢神经元功能活动可塑性的机制提供了重要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1.
对人类和动物的心理学研究证实,老年个体的视觉对比敏感度相对青年个体显著下降。为揭示其可能的神经机制,采用在体细胞外单细胞记录技术研究青、老年猫(Felis catus)初级视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V1)细胞对不同视觉刺激对比度的调谐反应。结果显示,老年猫V1细胞对视觉刺激反应的平均对比敏感度比青年猫显著下降,这与灵长类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衰老影响视皮层细胞对视觉刺激反应的对比敏感度是灵长类和非灵长类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可能是介导老年性视觉对比敏感度下降的神经基础。另外,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初级视皮层细胞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性显著增强,信噪比下降,感受野显著增大,表明衰老导致的初级视皮层细胞对视觉刺激反应的对比敏感度下降伴随着皮层内抑制性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选取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共计36只,随机分为1、2、3周龄组(1-, 2-, 3-Week)、1、2、3月龄组(1-, 2-, 3-Month)(n=6)。应用全细胞膜片钳及生物胞素细胞内标记技术区分锥体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同时记录各组小鼠脑片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的被动膜特性、动作电位(AP)及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结果:与中间神经元相比,小鼠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的AP放电特征表现为规则放电(RS),放电频率较为缓慢。小鼠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的被动膜特性在出生后发育期间表现为:与1周龄组小鼠相比,2周龄组的静息膜电位(RMP)表现为显著超极化(P<0.01),2周后再无明显改变;1月龄组的膜输入阻抗(Rin)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在1月龄后无明显变化;膜电容(Cm)无明显变化。AP在发育早期的变化表现为:与1周龄组小鼠相比,3周龄组AP阈电位绝对值和幅值显著增加(P<0.01),2周龄组AP半波宽显著降低(P<0.05),在此之后无显著变化。sEP... 相似文献
13.
大鼠发育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元钾离子通道温度效应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出生后钾离子通道在下丘脑神经元热敏感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出生一个月内SD大鼠急性分离神经元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IK电流密度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变化不大(P>0.05),而IA电流密度则呈现为升高趋势(P<0.05).同时升高温度,不同出生日期的钾通道NPo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相较P1d的神经元来说,温度对P18d的电压依赖性影响更大一些.同时温度对IK和IA的影响是不一样的,IA的Q10>2,所有这些显示IA通道在神经元温度敏感性的发育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树脂石蜡(Colophony-Paraffin, CP;专利号: ZL98125709·7)组织包埋切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 , SP)双染法,对异色瓢虫视觉系统中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异色瓢虫视觉系统的结构及5-HT免疫反应系统相对比较特殊。5-HT阳性神经元胞体数目较少,染色显著,并聚集成群。根据胞体定位、细胞形态及轴突走向,可大体分为5群,其中包括1群呈弱反应的光感细胞。5-HT阳性膨大纤维支配所有的视神经纤维网,并呈柱状或分层排列模式。结果表明5-HT作为经典的神经递质在昆虫的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且主要以远距离的广域神经调节模式为主,并在特定区域和GABA有伴随现象。此外,昆虫视觉系统中5-HT的含量还可能与其明暗适应的生理调节方式具有相关性[动物学报51 (5) : 912 -918 , 2005]。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纤维连接素(FN)表达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在用亚硝基吗啉(Nitrosomorpholine)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添给和未给中药制剂的动物肝组织中FN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对比观察。观察结果表明,诱癌早期阶段,肝病变灶中即呈FN变异,该种变异且呈现个体差异:有的表现为小叶各带FN均明显减少,有的为小叶中间带及周边带FN丧失,而另一些动物则部分肝组织FN反而有所增加。在肝硬化期,FN多沿结缔组织隔周分布,肝癌组织内FN减少。两组对比观察显示,实验组动物肝组织中FN丧失远较添加中药组严重。本文对FN减少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GABA能神经元在青年猫和老年猫L6段脊髓的分布,探讨GABA能神经元在脊髓中分布的年龄相关变化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青年猫与老年猫L6段脊髓灰质内,GABA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各个Rexed板层均可见GABA-IR细胞,其中背侧灰质阳性最强,其次是腹侧灰质.标记的GABA能神经元胞体为卵圆形、三角形、多角形和星形,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经比较,老年组GABA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免疫反应性均明显低于青年组.结论老年动物脊髓调节功能的减弱可能与GABA能神经元减少有少. 相似文献
17.
在纤毛虫无性生殖中,生命活动受阻时经常会发生形成包囊的现象。研究纤毛虫的包囊现象,已成为揭示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模式形成与控制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对腹毛目纤毛虫中游仆虫类包囊的形态及其生理生化特征已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积累了较多的资料,但对其他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加压素与应激的关系,我们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到烫伤应激后2小时视上核、室旁核加压素神经元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总体积减小最明显。本文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进一步观察了烫伤后2小时视上核、室旁核加压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并运用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对照组及烫伤后2小时组视上核、室分校加压素神经元各240张照片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的体积密度(Vv)、面积密度(Sv)、面数密度(Na)等。结果显示:烫伤后2小时组视上核、室旁核加压素神经元的粗面内质网的Vv.Sv显著增大,说明合成功能已开始增强,但是,高尔基复合体的Vv、Sv及阳性分泌颗粒却显著减少,因而引起总体积的缩小。从超微结构水平进一步证实加压素参与应激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实验采用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箝记录方法 ,观察了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IL 1β)和IL 2对大鼠离体脑片视上核神经元膜电位及自发放电的影响 ,以期探明免疫应答大鼠视上核神经元对细胞因子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用 10 0U/mlIL 1β灌流脑片 ,正常对照的 (n =15 )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注射 9d的大鼠视上核神经元 (n =2 0 )超极化 ,同时伴有自发放电频率的下降 ;应用 10 0U/mlIL 2 ,大部分正常对照视上核神经元 (n =14)表现为超极化 ,自发放电减少 ,剩余部分 (n =3)变化不明显 ;在LPS免疫 9d大鼠离体脑片上的 45个视上核神经元中 ,10 0U/ml的IL 2使其中 19个表现为去极化并伴有自发放电频率增加 ,16个变化不明显 ,其余 10个表现为超极化伴放电频率下降。以上结果表明 ,在免疫应答中 ,视上核神经元对细胞因子IL 2的敏感性 ,在一定的程度上发生了改变 ,细胞因子IL 2可能参与了视上核神经元的功能调节 ,进而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光镜和电镜组化方法,对胚胎晚期至生后早期的 Wistar 大鼠气管上皮细胞Ca~(2+)-ATPase 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证实在胚胎期气管上皮细胞侧面膜和表面膜及纤毛细胞的纤毛干处有 Ca~(2+)-ATPase 活性反应产物,提示胚胎期气管上皮细胞之间可能已存在与气管上皮细胞分化、发育密切相关的钙;在生后早期,纤毛细胞的基粒和纤毛小根处出现活性 Ca~(2+)-ATPase,表明生后早期已出现纤毛运动,其对廓清气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