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1984~1988年测定,在河北省昌黎及附近地区的果园内,山楂叶螨对三氯杀螨醇、杀虫脒、水胺硫磷、E605和乐果分别产生了5~99倍的抗药性;苹果全爪螨对三氯杀螨醇、杀虫脒和水胺硫磷分别产生了2~4倍的抗药性。但两种叶螨对尚未用过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功夫菊酯(Karate)未产生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桔全爪螨的抗药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齐墩螨素和甲氰菊酯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逐代处理,以选育其抗药性种群。选育至12代,对齐墩螨素抗性增长到7.30倍,对甲氰菊酯抗性增长到17.11倍。增效剂和离体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抗性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都提高了;推测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的增加是桔全爪螨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桔全爪螨与柑桔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映红  李隆术 《蛛形学报》1995,4(2):103-110
研究了不同柑桔品种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citri(McG)种群的影响,桔全爪螨危害对柑桔生理的影响以及柑桔叶片受受后对桔全爪螨种群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柑桔品种对桔全爪螨种群生长发育,繁殖时明显的影响,品种间存在感螨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1990年春发生于福建南平市郊桔全爪螨群体的虫霉流行病,其病原鉴定为弗州新接合霉。经毒力、宿存力以及传播途径等初步考察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流行能力。流行病的消长显示:果园的郁闭度和降雨量是影响疾病流行的主要生态因子;高郁闭度果园中弗州新接合霉对桔全爪螨种群密度具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He HG  Zhao ZM  Yan XH  Wang J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147-2152
在实验室抗性选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桔全爪螨北碚种群对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2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2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分别不连续汰选11及16代后,桔全爪螨对两者的抗性分别为3.8和29.9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475和0.1544.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仅需要7~16代,阿维菌素则需要12~26代.而在田间选择情况下,2种药剂都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菊酯类农药甲氰菊酯.试验结果可为桔全爪螨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薇苷菊(Mikania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citri)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杀螨剂哒螨灵的效果.在实验室用0.1、0.2、0.4g·L-13个浓度提取物分别喷布桔全爪螨卵、幼螨和若螨,除了01g·L-1浓度处理对卵没有效果外,该处理幼螨、若螨存活率以及另2个浓度处理3个螨态的存活率都显著下降.在非选择性试验条件下,用这3个浓度的提取物处理叶片饲养的桔全爪螨雌螨繁殖量显著减少,寿命也显著缩短.在田间用这3个浓度的提取物在20d内连喷2次,桔全爪螨卵、幼螨和若螨的存活率都低于对照,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518、0.292、0.277,即对种群增长控制的效果分别为4.82%、70.8%、72.3%,比15%哒螨灵乳油2000倍处理更有效控制桔全爪螨的田间种群.田间试验结果还表明,提取物处理的叶片比对照和哒螨灵处理的浓绿,而且对桔全爪螨的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1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1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成螨的产卵忌避、驱避及毒杀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海芋、山苍子及盐肤木茎叶的乙醇提取物有明显的产卵忌避作用,忌避率在96.43%以上;山苍子、枫香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成螨的驱避作用明显,驱避率在80%以上;山苍子、盐肤木茎叶、牡荆和幌伞枫提取物对桔全爪螨成螨的毒杀效果明显,在处理72h后,死亡率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8.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是柑橘上的重要有害生物,控制上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捕食螨也在一些果园采用。安全性较高的农药正不断推广应用,一些生物源农药也已大面积使用。不过这些农药对柑橘全爪螨及其它柑橘害虫的田间控制效果如何,是否影响到商品捕食螨和果园自然天敌的种群维持与发展及其对柑橘害虫的持续控制,仍需较多而深入地检测和评估。2011年4—2012年1月,在广东省封开县,选择了3个不同害虫防治措施(以阿维菌素为主,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矿物油乳剂为主,胡瓜新小绥螨N.cucumeris+苦参碱为主)的果园,调查比较了不同害虫防治措施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及对柑橘园中天敌类群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以巴氏新小绥螨+矿物油乳剂为主和以胡瓜新小绥螨+苦参碱为主的果园内自然天敌的丰富度高于以阿维菌素为主的果园,其群落结构也有所不同,它们对柑橘全爪螨和其它柑橘害虫的田间持续控制效果也比以阿维菌素为主的措施更好。  相似文献   

9.
释放巴氏钝绥螨对沙田柚上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2008年开展释放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防治沙田柚上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巴氏钝绥螨能在江西省吉安市沙田柚果园大量繁殖,每株成年沙田柚树上释放3~4盒巴氏钝绥螨,每盒含巴氏钝绥螨600头以上,可有效控制橘全爪螨的危害,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节约防治成本,改善橘园生态环境和果品品质。  相似文献   

10.
德氏钝绥螨对桔全爪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平  郭振中 《昆虫知识》1990,27(1):24-28
<正> 德氏钝绥螨Amblyseius deleoni Muma et Denmark是桔全爪螨Panonyckus citri(McGregor)的重要天敌。关于德氏钝绥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已有一些报道,但对于种群生态学中,反映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作用、它对害虫的控制以及天敌利用等方面,研究甚少。作者就德氏钝绥螨对桔全爪螨的捕食作用作了初步研究,其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功能反应 在直径7.5厘米,高4.0厘米的塑料盒内测定德氏钝绥螨雌成螨对桔全爪螨  相似文献   

11.
桔全爪螨产卵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井泉 《生态科学》1993,(2):117-125
以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雌成螨,在15℃,20℃,25℃,30℃,35℃ 5个温度条件下的逐日产卵量为基础,建立桔全爪螨产卵动态横拟模型。首先建立以温度为自变量的离散概率模型.并对此模型作了分析,考虑到离散概率模型不具备动态性,我们在第二部分采用了灰色系统动态建模法,建立了温度为25℃的条件下桔全爪螨产卵的动态模型,以此动态模型为基础,我们在第三部分进一步建立以有效积温和平均温度为自变量的桔全爪螨的产卵动态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夏育陆 《生态学报》1989,9(2):174-181
本文从天敌与猎物的种群内禀增长力,天敌对猎物不同密度的功能反应及数值反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和比较纽氏钝绥螨、尼氏钝绥螨时其猎物——枯全爪螨的控制作用。在五种温度下,两种捕食螨的种群内禀增长力都大于桔全爪螨。它们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尼氏钝绥螨的捕食量大于纽氏钝绥螨,在25℃时两种捕食螨捕食量最大,应用Rogers的模型能较好地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尼氏钝绥螨对桔全爪不同虫态的取食不存在选择效应,纽氏钝绥螨则嗜食若螨和幼螨。两种捕食螨对桔全爪螨的数值反应表明,仅供给桔全爪螨雌成螨作为食物,对两种捕食螨都不利,尤其对尼氏钝绥螨更为明显。综上所述,两种捕食螨能比较有效地控制桔全爪螨种群,当猎物密度较高时,尼氏钝绥螨控制效果优于纽氏钝绥螨,但纽氏钝绥螨控制效果优于纽氏钝绥螨,但纽氏钝绥螨田间种群数量比尼氏钝绥螨稳定。柑桔园中存在其它补充食物时对这两种捕食敌有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统计方法,对桔园内主要天敌食螨瓢虫(Stethorus che-ngi)、长须螨(Agistemus exsertus citri)、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和普通钝绥螨(Amb-lyseius vulgaris)对桔全爪螨(Panongchus citri)的控制作用,以及天敌与天敌之间、天敌与害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4种天敌对桔全爪螨的捕食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桔全爪螨自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最大。在这4种天敌中对总的捕食量影响最大的是食螨瓢虫,其次为长须螨,尼氏钝绥螨再次之,普通钝绥螨的影响最小。对各天敌间交互作用的分析表明,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捕食量大,他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特别是食螨瓢虫种内种间干扰十分明显。其次为长须螨,而尼氏钝绥螨和普通钝绥螨的种内种间干扰较弱,在密度较低时,他们还表现出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后本文还讨论了这4种天敌能有效地控制桔全爪螨的最大密度,以及在该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正> 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属蜱螨亚纲(Acari),叶螨科(Tetranychidae)。是柑桔的主要害螨,吸取树木液汁,为害柑桔叶片,造成叶片严重脱落,还引起落蕾、落果。我们于1983年6月中旬—8月下旬在本院附属农场柑桔园观察了桔全爪螨的发生动态,其结果如下。 试 验 方 法 1.夏季发生动态的观察 在柑桔园内选10株树龄3—4年生的柑桔树作定点调查,每株  相似文献   

15.
陈道茂  陈卫民 《昆虫知识》1990,27(6):349-352
尼索朗对桔全爪螨雌螨的药效,乳剂比粉剂好,但对卵无明显差异。温度对药效有显著影响,温度高(28~30℃)效果好,温度低(10~11℃)效果差。桔全爪螨卵对该药剂极其敏感,0.5ppm就有90%杀卵效果,而且,药效长,室内持续期达70天左右。该药在柑桔植株上无传导作用。田间应用12.5~25ppm 48小时杀螨效果为57.8~78.3%,10天达到99.6~100%。有效期约在60~90天,明显长于常用药剂三氯杀螨醇和新杀螨剂托尔克。1988~1989年浙江桔园应用面积达100万亩。  相似文献   

16.
利用捕食螨防治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已有大面积应用,但捕食螨田间防治效果常受到果园使用化学农药的影响,相应配套技术是捕食螨应用的瓶颈问题。2010年6~10月,在广东省四会市罗源镇柑橘园,分别采用五种处理方式(常规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加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单独使用矿物油乳剂;单独使用巴氏新小绥螨;矿物油乳剂加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柑橘全爪螨,设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样地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的种群干扰控制指数分别是3.7195、1.4942、0.2439、0.2053、0.0488,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是-271.95%、-49.42%、75.61%、79.47%、95.12%。化学农药防治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不理想,影响了巴氏新小绥螨的持续控制作用;巴氏新小绥螨能较好地发挥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矿物油乳剂表现出较好的长期控制效果,矿物油乳剂配合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有较好的协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双甲脒进行抗性风险评估, 弄清P450基因在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抗药性中的作用, 在室内用双甲脒对橘全爪螨进行了抗性选育和交互抗性研究, 同时分析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和敏感品系P450基因表达差异。经过12代抗性选育, 获得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品系, 与敏感品系比较, 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性倍数达到26.32倍。抗性风险评估表明, 橘全爪螨对双甲脒抗性遗传力h2为0.148。螺螨酯、 丁醚脲、 炔螨特和三唑锡对抗性品系的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6.85, 4.98, 2.13和2.05倍, 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螺螨酯、 丁醚脲、 炔螨特和三唑锡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阿维菌素、 苯丁锡、 哒螨灵、 矿物油对抗性品系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10, 1.21, 0.67和0.99倍, 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上述4种药剂没有显著的交互抗性。基因差异性分析发现, 抗性品系中有16条P450基因发生了上调, 27条P450基因发生了下调, 其中CYP389A6上调倍数最高[log2ratio (RS/SS)=11.526], CYP389A2下调倍数最高[log2ratio(RS/SS) =-12.683], 由此推断, CYP389A6上调和CYP389A2下调可能是橘全爪螨对双甲脒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 桔螨灵是我们近来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杀螨剂。该杀螨剂对三氯杀螨醇、乐果、苯螨特产生抗性的柑桔全爪螨及苹果红蜘蛛具有优越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卵、若螨、幼螨具有很高的毒杀作用,并有降低雌成螨产卵及孵化率之功效。一般使用浓度100—200ppm,残效期3—4周。  相似文献   

19.
茶皂素对尼索朗杀灭桔全爪螨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茶皂素对尼索朗杀灭桔全爪螨的增效作用,进行了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0.
江国强  罗肖南 《生态学报》1989,9(3):277-279
据笔者1984—1985年调查,腹管食螨瓢虫(Stethorus siphonulus Kapur)是福建省桔园桔全爪螨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捕食性天敌,与黄邦侃(1985年)的报道一致。有关该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迄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有关昆虫抽样技术的研究,至今都在单种种群的水平上进行。为研究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必须建立和发展混合种群抽样理论,本文就腹管食螨瓢虫、桔全爪螨混合种群抽样方案进行了探讨。这是至今国内外有关昆虫混合种群抽样技术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