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时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蒙古沙土鼠双侧劲动脉结扎造成脑缺血模型,研究了Ca^2+/CaM PKⅡ活性在脑缺血时的变化。实验结果如下:(1)缺血5、10、20和30分钟时,4000g大脑皮质匀浆上清Ca^2+/CaM PKⅡ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91%、65%、53%、和48%;经磷酸纤维素部分纯化的酶活性,10分钟缺血组也仅为对照组的62%。(2)动力学分析表明,增加Ca^2+浓度或CaM浓度,均不能逆转在脑缺血时该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蒙古沙土鼠双颈总动脉结扎(BCAO)前脑缺血模型Ca^2+/CaM PKⅡ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以氯胺酮(KT)、右美沙芬(DM)、苄丙咯(BP)及硝苯吡啶(ND)为代表的配体门控Ca^2+通道(LGCC)及电压门控Ca^2+通道(VGCC)两类Ca^2+通道拮抗剂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如下:(1)脑缺血后,胞浆型及颗粒型Ca^2+/CaM PKⅡ活性均明显下降;(2)缺血前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3.
Ca^2+/CaM PKⅡ与脑缺血兴奋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血模型,观察了“缺血”或谷氨酸及氯胺酮对海马脑片Ca ̄(2+)/CaMPKⅡ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缺血对神经元胞外谷氨酸堆积的影响。结果如下:(1)Ca ̄(2+)/CaMPKⅡ活性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缺血10,20和30min,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63%,44%和29%(10min,P<0.002;20和30mm,P<0.001),提示该酶对缺血非常敏感。(2)单纯过量外源性谷氨酸作用30min,能引起酶活性显著下降到仅为对照组的24%,提示脑缺血时酶活性的抑制与兴奋毒性有关。(3)海马脑片在体外缺血30min时,谷氨酸在胞外的堆积增加2倍多(从128±20升高到431±74nmol·mg ̄(-1)pro·min ̄(-1),n=6)。(4)氯胺酮对“缺血”和单纯外源性谷氨酸所诱导的酶活性抑制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但其拮抗作用显著不同,前者可使酶活性恢复至对照的62%,后者高达92%。说明脑缺血引起酶活性下降不仅与NMDA受体有关,而且与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海马脑片缺氧诱导Ca^2+/CaMPKⅡ活性抑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裴林  纵艳艳 《生理学报》1997,49(1):61-66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氧模型,观察了Ca^2+和氯受酮对海马脑片Ca^2+/CaMPKⅡ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缺氧对神经外谷氨酸堆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损伤时脑片细胞内Ca2+及脂质过氧化物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插细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活体脑片细胞内Ca^2+的分布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缺血1h时只有纹状体Ca^2+含量增加,而缺血4h时梗塞侧皮质、纹状体区域的Ca^2+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均进一步增高,且与缺血时间相关,而与再灌持续时间无明显关系;轻度缺血/再灌损伤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增加的发生较增钙反应为早;纹状体对缺血/再灌损伤比皮质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和方法 :本文以蒙古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夹闭 (BCAO)形成前脑缺血模型 ,观察不同体温 (3 6.5℃、3 0 .0℃、3 9.0℃ )对脑缺血 /再灌注海马、皮质、纹状体、小脑Ca2 /CaMPKⅡ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 :①除小脑外 ,海马、皮质、纹状体Ca2 /CaMPKⅡ活性在缺血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该下降对缺血过程中体温变化十分敏感 :如分别于 3 6.5℃、3 0 .0℃、3 9.0℃时同样缺血 10min ,海马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 3 2 .2 %、10 1.3 %、9.1% ;②持续一定时间的低体温再灌注可显著促进海马、皮质、纹状体该酶活性的恢复 :如 3 6.5℃和 3 0 .0℃再灌注相同时间后 ,海马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 5 1.3 %和 5 3 .2 % (4h ,P >0 .0 5 )、5 8.0 %和 68.9% (8h ,P <0 .0 5 )、67.4 %和 84 .1% (16h ,P <0 .0 5 )。结论 :低体温可显著保护脑缺血 /再灌注缺血敏感组织Ca2 /CaMPKⅡ活性 ,这可能与其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蒙古沙土鼠双颈总动脉结扎(BCAO)前脑缺血模型Ca2+/CaMPKⅡ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以氯胺酮(KT)、右美沙芬(DM)、苄丙咯(BP)及硝苯吡啶(ND)为代表的配体门控Ca2+通道(LGCC)及电压门控Ca2+通道(VGCC)两类Ca2+通道拮抗剂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如下:(1)脑缺血后,胞浆型及颗粒型Ca2+/CaMPKⅡ活性均明显下降;(2)缺血前单独用药,KT、DM、BP及ND对酶活性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3)与单独用药相比,联用异类药,KT+BP、KT+ND及DM+BP的保护作用显著增高,而联用同类药,BP+ND及KT+DM的保护作用无明显增高。结果提示:脑缺血中,LGCC及VGCC两类Ca2+通道均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两类Ca2+通道的单一拮抗对缺血性脑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而联合拮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Qiao LY  Chen XF  Gu BX  Wang TX  Du YC 《生理学报》1998,50(2):132-138
大鼠皮下注射加压素(AVP)(4-8)1h后,大脑皮层中Ca^2+/CaM依赖的蛋白激酶Ⅱ自身磷酸化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增高192%,P〈0.001;海马中增高40%,P〈0.05。CaMKⅡ的自身磷酸化程度依赖于Ca^2+及CaM浓度。在用抗 CaMKⅡα单克隆抗体对给药1h组样品和对照组样品进行免疫印迹检测时,发现皮下注射AVP(4-8)1h后,大脑皮层中CaMKⅡα亚基的蛋白量没有明显差异。AV  相似文献   

9.
回加Ca^2+对NaCl(2 mol/L)处理菠菜PSⅡ颗粒放氧活恬的作用表现出有两种Km值分别为0.021和0.545mmol/L高亲和与低亲和的Ca^2+重结合过程。高浓度NaCl和低pH(3.0)处理支Ca的PSⅡ颗粒的光抑制放氧活性半衰期明显减小,重结合Ca^2+后,虽然大部分丧失的放氧活性可恢复,但PSⅡ颗粒放氧活性对光抑制的敏感性却并不随之恢复,t1/2无明显改变。显然,重组Ca^2+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活体脑片细胞内Ca2+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缺血/再灌时间不同,梗塞面积不同,缺血4小时梗塞面积占同侧半球的16.3%,缺血4小时再灌20小时梗塞面积增加到25.9%,缺血24小时梗塞面积占同侧半球的60.4%。(2)本文首次观察到在缺血4小时纹状体区域的Ca2+变化明显高于皮层,并且再灌后皮层及纹状体区域Ca2+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血模型,观察海马突触体内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突触体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马脑片体外“缺血”10min,其突触体内PKC活性基本不变,而缺血30min,突触体内PKC活性显著上升(P<0.01,n=6);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DNQX有效地抑制PKC活性的同时,可降低胞外GLU的堆积,而NMDA受体阻断剂AP_5无作用。进一步实验证明,PKC激动剂PDB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突触体对3H-GLU的摄取(IC50=131±10μmol/L),此抑制作用可由PKC抑制剂H-7(100μmol/L)抵消。提示脑缺血诱发GLU堆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脑缺血引发钙内流导致GLU过量释放,GLU又通过突触前非NMDA受体激活PKC,抑制其自身摄取,正反馈性加重胞外GLU的堆积。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时海马游离Ca^2+及钙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新型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ura-2/AM测定海定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观察在脑缺血时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后的变化规律,并应用^3HPN200-110作为放射性配基,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海马组织L-型钙通道生物学特性和缺血及高压氧治疗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脑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脑区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显著增加,其L-型钙通道的Bmax和Kd值均显著上升,但经吸入高压氧后,可降低胞浆内游离Ca  相似文献   

13.
以小鼠断头脑缺血为模型,研究缺血小鼠脑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改变。对缺血1min、5min、15min和30min及对照小鼠脑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研究表明,有些磷蛋白如145kD、84kD、59kD和50kD的磷酸化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减弱,还有些磷蛋白如119kD、105kD、78kD和55kD的磷酸化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对磷酸化程度变化显著的缺血15min小鼠脑内胞浆及膜上PKA、PKC、Ca~(2+)/CaMPK底物的磷酸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胞浆组分中与钙相关的PKC、Ca~(2+)/CaMPK底物磷酸化在缺血鼠脑中明显减弱。同时研究了脑内唯一依赖于Ca~(2+)/CaM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底物的变化,发现缺血小鼠脑内CaN的某些底物磷酸化降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蒙古沙土鼠脑缺血和再灌注时100000×g离心的大脑皮质可溶性和颗粒性Ca(2+)/CaMPKⅡ活性变化的规律性及差异性。实验结果为:(1)随着脑缺血时间的增加,两部分酶活性均逐渐降低,但可溶性酶活性比颗粒性酶活性下降得更快。(2)随着脑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两部分酶活性均逐渐升高,但可溶性酶活性比颗粒性酶活性上升得更快。结果表明,可溶性酶比颗粒性酶对脑缺血与再灌注更敏感,该酶活性的变化反映了脑缺血的状态,是脑缺血的重要生物化学指标,可用以研究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马茂华  孔令韶 《生态学报》1996,16(5):509-516
通过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地区13种耐盐植物水溶性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阐述了盐分分布和积累的特点:1)大部分植物在盐分含量水平上是:Na^+〉K^+〉Mg^2+〉Ca^2+,Cl^-〉SO4^2-〉HCO3^-〉CO3^2-,Na^+超过20000μg/g,Ca^2+不足800μg/g;Cl^-达4.16%,CO3^2-仅为0.11%。全盐量平均为25.81%;2)CO3^2-、HCO3^-和Ca^2  相似文献   

16.
Fu MG  Wang XH  Jiang ZS  Pang YZ  Liu NK  Tang CS 《生理学报》1999,51(5):597-601
本研究观察了钙调神经磷酸酶依赖的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在AngⅡ刺激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上,应用环孢素A(CsA)阻断CaN通路,观察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CaN,MAPK及PKC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AngⅡ(10^-7mol/L)刺激大鼠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较对照组增高46%(P〈0.01),CsA(0.5-5μg/ml)可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An  相似文献   

17.
Sun W  Wen YY  Wu GY 《生理学报》1998,50(1):82-86
本文比较了正常和高血压大鼠不同动脉血管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和依赖Ca^2+的钙调素磷酸酶(Ca^2+/CaM-PP)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不同血管MLCK的活性不同,依次为主动脉(A)〉尾动脉(CA)〉肠系膜动脉(MA);而在WKY大鼠,该酶在不同血管的活性依次为A〈〈CA〈〈AM。在WKY大鼠,MA Ca^2+/CaM-PP活性明显高于SHR。在肾性高血压大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和方法: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AO) 前脑缺血/复灌模型,通过放射性自显影,观察脑缺血及复灌时胞浆50 kD等蛋白在有Ca2 +/CaM 及无Ca2 +/CaM 两种反应条件下反磷酸化(backphosphorylation) 水平的变化。结果:缺血后,总蛋白激酶介导的50 kD蛋白反磷酸化水平逐渐下降,其中,Ca2+/CaM 依赖性蛋白激酶介导的50 kD蛋白反磷酸化水平逐渐下降,而Ca2+/CaM 非依赖性蛋白激酶介导的50 kD 蛋白反磷酸化水平逐渐上升;复灌后,上述变化均逐渐有所恢复。结论:脑缺血时,50 kD 蛋白在体磷酸化水平逐渐增强,蛋白激酶活性由Ca2 +/CaM 依赖性向Ca2 +/CaM 非依赖性转化,复灌后上述变化均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血模型观察钙离子和蛋白激酶C(PKC)对神经元胞外谷氨酸(GLU)堆积的影响,结果显示:海马脑片在体外“缺血”10min,GLU在胞外的浓度增加4倍(从32±4升高到113±10pmol/(min.mgPr).n=6).N型钙通道拮抗剂蝙蝠葛苏林碱(DSL)或无钙培养液均能有效抑制这种浓度的升高(P<0.01).提示缺血10min引发的GLU浓度升高是受Ca2+内流调控的.当脑片在缺血状况下孵育30min,DSL只部分抑制这种GLU堆积,而无钙培养液则无影响,但这额外的GLU堆积可被PKC抑制剂H-7完全阻断,而被PKC激动剂PDB所加强;且不受钙调蛋白抑制剂Calmdazolium和8-溴-cAMP影响.提示缺血30min,胞外GLU的堆积受钙内流和PKC双重调控。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诱导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自身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张光毅,唐放鸣,赵昇皓(徐州医学院生化教研室,221002)关键词脑缺血;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自身磷酸化兴奋住氨基酸通过其突触后膜受体导致ode内流,不仅具有诱导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