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400-500μm大鼠水平脑切片吸封闭的EC-海马环路。强直电刺激(60Hz,2s)海马Schaeffer侧支诱发癫痫放电,全细胞记录CA1胞体层单个神经元电活动,同步记录相应树突外场电位,探讨单个神经元膜电位振荡特性和细胞外癫痫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1)强直电刺激诱发CA1神经元膜电位后放性振呈宽频特征(3-100HZ)。以θ节律多见,跟随在刺激引起的膜电位去极化或超极化偏移之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和方法 :4 0 0~ 5 0 0 μm大鼠水平脑切片含有封闭的EC 海马环路。强直电刺激 (60Hz ,2s)海马Schaeffer侧支诱发癫痫放电 ,全细胞记录CA1胞体层单个神经元电活动 ,同步记录相应树突区细胞外场电位 ,探讨单个神经元膜电位振荡特性与细胞外癫痫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强直电刺激诱发CA1神经元膜电位后放性振荡行为呈宽频特征 (3~ 10 0Hz)。以θ节律多见 ,跟随在刺激引起的膜电位去极化或超极化偏移 (paroxysmaldepolarizingorhyperpolaringshift,PDSorPHS)之后 ,振荡波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分别由膜电位去极化 超极化或超极化 去极化成分构成 ;②逐渐增强的IPSP构成了膜电位振荡的起搏成分 ,继而反弹形成锋电位和阈下振荡 ,与细胞外癫痫样电活动同步 ,并促成癫痫放电由紧张性向阵挛性形式转变 ;③发现了电偶联电位 (spikelets)以及细胞之间的染料偶联现象。结论 :单个神经元作为振荡器可以启动群体神经元超同步化癫痫样电活动 ;缝隙连接可能参与了膜电位振荡的启动与场电位癫痫样电活动的同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侧海马细胞癫痫相关性单位放电特征。方法:双玻璃微电极同步记录大鼠44对双侧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每隔5-10min重复强直电刺激右背海马(0.6-0.4mA60Hz2s)一次,共施加10-12个刺激串。结果:强直电刺激可以诱发双侧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后放,呈现明显的双侧非对称性和动态发展特征,甚至出现双侧交互性改变,与人类颞叶癫痫的病理生理特征相吻合;进行性发展、跨大脑半球扩布和动态变化,强直电刺激对海马细胞单位自发放电具有易化或抑制、调制或解调作用,并取决于这些细胞的基础单位放电,东莨菪碱可以调电刺激引起的海马细胞爆发式单位放电成为紧张性放电,诱导强直电刺激后单位放电频率的抑制效应。结论:强直电刺激右背海马后,双侧海马细胞特征性癫痫相关性单位电活动很可能是颞叶癫痫跨半球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Xue BJ  Wang ZA  He RR  Ho SY 《生理学报》1998,50(1):55-60
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大鼠海马脑片上观察了L-精氨酸(L-arg)、N-硝基L-精氨酸(L-NNA)及SIN-1对谷氨酸(glutamate,Glu)诱导的CA1区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旨在了解L-精氨酸:NO通路在谷氨酸诱发的海马放电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如下:(1)用GlU(0.5mmol/L)灌流海马脑片1min,12个放电单位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表现为癫痫样放电;(2)海马脑片2mi  相似文献   

5.
Zhao WJ  Huang XF 《生理学报》2000,52(2):131-136
在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0.03-0.3nmo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后,皮层脑电出现单个或成串的棘尖波,平均脑电总功率著升高,并且在一定范围内(0.006-0.15nmol)具有剂量依赖性。在海马CA1微量注射0.03-0.3nmolSS可诱发大鼠表现出痫样行为,并可加重红藻氨酸诱导的大鼠痫样活动。在95个大鼠海马脑片上细胞外记录SS对CA1区青霉素诱导的114个痫样放电单  相似文献   

6.
腺苷抑制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谷氨酸所致癫痫样放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Wang H  Wang ZA  He RR 《生理学报》2000,52(4):281-286
应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大鼠海马脑片上观察腺苷(adcnosine,Ado)对CA1区神经元自发和谷氨酸所致癫痫样放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⑴20个海刀CA1神经元在给予Ado(0.01-0.1μmol/L)时自发放电频率降低,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⑵在22个CA1单位,应用腺苷受体非选择性拮抗剂8-苯茶碱(8-phenyl-theophylline,8-PT,0.5mmol/L)和腺苷A1  相似文献   

7.
Wang WT  Han D  Zou ZY  Zeng J 《生理学报》2003,55(3):339-348
本文旨在探讨单侧海马(hippocampus,HPC)内神经网络与HPC癫痫发生的关系及其细胞机制。实验在45只SSprague-Dawley大鼠上完成。急性强直电刺激大鼠右侧后背HPC CAl基树突区(acute tetanizatio of the posterior dorsal hippocampus,ATPDH;60Hz,2s,0.4-0.6mA)诱发HPC癫痫模型,同步记录同侧前背HPC CAl顶树突区单位放电和基树突区深部电图。结果,ATPDH可以沿长铀向前1.8mm处对前背MIC神经网络产生下述效应:(1)同步或非同步原发性单位与深部电图后放电,在同步性后放电锁时(time-lock)关系明显。非同步性后放电的深部电图癫痫样电活动具有宽频带特征(5-90Hz);(2)原发性单位后放-后抑制效应可以引发低频原发性电图后放电,长时程爆发式单位放电可以诱发高频原发性电图后放电;(3)短束原发性电图后放电也可以诱发原发性单位后放电;(4)原发性电图后放电和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抑制效应具有明显可塑性特征。以上结果提示,重复施加ATPDH可以引起前背HPC癫痫相关性病理生理性神经网络的重建;而单个神经元与神经网络的异常电活动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动作用和突触传递可塑性特征;沿HPC长铀内在抑制性通路的过度活动也可以诱发电图癫痫样电活动,导致HPC网络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受到刺激后即刻出现的海马(hippocampus,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是癫痫相关性细胞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放电脉冲间隔(interspike interval,ISI)和串内平均频率(Hz)特征及其在网络癫痫形成中的作用值得探讨。实验用急性强直电刺激(60Hz,2S,0.4-0.6mA)大鼠右侧后背HPC(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fight posterior dorsal hippocampus,以后简称ATPDH)或右侧尾壳核(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fight caudate putamen nucleus,以后简称ATRC)诱导HPC或皮层网络癫痫,重点观察HPC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模式和上述的瞬时时间编码特征。结果表明:(1)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放电模式,即先易化后抑制或先抑制后易化,其ISI序列分别表现为先小后大的“头尾”式分布或先大后小的“尾头”式分布。(2)ATFDH主要引起“尾头”式(35/57串)、而ATRC主要引起“头尾”式(12/22串)ISI点分布的原发性单位后放电,串内“头”、“尾”平均持续时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3)ATRC可以诱导双侧HPC单位后放电出现交互的“头尾”、‘呢头”式ISI点分布特征。(4)多串电刺激可以诱导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特征性ISI点分布重复显现。(5)特征性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伴随出现网络癫痫发作样高频电振荡。这提示:强直电刺激诱导的HPC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头尾”或呢头”式ISI序列分布规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所记录神经元的诱发性易化或抑制活动的程度,用于网络癫痫形成中单个成员细胞癫痫相关性电活动机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探讨电刺激致海马(hippocampus,HPC)癫痫网络的神经信息特征和M型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scopolamine)对该信息特征的调制作用。实验用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150 ̄250g。急性强直电(60Hz,2s,0.4 ̄0.6mA)刺激右侧后背HPC(acutetetanizationoftherightposteriordorsalhippocampus,ATPDH),双电极同步记录同侧HPC网络和单个神经元电活动。分析癫痫发作样高频电振荡(ripple)功率谱(powerspec-trum)、尖波连续发放峰间间隔(interpeakinterval,IPI)和单位时间内平均频率(Hz),并同步分析单个神经元放电脉冲间隔(interspikeinterval,ISI)的变化特征。发现:(1)ATPDH诱导的HPC癫痫放电模式主要包括rip-ple和具有稳定频率特征的尖波样连续发放;(2)东莨菪碱(i.p.)可以提前ripple第1组分最大功率(μV2)与单个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最大ISI出现的时间,对最大ISI的作用更明显;(3)东莨菪碱可以部分再现重复施加ATPDH诱导出现巨大尖波连续发放IPI和神经元放电ISI平行发展特征。结果提示:M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可以同时调制HPC癫痫网络成员电场和细胞的瞬时编码信息;而成员电场ripple功率谱/连续尖波IPI和神经元放电ISI点分布的对比研究,可以用于分析癫痫网络瞬时编码信息和药物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钙离子在海马脑片缺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用海马脑片缺氧模型,观察了无钙、高镁人工脑脊液以及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对缺氧后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诱发群锋电位(PS)的影响。发现用无钙与高镁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可显著促进脑片缺氧后PS的恢复,而尼莫地平对缺氧脑片PS的恢复则无明显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钙离子参与海马脑片缺氧后神经元及其突触传递的损伤过程,而电压敏感性钙通道L亚型在缺氧损伤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图论在中国慈姑属数量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姑属(Sagittaria L.)是水生单子叶植物泽泻科(Alismataceae)的一个重要属。近年来,陈家宽等对中国慈姑属进行了系统研究。作者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了中国慈姑属的数量分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慈姑属分类性状数目较大,因而在压缩后的三维空间中描述分类群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兰州北山三种蜥蜴春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兰州地区密点麻蜥、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的春季食物均为动物食物。无论在栖息地重叠地区还是非重叠地区,三种蜥蜴的食物种类在种间均无显著差异(F=0.861,dfT=2,dfE=36,P〉0.05)。种内不同性别和年龄食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1. When myosin is exposed to a typical denaturing agent (acid) it becomes insoluble and its SH groups are activated. 2. The same number of active SH groups is found in the soluble myosin of resting muscle as in the insoluble myosin of muscle in rigor. No activation of SH groups accompanies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protein in rigor. 3. When the insoluble myosin of muscle in rigor is treated with a denaturing agent its SH groups are activated. 4. Protein coagulation as brought about by denaturing agents (heat, acid, alkali, alcohol, urea, salicylate, surface forces, ultraviolet light) is a distinctly different change from the coagulation of myosin brought about by the unknown agent in muscl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