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讯     
《肠道菌群与健康—肠道微生态学》是一部最新出版的微生态学专著。本书收集了一些最新研究资料和有关著作。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4章,上篇:主要阐述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下篇侧重介绍肠道菌群与疾病。本书内容新颖,科学性强,文字简洁,图文并茂,每章都先介绍研究方法,然后再介绍研究进展,并在每一章后附有大量参考文献,以便读者查阅。该书是一部适应性广泛的微生态学专著。不仅可为专门从事微生态学教学、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微生物学,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歼击机飞行员肠道菌群正常值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微生态学方法,将厌氧菌分离培养新技术与美国VITEK—AMS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相结合,对113名健康歼击机飞行员肠道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与健康地勤人员相比,歼击机飞行员肠道菌群中肠杆菌、拟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数量明显下降。结论:目前的健康歼击机飞行员肠道菌群具有微生态学的特殊性,特别是双歧杆菌的低水平数值,使肠道的稳定性及生理功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是易造成慢性胃肠道疾病及肠道菌群失调的不良基础。  相似文献   

3.
芽胞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一种重要来源细菌,在维护人和动物肠道健康、促进微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益生芽胞杆菌的作用机制却知之甚少。近年来,人们对芽胞杆菌在肠道微生物调控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随着芽胞杆菌肠道分子微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芽胞杆菌的芽孢能够在体内迅速萌发增殖,从而起到免疫促进、改善肠道菌群以及相关的代谢酶活性等生理作用。本文从芽胞杆菌在胃肠道中的分布与定植、芽胞杆菌在胃肠道中的增殖以及芽胞杆菌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综述了益生芽胞杆菌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指导芽胞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机制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人类肠道菌群携带的编码基因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初始定植的多样化可促进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诱导免疫耐受,降低远期过敏性疾病发生风险。故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的定植及演替过程,以及过敏性疾病时肠道微生态学变化,提出早期益生菌的干预对预防远期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歼击飞行员肠道菌群正常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歼击机飞行员肠道菌群正常值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微生态学方法,将厌氧菌分离培养新技术与美国VITEK-AMS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相结合,对113名健康歼击机飞行员肠道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与健康地勤人员相比,歼击机飞行员肠道菌群中肠杆菌,拟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根据研究生教学特点,为适应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关系研究成为新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形势,对其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进行改革实践。根据菌群与疾病关系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规律,在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中设置微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技术简介、无菌动物培育原理及特点、无菌动物实验设计方法、国内外无菌动物资源简介等4部分内容。力争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强调知识的前沿性、实用性、综合性和交叉性,促进研究生课题设计能力培养和科研思路的开拓,创建研究生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与人体通过广泛信息交流形成互惠共生关系。肠道菌群结构稳定性、菌种多样性和微生态平衡性使其成为人体更易接触和调控的"生理中心",深刻影响人体健康。适宜运动可通过优化肠道菌群,促进宿主肠道微生态健康。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运动健康促进研究,为运动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研究呈现出新领域。基于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等微生态研究技术,揭示与人体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鉴定出疾病相关的特定菌群种类及功能,使得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运动精准干预人体健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对种族、生活习惯不同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寻找适宜的生态调节剂是微生态学的研究热点[1]。在我国,对汉族、彝族人群的肠道菌群研究的较多[1,2],已经能够对肠道内10余类细菌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也研制出了如促菌生、回春生、昂立1号等微生态制剂用于临床[3]。对于蒙古族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肠道微生态学研究、寻找适于本地区人群的微生态制剂,既是微生态学领域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民族政策的必需,是开发具有针对性老年保健品的前提[4]。为此,我们于1999年8月至1999年9月对赤峰地区蒙古族、汉族老年人的肠道微生态学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9.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9):F0002-F0002
临床微生态学是运用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菌群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分支学科。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与技术的不断突破,临床微生态学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过敏性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关系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20世纪 5 0年代初期 ,我国著名微生态学家、微生态学先驱者魏曦教授、刘秉阳教授创建了我国的微生态新学科 ,并后继由康白教授发扬光大 ,使我国微生态学蓬勃发展。人体微生态的许多基本规律都是从胃肠道微生态学研究得出的。胃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与现代医学许多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有广泛的联系 ,胃肠道正常菌群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和药理过程。肠道的解剖结构与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菌群实际上已成为宿主生命的必须的组成部分。微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宿主。对一定解剖部位的疾病生理、病理解剖、…  相似文献   

11.
益生元-双歧杆菌生长促进因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微生态学的观点认为肠道菌群的状况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中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在净化肠道、改善机体营养和维护宿主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益生元为人体不消化或难消化的食物成份,其中多数是非消化性的低聚糖,其作用可选择性地刺激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代谢活性,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有利于人体健康。本文对一些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的性质、生理功能及其生产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脑-肠轴"理论是相通的,具体可理解为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密切关系。脑与肠道菌群是相关的,二者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探讨了微生态学与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相关性,阐述了脑对肠道菌群的调控和肠道菌群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依据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和微生态学的临床应用,提出了用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方法治疗和预防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连续培养技术在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连续培养技术在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了综述。连续培养技术可用来建立体外模型以模拟正常菌群的生态系统,如人或动物的肠道菌群、口腔菌群等;用来研究正常菌群与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菌群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代谢产物。并可用于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和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微生态(intestinal microecology)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代谢综合征、过敏性疾病、肿瘤等关系密切。本文将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1 肠道微生态的概述肠道微生态是由肠道菌群及其肠道环境构成,肠道菌群包括至少100万亿个细菌,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分属1000多个种,平均重达2 kg。人体肠道菌群按来源分类,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生态学与中医学的一致性,以及中医证型及方剂治疗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特定肠道菌群与中医方证的关系对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肠道菌群与疾病、中医证型及方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现状,认为同一疾病不同的中医证型具有不同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明显富集或降低的肠道菌群与证型密切相关,甚至有望成为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方剂能调控特定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方剂的疗效,借助肠道菌群的特征变化理解方剂疗效机制,有望辅助方剂的临床运用与选择。因而,深化肠道菌群在中医方证的研究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新兴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0只幼猴粪便正常菌群的测定,了解幼猴肠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为猕猴肠道疾病的治疗和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用微生态学检测方法,对10只健康幼猴粪便中正常菌群(9种细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健康幼猴肠道中,双歧杆菌(10.02±0.25)、类杆菌(10.00±0.09)、韦荣球菌(9.96±0.31)、肠球菌(9.98±0.43)和梭杆菌(9.90±0.24)为优势菌群,而肠杆菌(7.32±1.49)、葡萄球菌(5.74±0.49)和酵母菌(5.42±1.47)含量则较少.结论该实验测出健康幼猴粪便内正常菌群值可作为健康幼猴肠道内正常菌群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以万亿的微生物,其代谢产物及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效应对多种慢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最新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通过探究肠道菌群的变化对机体代谢稳态和生理状态的影响,可更好地了解肠道菌群的功能及其对健康调节的重要机制。有证据表明,人类肠道菌群可受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影响因素为饮食和运动。目前,饮食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已较为广泛,而运动对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仍有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运动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探究运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机体健康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种族、生活习惯不同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寻找适宜的生态调节剂是微生态学的研究热点[1].在我国,对汉族、彝族人群的肠道菌群研究的较多[1,2],已经能够对肠道内10余类细菌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也研制出了如促菌生、回春生、昂立1号等微生态制剂用于临床[3].  相似文献   

19.
刘伟  皮雄娥  王欣 《微生物学报》2016,56(10):1537-1543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诱导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生物活性肽,在机体抵抗病原入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研究炙手可热,抗菌肽与肠道健康的研究正广泛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来评估机体肠道健康状态,从而监测抗菌肽表达水平来建立一种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辅助诊断手段。本文围绕抗菌肽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免疫影响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是1899年由巴斯德研究所的TISSIER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发现的一种定植于人类或某些哺乳动物体内的革兰阳性生理细菌,在微生态学范畴内属于原籍菌群.因为双歧杆菌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双歧杆菌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