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α-雌激素受体(ERα)介导的雌激素膜信号转导成为研究热点。ERα介导的雌激素膜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包括一氧化氮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以及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这些信号转导过程中有第二信使的动员、ERα与连接蛋白的结合,非受体蛋白激酶的活化、ERα与其他膜蛋白的相互作用等多种细胞事件的参与。阐明ERα在雌激素非基因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机制,对于开发更有效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改善肿瘤内分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相关受体及其在雌激素信号转导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激素生理效应的发挥是通过靶细胞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但近年来发现,孤儿受体中的一种枛雌激素相关受体也参与了雌激素信号转导体系,并与雌激素受体传导通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在雌激素相关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发生和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雌激素相关受体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与雌激素相关病理过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对脑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estrogen)是一种性激素,它的作用主要是促生殖系统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第二性征,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的生理作用不局限于此,它在大脑的正常发育、分化,神经功能的维持及抗神经损伤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本对近年来雌激素对大脑作用的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提示性激素可能与炎症性肠病有关。近来大量研究显示,雌激素及其受体不仅在生殖系统中起作用,在消化系统也大量表达并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雌激素在体内可以作用于不同受体,例如经典的雌激素受体,进而启动相应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参与对炎症性肠病的调节过程。本文仅就雌激素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瘦蛋白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16kDa的活性蛋白质,其三维结构与长链细胞因子家族相似。瘦蛋白受体属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包括6种剪接体(OB-Ra、b、c、d、e、f),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组织,其中的功能性受体(OB-Rb)与瘦蛋白结合后可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K-STAT)途径、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二酯酶3B(PDE3B)/cAMP途径、5'-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等主要信号途径,在调节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多效能作用,并参与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该文主要结合瘦蛋白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二者相互作用的模式和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胞膜窖(caveolae)是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凹陷小窝,参与细胞内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的调节.近年研究表明,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钙离子 激活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和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等多种钾离子通道家族 成员的功能调节与胞膜窖有关.本文概括介绍了胞膜窖和钾离子通道调节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具有7个跨膜螺旋的蛋白质受体,是人体内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GPCRs能调控细胞周期,参与多种植物信号通路以及影响一系列的代谢和分化活动.简要介绍了GPCR和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GPCRs的结构和植物GPCR及其在植物跨膜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并对GPCR的信号转导机制及植物抗病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Beta受体在大鼠脑内表达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雌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机理,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新的雌激素受体(ER-β)在成年雌雄大鼠脑内的分布。研究证实ER-β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核内,但在个别脑区也可在胞浆甚至突起内检测到。最强的ER-β免疫阳性信号见于前嗅核、大脑皮质、小脑浦肯野细胞、斜角带垂直部、蓝斑和三叉神经运动核等部位;中等强度的染色见于隔内侧核、杏仁外侧核、黑质、中央灰质等部位;较弱的阳性反应见于下丘脑与杏仁复合体的部分核团。在一些部位还存在表达水平甚至细胞内定位模式的性别差异,如前庭上核内的表达只见于雌性;雄性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内ER-β蛋白主要表达于胞浆内,细胞核为阴性;而在雌性大鼠该部位ER-β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等。以上结果表明ER-β蛋白在大鼠脑内分布广泛并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如大脑皮质和基底前脑内有很高的表达,提示在脑组织内雌激素可能通过ER-β这一新的信号途径发挥多种重要的调控作用,如学习记忆等。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β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雌激素是由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脑组织局部产生的雌激素不仅作用于生殖系统,也深刻影响着脑发育、学习记忆和认知等功能。雌激素的信号是由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以前只发现了一种雌激素受体,这面临着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新克隆的雌激素受体即β受体加深了人们对雌激素信号途径的认识,为全面阐明雌激素在不同组织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Fan XL  Ma L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4):334-336
近年来发现一些G蛋白偶联受体(GPCR)能在细胞膜上形成同源或异源双聚体,并证实受体的双聚化为一些有重要生理功能的GPCR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和信号转导的启动所必需,进一步研究表明,一些GPCR的双聚化不仅可以改变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而且影响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的调控,这些结果提示,GPCR之间以及GPCR与其它蛋白在细胞膜上的相互作用是调控GPCR转导信号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gener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short forms of membrane hormonal receptors and the mode of regulation of their tissue-specific patterns. The short forms of membrane receptors are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localization of missing functional fragments. The review provides examples of tissues for which expression of short forms may serve as a marker of changes of ontogenetic stage, physiological state, or the development of pathological process. The short forms of receptors are shown to participate in determining tissue-specificity and efficacy of hormonal signal transduction, as well as in transport of hormones within cell, through physiological barriers, and in blood circulation. Peculiaritie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for short receptor forms and potential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forms a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atio of long and short receptor forms may serve as a key marker of dynamic changes of differentiation stage and alterations of metabolic and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tissues under normal and pathologic conditions, and thus to b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rapeutic effect for many patholog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
油菜素甾醇是一类具有广泛调控功能的植物激素。本文对油菜素甾醇信号转导途径以及参与转导途径的调控的元件、转录因子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信号通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几十年,人们一直认为雌激素信号通路是雌激素与细胞核中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调节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细胞功能。雌激素不但与核ER结合,也能与膜ER结合激活PI3K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GPR30)也能与雌激素结合,激活PI3K信号通路。雌激素通过结合不同雌激素受体改变细胞生理功能。我们对雌激素信号通路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拟南芥乙烯信号传递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激素乙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被确认,相关的研究使得乙烯广泛地被应用于农业上.一直到十年前第一个植物激素乙烯受体拟南芥ETR1基因被发现之后,人们对于乙烯信号传递的研究并才真正开始有所突破.以遗传学为基础对乙烯反应突变体所做的分析,使得乙烯信号传递已经成为目前植物信号传递领域中被研究得最清楚的信号传递途径之一.该文着重于回顾乙烯信号传递途径上各个元件的发现和确认,以及如何利用遗传学的方法将现有的突变体相关基因构建出目前广为接受的信号传递的遗传模式.最后,该文就目前所知的乙烯信号传递理论及相关研究,做了总结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作为植物体内的一种光受体,光敏色素在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过程中意义重大。植物光敏色素及由它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是目前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光敏色素的分子特性、生理功能和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光受体及光信号转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信号反应的能力,光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境信号.植物为了更好地生长和发育形成了精密的光信号接收和转导系统.本文介绍近年来光信号接收即光受体和光信号的转导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植物赤霉素的代谢与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二萜类植物激素,有着广泛而复杂的生物学功能,调节植物整个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本文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高等植物中的赤霉素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植物乙烯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过去10年,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建立了植物乙烯信号转导线性模型.乙烯结合到受体上,经一条MAPK级联反应和转录级联途径将信号转导而产生乙烯反应.拟南芥乙烯受体家族由5个成员构成,ETR1、ERS1、ETR2、ERS2和EIN4.乙烯受体包括三个结构域:乙烯结合结构域、组氨酸激酶结构域和反应调控结构域.乙烯受体定位于内质网,与CTR1协同负调控乙烯反应.ENI2、EIN3/EIL、ERF1依次位于CTR1下游,正调控乙烯反应.EIN3属于转录激活因子调控蛋白家族,受转录后调控.乙烯稳定EIN3结构,EBF1/EBF2促进EIN3分解.ERF1是转录调控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EIN3/EIL的直接作用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是细胞因子/造血因子受体超级家族的一员。它通过二聚体的形式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相结合,然后诱发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等细胞因子酪氨酸磷酸化并通过4条不同的途径将信号传入细胞内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现在了解GHR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的基础上,对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作进一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20.
拟南芥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信号首先被膜上的受体BRI1/BAK1复合体感知,然后在一系列蛋白参与下传递到核内,进一步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本文综述了拟南芥中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研究的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