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河南省永城县一遗传性共济失调症家系(汉族)的手纹,收集到手纹样本70人,与汉族正常人比较,该家系尺箕偏低,弓型纹较高(P<0.01);掌褶普通型少,而通贯型和过渡I型多(P<0.01);atd角偏大;指三叉c主线至7、9区者出现率高(P<0.01)。 相似文献
2.
3.
浙江地区汉族三百例手纹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汉族正常的手纹图型。指纹的斗型、尺箕、桡箕及弓型的频率分别为51.67%、43.4%、2.83%及2.1%。t%及atd角的均值分别为17.7%及40.28°。手掌有二个掌轴三叉的占3%。ab纹嵴数均值39.03,男比女高(p<0.01)。ab间的距离为2.21cm。无a、b三叉缺失,c、d三叉缺失者10.3%。指间三叉占6.33%。A线止于鱼际的占9.33%,证明了右手掌纹比左手横向水平。鱼际区(T/I_1)及小鱼际区的真实花纹出现率分别为11.3%及20.5%。双手I_2、I_3、I_4区的花纹各为1%、4.67%及57%。正常型掌褶占88.2%。 相似文献
4.
5.
冀南地区汉族人群皮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冀南地区健康汉族医学生1020例(男性510人, 女性510人)的皮纹, 探讨了冀南地区正常汉族群体皮纹特点。结果发现: 冀南地区群体指纹频率顺序: 尺箕纹>斗形纹>弓形纹>桡箕纹; 十指指纹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 两性斗形纹分布有显著差异; 两手弓形纹分布有差异但不显著; 指纹纹型分布有极高对称性; 同名指指纹组合频率排序为L/L>W/W>L/W>A/L>A/A>A/W; 五指的FRC有显著差别、两性的TFRC有差异, 但不显著; 两性T/I、III、IV的真实花样出现率有差异。因此, 本文认为指纹分布具有同型组合极高亲和性、异型组合不相容性; 皮纹发育形成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 也受性别影响; 冀南地区人群可能与山东省、辽宁省同属中国汉族北方群同一亚群。 相似文献
6.
7.
<正>肤纹是灵长目特有的性状,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目动物的手掌、脚跖面上,布满了组成各种图案的皮肤嵴纹。不难理解,肤纹学就是对指纹、掌纹和足纹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肤纹是灵长目特有的性状,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目动物的手掌、脚跖面上,布满了组成各种图案的皮肤嵴纹。不难理解,肤纹学就是对指纹、掌纹和足纹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赫哲族掌指纹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对166名健康赫哲族人的掌指纹进行了研究,其中男性86名,女性80名。本文列出了58个赫哲族掌指纹参数,将其中52个掌指纹特征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了相关及主成份分析。并且,将赫哲族的掌指纹特征与汉族的掌指纹特征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赫哲族的掌指纹特征是与汉族相似的,并且有自己的特征;双手同名指的相关系数大于非同名指,单手相邻指的相关系数大于相隔指;在有关掌指纹特征的研究中,指纹的重要性大于掌纹。 相似文献
11.
采用<<瑞文推理测验图册>>及<<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测试2906名中,小学生的基础上,对检出的84名智力超常儿童的皮纹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智力超常儿童L^u,W^d指纹出现率,b-c三叉间距,b-cTRC,指纹白线、主线横线指数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智力低下患者的手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安徽合肥和芜湖地区284例(男145人,女139人)2-59岁智力低下患者的手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皮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其中尺箕、箕/箕组合、帐弓、皮纹密度、atd角、t距比、掌褶通贯型、悉尼型、过渡Ⅰ型和小指短小类型等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简斗、斗/斗组合、a-dRC、t-dRC低于对照组(P<0.01),a-bRC亦低于对照组(P<0.05)。这些皮纹参数可以作为智力低下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 32 2例高氟区人群的肤纹进行了分析 ,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缺碘区人群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高氟区人群的肤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尺箕纹 (Lu)、变异型掌褶等项参数高于对照组 (P<0 0 1 ) ;而斗型纹 (W )、TFRC、TH I1 、I4区真实花纹出现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高氟区人群的Lr 出现率、TFRC、变异型掌褶及掌部真实花纹出现率等指标与缺碘区人群基本相似。作者认为 ,长期高氟环境可能对居地人群遗传性状产生影响 ,肤纹出现的差异是其表达形式 ,同一地区人群遗传性状的差异可能与外环境微量元素的摄入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人肤纹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告1000名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人12项手纹参数正常值,对达斡尔人男、女性及左右手的肤纹学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达族与汉族及新疆其他民族的肤纹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大连汉族学生身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方法,调查了大连城市7-17岁的1214(男601,女613)名汉族学生的身高,并利用以往的资料,研讨了大连学生身高的生长发育趋势、性差和生长突增高峰年龄。结果表明:大连汉族学生21年来身高吾逐渐增高趋势,平均每10年增长值男性为2.94cm,女性2.09cm,但近8年间在8 ̄10岁各年龄组的男女学生身高均呈负增长。在1974年-1995年的21年间,生长突增高峰年龄男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运用Heath-Carter体型测量法,对芜湖市区汉族441例(男222人,女219人)3-6岁的健康幼儿进行了体型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因子值和内因子值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外因子值逐步上升,变化较快;男女孩各年龄组体型均值都是中因子值>内因子值>外因子值.幼儿期低龄段体型分布较集中,在随后的增长过程中,体型分布逐渐扩散,3-5岁男女各组体型均为偏内胚型的中胚型为主,6岁时男孩均衡中胚,女孩三胚层中间型比例增多.与布拉格幼儿相比,体型特征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