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外周脂肪(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 PVAT)是贴近血管外膜的脂肪组织,是活跃的旁自分泌器官,能够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由外而内地影响着血管的稳态。PVAT是一种起源于独特前体细胞的脂肪组织,它兼具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样特征。生理状态下,PVAT具有产热能力,并发挥机械保护和血管扩张的作用。病理状态下,比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衰老等,PVAT表型改变和功能失调,表现为脂肪组织扩张、棕色脂肪“白色化”、脂肪细胞中脂质的异常积累和脂肪因子的异常分泌等。近年研究显示,PVAT表型的改变参与了血管重塑、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和高血压等多种病理过程或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骨髓脂肪组织是一种存在于成人外周骨和远端骨内的脂肪组织。既往研究对骨髓脂肪组织功能的认识尚不明确,认为脂肪组织以空间占据为主,是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的表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较多的研究认为脂肪细胞具有内分泌器官的功能,能作为骨髓微环境的成分影响多种疾病的转归。研究发现,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系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中均存在着骨髓脂肪细胞代谢的异常,这种异常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一定作用。更好地系统了解血液病中骨髓脂肪细胞的功能,调控脂肪细胞与白血病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并调节骨髓脂肪细胞的代谢过程,对今后白血病的治疗可能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封淑颖  邹竹荣 《生命科学》2006,18(5):497-501
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由脂肪组织分泌产生的血浆蛋白,即脂肪细胞因子对血管的直接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脂联素表现出显著的抗炎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本综述主要总结了脂联素对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从几方面,诸如对血管结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一氧化氮(NO)产生及血管生成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脂肪组织是人体重要的能量贮存器官,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适量的脂肪组织为人体所必需,但过多或过少的脂肪组织都会引起代谢综合征。脂肪细胞起源于血管基质中多潜能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不仅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还可分化为肌肉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等中胚层来源的细胞。从多潜能干细胞到脂肪细胞的发育阶段可被分为三个阶段:(1)多潜能干细胞;(2)前脂肪细胞;(3)脂肪细胞。目前本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的机理以及这些定向为前脂肪细胞的干细胞的来源。该文将对从多潜能干细胞发育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血管中的平滑肌细胞位于中膜,具有维持血管形态和保持血管张力的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处于一种收缩表型,而当其受到生物化学物质、机械刺激作用后会转变成分泌表型,表现为收缩力下降,迁移、增殖能力增强以及分泌细胞外基质能力增强。这些异常变化会促进血管再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研究其分子机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概括论述参与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王澜  曾帆  黄荣凤  林树  张志辉  李旻典 《遗传》2023,(2):144-155
脂肪组织的神经支配与调节在能量代谢稳态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及其脂肪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其中NPY受体1(NPY receptor Y1,NPY1R)与受体2(NPY2R)是主要的NPY外周受体。NPY受体4(NPY4R)也在脂肪组织表达,然而尚不清楚其是否参与肥胖的发生发展机制。本研究建立了NPY及其受体的免疫荧光成像技术和脂肪细胞回复性表达Npy4r小鼠。根据对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荧光显微术观察,发现NPY在肩胛间棕色脂肪和皮下脂肪的围绕血管区域以点状形式表达,NPY系统的各受体在脂肪组织的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NPY1R在棕色脂肪、主动脉周围脂肪和性腺脂肪较为富集,NPY2R在棕色脂肪和主动脉周围脂肪较为富集,NPY4R在棕色脂肪与性腺脂肪较为富集。继而通过比较脂肪细胞回复性表达Npy4r小鼠与全身Npy4r基因静默小鼠在高脂喂食下的体重与糖代谢,发现脂肪细胞Npy4r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P <0.0001)。本研究明确了NPY及其受体NPY1R、 NPY2R和NPY4R在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蛋...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脂蛋白(HDL)保护血管的主要活性成分载脂蛋白AⅠ和磷酸鞘氨醇1的细胞表面受体皆存在于脂肪组织,而参与HDL重构的脂质转运蛋白亦在脂肪组织高表达,提示HDL可以通过上述成分调节脂肪细胞能量代谢.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健康人体内和重组的HDL颗粒皆可活化脂肪细胞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并抑制脂肪酸氧化,而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明HDL可能通过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多个受体途径协调激活AMPK活性,从而参与调节脂肪细胞能量代谢.期待HDL对脂肪细胞AMPK的调节作用研究能为防治脂肪代谢异常所致肥胖性疾患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自体脂肪组织含量丰富、获取方便且组织相容性好,作为一种软组织填充材料显示出良好的优势。除了大量成熟的脂肪细胞,脂肪组织还富含干细胞、免疫细胞和血管相关细胞(统称为血管基质成分)。这些血管基质成分可以分泌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和损伤修复,从而为细胞疗法和修复重建提供新的思路。但由于脂肪组织成分复杂,质量评价标准不详,取得的疗效也不稳定,因此脂肪组织衍生物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备受争议。该文就脂肪组织衍生物在整形修复领域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脂肪组织衍生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脂肪组织是机体内最重要的能量储存器官,具有产热、维持体温、内分泌和支持填充等多种功能,脂肪的功能异常被证实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一般认为在发育过程中脂肪细胞起源于中胚层,但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部分脂肪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在发育完成后,机体内仍存在前脂肪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继续分化为脂肪细胞,这些前脂肪细胞与血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其在体分布及起源则有待证明。近年来对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终末分化过程研究较多,然而脂肪细胞的起源,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向前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过程却仍不清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脂肪细胞的起源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脂蛋白(HDL)保护血管的主要活性成分载脂蛋白AⅠ和磷酸鞘氨醇1的细胞表面受体皆存在于脂肪组织,而参与HDL重构的脂质转运蛋白亦在脂肪组织高表达,提示HDL可以通过上述成分调节脂肪细胞能量代谢.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健康人体内和重组的HDL颗粒皆可活化脂肪细胞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并抑制脂肪酸氧化,而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明HDL可能通过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多个受体途径协调激活AMPK活性,从而参与调节脂肪细胞能量代谢.期待HDL对脂肪细胞AMPK的调节作用研究能为防治脂肪代谢异常所致肥胖性疾患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在包括脂肪组织在内的新陈代谢器官中扮演重要角色。脂肪组织包括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 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这两种组织功能相反。白色脂肪组织储存多余的能量,棕色脂肪组织则通过线粒体进行非颤栗性产热来消耗能量。在受到寒冷时、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或运动刺激时,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形成形态与功能类似棕色脂肪细胞的米色脂肪细胞。在脂肪细胞中,线粒体调节脂肪细胞分化、脂质稳态、支链氨基酸代谢、产热作用以及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因此高活性的线粒体对于脂肪细胞的功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高度相关。肥胖时线粒体功能紊乱,表现为线粒体生物合成和活性降低、活性氧产生过量以及自噬增加,从而对脂肪组织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调节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治疗肥胖。研究发现,运动是预防和改善肥胖的重要方法,通过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和活性,改善脂肪组织氧化应激并抑制自噬,从而促进机体代谢。本文深入探讨了脂肪组织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紊乱的表现形式以及运动的调控效应,将加深对运动减肥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为肥胖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宁  窦永青  韩梅 《生理学报》2021,73(1):82-88
有关血管稳态和重构的分子机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也被视为治疗血管损伤性疾病的突破点.大量研究证实,血管损伤修复及病理性重构过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表型转化、异常增殖与迁移、细胞衰老关系密切.平滑肌22α(smooth muscle 22α,S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得到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探讨其诱导分化潜能,并初步研究ADSCs的来源。方法:用脂肪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ADSCs。第三代ADSCs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分别用油红O和茜素红S染色进行鉴定。脂肪组织块培养七天后取脂肪组织进行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ADSCs组织分布。结果:用脂肪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原代人ADSCs。ADSCs传代到第8代,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形态。ADSCs能成功诱导成脂肪细胞和骨细胞。通过对培养七天后的脂肪组织块进行HE染色,发现ADSCs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的间质血管和结缔组织周围。结论:用脂肪组织块培养出来的ADSCs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的潜能。ADSCs主要定位于间质血管和结缔组织周围。  相似文献   

14.
一种改进的培养脂肪细胞染色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细胞是脂肪组织中的主要功能成份。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失控会导致肥胖,并与肥胖症、Ⅱ型糖尿病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即有人开始从事脂肪细胞培养的实验工作。通过对前体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不仅能完整地认识脂肪组织发生和增生的全过程,并且可以直接观察各种因素对这个过程的调控,这对于探讨上述生命和疾病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脂肪组织对个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关脂肪组织的研究,国内外都比较薄弱。为生长、发育和衰老工作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和建立一个模型,我们初步进行了脂肪细胞的组织培养,同时观察了脂肪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及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的一生中,脂肪总量以及脂肪组织分布变化很大。在老龄阶段,脂肪组织从皮下转移到腹部内脏、骨髓、肌肉、肝脏和其他的异位位点,引发脂肪功能障碍。脂肪的异位沉积增加了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随着年龄的增加,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下降,致使机体持续处于游离脂肪酸过多所产生的脂毒性状态。前体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以部位依赖的方式影响着年龄相关的脂肪组织炎症。脂肪组织炎症进一步导致老年人脂肪生成减少,脂毒性增加,细胞应激通路激活,这加剧了前体脂肪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系统功能障碍。该文就老龄化引起的脂肪组织重新分布和代谢功能障碍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脂肪组织可将多余能量以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形式储存,在饥饿状态下可分解TG产生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为机体供能。此外,脂肪组织还具有体温调节和器官保护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肪组织也是一种重要的内分泌组织。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物质被称为脂肪细胞因子(adipokine),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方式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例如调节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调节糖脂代谢,抗炎和促炎反应。对整体而言,脂肪细胞因子可调节大脑、肝、肌肉、血管系统、心、胰腺和免疫系统等不同靶器官的生物反应。其中,脂肪细胞因子在糖脂代谢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包括:葡萄糖代谢[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胰岛素敏感性 [瘦素、脂联素、锌-α2-糖蛋白(zinc-α2-glycoprotein,ZAG)];脂肪形成[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等生物反应过程。但目前对脂肪组织功能障碍与代谢之间机制的理解尚不完善。脂肪组织功能发生紊乱时,脂肪细胞因子的分泌会发生改变,并可能导致一系列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激活或抑制特定脂肪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可能是一种适合干预代谢疾病的方法。本文就部分脂肪细胞因子对代谢的调控作用做出综述,以增强对脂肪细胞因子功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对骨骼肌生长的抑制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其调控脂肪组织的作用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综述了MSTN调控脂肪细胞生长发育和脂代谢的相关机制和可能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禽类脂肪细胞自身合成脂肪酸的能力有限,脂肪组织生长所需要的脂质绝大部分来自肝脏:肝脏合成的脂肪酸由极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至脂肪组织。因此可以设想血浆总甘油三酯或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可反映脂质向脂肪  相似文献   

20.
观测青藤碱对培养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及正常和缺血缺氧刺激下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方法:Fura-2/AM作Ca^2+指示剂,检测青藤碱对培养家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息Ca^2+浓度及去甲肾上腺素,高K^+,咖啡因刺激作用下的改变,并与钙拮抗剂维拉帕米进行对照研究;复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液闪仪测定PKC活性。结果:青藤碱剂量依赖性抑制高K^+去极化引起[Ca^2+]i升高,青藤碱10×10^-6mol.L^-1、3×10^-5mol.L^-1、10^-4mol.L^-1,对NE通过受体介导引起的[Ca^2+]i增高也有明显抑制。但对静息状态下及咖啡因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Ca^2+]i无明显影响。正常时,青藤碱处理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胞浆、胞膜PKC活性均升高;缺血缺氧状态下,胞浆PKC活性升高,但胞膜PKC活性降低,青藤碱处理后胞浆PKC活性下降,胞膜PKC活性上升。结论:青藤碱可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水平。调节缺血缺氧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PKC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