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枝角类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甲壳动物,营养丰富,是淡水鱼类的优质饵料,也是禽畜的优良促长剂。研究枝角类的培养技术,对促进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枝角类中的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是淡水鱼苗转食后的适口饵料,也是某些成鱼的终生饵料。该溞最适的生长繁殖季节正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摄食和生长旺季。它具有生长快,性成熟期短,生殖量较大等优点,可作为优良的培养种类。对发头裸腹溞的培养研  相似文献   

2.
赵文  余博识  王婷  宋亮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8):1521-1525
为了解淡水枝角类对海水盐度的适应性,在实验室内采用种群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25 ℃±0.5 ℃恒温条件下不同盐度(0、1、2、3、4、5)对近亲裸腹溞(Moina affinis)生存、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盐度梯度范围内,近亲裸腹溞的平均寿命随盐度升高而缩短,盐度4和5组内禀增长率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盐度4和5组平均每窝产幼量与对照及其他组差异显著.一生产幼量除盐度1组和对照组较高外,其他各组均显著下降.对照组体长增长幅度与日增长率均低于各处理组.日增长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个体平均每胎产幼量以盐度1、2组最高.盐度5为近亲裸腹溞的生存和生殖盐限,但经过短期的海水驯化,其生殖耐盐上限有所提升,可达6.5.  相似文献   

3.
多刺裸腹溞在不同盐度下的种群增长参数及其驯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25±1℃及小球藻、酵母、牛粪+稻草+沃土3种食物条件下,研究了多刺裸腹溞在海水盐度为2‰、3‰、4‰、6‰和淡水5个浓度下的种群增长参数.实验表明无论投喂何种食物,在淡水至4‰盐度范围内,多刺裸腹溞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无显著差异为0.725-1.070(d-1);净增殖率(Rn)以小球藻组平均数最高为55.13(ind.);世代时间(T)以酵母组最长,平均为5.38(d).6‰为多刺裸腹溞的生殖盐度上限.经过短期的海水驯化,其生殖的盐度上限可达9-10‰.  相似文献   

4.
疏浚工程前后杭州西湖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疏浚工程前(1995年)与疏浚工程后(2003年)杭州西湖四个湖区枝角类的群落结构,包括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优势种组成的变化,并对枝角类生物量与水质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湖枝角类平均密度由1995年的1.86ind/L上升到2003年的4.53ind/L,生物量由1995年的0.051mg/L上升到2003年的0.093mg/L,而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则由1995年的10.39下降到2003年的4.33。疏浚后,西湖原第一优势种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的优势度明显下降,一些体型较小的优势种,如长额象鼻涵(Bosmina longirostris)、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的优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某些湖区长额象鼻溞和微型裸腹溞取代了长肢秀体溞第一优势种的地位。枝角类年平均生物量与水体年平均叶绿素a和总磷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有随水体透明度提高而增加、随pH值增大而下降的趋势。长肢秀体溞、长额象鼻溞和颈沟基合溞在营养水平较低的湖区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生物量,而微型裸腹溞则在营养水平较高的湖区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生物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同被认为是枝角类在湖区间具有不同分布格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型海藻与盐水枝角类共培养的生态作用,通过大型海藻与蒙古裸腹溞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孔石莼和肠浒苔对共培养水体水质的静态净化效果以及对该溞生殖与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和肠浒苔对共培养水体氨氮(NH3-N)、pH和溶解氧(DO)的影响显著(P0.05)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NH3-N在第12 d降到最低(0.016mg·L~(-1)),随后维持在相对稳定范围内; pH和DO随孔石莼和肠浒苔生物量的增加而升高,pH变化范围8.2~9.0,DO变化范围4.2~6.4 mg·L~(-1);共培养条件下两种大型海藻对蒙古裸腹溞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孔石莼共培养体系中,蒙古裸腹溞的平均生殖量、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世代周期T随孔石莼生物量的增加呈波动升高,当生物量为2.5 g·L~(-1)时均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平均寿命随孔石莼生物量的增加而减少;孔石莼共培养体系显著优于对照组单一蒙古裸腹溞培养效果(P0.05),而肠浒苔共培养体系与对照组相差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证明了孔石莼对共培养体系水质和养殖动物的有利作用,即共培养一定生物量(2.5~3.5 g·L~(-1))的孔石莼不但有利于培养水体中NH3-N、DO等水质净化,还可以促进蒙古裸腹溞的生长与繁殖,为蒙古裸腹溞规模化培养工艺优化与新模式构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晋南和银川地区盐水和超盐水体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1981—1984年在晋南和银川地区7个采样区,盐度0.5—286‰间采集222个水样,共见到浮游动物57种,其中轮虫32种,鳃足类14种,桡足类11种。根据出现率和平均密度,下列23种是区系的主要种或较主要种:褶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方尖削叶轮虫、月形腔轮虫、针簇多肢轮虫、爱德里亚狭甲轮虫、环顶巨腕轮虫、蒙古裸腹溞、直额裸腹溞、大型溞、一种象鼻溞、矩形尖额溞、盐水卤虫、亚洲后镖水溞、直刺北镖水溞、近邻剑水溞、短角异剑水溞、广布中剑水溞、等刺温剑水蚤和扁平小剑水溞。除了盐水卤虫外,无论盐水种和淡水种在这里出现的最高盐度均较其他作者记载的为高。文中讨论了盐水动物区系的相似性、内陆水各种浮游动物的耐盐性和盐度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丽尖额溞(Alona pulchella King,1853)是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区、埃塞俄比亚区以及新热带区的一种枝角类。据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卷的记载,在我国只分布于广东、福建、北京、陕西及西藏,而且并不常见,雄性特征也不明。1989年6月中、下旬,在武汉市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只曾用于培养本市东湖的水草而后閒弃室外的小水缸中,出现了美丽尖额溞的种群,而且有雌雄两性以及带卵鞍的个体,这在过去的文献中从未报道过。  相似文献   

8.
陈受忠 《四川动物》1994,13(1):167-170
尖额溞(Alona)是我国枝角类中种类最多的属。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卷中记载了15种。近几年来.国内又陆续发现了此属的新种、新亚种、新记录种和亚种十余个[2,3,4,5,6,7]。为便于使用,将我国已知的二十余种尖额溞一并编列新检索表并附注新增种类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9.
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对苏州工业园区湖泊和河流水体的浮游甲壳动物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度变化,探讨其分布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园区水体有枝角类6科12属24种,桡足类7科13属18种,其中短尾秀体溞、长额象鼻溞、汤匙华哲水蚤及近邻剑水蚤在不同水体中不同季节均为优势种.在湖泊水体和河流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且在夏、秋季分别具有2个峰值.枝角类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河流水体中均高于湖泊水体,两者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桡足类的平均密度在河流水体和湖泊水体间差异不显著,而平均生物量要显著高于湖泊水体.湖泊水体和河流水体在溶解氧、pH、透明度、总溶解固体、盐度、总磷、总氮及铵氮含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无论是湖泊水体还是河流水体,多数浮游甲壳动物的分布与水温、盐度、化学需氧量(CODMn)和总磷等指数呈正相关,只有枝角类中的溞属、船卵溞属种类的分布与水体溶解氧、pH值及透明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多刺裸腹溞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急性毒性实验和生命表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 DBP)对淡水枝角类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BP对多刺裸腹溞48 h LC50为9.68 mg·L-1;0.05~5000 μg·L-1的DBP对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总生殖率和净生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00 μg·L-1的DBP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溞的世代时间,提高了种群内禀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尖额溞属新检索表(甲壳纲:双甲目)陈受忠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尖额(Alona)是我国枝角类中种类最多的属。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卷中记载了15种 ̄[1]。近几年来,国内又陆续发现了此属的新种、新亚种、新记录种和亚种十余个 ̄[...  相似文献   

12.
蒙古裸腹溞与褶皱臂尾轮虫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实验室内将蒙古裸腹溞按0.06、0.10、0.30、0.60个·ml^-1的密度与褶皱臂尾轮虫(密度为0.3个·ml。)进行}昆合培养,同时按上述密度分别单种培养了蒙古裸腹溞和褶皱臂尾轮虫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与褶皱臂尾轮虫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当二者共存时,褶皱臂尾轮虫对蒙古裸腹溞种群产生压制作用,使蒙古裸腹溞在混合培养体系中以很低的密度存在,而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受蒙古裸腹溞影响不大.通过进一步的饥饿实验发现90%的褶皱臂尾轮虫经过144h饥饿后仍然存活,而经过120h饥饿后的蒙古裸腹溞100%死亡,褶皱臂尾轮虫耐饥饿能力较强是其在与蒙古裸腹溞竞争中获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发头裸腹溞卵和胚胎发育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观察了发头裸腹溞的卵和胚胎发育.结果表明,该种枝角类的卵是均等分裂的,并具有螺旋卵裂的特点。它的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其间可分若干小期。发头裸腹溞卵和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0、20、30C时发育所需时间分别为150、47和23.5小时。对该种溞的卵的形态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南漪湖沉积物(1~28 cm)中枝角类卵鞍密度的垂直变化.共鉴定出中华拟同形溞、盔形溞、蚤状溞、网纹溞、微型裸腹溞、象鼻溞、船卵溞、粗刺大尾溞和盘肠溞9种枝角类的卵鞍.大型溞属种类和小型枝角类卵鞍密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0和0~10.0 ind·g-1 DM.中华拟同形溞和网纹溞分别是南漪湖沉积物大型枝角类和小型枝角类的优势种.中华拟同形溞的卵鞍密度与1#采样点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3#采样点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3个采样点中(除2#采样点总氮外),网纹溞的卵鞍密度与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暗示,湖泊富营养化和鱼类捕食影响了南漪湖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探讨了当东湖养殖的鲢鳙密度进一步增大时,它们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间接作用,同时也讨论了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下种群能够延续的可能机制。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无视力的生物能通过化学物质的交流来感知环境中的捕食压力,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的鱼类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并没有显著影响,意味着微型裸腹溞有可能通过与该鱼类的长期共存而适应了这类物质。但是我们的结果与前人的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明显提高的总的后代数、平均怀卵量和内禀增长力;另外短的世代时间、小的初次繁殖时的体长和年龄有可能也是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压力下占优势的良好证据。  相似文献   

16.
猪场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中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周年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内猪场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中枝角类群落结构的组成和现存量的周年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枝角类22种,隶属5科10属,优势种7种,主要为蚤状溞(Daphnia pulex)、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和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枝角类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5.02 ind·L-1和11.14 mg·L-1;密度和生物量的最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4月,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枝角类的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呈现秋冬季高、夏春季低的规律。枝角类的种群特征指数和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 H、溶解氧、总氮、总磷和氨氮是影响该系统枝角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盐度对蒙古裸腹Sou种群内禀增长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报道了蒙古裸腹Sou(Moina mongolica)在20℃-33℃温度和5-40ppt盐度条件下和种群内禀增长率(rm),结果表明,20℃-30℃范围内蒙古裸腹Sourm随温度升高,超过30℃后继续升高,rm显著降低,在低盐度下蒙古裸腹Sou的种群增长能力相对较强,盐度为10ppt时rm最高,20-40ppt范围内Sou的rm差别不明显,本实验表明,25℃-30℃和10ppt分别是蒙古裸腹Sou种群增长较快的温度和盐度条件,在海水中长期培养对蒙古裸腹Sou的种群增长能力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种名细额溞(Oxyurella Dybowski et Grochowski,1894)隶属于甲壳纲双甲目盘肠溞科之盘肠溞亚科,是淡水枝角类中较小的一属鹾奔鱿质蔽窒∩伲灰酌?获。至今仅记载过4个种,即:瘦尾细额溞Oxyurella tenuicaudis(Sars,1862)、环纹细额溞O.singalensis(Daday,1898)、长尾细额溞O.longicaudis(Birge,1909)和林氏细额溞O.1indbergi Brehm,1953。对后一种尚有争议,认为可能是环纹细额溞的同物异名(Green1962)。另外,Brehm(1933)采自非洲Banfora湖的新种Alona gauthieri,R2óska(1952)、Fryer(1957)、Green(1862)等都认为…  相似文献   

19.
硫丹和狄氏剂对多刺裸腹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亚致死浓度的有机氯农药硫丹和狄氏剂对枝角类的急性、慢性和联合毒性作用,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硫丹和狄氏剂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48 h半效应浓度,应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的硫丹(0、52和208 μg/L)和狄氏剂(0、12和48μg/L)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硫丹及狄氏剂对多刺裸腹溞的48 h半效应浓度是834.9和185.8 μg/L.硫丹对多刺裸腹溞出生时的生命期望(e0)、世代时间(T)和净生殖率(R0)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对种群内禀增长率(rm)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狄氏剂仅对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硫丹与狄氏剂的交互作用对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硫丹浓度为0时相比,52和208μg/L的硫丹均使多刺裸腹溞的e0.和T显著缩短,R0显著降低;与狄氏剂浓度为0时相比,48μg/L的狄氏剂使多刺裸腹溞的rm显著升高.这说明硫丹与狄氏剂对多刺裸腹溞的联合作用形式是独立相加,没有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来自武汉南湖的远东裸腹溞和江苏太湖的微型裸腹溞为对象,在温度为(25±1)℃、食物条件为2×10~5cells·mL~(-1)斜生栅藻下,研究了两种裸腹溞的体长、成熟时间、存活率、寿命和产幼溞数等生活史参数。结果表明:两种裸腹溞的体长均随着龄数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远东裸腹溞的成熟时间(P=0.008)和首次产幼溞时间(P=0.022)均显著小于微型裸腹溞,而其成熟体长(P0.001)、寿命(P=0.003)和首次产幼溞数(P0.001)均显著大于微型裸腹溞;远东裸腹溞和微型裸腹溞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73和0.49 ind·d~(-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远东裸腹溞(r=0.659,P=0.008)和微型裸腹溞(r=0.649,P=0.009)的首次产幼溞数与成熟体长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江苏太湖的微型裸腹溞的成熟时间长,而武汉南湖的远东裸腹溞的生殖能力更强,这可能与两种裸腹溞的遗传结构及它们对环境适应等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