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填空题的编制填空题是一种古老的题型,在历史上的科举考试中,称为“帕经”,即把各种经典书籍中的某一部分抽出来,把其中的某一段落掩盖起来,让应试的人们把它填上。这种考试的题型,在当时使死记硬背蔚然成风。现在我们在使用这种题型时,虽然也用来考查记忆能力,但是在编制时应主要用来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如1987年高考的一道题:有一种斑蝶,体硬而昧臭,鸟类不食;另一种快蝶,体软而无臭,但因其酷似前者而免遭鸟类捕食。此种现象称为这是一道考查对“拟态”概念理解程度的题目。试题的编制采用了迷惑技巧,因为书中有这样的叙…  相似文献   

2.
"旁栏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旁栏思考”是高中新教材新增加的小栏目,虽然它不是必学内容,但教师如果适当地加以利用,无疑会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到积极明显的作用。试教中,我对全书48个“旁栏思考”逐一进行分析,积极进行尝试,取得较好效果。1 “旁栏思考”在设计教案与教学过程中的作用1.1 用新颖、趣味性强的“旁栏思考”导入新课 新教材许多章节的“旁栏思考”是针对本节有关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或某些现象提出疑问。用它来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绪论”中的“旁栏思考”:将一粒石子扔进水里,水面会出现…  相似文献   

3.
答 :教学中 ,我发现许多老师在讲“根”的形态分类时 ,只注意到了表面现象 ,而忽略了“根”形成的内在因素。例如 ,对“贮藏根”的分类 ,大致可分为两类 ,即肥大直根和块根。“肥大直根”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成 ,每株只能形成 1个 ,如萝卜、胡萝卜、甜菜等 ;而“块根”是由侧根或不定根发育而成 ,每株可以形成许多个 ,如甘薯、麦冬、大丽花等。几乎所有的老师在补充举例时 ,都把豆薯列为“块根”一类。我认为 :把豆薯根列为“块根”一类 ,是不妥当的 ,豆薯根应属“肥大直根”一类。我对豆薯的生长、繁殖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并向种豆薯的农民…  相似文献   

4.
吴久宏 《生物学通报》2009,44(11):32-34
近年来高考有关“基因工程”的题目中.以“酶切”为背景的试题出现较多,如2007广东卷第7题、2008江苏卷第32题、2008海南卷第26题、2008全国理综第4题等等。如何应对这类能力要求高、立意新的试题呢?  相似文献   

5.
李惠新 《生命世界》2010,(3):105-106
每次看足球赛,都会发现一些球队动作很花巧,停球、带球过人、正射、抽射、倒挂金钩……,但到最后的“临门一脚”总是不能成功,最后一切努力都白费了。高考复习也一样,无论你进行了几轮复习,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如果缺乏临门一脚的功夫,一切也都会事倍而功半!对每个高三学生来说,最后阶段的几次模拟考试适应性训练非常重要。如果命题教师命制的模拟试题针对性强,模拟考试更具实效,就会有助于学生练好“临门一脚”的功夫。如何把握模拟试题的命制质量,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安军 《生物学通报》2007,42(7):26-27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1册第3章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许多疑问,教师如果对这些内容的生化机理认识不够,往往不能准确解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生化》内容的学习,分析回答几个疑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大生物教师都在致力于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落实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使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教育心理学表明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由感知、思维、记忆及技能四种心理因素构成 ,对应于知识的摄取、理解、巩固及应用等基本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的各环节加以指导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是提高学生素质 ,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由之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 ,我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主要学法的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指导预习、鼓励自学在学生中 ,被动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课而…  相似文献   

8.
高考生物学试题的编制技术(二)─—思维与命题项伯衡(国家教委考试中心100039)十多年来,在高考生物学试卷里有不少优秀的试题。编制一道好的题目,命题人员往往要付出很艰辛的脑力劳动。试题的编制质量主要依赖于命题者的学术水平以及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  相似文献   

9.
夏涛 《生物学通报》2003,38(11):61-62
1 试题考点分布题号分值比例主要考点所属章节19 3 2 4%细胞器的功能第 1章2 0 3细胞成分第 1章2 13 2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矿质代谢与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联系第 2章2 2 3动物新陈代谢中能量代谢第 2章2 3 3 2 4%生物变异第 5章2 43伴性遗传第 5章3 9( 3 ) 2 2 8% CO2 与“温室效应”第 7章40 5影响生态系统的因子与生态平衡第 7章2 试题特点与考生答卷常见问题浅析2 .1 试题体现了“综合能力测试”考查学生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 从上表统计可见 ,今年“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学科考查的知识都落在学科主干知识——细胞、新…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教师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本文拟从学生心理出发,略抒浅见。一、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期待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情,就会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输血和血型”时,我先叫一学生讲述“白求恩大夫的故事”,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白求恩同志说:‘我是 O 型血,输我的。’白求恩的话里包含什么科学道理?”由于学生以前听或看白求恩的故事,都是从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的教学方法正在随着生物科学教育目的、任务的改变而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其智力和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还应该把生物科学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学目的和方法的改变,自然也要求考核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这种改革涉及到教学指导思想、题目的方向、试题的形式、题量及其分布、分数的分配等许多问题,但关键是指导思想.现在有些学校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有的还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为了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本刊将陆续选登部分有关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钧 《生物学通报》2006,41(10):33-34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存在许多“例外”问题,红细胞是典型的例子之一,许多学生由于不能正确掌握红细胞的有关知识,导致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忽视红细胞的一些“例外”特性造成失误。在高三生物学复习中教师应对“例外”问题构建知识网络,对知识的一般化与特  相似文献   

13.
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给自己一个准确而科学的心理定位,真正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探究性活动巾努力做学生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甚至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伙伴”,镇江市第三中学全国优秀教师金燕有一句诗意充盈的话语,它贴切地形容出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是你的引路人和旅伴。”  相似文献   

14.
按为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搞好2005年高考复习的教学,本刊除特邀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刘启宪老师撰写“高三生物学教学纲要”(第9期起连载),帮助教师以选修带必修,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外,又特邀湖北省教研室组织湖北地区部分教师精心编制了“2005年高考生物学备考试题”,共分7个部分,从本期起将连续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依兰 《生物学通报》2004,39(3):50-53
试题设计研究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高考生物学题目设计的理论研究对于提高生物学科高考命题的科学性,增强生物学试题的信度和效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为此,愿结合实例就题干、设问和考生答案之间表述上的逻辑关系,实验方案设计以及一般性结论类题目的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的初步认识.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师如何"活用"新教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全新的实验教材,如何把握课程精髓,设计教学活动?如何活用教材,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向课程的设计者转变?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真正实现教材功能的转变等,是许多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教师要“活用”教材,应该经历“适应教材→改进教材→整合运用教材”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试题是教学研究的资料之一。学习试题必然要分析、研究试题。一张试题中有出得好的题目,也有出得不够理想或是有缺欠的题目,有只要求背书就能找到答案的题目,也有是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培养他们获得多种能力的题目。只有学习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精神,包括基础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8.
捕虫趣谈     
孙锴 《生命世界》2006,(3):10-14
在我的孩提时代,昆虫就作为“伙伴”,作为“敌人”,作为“捣蛋鬼”闯进了我的生活……想来,自己采集昆虫已有许多个年头了。可是,如果你要问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昆虫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所查阅的英汉词典和英汉医学词汇中 ,apnea都被译为“呼吸暂停” ;不少专业书刊 ,也沿用此译法 ,我认为不够妥当。原文apnea中 ,没有“暂停”的意思。a 在希腊文中是表示“否定”的构词成分 ,汉语的意义是“不” ,或“无” ,或“缺”。pnea也是希腊字 ,意思是“呼吸”或“风”。所以 ,apnea应译为“无呼吸”或“呼吸停止”。Dorland医学词典对apnea的解释就是cessationofbreathing。两本德文词典 (Real和Pschyrembel)对该词的注解也都是Atemstillstand(呼吸停止 ) ,都没有“暂停”的意思。可见 ,把apnea译为“呼吸暂停” ,不符合原文…  相似文献   

20.
1“边想边说”策略记得一位校长说过:“我曾问我的学生,你们对我上的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是在解答不出黑板上的题目时,站在那儿发呆。”学生常常对攻克难题的过程存在误解,许多人认为答案是可以迅速、容易并毫无错误地获取,当情况不是这样时,学生就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失去信心,只能死记而不会思考。教师要把攻克难题的真相告诉学生,那就是:攻克难题通常都是迟缓、混乱的而很少是快捷、容易的。把这真相教给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向学生作示范。例题:分析图示生理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所示正在进行的过程是,进行该过程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