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柑桔原生质体辐射诱变筛选抗寒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161C/kg软X射线辐射“Page”桔柚(CitrusreticulataBlanco×C.grandisOsb.cv.Page)胚性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经-11℃低温选择后,将存活的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表明,“Page”桔柚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4128C/kg辐射剂量处理后几乎不能恢复分裂;2064C/kg辐射时分裂频率低,即使分裂也难以发育为胚状体;而1161C/kg辐射后,经-11℃低温处理仍有102%~169%的分裂频率,且部分细胞团能发育为胚状体。辐射的原生质体培养成胚状体后,经低温筛选,在改良的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萌发成为植株。再生植株中检测出2株的叶片原生质体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比对照低1.96℃和168℃。  相似文献   

2.
茴香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茴香幼茎或叶柄的愈伤组织转入附加6-BA和低浓度2,4-D的MS培养基以后,愈伤组织逐步由松软状转变成为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中的单个细胞或胚性细胞团。在含NAA和6-BA的培养基中,胚状体发育成熟,并再生小植株。茴香的胚状体主要以单细胞内起源方式发生。首先由胚状体单个原始细胞分裂形成2-细胞原胚,2-细胞原胚以三种方式进行分裂:1。T-形分裂;2.直线形分裂;3.田字形  相似文献   

3.
埃斯基红豆草下胚轴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埃斯基红豆幼苗的下胚轴切段在附加2,4-D0.5mg/L,KT1mg/L的MS中形成胚性愈伤组织。来自11-13个月龄、继代6-15天的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V-KM液体培养基中可持续分裂形成细胞团,培养10天时的分裂率和克隆率分别为65.88%和53.38%周后就可将将原生质体形成的小愈伤组织转于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在改良的B5液体培养基也可以分裂形成小愈伤组织,但分裂率低于V-KM。来自原  相似文献   

4.
EM-5游离大量的多变小冠花实生苗子叶原生质体。Kao的原生质体培养基使子叶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细胞团。MSD_4诱导多变小冠花原生质体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苗和植株的分化。MS-1诱导多变小冠花实生苗根、下胚轴和子叶愈伤组织的形成,胚状体、苗和值株的分化。根愈伤组织胚状体形成的频率(60%)高于子叶和下胚轴的(<23%)。组织切片的观察表明多变小冠花原生质体植株的再生通过胚状体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黄瓜胚性细胞悬浮培养及其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子叶原生质体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在液体培养中形成胚性悬浮细胞系,已继代两年,仍保持胚胎发生能力,不同的ABA和蔗糖浓度对胚状体的生长发育和同步化有明显影响。1mg/l的ABA和7-9%的蔗糖能显著地减少培养物的愈伤化,并同步地控制胚状体处于球形或球形后期,低浓度的蔗糖(1%)有利于胚状体的早期萌发,继代3-5天的胚性是浮细胞团酶解后,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DPDK,液滴或浅层培养,或褐藻酸钠包埋培养中活跃分裂,形成细胞团和球形胚,转至固体培养基上或将包埋培养物直接转入液体振荡培养,胚状体可不断增殖,胚状体在大量元素减半,不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上发育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6.
以茶树叶片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附加4mg·L-16-BA,2mg·L-1IAA.3mg·L-1GA3和0.2—0.3%活性碳诱导出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进一步形成小植株.切片观察表明.茶叶愈伤组织胚状体的发生,起源于愈伤组织表层及其内部的单个细胞和细胞团,胚状体发育顺序与合子胚大致相似.经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阶段.但发育过程中常有畸形胚出现.  相似文献   

7.
黄瓜胚性细胞悬浮培养及其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子叶原生质体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在液体培养中形成胚性悬浮细胞系,已继代两年,仍保持胚胎发生能力,不同的ABA和蔗糖浓度对胚状体的生长发育和同步化有明显影响。1mg/l的ABA和7-9%的蔗糖能显著地减少培养物的愈伤化,并同步地控制胚状体处于球形或球形后期,低浓度的蔗糖(1%)有利于胚状体的早期萌发,继代3-5天的胚性是浮细胞团酶解后,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DPDK,液滴或浅层培养,或褐藻酸钠包埋培养中活跃分裂,形成细胞团和球形胚,转至固体培养基上或将包埋培养物直接转入液体振荡培养,胚状体可不断增殖,胚状体在大量元素减半,不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上发育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8.
从未授粉烟草子房诱导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学和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未授粉的子房培养出的单培体植株来自两条途径:1.来自大孢子,直接进行多次分裂,经胚状体各阶段,发育形成;2.来自成熟卵细胞,经胚状体各阶段发育而成。此外,从上述途径产生的芽的基部和顶端形成愈伤组织,在同样培养基上分化形成胚状体,最后发育成植株。外源激素对未授粉子房高频率地诱导形成胚状体足必需的,而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以及进一步分化成植株并非必需。培养基中增加维生素 B_1,B_6,烟酸,叶酸和肌醇等的使用量时,未授粉离体子房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的频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胶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经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在含0.5-1.5mg/1 2,4-D的MS培养基上培养40-50天后可形成体细胞胚,2,4-D的浓度在1 mg/1时诱导频率最高,可达45%。体细胞胚在无激素的MS琼脂培养基中即可形成完整植株。通过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的组织学观察发现,在胚状体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淀粉粒呈一动态变化,推测胚状体邻近的愈伤组织细胞在胚状体发育提供营养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利用根癌农杆菌改建的Ti质粒对胶烟草原生质体进行遗传转化,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筛选得到基因4的转化细胞克隆。电泳法证明T-DNA胭脂碱合成酶基因在转化细胞内表达。  相似文献   

10.
百脉根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脉根无菌苗幼茎在含2.0mg/L-,2,4-D,0.1mg/L2-ip的MS培养基上诱导和继代培养愈伤组织。选取绿色松散颗粒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在调整珠KM8P,V-KM,MS和SH培养基上「含300mg/L,CH,2%CW,2%蔗糖,6%葡萄糖,2.0mg/L,2,4-D,0.5mgg/L,BA,5mmol/L MES」,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均能分裂,并形成小愈伤组织,但以KM80为  相似文献   

11.
陆地棉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制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陆地棉栽培品种“鲁棉6号”下胚轴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制备并培养原生质体。采用继代培养7 ̄9d、活力旺盛的胚性愈伤组织,在1%纤维素酶、1%果胶酶、0.7mmol/L KH2PO4、2.5mmol/L Ca^2+、0.5mol/L甘露醇、pH5.8、30℃的条件下,具活力的原生质体得率最高。经分离纯化后,原生质体在含有0.45mol/L葡萄糖的K3无机盐、NT有机物并附加0.1mg/L,2,4-  相似文献   

12.
柑桔种间体配融合及培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户”文旦(柚)(Citrusgrandis)Osbeck的四分体经酶解,分离出原生质体。PEG(聚乙二醇)诱导这类原生质体与二倍体“伏令夏”甜橙(C.sinensis)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培养于BH3/EME培养基中。2天后,观察到花粉管生长现象。不同处理的结果显示,这一现象来源于异核体细胞。这种具花粉管生长的细胞可进一步分裂,形成多细胞团及球形和心形胚状体。对再生的胚状体进行染色体数检查,证明13.1%的胚状体为三倍体,2n=3x=27。而起始悬浮细胞系为二倍体,检查的392个细胞,未发现有染色体倍性变异。  相似文献   

13.
离体培养黑麦花药,单核花粉可以通过不等分裂和均等分裂由营养性质的核发育成花粉胚状体或愈伤组织,并且最后形成了单倍体植株。接种前对穗子进行适当的低温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胚状体和愈伤组织的生成率。根据多核和多细胞花粉的败育情况,认为新壁的形成和花粉外壁的适时破裂是已经启动分裂的小孢子能否发育成胚状体和愈伤组织的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云南疣粒野生稻的成熟种子经55℃温度处理3d打破休眠后,在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挑选胚性愈伤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经3个月的继代培养,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悬浮细胞经酶解、去壁后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固体包埋后添加液体培养基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调节培养体系的渗透压,获得小愈伤组织;经增殖后在分化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状体,成功得到疣粒野生稻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枸杞原生质体培养及高效成株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枸杞髓部组织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并由此愈伤组织建立起稳定的细胞悬浮系,从悬浮细胞游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KM培养基(1.5mg/L 6-BA,0.5mg/L NAA和0.5mg/L2,4-D)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3-4d后出现第一次分裂,第7d统计分裂频率为50.3%,15d左右可形成细胞团,3-4周后形成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植板率为1.25%,将细胞团转移到液体分化培养基(MS+6-BA 1.5mg/L 2,4-D 0.2mg/L)8-10d可形成大量胚状体,及时将胚性愈伤组织块转移到固体分化培养基上(MS 6-BA 0.2mg/L)可形成大量绿芽,分化率54.17%。绿芽在生根培养基(MS+NAA 0.2mg/L)可形成完整植株,移栽后成活良好。  相似文献   

16.
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已继代培养三年零六个月共30多代的鳞芽愈伤组织,目前仍有分化能力。通过愈伤组织形态细胞学的观察,发现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形成小鳞茎的途径有二:一是由特化了的愈伤组织表皮细胞。经多次分裂发育成不定芽而形成小鳞茎;二是由愈伤组织表层或内层特化了的胚性细胞,经多次分裂发育成胚状体而形成小鳞茎。不定芽和胚状体的形态发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党参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参下胚轴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附加1.2mg/L2,4-D,0.2mg/L NAA,0.2mg/L BAP和0.1mg/L ZT的MS,C81V,DPD及KM8p培养基中进行液体体层培养。在KM8p中获得了最高的分裂频率。葡萄糖作渗透剂优于甘露醇,两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在合适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培养3天出现第1次分裂,4周内形成大细胞团,培养6周后形成0.5-1.0mm大小的小愈伤组织。在附加2%蔗糖  相似文献   

18.
硬粒小麦单倍体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玉米(Zea maysL.)建立的单倍性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4 个月后置于含2.0 m g/L2,4-D、3% 蔗糖、200 m g/L水解酪蛋白、146 m g/L谷氨酰胺和300 m g/L天冬氨酸的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4 个月后形成了生长迅速、由大小不同(0.5 ~5 m m )的愈伤组织块组成的愈伤组织悬浮系。酶解试验表明,2.0% 纤维素酶RS和0.5% 的离析酶效果最好,而液体悬浮培养物和固体培养的愈伤组织(在酶解时用锋利的解剖刀片切成1 m m 左右的小块)都能释放出大量原生质体,但悬浮培养物释放出的原生质体状态较好,胞质更浓厚,用KM8p 培养基以琼脂糖包埋培养方式培养时分裂频率可达5% 左右。由原生质体再生的小愈伤组织经增殖、筛选后可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将其转移至分化培养基Ⅰ(0.2 m g/L 2,4-D、1.0 m g/L BAP、0.1 m g/LNAA、3% 蔗糖、200 m g/L 水解酪蛋白、146 m g/L谷氨酰胺和300 m g/L天冬氨酸的MS固体培养基)和Ⅱ(不含2,4-D,其它成分同Ⅰ)上进行分步分化培养可再生出完整植株,分化频率约为20%  相似文献   

19.
大叶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叶紫花苜蓿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生长快速,易于分散。继代第12d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得率为6.5×107/g鲜重。原生质体培养基为SH基本培养基,含有1.0mg/L2,4-0、0.5mg/LBA、2.0g/LCH、2%蔗糖、6%葡萄糖、5mmol/LMES,培养密度为1.0×105/mL。培养至第12d时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植板率为3.7%。由原生质体形成的小愈伤组织在含2.0mg/L2,4-D的MS固体培养基上大量增殖。增殖的愈伤组织转移至2.0mg/L2-ip+0.1mg/LNAA的B5培养基上,形成体细胞胚并发育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0.
从发根农杆菌A4转化的荒漠植物—璐驼刺毛状根愈伤组织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的结果表明,酶解新转代7~10d的淡黄色松软愈伤组织,可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附加有1.5mg.L-1 2,4.D、0.2mg.L-1 6.BA、0.3m01.L-1甘露醇、2%(W/V)蔗糖和500mg·L-1水解酪蛋白的DPD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可持续分裂。培养基的最适渗透压为(450±3)mOsm·kg-1,原生质体的最适植板密度为4×10^5个.mL-1。制备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以低温(4℃)预处理后,原生质体的产率和分裂频率均提高,分裂频率最高可达50%。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在附加1-2mg.L-1 6-BA(或KT)和0.2mg·L-1N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后,可以分化并获得再生植株。纸电泳检测表明,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和分化植株仍然含有毛状根转化系的特异产物——冠瘿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