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酸靶序列的体外选择和扩增技术王成济(第四军医大学生化教研室,西安710032)关键词寡聚核苷酸,体外选择,PCR基因表达的转录水平调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因的顺式调控元件(cis-actingelements)与反式调节因子(trans-acting...  相似文献   

2.
邵宏波 《生命科学》1994,6(4):19-23
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核因子作用邵宏波(四平师范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四平136000)1引言真核生物的转录启始是由顺式作用的DNA基序(ets-actingDNAmotif)与反式作用的蛋白质因子(trans-actinznroteinfactor)...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表明, 用羟基脲诱导人红白血病细胞(HELcell)后, 能促进成年型β珠蛋白基因表达, 使HEL细胞趋向终末分化。本文试图进一步揭示羟基脲诱导HEL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GMSA 与Western 印迹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羟基脲诱导HEL 细胞时间延长, 细胞核内的GATA1 转录因子的含量增加, 它与β珠蛋白基因5'旁侧DNA 序列内一个正调控序列(PCR:- 223~- 194 bp) 以及人工合成的GATADNA 序列结合能力增加; 与此相反,细胞核内的GATA2 转录因子的含量下降, 它与GATADNA 序列结合能力也下降。此外, 还检测到在羟基脲诱导HEL细胞后, 核内与YY1 类似的一个转录因子含量也迅速下降。实验结果表明GATA2 可能在红系细胞早期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而GATA1 则在红系细胞终末分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推测类似YY1 的一个转录因子可能具有抑制HEL细胞趋向终末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曹雪松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1):60-63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过程十分复杂,许多蛋白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酵母中对RNA聚合酶Ⅱ转录活性的调控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1)阻遏物的直接抑制作用;(2)阻遏物的间接抑制作用;(3)激活物的直接活化作用;(4)激活物的亚细胞定位调节作用。本文拟就近来酵母中RNA聚合酶Ⅱ转录活性的上述4种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阻遏蛋白的直接抑制作用1.1半乳糖代谢作用的调控 目前对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利用半乳糖(包括摄取、转运、代谢等)的过程以及相关酶基…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肠杆菌克隆在原核生物中有活性的油菜基因启动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室构建的基因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4直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Migula)CastelanietChalmers)中分离油菜(BrasicanapusL.)基因启动子片段,获得卡那霉素抗性重组子33个。对重组子pRP10做了进一步鉴定:Southern杂交表明RP10片段来自油菜基因组,并与基因组中的另一些序列具有同源性;RP10片段5′端区域的缺失可使卡那霉素抗性水平从100mg/L降至25mg/L,说明缺失的序列可能影响基因转录效率;序列分析发现RP10片段内存在几个真核基因启动子的保守序列;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mithetTownsend)Conn)转化法将RP10GUS基因转入油菜,组织化学分析显示RP10在愈伤组织中可以启动融合的GUS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根据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保守域设计简并引物,应用NestPCR和PCR96孔板筛库技术分离到亚洲棉(GosypiumarboreumL.)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的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全长1280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42个氨基酸残基,推断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9kD,推测的氨基酸顺序与拟南芥和青蒿的FPP合酶序列同源性为789%和807%。应用RTPCR定量分析fps1基因在“苏棉6号”(G.hirsutumL.cv.“Sumian6”)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发现从胚珠开始形成种子(开花后20d)至种子成熟(开花后40d),fps1mRNA转录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在种子发育早期,开花后20d至27dfps1基因保持相对稳定的表达水平;但从开花后27d到种子成熟,fps1mRNA的转录水平迅速增高,此期倍半萜棉毒素在种子中的积累亦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完全风干成熟的种子中倍半萜棉毒素的含量可达13mg/g。推测fps1基因在转录水平参与种子中倍半萜类物质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邱建民  赵昱 《Acta Botanica Sinica》1998,40(11):1035-1039
从架棚(CeratostigmaminusStapfexPrain)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4个酚类化合物。经波谱技术,特别是2DNMR技术鉴定,其中化合物plumbocatechinsA(1)和B(2)为新化合物。其他12个化合物被分别鉴定为plumbolactoneA(3)、plumbabicacid(4)、isoshinanolone(5)、episoshinanolone(6)、Ntranscafeoyltyramine、Ntransferuloyltyramine、apocynin、vanilicacid、syringicacid、galocatechin、(+)catechin和1,2,6triOgaloylglucose。  相似文献   

8.
新书介绍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s)J .Locker编著 ,2 0 0 1年BIOSScientificPublishersLimited出版 ,336页。本书着重于基本机制和在真核细胞中调控转录的因子。检查了调节基因表达的调控系统 ,以及整个哺乳动物生物体局部调节基因表达的更多的特殊系统。内容有 :RNA聚合酶II转录机制 ;转录的染色质结构和调节 ;转录因子的DNA结合 ;细胞周期转录调节 ;胞外信号转录调节 ;早期淋巴细胞发育的转录调节 ;核受体激素和代谢的转录整合 ;神经转录因子等等。《钙信号》(Ca…  相似文献   

9.
对江西修水清水岩乡东岭剖面和乐平沿沟剖面的再研究表明,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在东岭剖面首现于大冶组的最低层位,生物地层界线与岩石地层界线一致,仅比事件地层界线高5-6cm。沿沟剖面Hindeodusparvus带厚仅36cm,其首现与岩石地层界线也一致。张克信等提出的H.latidentatus→H.parvus→H.turgidus→I.isarcica的演化谱系需作进一步修正。依据华南的资料,本文第一作者提出新的演化谱系:H.latidentatus→H.parvus→I.staeschei→I.isarcica。H.turgidus并不在此演化系列中,它属Hindeodus的另一分枝。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应区分出浮游相与浅水相。在浮游相,牙形刺序列为:(1)ClarkinachangxingensisC.deflecta带,(2)C.carinata带,(3)C.planata带。在浅水相,牙形刺序列为:(1)H.latidentatus带,(2)H.parvus带,(3)I.staeschei带,(4)I.isarcica带,(5)H.postparvus带  相似文献   

10.
抗σ因子     
T4噬菌体的AsiA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σ70 因子 ,因而称为抗σ70 因子 ,调节T4噬菌体早期基因的转录。细菌中的FlgM ,是抗σ2 8因子在细菌鞭毛形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FlgM比较特殊 ,天然形式是未折叠的。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SpoIIAB可抑制芽孢形成过程的专一性σ因子σF 和σG。该菌中的另一个抗σ因子是RsbW可以抑制应急反应中基因转录所需的σB 因子。此外 ,在真细菌类中 ,发现一类新的具内膜接合特性的抗σ因子 ,调控着具有胞外功能蛋白的基因表达 ,因而被分作抗σ因子的细胞外因子 …  相似文献   

11.
青蒿转杜松烯合成酶基因发根系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将已克隆的棉花杜松烯合成酶的cDNA(cadC14)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构建含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的杜松烯合成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C14。用含pBIC14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15834感染青蒿(ArtemisiaannuaL.)叶片并诱导发根,共建立121个生长迅速的发根系。经浓度为20mg/L的Kan筛选,获得12个抗Kan阳性根系。PCR和Southernbloting分析表明,外源杜松烯合成酶基因已整合到青蒿基因组中,其转基因频率为3%。RTPCR分析表明,外源杜松烯合成酶基因在C37根系中,在转录水平上已有表达。  相似文献   

12.
痢疾福氏2a asd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大肠杆菌(E.coli)K12asd基因两侧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用全菌PCR扩增了福氏2a T32株的asd基因及其两侧序列。对PCR产物的初步结果表明,在asd基因两端存在BamH I位点。为了防止由PCR扩增带来的差错,我们又从福氏2a T32株染色体中克隆了全长的asd基因。序列分析了结果表明,福氏2aT32株asd基因的序列与E.coli K12的完全一致,全长1680bp,其两侧  相似文献   

13.
毛晓华  丁蕾 《微生物学报》2000,40(2):121-125
FruA是粘细菌(Myxococcus xanthus)发育所必需的转录因子,影响着一系列发育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带组氨酸标记的FruA,并用镍离子层析进行快速分离纯化。凝胶阻滞试验提示FruA对靶基因的调控可能需要其它因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c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及其家族与转录调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cAMP-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CREB)经磷酸化激活后,可参与cAMP诱导的多种靶基因的转录调控。新近研究表明,CREB的转录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CREB结合蛋白(CREB-bindingprotein,CBP)实现的。在神经系统中,CREB可能介导神经递质诱导的基因表达,并能通过放大神经营养因子的信号,参与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存活等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5.
环状芽孢杆菌C-2几丁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状芽孢杆菌(Baciluscirculans)C2总DNA经PstI部分酶切后分离2~10kb的片段,插入质粒pUC19的PstI位点,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利用几丁质平板从约8000个重组子中筛选到一个几丁酶基因阳性克隆(命名为pCHT1)。用12种限制酶对重组质粒进行的酶切分析表明,重组质粒中的插入片段长30kb,其中各有一个KpnI,SacI和SspI位点。把该克隆片段反向插入pUC19的PstI位点所得到的重组子同样具有几丁酶基因表达活性,说明此片段含有一个完整的几丁酶基因,其自身的启动子能被大肠杆菌转录系统所识别。Southern杂交证实了该片段来自于B.circulansC2基因组,且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它不能与来自于其它7株几丁酶产生菌的总DNA杂交。  相似文献   

16.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FM  Wen ZB  He XF  Li JC  He SL 《生理学报》1999,51(3):291-296
本实验观察了基础培养条件和凝血酶刺激条件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及其信号传递途径。结果显示,基础条件下,A23187(4bromocalciumionophore)和佛波醇脂(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能明显提高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而三氟吡啦嗪(trifluoperazine,TFP)和1(5异喹啉磺胺)3甲基哌嗪[1(5isoquinolinylsulfonyl)3methylpiperazine,H7]则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凝血酶能明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组织因子活性;当凝血酶与TFP或H7联合应用时,凝血酶的刺激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实验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基础培养条件下能表达组织因子,凝血酶能刺激它表达组织因子活性。Ca2+/钙调素和PKC途径参与了在基础条件以及凝血酶刺激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巨大芽孢杆菌(Bacilusmegaterium)AS1.127的淀粉酶基因的全碱基序列已被测定。结构基因由1982bp的单一开读框架组成。由DNA序列推测出的前体酶蛋白由659个氨基酸组成,N端3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成熟酶分子由62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68676kD。该淀粉酶属糖化型α淀粉酶。并与枯草杆菌(B.subtilis)168产生的糖化型α淀粉酶之间有833%的同源性。分析发现两种菌产生的酶分子的N端3/4的同源性为904%,而C端1/4的同源性只有70%。序列排比结果说明在淀粉酶基因的趋异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和遗传重组都曾起过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能产生降解木质素的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 和锰过氧化物酶( MnP)同工酶。为研究LIP基因的转录调控机理, 对LIP基因( GLG3 和GLG6) 的5′端上游序列进行亚克隆, 获得6 个亚克隆DNA 片段, 然后应用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筛选能与菌体蛋白质专一性结合的DNA片段。结果表明: LIP基因GLG6 的5′端上游有一个约670 bp 的DNA 片段能与总蛋白质组分专一性结合, 其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可能含有蛋白质结合的序列特征。研究结果初步显示, 黄孢原毛平革菌可能存在有与LIP基因上游某些顺式调控元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调控着LIP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发现的北碚天台山、华蓥天池、合川三汇坝等哺乳动物化石群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15个化石群的资料,应用动物生存时代几率、断代动物、动物绝灭率的分析和年代学数据的比较等方法,判断了各动物群的时代,划分出四川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5个演化阶段(3个动物群含4个亚群):早更新世的Ailuropodamicrota动物群;中晚更新世的RhinocerossinensisMegatapirusaugustus动物群,包括A.mdanoleucafovealisHyaenasinensis亚群(Q2)和A.m.baconiCrocutaultima亚群(Q3);全新世的A.m.melanoleucaDomestic动物群,包括R.sondaicusSusdomestica亚群(Q4中后期)和田野城镇(FieldTown)亚群  相似文献   

20.
酵母PHO85结合蛋白PAP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酵母调探因了PHO85是一个依赖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的蛋白酶(CDK),参与对细胞周期和酸性磷酸酯酶基因表达的调控。冯PHO85为靶分子,利用酵母的染色体基因文库中克隆到了一个新的与PHO85相结合的蛋白因子的基因,利用酵母双杂交(two-hybrid)系统从酵母的染色体基因文加中克隆到了一个新的与PHO85相结合的蛋白因子的基因,将此蛋白质命名为PAP1(PHO85associ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