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HDAR细胞胚胎学研究─—不定胚的发生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HDAR胚胎发育过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水稻HDAR中有2.72%(17/434)的不定胚发生和发育,其不定胚起源于胚珠内的球心细胞,不定胚起始细胞启动分裂时,胚囊发育至2核或4核时期,8核胚囊时期胚珠内已形成多细胞不定胚结构,随后不定胚细胞不断分裂并逐渐挤进胚囊,开花传粉后,不定胚利用胚乳提供的营养可以继续发育和分化,不定胚可以和合子胚一起发育,有时合子胚败育,不定胚继续发育并分化。讨论了水  相似文献   

2.
多胚水稻品系APⅣ不同类型胚囊的受精及其胚胎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MA半薄切片技术对APⅣ不同类型水稻胚囊的受精及其胚胎发育的研究表明,APⅣ中5-2-1型胚囊的3个卵细胞在少数情况下都可受精并发育形成3个胚;但多数情况中只有1个或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成1个胚或2个胚。6-2-0型和5-3-0型胚囊多个卵受精频率都很低。由此证明APⅣ多胚是来自如5-2-1型胚囊的多卵卵器胚囊多个卵细胞都受精的结果,其中3胚来自3个卵细胞受精发育,2胚来自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  相似文献   

3.
水稻胚囊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是代谢中的重要能源,又是体内多种物质的前体。淀粉是糖的一种贮备形式,调节着体内糖代谢的动态平衡。了解胚囊发育过程中淀粉与多糖的分布变化将有助于探讨生殖生理学中的某些机理问题。有关水稻胆囊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分布变化的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观察了水稻胚囊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分布变化,以了解其与雌配子体发育的关系。这对研究胚囊发育过程中营养来源和雌配子体四种细胞的功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同源四倍体水稻受精与胚胎形成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具有“组织与细胞CT”的功能,可以对整体组织进行扫描并构建三维结构。在水稻胚囊发育研究上建立的整体染色透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辅助D IC法,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广陆矮4号-4x和L202-4x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描述授粉后不同时段胚囊发育的特点,发现同源四倍体水稻受精、胚胎和胚乳发育过程及特点与正常的二倍体水稻的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发育时段中存在无胚、无胚乳胚囊、胚乳吞噬胚、胚胎发育停滞、胚囊退化等异常。2份材料的异常情况存在差异。这些异常均可能导致结实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HDAR胚胎发育过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水稻HDAR中有2.72%(17/434)的不定胚发生和发育。其不定胚起源于胚珠内的珠心细胞。不定胚起始细胞启动分裂时,胚囊发育至2核或4核时期,8核胚囊时期,胚珠内已形成多细胞不定胚结构。随后不定胚细胞不断分裂并逐渐挤进胚囊。开花传粉后,不定胚利用胚乳提供的营养可以继续发育和分化。不定胚可以和合子胚一起发育,有时合子胚败育,不定胚继续发育并分化。讨论了水稻HDAR中不定胚的发生,及其发生远早于合子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改进的整体染色透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CLSM),对同源四倍体水稻PDER-2B-4x胚囊的形成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发现其胚囊的形成发育过程与二倍体的一致,可以清楚地划分为8个发育时期,即孢原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功能大孢子形成期、单核胚囊形成期、胚囊有丝分裂期、八核胚囊发育期和成熟胚囊期。除正常发育的过程外,大孢子发育的各个过程均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包括:细胞退化、核位置异常、核数目异常和细胞分化异常等。这些异常可能最终导致多种结构异常成熟胚囊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水稻MIV(双-3、籼稻)传粉后可以有多个花粉管同时进入胚囊.大多数胚囊的合子发育为一个正常的胚,但是有少数合子胚发生裂生并分化形成双胚芽和一胚根.有些胚囊的助细胞和卵细胞同时受精后,分别发育为助细胞胚和合子胚;有些胚囊中的反足细胞团可直接发育为胚.可见“双-3”水稻除有正常合子胚外还存在助细胞胚和反足细胞匹的多胚现象.  相似文献   

8.
水稻未传粉子房培养初期,绝大部分胚囊仍继续体内的配子体途径发育,但在离体与培养条件下,少数胚囊表现出种种异常现象:如胚囊丧失正常极性;分裂频率与分裂次数错乱;胚囊中细胞位置排列的异常等。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起因和发育前途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叶秀,陈泽濂,黎垣庆   水稻MIV(双-3、籼稻)传粉后可以有多个花粉管同时进入胚囊.大多数胚囊的合子发育为一个正常的胚,但是有少数合子胚发生裂生并分化形成双胚芽和一胚根.有些胚囊的助细胞和卵细胞同时受精后,分别发育为助细胞胚和合子胚;有些胚囊中的反足细胞团可直接发育为胚.可见“双-3”水稻除有正常合子胚外还存在助细胞胚和反足细胞匹的多胚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水稻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Oryza sativa L.)功能大孢子形成开始至胚囊成熟期间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稻胚囊壁是在原有功能大孢子壁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周围退化珠心细胞留下的壁相叠合,使壁加厚。功能大孢子近合点端壁存在胞间连丝,其中个别胞间连丝可保留到八核胚囊。胚囊壁上内突最早于四核胚囊近珠孔端发生。八核胚囊形成后,内突的发育在胚囊不同的细胞中表现不同,其中以中央细胞最具特点,表现为先在中央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近珠孔端和近合点端两个区域的胚囊壁上形成,以后近珠孔端胚囊壁上的内突大量增加,而近合点端的却增加不明显,中部胚囊壁上的内突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到胚囊成熟时,近珠孔端胚囊壁上内突的分布密度最大,中部次之,近合点端的最小,三个区域上内突的形态各异。反足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胚囊壁上内突的形成时间较早,但以后的发育却相对缓慢,数量增加不明显。2个助细胞交界处胚囊壁上的丝状器在胚囊未明显膨大时已形成。卵细胞除在与助细胞交界处的壁外,其它部位不形成明显的内突结构。  相似文献   

11.
对水稻(OryzasativaL.)早发生胚PDER(pre-developedembryoofrice)品系的特点和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PDER是二倍体植物2n=24,约有50%胚囊的卵细胞未经受精能自行发育形成胚,成熟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速度较常规正常水稻快。PDER的大孢子母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未减数的胚囊,即无融合生殖中的二倍体孢子生殖类型。在胚囊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有如下几个特点:(1)孢原细胞至大孢子母细胞分裂前的过渡期持续时间较长,孢原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的细胞质比周围的珠心细胞质稀淡。(2)大孢子母细胞经二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直线排列的三个细胞(三分体),珠孔端的两个解体,合点端的一个发育为功能细胞,有少数胚囊的三个细胞全部解体形成败育胚囊。(3)功能细胞经三次连续核分裂形成具八核七个细胞的成熟胚囊,它的结构与常规正常水稻基本相同,但助细胞呈长形而没有回抱着卵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胚珠发育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胚珠作为胚囊的携带者,在植物的生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胚珠是种子的前身,它在受精后发育成种子。近年来通过诱变已创造出一些胚珠和胚囊发育异常的突变体,如sin1,bel,ovm2,ovm3。这几个突变体的表现型不但是珠被发育异常,而且胚囊不能形成或发育异常,最终结果是雌性不育。同时,已分别从蝶兰和矮牵牛的胚珠中分离出一批胚珠发育特异的基因,其中有关MADSBox基因在胚珠形成和发育中的作用研究得比较清楚,基因转化工作证实胚珠的分化和形成受一类新的MADSBox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雌性不育材料FS-1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对FS-1及其亲本藤坂5号幼穗发育中期的胚囊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亲本的胚囊都能正常发育分化,成为功能健全的雌配子体,而FS-1的胚囊却普遍发生败育,在胚囊原来的区域充满了胚囊残迹和解体的珠心细胞.(2)败育基本上发生在功能大孢子发生期,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和珠孔端的三个大孢子都发生解体,实验中未发现二核、四核或八核的败育胚囊,我们初步认为,FS-1胚囊败育发生在功能大孢子发生期.  相似文献   

14.
水稻雌性不育材料FS-1胚囊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雌性不育材料FS-1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对FS-1及其亲本藤坂5号幼穗发育中期的胚囊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亲本的胚囊都能正常发育分化,成为功能健全的雌配子体,而FS-1的胚囊却普通发生败育,在胚囊原来的区域充满了胚囊残迹和解体的珠心细胞。(2)败育基本上发生在功能大孢子发生期,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和珠孔端的三个大孢子都发生解体,实验中未发现二核,四核或八核的败育胚囊,我们初步认为,FS-1胚囊败育发生在功能大孢发生期。  相似文献   

15.
通过GMA半薄切片技术对APⅣ不同类型水稻(Oryza sativa L.)胚囊的受精及其胚胎发育的研究表明,APⅣ中5-2-l型胚囊的3个卵细胞在少数情况下都可受精并发育形成3个胚;但多数情况只有 1个或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成1个胚或2个胚。6-2-0型和5-3-0型胚囊多个卵受精频率都很低。由此证明APIV多胚是来自如5-2-1型胚囊的多卵卵器胚囊多个卵细胞都受精的结果,其中3胚来自3个卵细胞受精发育,2胚来自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双套结构胚囊受精最为复杂,多数情况是受精不正常,只有少数子房大、小胚囊中的卵细胞都能正常受精。大胚囊中的卵细胞受精发育可能是形成所谓中位胚(远离珠孔端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水稻胚囊发育过程中微管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水稻(Oryza sativa L.)胚囊发育过程中微管变化的研究表明,微管在胚囊发育的不同阶段变化多样。在大孢子母细胞阶段微管分布主要呈辐射状,部分纵向排列。二分体和功能大孢子具类似的微管分布,而在单核胚囊微管主要是随机分布,部分呈辐射状。两核和四核胚囊的微管组成和分布非常相似,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周围。而八核胚囊的微管分布较为复杂,胚囊中的细胞做管分布各异,在卵细胞中呈随机分布,在助细胞中大多数呈纵向分布,而在中央细胞中呈横向分布,微管在反足细胞中非常分散,细胞质中有少量纵向排列的微管。  相似文献   

17.
问:胚乳的起源都相同吗?答:种子的胚乳来源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种子的胚乳是由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或两个极核)受精后发育形成的,是三倍体的组织,如小麦、水稻、玉米等;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胚和胚乳的发育,胚囊体积不断扩大,以致胚囊外的...  相似文献   

18.
草地早熟禾胚胎学研究 Ⅲ.多胚囊及多胚现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报道了草地早熟禾中多胚囊的起源、发育和结构。在1个胚珠中,大孢子母细胞周围可以有一到多个起源于珠心细胞的胚囊原始细胞,并可以发育成为多胚囊,其中具有两个胚囊的可以发育成为成熟胚囊。起源于珠心的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的发育属于山柳菊型。两个成熟胚囊中,都可以形成胚和胚乳,因而形成了具假多胚的种子。位于中部的胚来源于珠心还囊,属于无融合生殖形成的胚。两个以上的多胚囊不能形成成熟胚囊。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多花地宝兰(Geodorum recurvum)胚胎发育的系统分类学意义,采用石蜡制片法对多花地宝兰胚囊和胚的发育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在开花前,多花地宝兰胚珠原基发育缓慢,开花授粉后胚珠原基快速发育成"树状二杈分枝结构",随后在"分枝结构"末端形成孢原细胞,开始胚囊发育。多花地宝兰的胚囊发育属于单孢蓼型胚囊,胚珠具有双层珠被。孢原细胞形成后,经过细胞膨大延长发育形成胚囊母细胞,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线性四分体,在珠孔端形成1个功能大孢子,功能大孢子经过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多花地宝兰的胚发育具有藜型和紫苑型两种方式。双受精完成后,多花地宝兰合子进行一次橫裂后形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形成细胞团,细胞团中的细胞向不同方向膨大延长形成多个胚柄细胞;顶细胞有两种分裂方式,一种是横裂形成藜型胚,一种是纵裂形成紫苑型胚。因此,推测多花地宝兰在兰科植物系统分类学上属于较为原始种。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中央细胞发育期间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受精前胚囊中央细胞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八核胚囊形成后很快就进行细胞化形成7个细胞,其中刚形成的中央细胞由1个大液泡、2个极核(珠孔端和合点端各1个)和一些含有丰富细胞器的胞质组成。中央细胞以后的发育主要是极核的发育和极核周围胞质的变化。极核发育经历以下过程:a.2个核都膨大呈“椭圆”形。核周围胞质呈不对称分布。b.2个核分别向胚囊中央移动并相互靠近。之后2个极核调整排列方式,由纵排(即与胚囊纵轴平行)变成横排。此时期有细胞质“桥”联结珠孔端卵器、2个极核和合点端反足细胞器。c.横排的极核移向卵器,并排列于卵细胞之上。此时胚囊未明显膨大,但极核相靠近的两边核膜有许多处已形成“融合桥”,核周围的胞质也起较大的变化,如质体内淀粉消失和光面内质网增加等。极核进一步发育直至胚囊成熟期间,极核排列方式及其周围胞质组成未观察到明显的变化,但胚囊体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