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跳盲蝽Halticus minutus Reuter又称花生盲蝽,俗称甘薯蚤。近年来,在浙南危害甘薯、大豆十分严重,已成为当前发展甘薯、大豆生产的重要威胁。过去国内未见有该虫的详细报道。1982—1984年,我们对它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较详细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A1)、小麦-甘薯(A2)、玉米(A3)、小麦/玉米/大豆(A4)和小麦/玉米/甘薯(A5)5种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的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1、A2、A3和A5相比,A4提高了各作物在开花期(或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总氮含量及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处理间表现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边行>中行;降低了小麦、玉米土壤的NO3--N、NH4+-N含量及小麦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玉米、大豆共生前的拔节期为单作>套作,在玉米、大豆共生后的吐丝期和成熟期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大豆土壤的NO3--N、NH4+-N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分枝期为单作>套作,在开花期和成熟期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中行>边行.  相似文献   

3.
脱毒甘薯经过几年来的试验和示范栽培,其增产幅度和种植效益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全国各省的甘薯主产区都准备进行大面积推广。但是,脱毒甘薯的脱毒效果如何以及与未脱毒甘薯的区别,除少数科研单位能通过病毒检测手段进行确定外,一般情况下是很难从外观形态上直接进行鉴别的。这对保证脱毒甘薯的种薯质量和纯度将会带来一定的困难,若推广途径和管理方法再有不当,极易造成以假乱真和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作者从1992年开始进行脱毒甘薯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几年来的观察研究,发现脱毒甘薯比末脱毒甘薯不仅在产量和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植物的水容特征与其耐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风晾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植物器官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及比水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叶片阻止体内蒸腾失水的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花生(Arrachishypogaea)>甘薯(Ipomoeabatatas)>大豆(Glycinemax)>玉米(Zeamays),各植物茎的保水能力相差不大;甘薯的茎、叶在风晾4h后仍未永久凋萎,其他植物的茎、叶在风晾1~3h就出现永久凋萎;花生、甘薯、大豆和玉米叶片风晚3~4h后,其水势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00,1.30,1.80和2.70mPa,花生、甘薯、大豆茎的水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95,1.40和1.30mPa;植物茎、叶的水势与其相对含水量具有较好的对数关系;植株茎、叶的比水客值范围在0.0258~0.6835mPa-1之间,叶片的比水容大于茎的比水容。因此,植物的水容特征表明不同植物茎、叶的保水、释水能力不同,因而其耐旱、抗旱性不同。玉米和大豆的耐旱性小于花生、甘薯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A1)、小麦-甘薯(A2)、玉米(A3)、小麦/玉米/大豆(A4)和小麦/玉米/甘薯(A5)5种种植模式的根际环境变化特征和根系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与A1、A2、A3和A5相比,A4提高了小麦、玉米、大豆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和根干质量,提高了各作物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各种植模式之间,植株生物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边行>中行.小麦/玉米/大豆(A4)套作模式通过改善3种作物的根际环境,促进了作物地下部根系生长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增加,从而实现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及作物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3年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半程免耕半程秸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和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4种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土壤肥力及作物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土保持方面,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的3年平均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量最低,分别为1189 kg·hm-2和215 m3·hm-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比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模式分别低10.6%和84.7%.在土壤肥力方面,3种小麦/玉米/大豆模式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以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15.7%、18.2%、55.2%和25.9%,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小麦/玉米/大豆半程免耕半程秸秆覆盖模式次之,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模式最低.在作物产值方面,以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的3年平均总产值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8809元·hm-2和12619元·hm-2,比其他几个处理分别增加2.2%~20.6%和3.8%~32.9%,总体效益最好.总之,小麦/玉米/大豆模式比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能更好地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量,增加土壤肥力和作物产值.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是云南省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研究了烟粉虱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特性和在8种寄主作物上的取食、产卵趋性。(1)烟粉虱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特征为上部>中部>下部,8月中旬为种群高峰期,上、中、下部叶片的成虫密度分别为15.1、10.9、6.7头?片-1;(2)烟粉虱成虫的取食趋性表现为大豆>南瓜>甘薯>番茄>一品红>茄子>甘蓝>烟草,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3)产卵趋性表现为一品红>大豆>南瓜>甘薯>番茄>茄子>甘蓝>烟草,一品红与南瓜、甘蓝、茄子、甘薯、番茄、烟草处理间,以及大豆与烟草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所测定的8种寄主植物中,烟粉虱成虫对烟草的选择性最差,烟区规划烟田种植范围时,应避免与大豆、南瓜、甘薯、番茄等作物间作或距离太近。  相似文献   

8.
β-淀粉酶水解淀粉是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水解相隔的α-1,4-葡萄糖苷键,产生麦芽糖。β-淀粉酶最初发现在高等植物中,特别是大麦、小麦等谷物中。甘薯和大豆中也含有β-淀粉酶。该酶主要用于酿酒和生产饴糖。近几年来,国外有一些关于由微生物产  相似文献   

9.
<正> 甘薯跃盲蝽Ectmetopterus micantulus(Horváth),国内已知分布北京、山东(泰安)、上海、四川(乐山)等省市;国外分布于朝鲜和日本。近年在浙江丽水、青田、龙泉、松阳和云和等山区为害甘薯、大豆、玉米等作物,此外鸭跖  相似文献   

10.
研究意义浙江金华地处浙江中部,旱地面积有5.09×104ha,占耕地总面积的18%以上,棉花、大豆、甘薯等秋旱作物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几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耕除草减少,草害问题日趋严重。化学除草是解决旱田草害的有效方法。但是,除草剂的长期...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农业技术》,1999年54卷4期第7N~11N页报道:甘薯带状粗皮病严重危害甘薯,向甘薯导入SPFMV-S病毒外壳蛋白质基因,可以培育带状粗皮病抗性甘薯。向植物导入基因的方法,一是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在质粒上对夹于25bp的T-DNA两末端序列的目的基因编入植物染色体;二是使用电激、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粒子枪等直接导入。对于甘薯基因重组的研究情况概要如下。1 向甘薯导入SPFMV-S外壳蛋白质基因1.1 甘薯基因重组方法。一是Agroba…  相似文献   

12.
甘薯病毒是一种常年发生的系统性病害。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了病毒,其体内的病毒会不断积累,使病情逐年加重,最终导致甘薯品种种性退化,产量和品质同步下降,大面积生产上,常年一般团甘薯病毒病减产叨叽以上。甘薯病毒种类复杂,已报道的有10多种,我国主要有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潜隐病毒。病株表现为花叶、皱缩、黄化,老叶出现紫红色羽状斑驳或环斑,块根表皮粗糙,皮色变浅,出现龟裂。由于甘薯病毒种类多,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且与细胞质共存于细胞中,不同于一般真菌或细菌引起的病害,目前尚无法采用杀菌剂抗生素等药…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部主要病虫害生态控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不同生态控制处理对大豆根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原理。试验表明 ,适当晚播、生物多样性、加入秸秆、增加有机肥对于防治大豆根潜蝇和大豆根腐病都有很好的生态防治效果 ,而对于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生态防治只有适当晚播和使用抗线品种效果较好。各项生态控制处理均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利用巢式PCR(Nested PCR)检测技术,对从湖南各地区采集的甘薯种质资源进行甘薯曲叶病毒的调查、检测、统计与分析,获得该地区甘薯种质资源曲叶病毒的感染和分布情况。对收集的246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甘薯曲叶病毒病症状的调查,记录了每份种质资源的田间生长特性;建立了一种甘薯曲叶病毒巢式PCR检测技术,该技术相对其他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通量大、检测成本低的特点。利用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技术对选取的样品进行甘薯曲叶病毒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发现:(1)巢氏PCR共检测出14份甘薯种质资源感染甘薯曲叶病毒,根据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分析湖南省至少存在2种曲叶病毒株系。(2)田间调查共发现8份甘薯种质资源的叶片具有甘薯曲叶病毒病典型的卷曲症状,但是其中仅有4份资源与曲叶病毒巢氏PCR检测结果一致;另外4份资源虽然具有明显的卷叶现象但是未检测出曲叶病毒。(3)曲叶病毒检测呈阳性的14份甘薯种质资源分别来源于邵阳市、长沙市、永州市和株洲市4个地区,占种质资源总数的5.7%;4个地区甘薯种质资源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7.6%、14.5%、7.1%和6.7%;全省范围内的种质资源染病情况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性;综合甘薯种植情况和地理环境分析,商品薯的跨区域流通和农民自留种的种植习惯是影响甘薯病毒传播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首次利用巢式PCR技术对湖南地区甘薯曲叶病毒进行检测和调查,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繁殖、鉴定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湖南地区甘薯曲叶病毒侵染情况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s Fab.),和甘薯螟虫(Omphisa illisalis(Walk.)),在国内除甘薯外,还没有报导过发现有其他的寄主植物。过去;我虽然在一些甘薯以外的同属植物上发现有近似甘薯象虫的幼虫所钻蛀的根茎,但没有找到幼虫或蛹寄生在里面;另一方面,通过接种试验,证实甘薯螟虫可以在1.2种其他植物上完成一个生活圈,但在自然界里尚未见到这现象,所以不敢肯定那些植物是这2种害虫的其他寄主植物。今年1月25日,我在福建漳浦港口一块园地(去年不种甘薯)旁发现有几株砂藤,(Ipomoca bilobaForsk.),经采集并剖视结果,曾在2株的茎部和根部  相似文献   

16.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一种多食性、暴食性害虫。已知寄主植物有99科290多种,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水生蔬菜及甘薯、棉花、大豆等作物。斜纹夜蛾以幼虫取食棉花的叶片,严重时吃光叶片,钻蛀蕾、花、铃。有关研究甚多,但该虫与转基因棉关系方面的研究则未见报道,为此作就此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广西甘薯病毒病的病原病毒种类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病毒病是广西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为害广西甘薯的病毒种类,到广西南宁、玉林、崇左、北海、宜州和桂林等市的甘薯种植区采集疑似甘薯病毒病样品,共采集到127个甘薯样品,用为害甘薯的12种病毒的引物,通过RT-PCR或PCR技术检测,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所获序列的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为害广西甘薯的病毒种类有11种,包括10种RNA病毒: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甘薯轻型斑点病毒(sweet potato mild speckling virus,SPMSV)、甘薯C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C,SPVC)、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SPCFV)、甘薯脉花叶病毒(sweet potato vein mosaic virus,SPVMV)、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甘薯轻型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mild mottle virus,SPMMV),1种DNA病毒:甘薯卷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在127份甘薯样品中,有48个样品检测到SPFMV,占37.79%;31个样品检测到SPVG,占24.40%;29个样本检测到SPLCV,占22.83%;27个样本检测到SPCSV,占21.30%,其他被检测到的甘薯病毒占20.00%之下。检测到病毒的88个样品中,有40个样品仅检测到一种病毒,即SPFMV、SPVG、SPCSV、SPMSV、CMV、SPLCV单独侵染。48个样品为2种或2种以上的病毒复合侵染。病毒复合侵染时,甘薯症状表现复杂,有矮化、花叶、皱缩、叶脉突起等症状。其中,检测到SPCSV的甘薯植株,表现出严重的矮化症状。  相似文献   

18.
自1963年迄今,我们在甘薯区断断续续进行调查,发现我区甘薯害虫已达60多种,单单龟甲亚科就有三种,甘薯梳龟甲(通名甘薯金黄龟甲、黄金龟甲)是其中一种。兹将我们对甘薯梳龟甲的观察情况,整理报道如后。 一、名称及为害简况 甘薯梳龟甲属鞘翅目叶甲科龟甲亚科,学名为  相似文献   

19.
大豆杂交材料主要农艺性状早代遗传变异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育种涉及的主要农艺性状多属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选择上的困难。研究分析大豆杂交材料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程度,遗传给后代的程度和环境条件影响的程度对于早期世代进行可靠的有预见性的选择是有帮助的。 Weiss等(1947,1949)研究了17个大豆杂交组合农艺性状在各世代间关系后认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甘薯脱毒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兴军 《生物技术》1997,7(2):40-42
甘薯是一种适应性强,分布广,产量高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在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中,甘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麦,居第六位.我国是世界甘薯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八十年代以后栽培面积虽有所下降,但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等省的栽培面积仍在百万亩以上[1],由于栽培面积大,范围广,防治甘薯病害就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病毒病是危害甘薯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报道的危害甘薯的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约有20种[2]。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