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光镜和电镜下对嫁(虫戚)(Cellana toreuma)和斗嫁(虫戚)(C.grata)的齿舌形态进行观察比较。2种嫁(虫戚)的齿式都为1.1.0.1.1,即具有1枚侧齿和1枚缘齿,缺乏中央齿。齿舌前端都有1小段弯曲,齿片排列松散且存在明显的磨损现象。嫁(虫戚)和斗嫁(虫戚)的侧齿形状很相似,侧齿呈镰刀型且具1个齿尖,基部近似三角形且具突起,尖齿部分细长。两种嫁(虫戚)的缘齿存在一定的差异,嫁(虫戚)缘齿具3个齿尖,第2尖齿靠近第3尖齿。斗嫁(虫戚)缘齿具2个齿尖且比较细长,第2尖齿靠近缘齿基部。本文用17个参数对这两种嫁(虫戚)的齿舌带及其前中后3段上的齿片进行了测量比较,发现斗嫁(虫戚)齿舌带的长宽比明显大于嫁(虫戚)齿舌带的长宽比,即斗嫁(虫戚)的齿舌带显得更加细长。齿舌带前、中、后3段各比例参数的值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中段大于前段、中段大于后段。据此认为用齿舌作为2种嫁(虫戚)的分类依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识别茉莉酸甲酯(MeJA)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该抗体源于以茉莉酸的C-1位羧基为偶联位点,钥孔(虫戚)血蓝蛋白为载体合成的免疫原.该抗体对甲酯化茉莉酸的识别力明显强于对茉莉酸(JA)的;JA分子中戊烯侧链的完整性对该抗体的识别力有很大影响.于该侧链的C-9和C-10位加氢(形成Dihydro-JA),或除去C-12(形成JAS-25),都会大幅度降低该抗体的结合活性.该抗体对亚麻酸、南瓜酸、冠毒素及Theobroxide均无识别力.用该抗体建立了定量检测JA的固相抗体型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法,检测范围为2.06-500 pmol MeJA.并探查了小麦及黑麦草开颖前后颖花的JA含量.发现随着开颖时间的临近,JA含量显著升高;颖花开放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陕西陇县李家坡晚奥陶世背锅山组生物礁为典型的台地边缘礁,包括层孔虫礁、珊瑚礁、钙藻礁等几种类型,主要为层孔虫礁。经过系统古生物学研究,鉴定出层孔虫有5个属,分别为Ecclimadictyon(蜂巢层孔虫)、Clathrodictyon(网格层孔虫)、Tuvaechis(图瓦层孔虫)、Rosenella(罗森层孔虫)、Labechiella(小拉贝希层孔虫)等;珊瑚有6个属,分别为Tetradium(四分珊瑚),Hemiagetolitella(拟半阿盖特珊瑚),Plasmoporella(似网膜珊瑚),Eofletcheria(始弗莱契珊瑚),Catenipora(镣珊瑚),Reuschia(劳氏珊瑚);钙藻以Vermiporella(蠕孔藻)和Solenopora(管孔藻)为主。礁发育早期以层状层孔虫包卷砂屑、单体珊瑚、管状海绵、块状钙藻等形态为主要特征,礁发育中后期以块状和球状的层孔虫以及大型的床板珊瑚形成格架为主要特征。礁体发育过程中居礁生物都很丰富,有三叶虫、腕足类、介形类、大棘皮类和丛状的蓝细菌等。通过与塔中台地以及扬子台地的晚奥陶世台缘礁对比,发现造礁生物的属种和礁岩类型均有相似之处,说明中国晚奥陶世生物礁的分布具有等时性。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生物礁的层孔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系统描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淳化县铁瓦殿、岐山县烂泥沟上奥陶统生物礁中的层孔虫化石,包括2目5属9种,分别为囊层孔虫(Cystistroma)、拉贝希层孔虫(Labechia)、穿孔层孔虫(Forolinia)、网格层孔虫(Clathrod ict yon)和蜂巢层孔虫(Ecclimadictyon).建立拉贝希层孔...  相似文献   

5.
内耳免疫反应诱导Fas和FasL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耳免疫反应过程中是否存在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是否与Fas和FasL信号转导有关.方法选用雌性白色豚鼠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全身免疫后,实验组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对照组内耳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在内耳免疫5d后处死动物,取内耳免疫侧耳蜗做石蜡切片.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内耳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内耳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豚鼠内耳Corti器毛细胞,血管纹的缘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存在TUNEL染色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动物切片仅在支持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中发现极少数TUNEL染色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和螺旋韧带Fas和FasL蛋白表达阳性,而对照组只有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血管纹有较弱的Fas蛋白表达,FasL蛋白表达阴性.结论内耳免疫反应可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Fas-FasL途径是参与此过程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早石炭世的层孔虫是比较少的,在中国还没有正式描述过。虽然满苏(Mansuy,1911—1916)早就提到矢部(Yabe)在云南石炭纪地层中曾找到过裂孔层孔虫(Disjec-topora),但既无图版,又无描述,确切的产地和层位也都不详。而且,裂孔层孔虫属是不是属于层孔虫目,目前的意见还不一致。早石炭世层孔虫在欧洲曾有记载。早在1862年麦克考伊(M'coy)在爱尔兰的石炭系描述过Stromatopopra subtilis M'coy;丹提(Danty,1893)在德国阿亨附近的艾特隆层(Etroeungt)中,描述过Clathrodictyon aquisgranense Danty;古瑞希(Gürich,1904)在波兰克腊可夫相当于艾特隆层中也找到过Stromatoporella cracoviensis Gürich。此后,史  相似文献   

7.
用双微电极电压钳技术在巨孔匙(虫戚)(Megathura)未受精卵细胞膜上记录到多种离子流。主要有一种内向的两价离子流和几种钾离子流:包括钡离子激活的钾离子流,迅速激活又迅速失活的钾离子流(类似于I_A)和异常整流钾离子流。不同细胞的离子流大小不同。在一些卵可能会缺少其中某一种离子流。此外,还观察到浴槽溶液中氯和钠离子浓度改变对膜电位及膜电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硫代黄素T( thioflavin T,TFT)是一种用于组织学的苯并噻唑荧光染料,因其对淀粉样蛋白有高亲和性而主要被用于淀粉样病变的荧光显微检测.本研究分别以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腹足纲的拟紫口玉螺(Natica janthosto...  相似文献   

9.
在动物的生殖中,世代交替现象比较少,主要见于原生动物(如有孔虫、疟原虫)、腔肠动物(如薮枝虫、海月水母)及节肢动物(如蚜虫)等门类中的少数种类,现以腔肠动物的薮枝虫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组织切片和活细胞涂片对斗嫁(虫戚)Cellana grata(GbuId)性腺和生殖细胞进行观察,研究雌性性腺特征及不同发育阶段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分布状况.观察与分析表明:(1)斗嫁(虫戚)雌性滤泡由卵原细胞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填充,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位居滤泡腔中央区域;(2)性细胞发育不同步,属分批产卵类型;(3)卵子发生中,细胞、核及核仁大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发育进程而逐渐增大,常见1-2个核仁;(4)卵质的酸碱特性变化与卵黄的出现相关;(5)成熟卵母细胞大小约为(120-140)μm×150μm,外被约5-12 μm厚的胶质膜;(6)胶质膜的均一性、厚度、酸碱性随卵发育而变化,胶质膜与卵膜之间出现间隙可以作为卵开始成熟的标志,而胶质膜由嗜酸性转化为嗜碱性可以作为卵成熟即将排放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层孔虫的发生,发展和消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得源 《古生物学报》1989,28(4):546-549
最古老的层孔虫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苏联学者亚沃尔斯基(Yavorsky)在1932年描述了西伯利亚西部中寒武世的Clathrodictyon和Anostylostroma属的几个分子。此后,哈尔菲娜 (Khalfina,1960)又收集了一些资料,把Anostylostroma vologdini改为Praeactinostroma vologdini,而Clathrodictyon的一些分子定名为Korovinella属。它们是不是层孔虫?采集的层位是否有问题,曾为弗吕格尔(Flugel,1957)讨论过,指出它们不是层孔虫而可能是古杯。盖洛威(Galloway,1957)更为明确的提出它们就是古杯,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刘国章  何麟 《遗传》1988,10(1):24-25
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染色体的研究,国外已有二位学者作了报告。美国Jones(1945)[5]报告该虫染色体数目为10(2n=10);苏联Bovt (1973)[4]研究结果是16 (2n=16)。为了进一步了解犬复孔绦虫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着宿主性的差异以及比较我国的虫种与外国的虫种有差异,我们对广州地区的猫和家犬体内寄生的犬复孔绦虫作了染色体数目计数和组型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在讲“蜗牛”一课时,事前就找到几只蜗牛,在前一天装在盛满清水的玻璃瓶中,用水闷的方法迫使它们的头和腹足伸到壳外,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可是玻璃瓶太少,不能使学生人手一只,这样想叫每一学生当堂都能够观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于是我改用针刺的方法:用大头针从蜗牛螺旋壳中央的小孔上刺向壳顶,然后将大头针摇动几下,蜗牛的头和腹足就很快地伸出壳外。试验成功后,在上这一课的前一天,叫学生每人找一只蜗牛(我们这里蜗牛很多,儿童常玩它,容易找到)。课堂上每个学生发给他一块玻璃(学校安装玻璃窗剩下的碎玻璃),一个大头针,让学生把蜗牛放置在玻璃片上,用针刺之,很快蜗牛的头和腹足出现在玻璃片上。随后将大头针拔去,蜗牛就在玻璃片上缓缓行动。这样让学生进行观察,不但能看到它的两对触角和呼吸孔,并且拿起玻璃片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北部早奥陶世层孔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奥陶纪层孔虫的研究甚少;过去只有Yabe & Sugiyama (1930)和Ozaki (1938)描述过我国北方和山东中部的奥陶纪层孔虫18种.1975年,笔者与陈均远在安徽区调队三分队李自堃同志的帮助下,观察了肖县老虎山奥陶系剖面,并采获少量层孔虫标本.此后,安徽区调队三分队又送赠宿县夹沟和肖县老虎山的若干层孔虫化石.本文对上述材料作了研究,共描述9种,分属于6属,其中有3新种.近年来,有关同志对北方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争论颇多,主要是马家沟组的时代归  相似文献   

15.
作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不同虫态(3~4龄幼虫、1~2d龄蛹、当天羽化成虫)体内过氧化物醇(POD)和过氧化氢醇(CAT)活力在不同^60Coγ辐照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不同虫杰的POD活力顺序为;雌成虫>1~2d蛹>雄成虫>3~4龄幼虫;CAT活力为:3~4龄幼虫>雄成虫>雌成虫>1~2d龄蛹。辐照处理后,POD活力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三种虫态均以40Krad处理后曲活力最高;CAT的话力变化较大.3~4龄幼虫、1~2d龄蛹和雄威虫都以30Krad处理曲活力最高,雌戚虫以20Krad处理的最高。本试验结果有助于阐明辐射对昆虫生理生化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张晓栋 《古生物学报》1989,28(3):376-390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碳酸盐岩地层相当发育,其中云南东部盘溪地区泥盆纪华宁组含有大量的层孔虫、珊瑚等化石。层孔虫是早古生代一类重要的造礁生物,在地层中大量保存于原生位置,是古群落研究的良好素材。盘溪地区层孔虫化石的系统描述工作已有相当基础,王树碑、范建才(1974)描述了大量滇东泥盆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获得效价高的、特异性强的抗人α-半乳糖苷酶A(α-GalA)单克隆抗体,用于法布莱氏病的诊断。方法:分析并合成人α-GalA的优势抗原表位,合成多肽,将其与载体匙孔虫戚血蓝蛋白偶联,免疫小鼠,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株;用酶联免疫、SDS-PAGE、Western印迹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对杂交瘤细胞及其产生的单抗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筛选到1株杂交瘤细胞株,获得了高效价、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抗人α-GalA的单克隆抗体,抗体的亚型为IgG1亚型。  相似文献   

18.
本属虫种,远在1814年Rudolphi就发现了球形球孔吸虫(印Sphaeridiotrema globulus Rudolpbi,1814),但至今经报告的仅有3种。该属吸虫包括本新种,能引起宿主严重溃疡性肠炎,致使幼禽成群死亡,对养禽业危害甚大。国内仅报道在绿翅鸭小肠中找到球形球孔吸虫(李友才,1965;顾昌栋等,1973)。  相似文献   

19.
南丹六寨中泥盆统台地边缘层孔虫生物群内的层孔虫头骨有块状、柱状、板状、短粗枝状及皮壳包覆状等五大类型(其中块状又可分为孤立的11种类型和复合的9种类型,它们是丘状礁主要的建造格架块状体),分属8个属,可鉴定15个种。层孔虫大多分布于礁相,少数分布于礁相和非礁相,极少数只在非礁相出现。有三点结论:1.造架层孔虫共骨外形表现出较高的稳固性。这些形态基本上限于礁相。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生长扩展特征。2.共骨外形在礁相的远较在非礁相的多样化,并具多变性。3.环境中底质性质和沉积速率是造架层孔虫生长发育的制约因素;也是层孔虫格架礁形成和发育规模的制约因索。  相似文献   

20.
"放射虫(Radiolaria)"这类原生动物在现代海洋和古海洋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高阶单元分类在传统形态学、细胞微结构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不断向前推进中历经了几次大的修订:Phaeodaria(稀孔虫)直至2000年后才经细胞超微结构与分子系统学证实不属于Radiolaria(放射虫);Taxopodia(列足虫)最初被认为是Amoeba(变形虫),后因细胞超微结构而归为Heliozoa(太阳虫),终由分子学证据证实属于Radiolaria;Entactinaria(内射虫)与Spumellaria(泡沫虫)并列为目阶的观点现受到分子系统学证据的质疑;Polycystinea(多囊虫类放射虫)常被用作一正式的分类阶元,但分子系统学证实Polycystinea是一个并系类群,其包含的3个目(Spumellaria、Collodaria和Nassellaria)不是起源于同一分支。此外,本文还着重分析了不同高阶单元类群的生态分布特征及环境应用前景,旨在为国内外学者呈现一个清晰的现代放射虫高阶分类最新进展,便于快速准确地了解不同高阶单元的归类现状及其生态学最新动态,促进现代放射虫在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