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辉  陈大元 《动物学报》1994,40(4):351-355
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在1μg/ml细胞松弛素B中培养,部分微丝解聚,卵母细胞不能产生极性而在细胞中部形成分裂沟(假分裂);极泡期卵在1μg/ml CB 中,分裂沟继续收缩,排和放第一极体,假分裂的分裂沟和极区分裂沟形成均与分裂器中体位置相关,部分微丝解聚并不影响假分裂和第一极体的排放,全部微丝解释(10μg/ml CB)将中断假分裂和胞质分裂,分裂沟消失,卵恢复球形,由此可见,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极  相似文献   

2.
张焕相  陈大元 《动物学报》1996,42(2):205-211
体外培养的小鼠卵母细胞在12h内可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一极体。将卵母细胞培养在含250μg/ml去甲斑蝥酸钠的培养液中,生发泡破裂(GVBD)过程不受影响,但卵母细胞不能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卵母细胞中没有减数分裂器的形成,染色体紧密凝缩在一起;去甲斑蝥酸钠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影响在6h内具有可逆性:卵母细胞GV破裂后用去甲斑蝥酸钠处理2h换正常培养液培养,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不受影响;GV期卵母细胞用去甲斑蝥酸钠连续处理6h,洗去药物继续培养,减数分裂可继续进行,但第一极体的排放时间推迟。去甲斑蝥酸钠对分裂期细胞特异性磷蛋白的出现影响不显著,在连续处理的卵母细胞中分裂期细胞特异性磷蛋白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用胞质阻断法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酵母金属硫蛋白(BD101Cu-MT)对(60)Co-γ射线诱发的g12细胞微核形成和DNA链断裂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50μg/mlBD101Cu-MT处理,对1或3Gyγ射线诱发的双核微核细胞率和1Gyγ射线诱发的彗星细胞频率及核DNA迁移距离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酵母金属硫蛋白对γ射线诱发g12细胞的遗传损伤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薛宏伟  舒建芬 《菌物系统》1999,18(4):405-408
用胞质阻断法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酵母金属硫蛋白(BD101-Cu-MT)对^60Co-γ射线诱发的g12细胞微核形成和DNA链断裂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50μg/ml DB101 Cu-MT处理,对1或3Gyγ射诱发的双核微核细胞率和1Gyγ射线诱发的彗星细胞频率及核DNA迁移距离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酵母金属硫蛋白对γ线诱发g12细胞的遗传损伤有扣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p21活化蛋白激酶2(p21-activated kinase 2,PAK2)在爪蟾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利用特异性抑制PAK2活性的PAK2-N端(PAK2-N terminal,PAK2-NT)片段显微注射爪蟾卵母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比较PAK2-NT mRNA注射组和未注射对照组卵母细胞胚泡破裂发生。共聚焦显微镜下,时间延迟摄影法观察两组卵母细胞胞质分裂过程中肌动蛋白和纺锤体的变化。与未注射PAK2-N端mRNA的对照组卵母细胞相比,注射组卵母细胞胚泡破裂发生无异常,但未见胞质分裂发生和极体形成。结果提示PAK2可能参与爪蟾卵母细胞胞质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p21活化激酶2(p21-activated kinase2,PAK2)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以爪蟾卵母细胞为模型,分别向爪蟾卵母细胞显微注射PAK2-N端(PAK2-N-terminal,PAK2-NT)和PAK2-N端突变体(PAK2-N-terminal mutation,PAK2-NTm)mRN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胚泡破裂发生.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时间延迟摄影法观察正常卵母细胞、PAK2-NTmRNA注射组和PAK2-NTm mRNA注射组卵母细胞胞质分裂、极体形成及与Cdc42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PAK2-NTmRNA和PAK2-NTm mRNA注射组的卵母细胞与正常卵母细胞胚泡破裂发生相似,但PAK2-NTmRNA和PAK2-NTm mRNA注射组未见胞质分裂和极体形成.结果提示,PAK2参与卵母细胞胞质分裂和极体形成可能不依赖于Cdc42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7.
喹诺酮类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2.2.15细胞株为模型,以HBsAg、HBeAg、HBVDNA、细胞存活率为观察指标,综合评价了喹诺酮类药物吡哌酸(PipemidicAcid)、氟哌酸(Norfloxacin)、环丙氟哌酸(Ciproflosxacin)、氟嗪酸(Ofloxacin)体外抗HBV效果。结果表明:吡哌酸、氟哌酸、环丙氟哌酸、氟嗪酸对HBsAg、HBeAg50%抑制浓度(ID_(50))分别为11μg/ml、64μg/ml、93μg/ml、105μg/ml和199μg/ml、111μg/ml、24μg/ml、217μg/ml,细胞存活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CD_(50))分别为219μg/ml、90μg/ml、181μg/ml、169μg/ml,在所选定的用药浓度范围内不同程度抑制培养上清液及细胞内HBVDNA及其复制中间体的产生。尤其对超螺旋结构DNA(scDNA)有不完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松弛素B促微丝解聚对DNA合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丝(MF)解聚药物细胞松弛素B(CB)处理G0期小鼠C3H10T1/2成纤维细胞,对G0至S期DNA合成,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活性、TK基因表达、钙调素(CaM)水平和一些细胞周期早期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观察。G0期细胞经3mg/LCB处理2h,促MF解聚增强了血清对S期细胞TK活性、TK基因表达和DNA合成的刺激作用,并促进细胞提前进入S期。血清刺激G0期细胞进入晚G1期和S期时,CaM  相似文献   

9.
减数分裂的顺利完成是胞质分裂和核分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结果,细胞骨架系统在减数分裂的一系列事件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实验通过孤雌活化诱导小鼠MⅡ期卵减数分裂恢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了减数分裂期间的微管、微丝和核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细胞骨架药物处理,以分析微管和微丝在减数分裂事件中的不同作用.结果显示:纺锤体微管为核的定位、分离和运动所必需;纺锤体从与质膜平行旋转至与质膜垂直是极体排放的前提;微丝是控制纺锤体旋转的关键因素;纺锤体旋转完成后微丝随即解聚,不参与极体的最后排出,形成原核后再重新组装.  相似文献   

10.
根据收缩环的假设,胞质分裂是细胞膜下面的微丝收缩,使细胞膜内陷,将细胞一分为二。蛙卵第一次卵裂是动物极预定分裂沟处细胞膜下面的微丝收缩,细胞膜内陷,出现分裂沟,分裂沟二端缓慢向前伸延,再后,沟二端在植物极相遇,形成环形的分裂沟,受精卵一分为二。由此提示细胞膜的收缩与深层的细胞质无关。Sawai曾将蝾螈卵分裂沟端前面不远处靠近细胞膜的小量细胞质吸出来,注  相似文献   

11.
12.
庞泉沟保护区核心区植被景观类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琪  张金屯 《植物研究》2003,23(1):112-116
利用植被景观类型图,获得面积、周长、景观斑块的长、宽等信息,对庞泉沟保护区核心区的植被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景观及斑块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核心区景观多样性较小,均匀度较低。另外,本文尝试用长宽比、伸张度、圆环度和周长与长轴的比这四种指数对景观斑块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四种指数在景观特征分析中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 When myosin is exposed to a typical denaturing agent (acid) it becomes insoluble and its SH groups are activated. 2. The same number of active SH groups is found in the soluble myosin of resting muscle as in the insoluble myosin of muscle in rigor. No activation of SH groups accompanies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protein in rigor. 3. When the insoluble myosin of muscle in rigor is treated with a denaturing agent its SH groups are activated. 4. Protein coagulation as brought about by denaturing agents (heat, acid, alkali, alcohol, urea, salicylate, surface forces, ultraviolet light) is a distinctly different change from the coagulation of myosin brought about by the unknown agent in muscl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