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应用最广的一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能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其诱导表达是革兰氏阴性菌对该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原因。文中重点综述了革兰氏阴性菌中β-内酰胺酶诱导表达的两种调控机制。在经典的ampR-ampC调控系统中,β-内酰胺酶的诱导表达与肽聚糖循环密切相关,并且LysR型转录因子AmpR发挥核心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激活双组分系统,从而诱导β-内酰胺酶的表达。最后,讨论了革兰氏阴性菌中β-内酰胺类耐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肠杆菌科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一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医院和社区感染。临床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来抗感染,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相应的灭活酶及水解酶或菌株细胞结构改变,从而破坏β-内酰胺环使其对抗生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甚至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拟就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表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其中β-内酰胺类药是临床应用最多的抗生素。而药物被β-内酰胺酶水解灭活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酶(属Bush-J-M1群)已逐渐成为临床面临的严重治疗问题。本文简要介绍AmpC酶的一般特性,产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调控。另外,与几种传统的检测该酶的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方法准确性高,且特异性好,文中重点介绍了PCR,核酸分子杂交,核酸序列分析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β-内酰胺抗生素筛选过程中,超敏感菌是主要的筛选模型之一。这种菌株一般由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经诱变而产生,它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敏感性,而对其(?)抗生素存在一定的耐性,利用它可检测微生物产生的微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文叙述了一株来源于绿脓杆菌的超敏感菌的分离过程,并观察了它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有关的微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对山东某屠宰场的肉食鸡内脏中的大肠杆菌进行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和分析。【方法】从屠宰场的肉食鸡中获取内脏样品,处理并筛选得到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大肠杆菌。通过抑菌圈法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提取细菌DNA,进行系统发育亚型分析。检测并鉴定菌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整合子的结构,并进行了接合转移实验。【结果】检测到对3种及以上的β-内酰胺类药物同时具有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占总菌的80%以上。编码A类β-内酰胺酶的bla_(TEM)和bla_(CTX-M)耐药基因存在率较高,分别为86.7%和81%,但仅bla_(CTX-M)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呈现显著相关性。B_1和D_2亚型的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耐药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并且显著增强了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而A_0和A_1亚型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较敏感。尽管整合子在大肠杆菌中普遍存在,但它们伴随β-内酰胺酶基因转移到受体菌的比例很低,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结论】本文结果显示肉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程度较高,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存在。本文明确了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系统发育之间的联系,为肉鸡源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耐药性的流行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链丝菌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之一。由于链丝菌素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活性,目前已作为重要的农用抗生素进行应用。本文对链丝菌素的抗性机理、各个组成部分(链里啶内酰胺、氨甲酰化D-古洛糖胺和寡聚β-赖氨酸链)的生物合成机理及链丝菌素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链丝菌素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大环内酯类与单用氟喹诺酮类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有89例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56例接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加大环内酯类,33例单用氟喹诺酮类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合并症,入院前抗生素治疗,影响体温药物的应用,体征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评价上,两组在入院后退热时间、住院时长及CRP下降80%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SI进行亚组分析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大环内酯类与单用氟喹诺酮类在治疗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时,二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结合蛋白及其介导细菌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膜表面的膜蛋白,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位。在细菌合成细胞壁肽聚糖的过程中,PBPs主要发挥糖基转移酶、肽基转移酶和D-丙氨酰-D-丙氨酸羧肽酶(D,D-羧肽酶)活性,是细菌生长繁殖中不可或缺的酶。不同种类细菌所含PBPs各不相同,其结构的改变、数量的增多、与抗生素亲和力的下降以及产生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是直接导致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随着各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其耐药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全球围绕PBPs开展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本文对PBPs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及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细胞壁是细菌区别真核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其合成途径早已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抗菌药物靶标来源.目前临床上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和糖肽类(万古霉素等)抗生素主要就是通过阻断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1].  相似文献   

10.
导言 在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住院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大部分用β-内酰胺抗生素(β-lactam antibotics)类:苄青霉素G(Benzyl-penicillinG简写PenG),半综合青霉素(semisynthetic penicillin)或先锋霉素(cephalothins)。β-内酰胺抗生素治疗过程中,估计由IgE介导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生频率的范围通常为0.7~8.0%,也有许多学者报告的发病率在2%以上。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抗生素生产在国际医药市场已占主要地位、从50年代发展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到80年代在发达国家中其产值已列为各种药物之首。因该系列药物具有高效,低毒,抗菌谱广等优点。美国半合成青霉素产量已达4000(吨)、头孢菌素的产量为1200(吨)。在日本半合成头孢菌素占该国销售药物的  相似文献   

12.
大肠杆菌中一种新类型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现于北京协和医院的一耐头孢噻甲羧肟的临床分离菌株大肠杆菌(E.coli 5518),含有一约7.5kb的耐药质粒,编码产生一种新类型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除了头霉甲氧噻吩和亚胺硫霉素外,产酶菌株对所测定的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都耐药.该菌株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特性可接合传递给E.coli JP559菌株,与之一起转移的还有耐氨基糖甙类和磺胺类药物的特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能抑制此酶的活性.此ESbla基因既不与SHV-1也不与TEM-1的结构基因片段杂交.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酰化酶应用于β-内酰胺抗生素合成中的两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β-内酰胺抗生素酶法合成中两大策略的原理、各自特点,目前的应用情况,并将其进行了比较,评价了各自的应用前景及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时期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耐药性进行监测。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ATB药敏试验板测定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同时用表型确证法检测ESBLS。结果肠杆菌科细菌2006-2008年与2009-2011年两个时期相比,ESBLS的检出率增长近50%。对亚胺配南、头孢吡肟、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次之,对其他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且两个时期相比耐药率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产ESBLS菌株不断增多,多重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临床实验室应当把ESBLS的检测作为常规监测工作,有效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天然产物β-谷甾醇对子宫癌的治疗具有较显著的功效,目前已被应用到癌症的临床治疗中,它对人体的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要远小于顺铂这类传统药物。目前人们对β-谷甾醇的抗癌机理知之甚少。本研究主要利用TaqMan MicroRNA As-say芯片技术对β-谷甾醇和顺铂处理过的Hela细胞进行分子水平检测,分析两种药物处理前后Hela细胞中micro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得到在β-谷甾醇和顺铂两种药物作用下同时差异表达的microRNA,并结合多种数据库的使用进行靶标预测,频数分析及功能富集分析得到与癌症相关的靶标STK4/MST1,从生物信息学角度上推测β-谷甾醇可能抑癌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该类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单环酰胺类抗生素。自从1983年第-次有关p内酰胺酶的报道开始,至今已经发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种类超过400种,其中SHV型是最常见的ESBLs类型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18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酶的纯化和活性验证。方法:利用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全基因组为模板,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钓取SHV-18基因,构建pET22b(+)-SHV-18表达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Transetta(DE3),IPTG诱导表达并亲和纯化,进-步通过抗生素水解实验,检测其水解活性,测定其酶动力学参数。结果:成功构建了可以以裂解上清形式高效表达SHV-18的工程菌。通过亲和纯化最终获得纯度达到90%以上的β-内酰胺酶SI-IV-18。获得的SHV-18蛋白能够水解青霉素G、头孢拉定、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多个抗生素。结论:获得了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具有水解活性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18,并对其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在实验室研究了β-内酰胺酶SHV-18对不同抗生素的水解特性,更加有利与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β-内酰胺抗生素经β-内酰胺酶水解后,产生终末荧光产物具有发光效应的原理,首次建立了一种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等电聚焦电泳后凝胶上β-内酰胺酶的方法。该法快速、简便、灵敏、经济,便于推广,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Nitrocefin染色法。  相似文献   

18.
鞠君毅  赵权 《遗传》2018,40(6):429-444
成人体内的血红蛋白是由2个 α-珠蛋白和2个β-珠蛋白组成的四聚体,负责氧气的运输。珠蛋白基因在基因组中成簇分布,其表达受到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共同调控,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和发育时序性。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是两种最常见的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γ-珠蛋白是一种主要在胎儿时期表达的类β-珠蛋白,同样具有载氧功能,但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在上述贫血患者中却保持完好。因此,临床上优选的治疗方案之一是重新激活患者体内沉默的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来弥补缺损的β-珠蛋白,从而缓解临床症状。目前已有多种能提高γ-珠蛋白基因表达的药物,在临床上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两种贫血的精准基因治疗研究也在进行中。本文着重介绍了参与γ-珠蛋白基因调控的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修饰分子,以及目前相关的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的临床治疗药物和手段,以期为深入阐明γ-珠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出现于北京协和医院的一耐头孢噻甲羧肟的临床分离菌株大肠杆菌(E.coli 5518),含有一约7.5kb的耐药质粒,编码产生一种新类型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除了头霉甲氧噻吩和亚胺硫霉素外,产酶菌株对所测定的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都耐药.该菌株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特性可接合传递给E.coli JP559菌株,与之一起转移的还有耐氨基糖甙类和磺胺类药物的特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能抑制此酶的活性.此Esbla基因既不与SHV-1也不与TEM-1的结构基因片段杂交.  相似文献   

20.
刘佳佳  刘钢 《微生物学报》2016,56(3):461-470
头孢菌素C由丝状真菌顶头孢霉产生,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经改造后的7-氨基头孢烷酸是头孢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头孢类抗生素在国内外抗生素市场中占有巨大的份额,是临床上的主要抗感染药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途径已基本阐明。为提高头孢菌素C的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其较为精细、复杂的调控机制。本文重点对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简述,希望为今后头孢菌素C生产菌株的菌种改造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