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立军  汪矛  谷安根 《植物研究》1990,10(4):101-106
肾叶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L.)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个体发育研究证明,正如谷安根等在"Studies on Cotyledon Node Zone"的研究中所发现的那样,它也存在一个子叶节区和以该区为中心的两个过渡区,即子叶节区向下的子叶节-根过渡区(下胚轴)与子叶节-茎过渡区(即子叶节区的中部和上部)。在它的子叶节区下部存在中始式二原型具双钩状后生木质部的单中柱。  相似文献   

2.
茄子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恕茗  谷安根 《植物研究》1997,17(2):163-167
对茄子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以子叶节区理论为指导,进行解剖学研究。经研究表明,其初生维管组织的器官间过渡形式,属顶枝伸长型的子叶节区。子叶节区下部较短,中部较长,故只有一个极短的子叶节区-根过渡区和上胚轴苗区,与子叶节区之间的维管组织连接区,其维管组织的转化,主要存在于子叶节区中部与子叶之间。  相似文献   

3.
夏侧金盏花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立军  谷安根 《植物研究》1993,13(3):257-261
夏侧金盏花(Adonis estivalis L.)为毛莨科(Ranuncula-ceae)侧金盏花属(Adonis)植物。其幼苗可明显地分为上胚轴苗区、子叶节区和下胚轴根区。幼苗以子叶节区为中心,往上其子叶节区中部和上部为子叶节—茎过渡区;向下其下胚轴为子叶节—根过渡区。目前对毛莨科某些属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个体发育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夏侧金盏花幼苗的子叶节—茎过渡区的转变与已报道的其他属均不同。主要表现为其子叶节区下部的中始式二原型双肩状单中柱,到达子叶节区中部,其后生木质部弦向发育成二唇形外韧维管束雏型,在中柱中央出现薄壁组织,进一步发育则形成髓;再往上,即子叶节区上部,便一分为多个内始式的外韧维管束雏型,直接形成上胚轴(茎)的真中柱。此研究为再一次验证子叶节区理论的正确性与进一步揭示被子植物初生维管系统的演化规律积累一份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尖萼耧斗菜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王立军  张友民 《植物研究》1993,13(2):132-135
尖萼耧斗莱(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et Mey.)属毛莨科(Ranunculaceae)耧斗菜属(Aquilegia)植物。其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与毛莨科的其它属同样,存在一个以子叶节区为中心的两个过渡区。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可分为上胚轴苗区、子叶节区和下胚轴根区等三个区。解剖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谷安根等(1990)提出的关于子叶节区理论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为揭示毛莨科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积累一份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根据子叶节区理论对梓树幼苗初生维管系统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梓树幼苗的子叶节区较长,自上到下都有髓的存在,为向基移位型。子叶节区下部具有中始式四原型管状中柱,在子叶节区中部的原生木质部处一分为二,逐渐形成具有8枚外韧维管束的中柱结构;在子叶节区上部,组成短轴的2枚维管束各自一分为三,逐渐形成真中柱的雏形,与上胚轴顶端分生性组织分化形成的内始式真中柱相连,至此,子叶节区发育完成。子叶为单隙三迹。  相似文献   

6.
糜子根-茎过渡区始于下胚轴基部,止于胚芽鞘节。过渡区维管组织总的变化趋势与小麦、玉米等相同,转变的第一步是木质部外始区转变成内始式;胚芽鞘迹和第一真叶的部分侧脉来自子叶迹的分支,第一片真叶的主脉直接由轴中的维管束提供。但糜子子叶迹分支位置在子叶节处,与玉米相同而不同于小麦和燕麦。在整个转变过程中有旋转、分割与合并。但分割与合并均与传统模式不同。在木质部的转变中,出现了平周和垂周分割,分割后的两束木  相似文献   

7.
莲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幼苗属无根型。子叶片下部愈合呈筒状,并和子叶节区及其下部愈合为一体。子叶节区下部维管柱为χ形单中柱;子叶节区中部为周韧单中柱,子叶迹呈6束辐射均匀地进入子叶;子叶节区上部为散生中柱,其央的4-6个大维管束由子叶节区中部的单中柱分裂形成;周围的小维管束一部分由子叶迹分裂形成,一部分由周围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8.
金盏菊幼苗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盏菊种子萌发过程中凡下胚轴生长较快、伸长较长的个体均形成壮苗。下胚轴大部分区段同时具有根、茎初生结构的特征。过渡区位于下胚轴上部。子叶迹与上胚轴维管组织雏形在子叶节区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9.
毛莨科子叶节区研究与被子植物的中柱演化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谷安根  汪矛 《植物研究》1991,11(4):107-113
经毛莨科子叶节区研究确认,被子植物的真中柱,既非来自管状中柱,也非来自原生中柱,而系来自子叶节区保留的单中柱。本文在新发表的同科5个属及其代表种的子叶节区研究的基础上,还公布了一张被子植物中柱演化图。  相似文献   

10.
葛莱德拉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伟平  张友民 《植物研究》1995,15(4):473-476
葛莱德拉(Garidillamngellastrum)幼苗的子叶节区中部保留有管状中柱阶段和具单隙双迹的子叶节,这在被子植物幼苗中是十分罕见的,并且对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也提供了一份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初敬华  何显 《植物研究》1999,19(4):397-400
作者在对单瘤酸模(Rumex crispus var.unicallosus)幼苗维管组织做连续切片的解剖观察时看到,该植物维管组织从根到茎的变化过程中出现4个不同的中柱类型即(1)根-下胚轴的三元型星状中柱;(2)子叶节区下部的单体型原生中柱;(3)子叶节区上部的管状中柱和(4)上胚轴-苗端的真中柱。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子叶节区既然具有原始的单一管状类型的中柱,说明这一部位应为与古老 性顺官  相似文献   

12.
赵丽辉  谷安根 《植物研究》1997,17(4):431-435
大白菜是子叶出土幼苗,子叶节区下部具木质部中部凹缢的中始式二原型单中柱,特称芸苔型。作者在白菜幼苗子叶节区中部也发现了属于管状中柱范畴的疏隙中柱阶段,从而进一步证明管状中柱和疏隙中柱在种子植物体内并非毛莨科某些属所特有,至少在十字花科的芸苔属也存在。  相似文献   

13.
子叶节区理论与木材结构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颐  赵丽辉 《植物研究》1999,19(2):136-142
从系统发育看,出现最早的应是早已灭亡的乔木状蕨类植物的隐花植物式木材,例如:Lepidodendron,sphenophyllum等。现存的都是出现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以后的显花植物式木材,它包括裸子植的的叶子树材与被子植物的痴味树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