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北侧金盏花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东北侧金盏花属(Adonis)进行了研究, 认为东北地区不产Adonis sibirica Patr., 并认为辽吉侧金盏花A.pseudoamurensis应为A.ramosa Franeh.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2.
邬家林 《植物研究》1986,6(2):107-111
峨眉山细辛属植物共有6种1变种,分属于2亚属3组,它们的垂直替代现象较为明显,从山脚至山顶,依次由花脸细辛Asarum chingchengense。尾花细辛A.cauidigerum.花叶尾花细辛A.caudige-erum var.cardiophyllum、牛蹄细辛A.delavavi、长毛细辛A.pul-chellum、短尾细辛A.caudigerellvm和单叶细辛A.himalaicum组成垂直带谱。  相似文献   

3.
豆科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地理分布与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豆科锦鸡儿属约80种,可以明确地分为6组14系。编绘了79个种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每个种的分布范围和生存生境,以系和组为单位探讨了锦鸡儿属植物各类群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种类形成和演化过程。Sect. Caragana为东亚--蒙古高原分布型,其Ser. Caraganae的种类在东亚地区随纬度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地理替代分布规律, Ser. Microphyllae在蒙古高原地区随经度的干旱梯度变化呈现出清晰的种类替代关系,本组各系间也有明显的地理替代分布现象。Sect. Prunosa为东亚--中亚间断分布型。Sect. Longispina为喜马拉雅分布型。Sect. Tragacan thoides为环青藏高原--北极高山分布型。Sect. Frutescentes广泛分布于亚洲干旱地区。Sect. Chamlagu为东亚分布型。本属种类可分为6个分布型,分布型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亚洲干旱区植物区系形成的渊源和联系。Sect. Caragana为本属的原始类群,起源于东亚,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随青藏高原的隆起,原始类群就地分化形成不同的类群,在此基础上迁移分化适应,形成了现代多样的分布格局,中亚为本属的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4.
朱鑫鑫  王君  廖帅  马金双 《生物多样性》2019,27(10):1143-691
马兜铃属(广义) (Aristolochia sensu lato)具有花单被、花萼管状、合蕊柱、子房下位、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等主要特征, 广布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约有600种, 是马兜铃科中种类最多的属。依据Flora of China, 我国有本属植物45种, 其中33种为中国特有。近些年, 国内大量的新类群被相继报道, 特别是云南、广西两地, 而另一些类群则得到了确认、恢复、重新发表或修订。最近, 基于形态和分子证据, 关木通属(Isotrema)因其花萼管急剧弯曲; 合蕊柱3裂; 雄蕊6, 成对与合蕊柱裂片对生; 蒴果由上而下开裂等区别特征而从广义马兜铃属中被分出独立成属。本文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标本鉴定、数码照片考证和相关文献的仔细研究, 重新梳理了中国马兜铃属和关木通属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确认现阶段中国马兜铃属17种和关木通属58种1亚种, 并一一记述同时编制了最新的检索表。其中, 柔叶关木通(I. mollis)、线叶关木通(I. neolongifolia)的种级地位得到重新确认, 并提供了图版。探讨了优贵马兜铃(A. gentilis)、川滇马兜铃(A. chuandianensis)和纤细马兜铃(A. gracillima)的关系, 昆明关木通(I. kunmingense)与波氏关木通(A. bonatii)的关系, 以及卵叶关木通(I. ovatifolium)、葫芦叶关木通(I. cucurbitoides)、西藏关木通(I. griffithii)、过石珠(I. versicolor)、大别山关木通(I. dabieshanensis)等复合群和袋形关木通(I. saccata)等物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景天属(sedum L.)植物全球共400多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一部分产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有124种,1亚种,14变种及1变型,分布几遍全国,分3个亚属。Ⅰ.贡景天亚属(Subg.Balfouria),仅有1种,分布于藏东、滇西北和川西南;Ⅱ.星果亚属(Subg.sedum),有35种,1亚种,5变种及1变型,分3个组:1.费菜组(Sect.Aizoon),叶通常无距;萼片无距;花序无苞片,花大,萼长5毫米以上;有8种2变种1变型,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各省区;2.苞景天组Sect.Bracteata),叶有短距;萼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蜜蜂属Apis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蜜蜂属舞蹈方向、舞蹈声音、营巢环境、巢脾结构的祖先状态和演变过程。【方法】PCR扩增并测定中国分布的蜜蜂属内东方蜜蜂A. cerana、西方蜜蜂A. mellifera、大蜜蜂A. dorsata、黑大蜜蜂A. laboriosa、小蜜蜂A. florea和黑小蜜蜂A. andreniformis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分布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上述6种蜜蜂以及绿努蜂A. nulunsis、苏拉威西蜂A. nigrocinta、沙巴蜂A. koschevnikovi、炳式大蜜蜂A. dorsata binghami的COⅠ同源序列。分别利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分析(BI)依据这些序列数据构建蜜蜂属系统发育关系。对蜜蜂属上述种的舞蹈语言和筑巢行为进行编码并作为性状特征标记到系统发育树中,利用简约法对祖先状态进行追溯。【结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蜜蜂属可划分为3大类群,即穴居蜜蜂类群(东方蜜蜂、西方蜜蜂、苏拉威西蜂、绿努蜂、沙巴蜂)、大蜜蜂类群(大蜜蜂、黑大蜜蜂)和小蜜蜂类群(小蜜蜂、黑小蜜蜂);小蜜蜂类群更加接近于祖型,大蜜蜂类群和穴居蜜蜂类群是两支单系;炳式大蜜蜂是独立于大蜜蜂和黑大蜜蜂的蜂种,且与黑大蜜蜂的亲缘关系更近。祖先状态重建结果显示:蜜蜂属祖先在露天环境下筑造垂直的单脾,且在传播食物或巢址信息时跳水平方向的无声摆尾舞,有嗡嗡声的舞蹈及筑造复脾是后来形成的。【结论】COⅠ基因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分析蜜蜂属的舞蹈和筑巢行为的祖先状态及进化过程;蜜蜂筑造复脾、跳有嗡嗡声的舞蹈是后期的适应性进化行为。  相似文献   

7.
李体智 《植物研究》1989,9(4):67-68
本文发表了杏属一新变种和变型,即溆浦杏Armeniaca holosericea(Batal.)Kost.var.xupuensis T.Z.Li和大果辽杏A.mandshurica(Maxim.)Skv.f.major T.Z.Li  相似文献   

8.
Miyamayomena simplexM.angustifolia是陈艺林(Y.L.Chen1986)根据Aster simplex Chang(1935a)和A.angustifolius Chang(1935b)Asteraceae,(Astereae)更名的。后者是A.simplex Willdenow(1809)和A.angustifolius Jacquin(1798)的异物同名,因此不符合国际植物学命名法规第72条款的规定。陈的更名应处理为1986年的新名Miyamayomena simplex Y.L.Chen和M.angustifolia Y.L.Chen。  相似文献   

9.
李恒 《植物研究》1988,8(3):99-106
本文对云南天南星属植物作了增补, 其中有两新种:屏边南星Arisaema pingbianense.H.Li, 版纳南星A.bannaense H.Li 及两新纪录种A.balansae Engl.和A.wardii Marq.et Shaw.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苹果属植物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本文报道了中国苹果属Malus Mill.21种36类型的核型和6个多倍体类型的减数分裂联会构 型。 (木+多)(木+衣)海棠组Sect.Docyniopsis和花楸苹果组Sect.Sorbomalus中的滇池海棠系Ser. Yunnanenses 属2A型,陇东海棠系Ser.Kansuenses中的变叶海棠M.toringoides和花叶海棠M. transitoria属2A、2B则,三叶海棠系Ser.Sieboldianae属2B型,苹果组Sect.Malus中的苹果系 Ser.Pumilae和山荆子系Ser.Baccatae除小金海棠M.xiaojinensis 2B型外,均属3B型。减数分 裂观察结果有同源四倍体,节段异源三倍体和异源三倍体类型。本文还讨论了种类间在核型上的差异、栽培种的起源,核型的演化趋势以及无融合生殖类型的分类学处理。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中南部山地林区产的小泡巨鼠(Rattus edwardsi)与分布于华南地区的模式亚种(R.e.edwardsi)、分布于四川的亚种(R.e.gigas)明显不同,与国外产的马来半岛亚种(R.e.ciliatus)、苏门答腊亚种(R.e.setiger)及苏门答腊西部亚种(R.e.siporanus)亦有明显的差别,经研究为一新亚种,定名为小泡巨鼠海南亚种Rattus edwardsi hainanensis Xu et Yu subsp.nov.。  相似文献   

12.
任强  张丽花 《菌物学报》2018,37(7):865-880
本研究对采自中国北方11个省、市、自治区的400余份野粮衣属标本利用形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共发现12种,包括6个分类单位从平茶渍属归并至野粮衣属中,即:Aspicilia maculata,A. maculata f. subochracea,A. ochraceoalba,A. schafeevii,A. tortuosaA. transbaicalica;其中,将A. maculata f. subochracea提升为种级单位;首次报道了Circinaria hispidaC. schafeevii在中国的新记录分布;Lecanora tortuosa var. ferruginea,L. tortuosa var. simpliciorL. tortuosa var. perfecta作为Circinaria tortuosa的异名处理。本文也为报道的物种提供了形态图和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长毛红山茶和长尾红山茶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长毛红山茶(Camelliav uillosa Chang et S.Y.Liang)和长尾红山茶(C.longicaudata Chang et S.Y.Liang)均为张宏达教授定的新种,分别隶属于山茶属(Camellia)红山茶组(Sect.Camellia)的滇山茶亚组(Subsect.Reficulala)和光果红山茶亚组(Subsect.Lucidissima),前者分布在我国的湖南、广西和贵州,后者分布在广东和广西。 红山茶组共有33个种、1个亚种,7个变种。根据文献资料统计,该组作过染色体计数的有10个种,1个亚种和6个变种,作过核型分析的有4个种、1个亚种和2个变种。本文对该组的长毛红山茶和长尾红山茶的核型作首次报道,并与该组的10个种,1个亚种和6个变种的染色体数目或核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张志英  郭友好 《植物研究》1983,3(1):129-140
菊科千里光族植物我国有16属,400种以上,广布于南北各地,但以西南各省、区分布较为集中。秦岭产13属,占全国总属数的81.2%,计有50种,1亚种及4变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13%。作者在编写《秦岭植物志》的工作中,对秦岭地区本族植物进行了研究,本文报导该族下列4属:毛冠菊属(Nannoglotlis Maxim.)、蟹甲草属(Cacalia Linn.)、华蟹甲草属(Sinacalia B.Nord)及千里光属(Senecio Linn.),其中有2个新种,1个新组合,1个我国特有属,2个秦岭特有种,6个新分布及一些种类的修订与讨论。本文引证标本存西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潘洁 《植物研究》2000,20(1):27-35
贡嘎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横断山系的东北段,现有杜鹃属植物73种4变种2亚种。在贡嘎山地区东坡的不同垂直高度上分布有43种(包括变、亚种)杜鹃,西坡则分布有63种(包括变、亚种)。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的区系组成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大致分为:1、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只有1种杜鹃。2、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有78种(包括4变种, 2亚种),其中(1)1种分布于西藏、云南,并经云南入缅甸分布;(2)44种为四川特产;(3)5种为贡嘎山地区特有种。另外,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区系还有其特点:1、贡嘎山地区是杜鹃属植物分布中心之一;2、贡嘎山地区是杜鹃属植物分化中心之一;3、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有垂直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继续报道了薯蓣属(Dioscorea L.)块茎类5个组(sect. Combilium Pr.et Burk.,Sect. Lasiophyton Pr. et Burk., Sect. Opsophyton Uline, Sect. Shannicorea Pr. et Burk., Sect. Enantiophyllum Uline)23个种和变种的染色体数,并对一些分类群进行了讨论。它们都是基数为10的多倍体,是本属进化的类型。 根据染色体数的演化和二倍体种类的地理分布,我们推论我国横断山脉地区可能是薯蓣属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田鼠族(Myodini)是䶄亚科(Arvicolinae)的重要类群,广泛分布于整个全北区及东洋区部分区域,该族目前存在的分类学问题是缺乏化石标本、短时间的物种分化、有限分子样本和部分类群采样困难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近年中国森林田鼠族的系统分类研究成果主要有:(1)绒鼠属(Eothenomys)的采样和系统发育研究基本涵盖了全部类群,发现1新亚属和4新种,分别为川西绒鼠亚属(Ermites)和石棉绒鼠(Eothenomys shimianensis)、金阳绒鼠(E.jinyangensis)、美姑绒鼠(E.meiguensis)、螺髻山绒鼠(E.luojishanensis),原来被普遍接受的黑腹绒鼠福建亚种(E.melanogaster colurnus)、中华绒鼠康定亚种(E.chinensis tarquinius)、西南绒鼠康定亚种(E.custos hintoni)被证实为3个独立有效种,滇绒鼠(E.eleusis)、丽江绒鼠(E.fidelis)的种级分类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大绒鼠贡山亚种(E.miletus confinii)和黑腹绒鼠滇西亚种(E.melanogaster libonotus)实为克钦绒鼠(E.cachinus)的同物异名。(2)基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支持恢复东亚䶄属(Craseomys)的属级分类地位,同时解决了䶄属(Myodes)的非单系起源问题;研究进一步证实山西䶄(Craseomys shanseius)应为棕背䶄的山西亚种(Craseomys rufocanus shanseius)。(3)高山䶄属(Alticola)的平颅高山䶄亚属(Platycranius)分类地位受到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质疑,该亚属的唯一物种平颅高山䶄(Alticola strelzowi)与高山䶄属指名亚属物种聚在同一枝;库蒙高山䶄(A.stracheyi)实为斯氏高山䶄(A.stoliczkanus)的同物异名。基于近年系统分类研究结果,目前中国森林田鼠族分布有5属共30种。  相似文献   

18.
橐吾属的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橐吾属Ligularia Cass.是菊科千里光族款冬亚族的一个大属。在款冬亚族中本属与大吾风草属 Farfugium Lindl.亲缘关系最近,但进化程度较高。本属包括6组,11系129种。所有种类均分布在 亚洲,仅2种扩散至欧洲。在东亚地区有119种,占该属总种数的96%。高度集中在横断山区的有4组、 6系67种,其中61种为特有种,占该属总组数的66%,总系数的54.5%,总种数的52%。这个事实 表明了横断山区是该属的多度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通过性状分析,伞房组伞房系Sect.Corymbosae, Ser.Calthifoliae叶肾形,具掌状叶脉,头状花序大而少,排列呈伞房状,总苞半球形,被认为是该属的 原始类群。原始种齿叶橐吾L. dentata和鹿蹄橐吾L.hodgsonii的分布区从我国四川东部经过湖北、湖 南、安徽、福建等省至日本。这个分布格局与近缘属大吴风草属Farfugium一致。 根据共同起源原理,这两个属的祖先极有可能就发生在这一地区。因此我们推测东亚地区从中国四 川东部至日本这一地区是本属的发源地,然而根据地质历史和现代分布,作者认为中国中部(包括四川 东部)是本属的初始起源地。该属起源后,基本上沿亚洲南缘的山地扩散,少数种类向东北至亚洲东北部。本属起源时间至少不晚于中白垩纪。  相似文献   

19.
Sect.Camellia植物迄今已合格发表的名称有 72种,l亚种和7变种,其中 Sect.Paracamellia中的威宁短柱茶 C.weiningensis和 Sect.Corallina中的连山离蕊茶 C.lienshanensis应归属本组。经研究订正,确认该组共12种和6变种,其余名称均作为相应种、变种和变型的同物异名,文中讨论了物种的形态变异与分化,分布与替代,自然杂交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文贞  李超 《昆虫学报》1990,33(2):247-249
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Curtis,1832)原只有两个亚属,Smit在1983年将角叶蚤科有关属和亚属与角叶蚤属合并,同时建立两个新亚属,现包括下列几个亚属:(1)Amonopsyllus Wagner,1938,(2)Celeophilus Smit,1983,(3)Ceratophyllus Curtis,1832,(4)Emmareus Smit,1983,(5)Monopsyllus Kolenati,1857,(6)RosickyianaSmit,1972,本属共计有72种和亚种。亚属Emmareus计载有9种,近来又发表Ce-ratophyllus(Ceratophyllus)chasteli Beaucournu, Monnat & Launay,1982应归到此亚属中。本亚属青海只有粗毛角叶蚤(C.(Emmareus)garei Rothschild,1902)和北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