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4。月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在一只金管鼻蝠Murina auratus Milne-Fdwards体采得3只雄性蝠蚤,经鉴定系夜蝠蚤属Nycteridopsylla Oudemans,1906一新种。为了纪念我们的老师柳支英教授对中国蚤类分类研究工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特将新种命名为柳氏夜蝠蚤。  相似文献   

2.
著名医学昆虫学家、本学报前任副主编柳支英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8年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柳支英教授为江苏省吴县人,生于1905年3月24日。1929年1月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生物系。1934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昆虫学及经济动物学系,获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蚤类的研究,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贵阳医学院及福建医学院的柳支英、吴厚永、李贵真、王敦清、刘泉等的研究成果,获第四次(1989)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近年从云南西北部采到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三个新种,按Lewis(1973)的划分均属于偏远古蚤种团P.remota-group,其中两个新种分别以我国蚤类学家柳支英和李贵真两教授命名,以对他们多年来对我们指教和鼓励表示敬意。全部正配副模存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秦岭山区蚤类研究的第四报。 在秦岭采到的大量蚤类标本中,发现了一个形态构造十分特殊的标本。经研究认为,这个标本不但代表了一个新属新种,而且其形态上的某些重要特征甚至跨越了现有的科的水平。由于目前仅采到一个雄性标本(但标本正常且十分完整),为慎重起见,姑且按一新亚科新属处理。为了纪念作者们的导师柳支英教授在我国蚤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谨将新亚科、新属和新种命名为柳氏蚤亚科、柳氏蚤属和锥形柳氏蚤,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7.
<正> 代表们来自全国有关研究单位、医学院校、卫生防疫及军事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共103名。 会议收到有关蚊、蝇、蚤、蠓、白蛉等论文170余篇。 会上,王兆俊、陆宝麟、范滋德、柳支英四同志分别作了我国白蛉、蚊类、蝇类、蚤类三十年来研究成果和进展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我国若干蚤类幼虫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蚤类幼虫的研究开始于Laboulbene(1872)对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幼虫的描述。王敦清(1956)对国内常见的人蚤(Pulex irritan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猫栉首蚤、适存病蚤(Nosopsyllus nicanus)、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等7种蚤幼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柳支英(1957)描述了幼稚狭蚤(Stenoponia sidimi)(现核正为上海狭蚤S.shanghaiensis)幼虫形态;虞以新(1957)报道了麻雀脊蚤(即禽角叶蚤欧亚亚种的同物异名)(Ceratophyllus gallinae tribulis)幼虫;孙昌秀(1965)描述了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  相似文献   

9.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3):138-138,142
应《中国真菌学杂志》主编温海教授的邀请,国际著名医学真菌学研究专家、隐球菌与隐球菌病研究领域的先驱和权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子微生物学实验室主任K.J.Kwon-Chung教授于2006年6月2日来到上海,在上海长征医院就隐球菌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了专题学术交流。K.J.Kwon-Chung教授是国际知名的隐球菌研究专家,在Science,PNAS上均有多篇论文发表,发表SCI论文近200篇。  相似文献   

10.
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简称AMEM,《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Wiley合作出版。AMEM获"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支持,于2018年3月创刊,季刊,主编为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教授。  相似文献   

11.
正《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是以刊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前瞻性科研论文为主,面向广大医学及相关学科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者,介绍医学科研动态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主编黄从新教授。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医学精品期刊。收录或以《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为资料来源的数据库有: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网络信息源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暨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内外检索类期刊有: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荷兰医学文献》(EM)等。  相似文献   

12.
时光倾吐芳华,岁月如墨留香,三尺讲台,染苍苍白发,桃李满园,露美美笑靥。 2018年迎来了陈诗书先生九十华诞,借嘉年华诞之际,拟于9月1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227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二楼会议室举办庆祝活动,届时将邀请陈先生的所有学生弟子、好友和学术同仁参加。陈诗书先生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长达四十多年;创建了我国医学领域第一个分子生物学博士点,是我国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先驱者,于1992年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第一家“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曾任上海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担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化学杂志》、《生命的化学》、《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胃肠病学》等刊物编委,《肝脏》杂志特约编委;主编了《肿瘤与免疫》、《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及《医学生物化学》等专著和教材。 发表论文200余篇,曾主持国家863生物医药重点项目相关课题研究,并获得各种科技进步成果奖近20次。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研究生50多名,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多有建树。 会议同时将进行以肿瘤研究最新进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并邀请陈诗书教授的97级博士生现任康奈尔大学Jamies Jamison讲席教授钱书兵作“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报告,88级博士生现复旦大学分子免疫学教授朱乃硕作“肿瘤分子免疫治疗”的学术报告和98级博士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糜军作“肿瘤免疫异常的代谢调控机制”报告。欢迎学界好友和陈先生弟子共襄盛典、共叙恩情!期待您届时拔冗莅临!  相似文献   

13.
《动物学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级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我国动物学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为己任,并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进步服务。21年来,在各级领导和主办单位的关怀下,得到广大作者的支持,共出版正刊91期,增刊12期,发表论文1848篇。先后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表扬期刊;编辑部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期刊工作先进集体。1996年荣获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本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多次被列为动物学类核心期刊,在第3版中被确定为生物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1999年在40家生物类期刊中排名第28位,影响因子为0.161;2000年影响因子为0.311。先后被《BA》(《生物学文摘》)、《ZR》(《动物学记录》)、《CA》(《化学文摘》)、《AE》(《昆虫学文摘》)、《PЖ》(俄罗斯《文摘杂志》)以及《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中国水产文摘》、《中国林业文摘》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国内外有影响的文摘检索类刊物、数据库和光盘版所收录。本刊发行到国外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同时与美、日、德、意和新西兰等23个国家和地区75个单位进行交换。 本刊辟有研究论文、综述、简报、通讯、书评等栏目,主要刊登动物学领域各分支学科有创新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报告;结合本人研究工作,反映国际最新研究水平的综述;研究简报、快报;新书评介等。近年发表论文中,动物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分别占30%以上。 本刊读者对象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从事动物学研究、教学、资源和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有关人员。也是从事生命科学、医学、农林牧渔等方面科研、教学和生产的有关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刊自199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又由小16开改为大16开,增加了信息量,缩短了发表周期。2000 年1~6期平均发表周期为262天。本刊承诺,一般稿件可在10个月内发表,质量较高的稿件在3~6个月内发表。为利于国际交流,本刊鼓励作者用英文撰稿,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表英文稿件。欢迎境内外动物学工作者踊跃赐稿。 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4.
《动物学研究》2001,22(1):73
《动物学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级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我国动物学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为己任,并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进步服务。21年来, 在各级领导和主办单位的关怀下,得到广大作者的支持,共出版正刊90期,增刊12期,发表论文1832篇。本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多次被列为动物学类核心期刊,在第3版中被确定为生物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 所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1999年在40家生物类期刊中排名第28位,影响因子为0.161;2000年影响因子为0.311。先后被《BA》(《生物学文摘》)、《ZR》(《动物学记录》)、《CA》(《化学文摘》)、《AE》(《昆虫学文摘》)、《PЖ》(俄罗斯《文摘杂志》)以及《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中国水产文摘》、《中国林业文摘》及《中国 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国内外有影响的文摘检索类刊物、数据库和光盘版所收录。本刊发行到国外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同时与美、日、 德、意和新西兰等23个国家和地区75个单位进行交换。 本刊辟有研究论文、综述、简报、通讯、书评等栏目,主要刊登动物学领域各分支学科有创新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报告;结合本人研究工作,反映国际最新研究水平的综述;研究简报、快报;新书评介等。近年发表论文中,动物生态 学、进化生物学分别占30%以上。 本刊读者对象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从事动物学研究、教学、资源和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有关人员。也是从事生命科学、 医学、农林牧渔等方面科研、教学和生产的有关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刊自199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又由小16开改为大16开,增加了信息量,缩短了发表周期。2000年1~6 期平均发表周期为262天。本刊承诺,一般稿件可在10个月内发表,质量较高的稿件在3~6个月内发表。为利于国际交 流,本刊鼓励作者用英文撰稿,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表英文稿件。欢迎境内外动物学工作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5.
书刊评介     
本书的第一作者,伊奥夫教授是苏联当代颇有名望的蚤类专家,他从事蚤类研究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经验,同时也作出很大的成就和贡献。本书的第二作者斯卡伦教授也是具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蚤类专家。本书是他们总结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第五届编委会成立大会于 2 0 0 4年 1 0月 1 5日在北京举行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许根俊院士和承办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处长方伟岗教授参加了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们表示对本刊工作将继续给予全力支持和热切期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鬃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蠕形蚤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井元 《昆虫学报》1997,40(1):82-85
1992年3月,从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捕获的一只赤狐(Vulpesvulpeshoole)体上采得一批蚤类标本,经鉴定其中有一只雄蚤系鬃蚤属ChaetopsyllaKohaut,19O3,鬃蚤亚属ChaeopsyllaKohaut,1903的一新种,为了尊敬王敦请教授在我国医学昆虫学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和近年来对作者工作给予的热情指导,谨将新种命名为王氏鬃蚤ChaetoP-sylla仅方aeroPsylla)wangisP.nov,以表敬意。王氏鬃蚤ChaetoPsylla(ChaetoPs/la)wangi新种(图1~4)(鉴别特征:本新种与大熊猫鬃蚤Ch。topsyva仪X。topsylle)aju。nd。Jeu,WangetLi,1991”…  相似文献   

18.
蚤类幼虫分类的尝试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88,(3):326-331
自1872年Laboulbene,A.描述了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的幼虫形态以来,至今已过百余年。在此期间。各国先后有些学者虽描述了不同种类蚤幼虫形态,但总数不超过30种。与世界上已知蚤类数比,不到百分之一。在吸血医学昆虫幼虫的分类研究方面,蚤类则远远落后于蚊虫。究其原因,主要是蚤类幼虫多孳生在宿主洞穴巢窝内的浮土中。比如啮齿动物的窝巢,除了在平原地区或草原地带的洞穴容易发现之外,在山区或森林地带,鼠洞就难以找寻。即使找到洞口的位置,要挖到洞内的窝巢就更加困难。因此在采集上蚤类幼虫较蚊虫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19.
梯形二刺蚤 Peromyscopsylla scaliforma Zhang er Liu,是根据陕西省佛坪县2 记述,但无雌性(张金桐、柳支英,1985,动物分类学报 10(1):60—66)。1986年著者等在陕西省平利县获得该种标本11 7♀♀,现对雌性作首次记述。  相似文献   

20.
前中国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病理生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委医学专业组组员、卫生部高等教育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医学》、《中华血液学杂志》和《生理科学进展》编委、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病理生理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朱益栋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86年12月15日逝世,终年76岁。朱益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病理生理学和血液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是我国病理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11年1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