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亚马逊流域及其周边邻近的村镇,由于吸血蝙蝠的增多而造成人畜伤亡的事件不断见诸媒体。巴西东北部的马拉尼昂州在2个月内就有1300人被咬伤,23人死亡。吸血蝙蝠也攻击家禽家畜,造成狂犬病在禽、畜、人之中蔓延。  相似文献   

2.
翼手目动物(蝙蝠)的食性多样性丰富,其食物包括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植物果实、花、花粉、花蜜、叶片和血液等。其中,大约70%的蝙蝠主要以昆虫为食,而以血液为食的吸血蝙蝠只有3种,它们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的仅以血液为食的动物类群。因此,吸血蝙蝠是研究动物食性演化的重要模式动物。本文综述了吸血蝙蝠在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感觉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吸血蝙蝠食性特化的适应性特征。随着普通吸血蝠高质量基因组的公布,我们将有机会探究食性相关基因在吸血蝙蝠中的功能改变,阐明动物食性转变的分子机理。本文将为吸血蝙蝠和其它动物食性转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蝙蝠的食虫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晨4点钟,我从吊床上醒来时忽然发现自己身上到处是凝固的血迹,有的伤口还在流血。上帝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位亚马逊探险者日记中的一段。原来,他是遭到了圭亚那吸血编福的“暗算”。作者进一步记述到:“这类蝙蝠体型相对巨大,在人或其它动物熟睡时吸血有时直到后者死亡。吸血蝙蝠具有奇特的吸血本领,它们可以本能地辨别出熟睡的人或其它动物,一边扇动翅膀一边轻轻咬破袭击目标的皮肤。因为伤口极小,所以受害者感觉不到疼痛。于是,吸血编福便从这个小口不停地吸吮直到几乎飞不动为止。”早期到亚马逊探险的旅行家很多…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10日,在广西南宁地区马山县金伦洞捕到2只雄性印度假吸血蝠(Megaderma lyra:Megadermatidae,Chiroptera),分析其中的胃容物,发现有蝙蝠的残遗物,包括牙齿、后足、骨骼、毛发(棕黄色);未发现昆虫残遗物。通过对残遗物中牙齿(上颌齿式:2.1.3.3)的鉴定,与蝙蝠科鼠耳蝠属(Myotis)的齿式一致,因此确定印度假吸血蝠捕食了鼠耳蝠属的蝙蝠。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10日,在广西南宁地区马山县金伦洞捕到2只雄性印度假吸血蝠(Megaderma lyra: Megadermatidae, Chiroptera),分析其中的胃容物,发现有蝙蝠的残遗物,包括牙齿、后足、骨骼、毛发(棕黄色);未发现昆虫残遗物。通过对残遗物中牙齿(上颌齿式:2.1.3.3)的鉴定,与蝙蝠科鼠耳蝠属(Myotis)的齿式一致,因此确定印度假吸血蝠捕食了鼠耳蝠属的蝙蝠。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的犁鼻嗅觉系统 (VNS)主要感知信息素,而信息素在动物的生殖和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蝙蝠犁鼻器受体的分子进化,我们以已发表基因组的10种蝙蝠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蝙蝠犁鼻器受体V1R基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0种蝙蝠中都存在V1R基因。尽管在印度假吸血蝠和帕氏髯蝠中存在完整的V1R基因,但大部分蝙蝠中的V1R基因却都是假基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假吸血蝠中仅有的1个全长的V1R基因处于中性进化状态,揭示其犁鼻器很可能已经丧失功能;而帕氏髯蝠中3个全长的V1R基因都受到了强烈的净化选择,提示其犁鼻嗅觉功能仍然保留,这些结果和蝙蝠犁鼻器形态学研究和蝙蝠TRPC2基因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我们的研究表明大部分蝙蝠丧失了犁鼻嗅觉功能,而犁鼻器功能丧失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蝙蝠的食性     
蝙蝠属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第二个大的类群,共有950种,分为两个亚目(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19个科。在系统发生上,翼手类来源于古食虫类。它们本以昆虫为食(现在大多数仍食虫子),但在长期适应辐射的过程中,食性变得极为复杂,有些已经适应成依靠果、蜜、血或肉为食了。按其食物的类别大致可分为下列六类。一、食虫类种类最多,约有80%以上的蝙蝠种类吃虫或兼吃虫子。小蝙蝠亚目中除吸血蝠科(Demodontidae)的3种外,其他17个科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26日在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翠鼻峰一无名洞捕捉到1只雄性蝙蝠,体型中等,前臂长60.7 mm,体重21.4 g。耳大,椭圆形,两耳于前额上方约15%的高度相连,耳屏细长双叉;鼻叶较简单,后鼻叶椭圆形,顶部钝圆、两侧缘向外隆凸,中央具一条显著的纵形隆脊,隆脊下部与隆起的间鼻叶相接,间鼻叶呈三角形,顶部W-形,前鼻叶呈马蹄状,前端紧接吻部;无尾,第二指仅具第一指骨;上门齿缺失,上犬齿前后基部均有一较大的副尖,Pm3缺失,下颚第二前臼齿(Pm3)缺失。经鉴定,该蝙蝠为中国新记录——马来假吸血蝠(Megaderma spasma)。该文给出此蝙蝠的形态与头骨测量数据,并与国内分布的另一种假吸血蝠——印度假吸血蝠(M. lyra)进行了对比。标本保存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于2017至2019年对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翼手目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主要为日栖息地与夜栖息地调查、网捕调查,共调查到翼手目动物4科9属31种.其中,菊头蝠科1属7种,占比22.6%,蹄蝠科1属4种,占比12.9%,假吸血蝠科1属1种,占比3.2%,蝙蝠科6属19种,占比61.3%.31种蝙蝠的区系...  相似文献   

10.
蝙蝠的食肉性,食鱼性和食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食肉性食肉见于很多哺乳动物类群中。从概念上讲,食肉目是特化的适应这种食性的动物,它们介入食物链的各个水平;很多动物如狮子、虎和狠处于食物金字塔顶尖的位置。食肉性在天翼手目中似乎并不特别广泛。两种假吸血编蝠(Megadermalyra和Macrodermagigas)常捕食其它编蝠、小型啮齿类动物和小鸟,有时也吃蛙和晰蜴。研究发现新大陆叶口蝠科(Phyl-lostomidae)四种叶鼻蝙蝠(Phyllostomushasta-tus,VampyrumSpectrum,Trachopsclrrhosus和Ch。t0Pte。sauritus)也食肉。与假吸血幅科成员类似,这些偏福的食物由小型脊椎动物组成…  相似文献   

11.
2019年4月至12月期间,在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定期通过人诱、灯诱以及扫网法等方法采集吸血蠓,对公园内吸血蠓类进行生态监测,统计公园内吸血蠓类多样性、种类构成及其吸血行为.结果显示,公园内吸血蠓共有2属5种,不同月份吸血蠓组成不同.其中优势种为台湾铗蠓Forcipomyia taiwana(Shiraki),次优...  相似文献   

12.
肪刺螨(Steatonyssus Kolenati,1858)(=Ceratonyssus Ewing,1923)是脂刺螨科(Liponyssidae)中的一个属,这一属的螨系寄生于蝙蝠和鸟类体上的吸血螨。这种螨在寄主窝巢内的数目往往比在寄主体上为多。有时在鼠类或小型哺乳动物的体上偶尔可以检出。 关于这一属螨与人类虫媒性疾病关系的资料我们知道的很少,国外文献上亦很少记载。近年来我们在蝙蝠、麻雀和燕鸟等的窝巢内共采集有4种的肪刺螨,其中除游旅肪刺螨(Steatonyssus viator)已见于国外文献报告外,其余3种皆系新种。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蝙蝠掇趣     
蝙蝠是曾类动物唯一能真正飞翔的动物。它的前肢特别长,指间长有薄薄的飞膜,类似鸟的翅膀。由于它的前肢变为翼,因而动物学家给它取了个形象性的名字:翼手目动物。从湖盆及山洞发现的骨髂化石表明,蝙蝠至少在五千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就能飞了,它们可能由树上爬行的食虫类动物演化而来。在中国,蝙蝠标志着好运气、幸福、长寿。马来西亚的澎马浪岛上的居民,为向蝙蝠表示敬意而建立了一座庙宇。泰国人认为蝙蝠肉可冶气喘病,而西方人却怕蝙蝠。除两极外,世界各地共发现蝙蝠950多种,其数目多达数百亿。最大的蝙蝠产于马来西亚和印尼,叫马  相似文献   

14.
吸血蠓及其传播的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血蠓广泛分布世界各地,其危害不仅在于刺吸人畜等动物血液,而且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了解吸血蠓及其传播的疾病,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吸血蠓及蠓媒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了中国4种蝙蝠的G-带和C-带核型。大长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二倍染色体数目(2n)为36,常染色体臂数(FN)为56;马来假吸血蝠(Megaderma spasma)2n=38,FN=70;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2n=42,FN=64;皱唇蝠(Chaerephon plicata)2n=48,FN=54。通过C-带显示,除着丝粒异染色质外,在皱唇蝠的许多染色体臂内和马来假吸血蝠染色体的端粒处也有较多的插入异染色质,大长舌果蝠的基因组中既有臂内异染色质也有端粒异染色质。  相似文献   

16.
据巴西的一家媒体报道,近几个月来,帕拉州农村地区已有700多人遭蝙蝠袭击。继今年5月巴西北部帕拉州22人遭蝙蝠叮咬死亡后,6月帕拉州又有11人死于蝙蝠叮咬后出现的狂犬病……  相似文献   

17.
二齿新蚤的吸血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5,(2):188-194
本文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二齿新蚤吸血活动与环境温度、蚤龄、性别的关系。实验证明,幼蚤吸血最适温度为25℃左右,该温度下吸血率最高;成蚤在各种温度下,吸血率均接近100%。成蚤吸血率高于幼蚤。幼蚤雌蚤吸血率高于雄蚤,成蚤吸血率雄雌均接近100%。蚤吸血量与吸血时温度无关,威蚤吸血量大于幼蚤。雌蚤吸血量大于雄蚤。蚤的血液消化速度,高温时较低温时为快。在温度25℃以下时,成蚤消化速度较幼蚤为快;30℃以上时,成蚤与幼蚤消化速度相近。消化速度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8.
从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对玉林市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玉林市共有蝙蝠15种,隶属5科7属.其中东洋型种类有13种,占86.7%,季风型(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和南中国型(灰伏翼Pipistrellus pulveratus)各1种,分别占蝙蝠种类的6.67%.玉林市蝙蝠可分为3种栖息类型:菊头蝠属Rhinolophus、蹄蝠属Hipposideros和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a为洞穴型蝙蝠;犬蝠Cynopterus sphinx为树栖型蝙蝠;东亚伏翼和灰伏翼为房屋型蝙蝠.蝙蝠在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食虫蝙蝠捕食蚊、蛾等害虫,是控制害虫的有效天敌之一,食果蝙蝠对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造成一定危害.目前,由于栖息环境破坏和乱捕滥杀,蝙蝠种类和种群数量均有所下降,应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是典型的夜行性飞行哺乳动物,它们的歇息方式给人的印象是倒挂于屋顶、树枝、洞穴顶部的岩石上等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提出疑问:“倒挂着歇息的蝙蝠如何排便、排尿,而不弄脏自己身体?”。就此问题,我们对海南岛几种主要蝙蝠进行了行为观察,  相似文献   

20.
王雪丽  李珊  吕向阳  邹振 《昆虫学报》2022,65(4):512-521
吸血昆虫是可以传播病原微生物的一类节肢动物,包括蚊虫、白蛉、蠓、猎蝽、跳蚤等。由于其特殊的吸血习性,它们成为了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锥虫病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媒介载体。虫媒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面积广和危害重等特点,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还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针对虫媒传染病的药物匮乏以及虫媒病原对化学药物抗性的不断增加,阻断吸血昆虫的生殖成为控制虫媒疾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和20-羟基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 20E)在昆虫生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JH与胞内受体复合物Met/Tai结合后调控JH/Met靶基因表达,进而促进卵黄发生过程,为昆虫之后的吸血及产卵提供了必要条件;20E胞内受体为EcR/USP组成的异源二聚体,两者结合后激活下游基因表达,诱导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合成,为发育的卵巢提供营养。营养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以及氨基酸介导的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同样可以激活Vg合成,促进昆虫生殖;此外,营养信号通路与JH和20E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吸血昆虫发育和繁殖。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脂代谢等能量代谢过程是昆虫生殖过程中主要能量来源,可以满足吸血昆虫生殖发育不同阶段极高的能量需求。研究表明,JH和20E信号通路在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微小RNA在蚊虫这一类吸血昆虫中被证明与肠道微生物稳态、血液消化以及脂代谢等生理学过程密切相关,进一步影响了蚊虫卵巢发育。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测序技术的革新,吸血昆虫生殖调控机制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吸血昆虫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通过调控吸血昆虫生殖的方法以阻断病原传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