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一则关于游客冰面救助黑天鹅的视频在网上被大量转发,黑天鹅“反季节”繁育、黑天鹅是不是入侵种等话题也不断刷屏.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几只灰不溜秋的“丑小鸭”——黑天鹅宝宝憨态可掬地跟着爸爸妈妈在冰上蹒跚前行.突然,有一只小宝宝被冰面冻住了,它边挣扎边叫,可始终无法挪动,与父母越来越远.一位身挎照相机的游客赶忙上前,用手...  相似文献   

2.
木蜂Xylocopa作为蜜蜂科的一个重要类群, 用来研究昆虫社会进化早期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木蜂的营巢习性、 社会性行为和交配策略的研究进展。木蜂巢的建筑与巢内巢室的分布、 巢室的大小、 贮备蜂粮的效率和被寄生的敏感性等均有一定的关系。在筑巢地点, 随着木蜂种群数量的增加, 同种雌蜂之间的资源存在着竞争, 木蜂对巢室的守卫加强, 更多地表现为对同种雌蜂的守卫以及防御其他的天敌入侵。其社会多态性由独栖性向社会性演化, 主要表现为独栖性、 亚社会性、 半社会性、 共生性和准社会性等方式, 甚至同一种群内会出现不同的社会性行为。在交配策略上, 木蜂的雄蜂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具有适应交配和寻找雌蜂的进化特征, 并且具有复杂的领地行为。这些研究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木蜂的行为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进行更深层次的社会性蜂类演化进程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黑天鹅老师活动活动颈椎,拍打几下翅膀,迈着优雅的步伐走进教室,准备开始工作。让它感到疑惑和生气的是,今天居然没有一个同学按时到校上课。"瞧这帮调皮蛋儿都被我惯成什么样了,看来回头得好好教育教育!"黑天鹅老师自言自语。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黑天鹅老师二话不说,赶紧接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害虫行为调节剂是一种以嗅觉系统为靶标的绿色农药,在害虫的田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通常依赖一系列生物测定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发现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昆虫嗅觉功能数据的积累和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机器学习技术和分子对接为代表的2种基于计算机的药物虚拟筛选方法在害虫行为调节剂的先导化合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效率,减少了筛选的盲目性。本文系统综述了2种虚拟筛选方法及其在害虫行为调节剂先导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2种筛选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着无以数计的昆虫,它们以各种方式获取生存和繁衍。其中以植物为食的,被称作植食性昆虫,它们与植物存在着一种食与被食的关系,并且取食时表现出种种有趣的行为。 一、选择行为 植食性昆虫对取食植物的选择是经过长期适应并遗传下来的。尽管它们存在着狭食性和广食性的区别,有的能移取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但它们喜食的植物和喜食的程度仍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婴儿出生9个月就开始跟随母亲的视线接触外界社会活动,那么与人亲缘关系较近的灵长类,它们是否也拥有这种能力?凝视行为是否可以作为一种认知发育的行为指标?是否可以被测量并用于诊断?本研究选取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为观察对象,设置川金丝猴照片引导实验,运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不同年龄组的凝视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发现秦岭川金丝猴存在凝视现象,不同年龄组的行为发生方式存在差异,表明凝视行为可能是灵长类在早期就出现的一种发育行为。此研究方法可以为不同成长环境儿童的行为测量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工饲养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哈尔滨动物园一对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做了观测分析,统计在某个时间单位(如孵化期)及整个繁殖期各行为所占的比例,比较得出东方白鹳因性别、繁殖期阶段等不同因子在行为上产生的差异。结果表明,繁殖期笼养东方白鹳的行为及其时间分配主要为站立(4 9 4% )、繁殖(1 9 7% )、理羽(8 9% )、取食(6 4% )、修巢(5 7% )、打嘴(5 7% )、游走(4 3 % )等几种,各种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日节律。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之间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是不是需要改革回答是肯定的:需要。我们必须看到,四十年来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也必须看到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来,一些重大关系没有处理好,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重理科,轻文科;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少数学生,轻多数学生等的片面性。这样也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群众、脱离劳动的倾向,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基础教育广泛的适应性受到了制约,激烈的升学竞争把基础教育推上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轨道,使基础教育长期未能摆脱困境。“片追”不仅仅是某些教师、学生、家长的个人行为,而且已经发展为某些学校的行为,甚至是某些地区政府的行为。“片追”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根本上讲,一个是就业问题,一个是“跳农门”问题,因此,“片追”既  相似文献   

9.
蒋志刚 《生命世界》2007,(11):16-19
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正如人的基因、组织结构、生理活动与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织结构、生理活动相似一样,人类的行为也存在着动物行为的烙印,性行为也不例外。但是,人类在进化中产生了复杂的大脑皮层,  相似文献   

10.
新元古代奇异叠层石和凝块石中可疑的动物活动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瑞骥 《古生物学报》1999,38(3):291-304
在湖北保康马桥地区,新元古代神农架群石家冲组产出一套奇异的叠层石,凝块石和叠层石-凝块石联合体。其中叠层石具类似于食草和钻孔动物破坏的疤痕,通过对上述构造形态和特征分析,这些构造可能与后生动物的活动有关,但也不排除它们是非生物成因的可能。这些后生动物似乎已显示高度发育的行为。当前的资料表明,在凝块石构造与食草和钻孔动物生态效应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联系,在生物进化史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似乎仅是一  相似文献   

11.
穿膜肽是一类具有特殊穿膜功能的多肽分子,能携带其它分子甚至超分子颗粒穿膜进入细胞内部.早期研究认为,其进胞是一种无需受体、也不存在饱和状态的非经典胞吞行为.近年研究表明,其穿膜机制可能与其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有很大关系.现在,穿膜肽的穿膜过程称为巨型胞饮行为,它与传统的胞吞形式很相似.当然,还可能存在着其它的进胞方式而没有被证明或发现.关于穿膜肽的应用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在很多领域的研究都在进行并不断取得进展.不论是生物界还是医学界,穿膜肽都被认为将是一类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多肽分子.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的摄食行为及对栖息地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通过对标志高原鼠兔和达乌尔鼠兔直接观察的方法,对它们的摄食行为及栖息地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两种鼠兔的摄食行为链存在着明显趋同的行为程序时间系列。在摄食活动中,前者用于防御敌害的时间分配较多。而达乌尔鼠兔则花费更多的时间于采食。对小生境内的高大植株进行刈割,是高原鼠兔保持其防御视野开阔,降低被捕食风险的适应性策略;达乌尔鼠兔则善于利用栖息地内高大植株覆盖物作为它们的临时隐蔽所,以有效地躲避敌害。这表明它们具有反捕食的行为调控能力,也证明捕食风险强化了物种对栖息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与认知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无菌动物、细菌感染以及益生菌或抗生素干预等方式改变宿主的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的认知行为,包括学习和记忆能力。应激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会改变宿主的肠道微生物,进而影响宿主行为。同时在胃肠道疾病和某些非肠道疾病状态下也会伴随着宿主认知行为的改变。本研究将重点讨论在人类和动物研究中发现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如何影响大脑功能和认知行为。  相似文献   

14.
孟凡明  ;梁醒财 《昆虫知识》2009,46(6):985-991
假死行为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各个类群中。作为一种防御性行为,假死对于提高一些物种的存活率具有明显的适应性价值。文章从假死行为的功能、发生、发育及进化等4个方面综述昆虫纲假死行为研究的历史及现状,提出了假死行为是一种特殊拟态的观点,并对今后假死行为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昆虫知识》2009,(2):174-174
2009年2月6日的《Science》杂志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新发现:一种新果蝇的出现伴随着一种新胡蜂的出现。研究人员表示,近400年前将苹果引进美洲可能改变了一种果蝇的行为,其自身的改变又导致寄生于该果蝇的胡蜂的行为改变。这是一种生物多样性链式反应,一个物种的改变导致依赖其生存的物种相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鱼类亲代抚育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代抚育行为(parental care behavior)是指动物对其后代或其亲缘后代提供保护和养育的所有活动,属于本能行为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之中。鱼类在其为数不多的科中充分发展了几乎所有类型的亲代抚育行为,因而成为研究该行为的最佳物种之一。随着威廉斯原理(Williams’s Principle)的提出和应用,人们对鱼类亲代抚育行为的探索逐步由定性向定量发展,普遍认同了在鱼类进化中,雄性抚育模式得以占据支配地位的缘由并非是因为雄性在抚育活动中获得了较多的利益,而是由于在获取相同利益时雄性损失的未来投资成本较雌性低的观点。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在亲代抚育过程中存在着某种动态调整机制,其中四个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亲本所抚育的子代数量、亲本先前的投资、亲本与被抚育子代间的遗传关联度和亲本未来的交配机会。  相似文献   

17.
发声和鸣叫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传递信息的反应形式,它支配着动物个体间,种群间丰富多彩的机能活动。由于种群进化水平的不同,动物发声与鸣叫的行为机能也存有较大差异。有的动物甚为发达,有的则停留在较低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植物挥发物在昆虫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套作玉米Zea mays系统中植物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将为利用化学生态手段防治亚洲玉米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甘蔗分蘖期、玉米拔节期的叶片挥发物,并利用行为实验测定了20种化合物(5×10~(﹣3)、5×10~(﹣4)、5×10~(﹣5)、5×10~(﹣6) g/m L)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甘蔗和玉米的叶片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甘蔗分蘖期、玉米拔节期叶片中依次分离出49种、52种化合物,其中在甘蔗和玉米叶片中均存在的化合物有43种,甘蔗特有化合物有6种,而玉米特有化合物有9种。甘蔗和玉米的挥发物种类主要包括绿叶气味、萜类和脂肪族化合物(醛类、酮类、酸类、醇类、酯类、酰胺类和烃类),且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在甘蔗和玉米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均以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顺-罗勒烯、癸酸、二十七烷、二十九烷对初孵幼虫取食表现引诱活性,壬醛、壬酸、十四烷酸异丙酯、十六烷酸甲酯、二十四烷、二十八烷对初孵幼虫取食行为具有驱避作用。【结论】甘蔗和玉米的叶片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差异的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的取食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真菌中的群体感应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曼  邱健  宋水山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0566-0568
以胞间通讯信号分子介导的细菌群体感应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是非常普遍的。近年的研究表明,真菌中也存在类似于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调节分子,并且介导着真菌某些生理行为的调节。这一过程也称为真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文中简要介绍真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真菌群体感应系统作为抗真菌感染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飞翔能力帮助鸟类极大地扩展了生存空间,使其能够迅速移动来应对各种局部环境的变化。然而,个体发育早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使其极不适应环境,需要大量的亲本照顾。不同于哺乳类动物主要依赖母本行为,雄性鸟类表现出了大量的父本行为,诸如筑巢行为、孵卵行为和育雏行为等。针对这一系列行为及其调控机制,本文进行了归纳:1)筑巢行为常常伴随着雄性的求偶行为,睾酮对两种行为均有促进作用,加压素也促进筑巢行为。2)孵卵行为可以传递热量,保护和帮助子代发育;同时会刺激泌乳素释放,而泌乳素又会进一步促进孵卵行为;此时的睾酮水平下降。3)育雏行为与雏鸟的发育速度有关,晚成鸟需要更多的父本照顾;与孵卵行为的调控相似,泌乳素升高,睾酮降低;孕酮也参与调控父本行为。4)环境压力通过影响皮质酮和泌乳素水平的变化,调节鸟类的父本行为。综上,在鸟类父本行为形成和表现过程中,睾酮和泌乳素先后发挥着主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然而,在神经内分泌水平上,研究非常缺乏,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