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锌-α2-糖蛋白(zincα2 glycoprotein,ZAG)是一种新的脂肪因子,它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ZAG与体脂存在一定的联系:恶病质患者体脂减少,血清ZAG浓度显著升高;肥胖患者体脂增多,血清ZAG水平比正常人低;在一些疾病状态下ZAG表达上调,引起体脂下降。本文就不同状态下体脂与ZAG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持续性运动训练(CT)与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HIIT)对正常和肥胖大鼠血清和肝脏FGF21蛋白含量及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饲料及45%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以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体重增加20%为肥胖造模成功标准。将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安静组(LC)、正常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LHI)、正常持续性运动训练组(LCT),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肥胖安静组(OC)、肥胖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OHI)及肥胖持续性运动训练组(OCT),每组10只,运动干预组大鼠进行8周不同方式负重游泳运动训练干预,末次运动干预间隔24 h后取血液检测血清炎症因子、FGF21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脂质含量、脂代谢酶含量及FGF21表达水平。结果: 与LC组比较,OC组大鼠体重、血清炎症因子、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增高(P<0.05),LHI组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LCT组肝脏FGF2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OC组比较,OHI组大鼠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CPT-1β、β-HAD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OCT组大鼠肝脏LPL、FAT/CD36酶含量显著增高,血清、肝脏FGF21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两种运动方式均能降低正常、肥胖大鼠体重及肥胖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现象,其中HIIT上调线粒体脂肪氧化水平,显著降低正常、肥胖大鼠肝脏TG含量,而CT通过提高正常、肥胖大鼠肝脏FGF21蛋白表达及血清FGF21水平,促进肝脏摄取脂肪酸,对缓解肥胖大鼠肝脏脂质沉积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手术(duodenal-jejunal bypass surgery,DJB)动物模型,观察术后GK大鼠胰岛素抵抗情况的变化,研究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雄性GK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DJB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后3、6和9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动物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钳夹实验结束后1周,检测肝脏Gc K、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情况以及骨骼肌细胞膜GLUT4含量变化。结果术后3周和6周,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脏Gc K、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9周,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肝脏Gc K表达量DJB手术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DJB手术后3、6和9周,DJB手术组骨骼肌细胞膜GLUT4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JB手术改善血糖的水平是通过改善体内肝脏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通过调节糖代谢酶的表达,进而提高肝脏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在实验周期内,DJB手术对于骨骼肌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未发现有明显改善,提示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是否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损伤。方法:应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27.5 mg/(kg·d)腹腔注射法制备T2DM大鼠模型。将32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T2DM组、α-硫辛酸组、Compound C(AMPK抑制剂)组和α-硫辛酸+Compound C组,每组各8只。另8只健康Sprague-Dawlay(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α-硫辛酸注射液100 mg/(kg·d)腹腔注射,Compound C 20 mg/(kg·d)腹腔注射,药物干预共持续8周。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肝脏质量指数;进行光镜、电镜观察;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AMPK、p-AMPK、mTOR、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大鼠肝脏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水平均升高(P均<0.05);肝组织结构损伤,脂肪变明显;肝脏组织中p-AMPK表达显著减少(P<0.05),p-mTOR表达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制备类似人类Ⅰ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取40只SD雄性大鼠分糖尿病组28只及正常对照组12只,糖尿病组28只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STZ65mg.Kg-1,建模成功后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各取糖尿病组7只及正常对照组3只摘取大鼠眼球,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1、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Ang-1、VEGF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的染色均为阴性,Ang-1在1、2、3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界膜、内核层及散在血管旁周细胞及Mǔller细胞中呈阳性表达,4周时呈阴性染色反应,Ang-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1周阳性率约为39.5%,2周阳性率约为59.7%,3周阳性率约为78.9%,4周阳性率约为19.0%。VE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1周阳性率约为38.6%,2周阳性率约为54.3%,3周阳性率为78.9%,4周阳性率约为42%。结论:Ang-1、VEGF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形成中起到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在不同受压时间点大鼠压力性损伤局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3期压力性损伤慢性难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受压3 d、5 d、7 d、 9 d组( n=8 ),使用磁铁压迫法建立3期压力性损伤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皮肤组织HIF-1α、VEGF、KDR蛋白表达;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①HE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受压组大鼠表皮逐渐增厚,血管数量不断减少,胶原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增加。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受压3 d组大鼠皮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受压5 d、7 d和 9 d组大鼠皮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WB结果和免疫组化结果一致。③WB结果显示:受压3 d、5 d和7 d组大鼠皮肤组织中HIF-1α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或 P<0.05);4组受压组大鼠皮肤组织KDR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HIF-1α介导的VEGF和KDR蛋白表达减少引起组织血管生成减少可能是3期压力性损伤慢性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苏子油高脂饮食对肥胖大鼠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VLDL)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造模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high fat group,HF)给予高脂纯合日粮诱发肥胖大鼠模型;干预期:将肥胖大鼠随机分为4组:持续高脂组(consistent high fat group,CHF)和三个苏子油(perilla oil,PO)替代组,根据PO替代CHF中猪油比例的不同将替代组分为20%PO、50%PO、100%PO,4周后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yglyceride,TG)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脏VLDL合成关键蛋白微粒体甘油三脂转运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MTP)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肝脏Mtp、Apob mRNA表达。结果肥胖大鼠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NC组,并且有严重的脂肪沉积,肝脏MTP和APOB的mRNA、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干预4周后,与CHF组相比,各PO替代组大鼠血清TG水平明显降低,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肝脏脂肪沉积有明显改善,并且肝脏MTP和APOB的mRNA、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不同比例PO替代均能促进肥胖大鼠肝脏VLDL合成与分泌,改善肝脏脂肪沉积,并且PO促进Mtp mRNA、蛋白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mRNA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髓鞘上的定位及其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方法,分析β-1,4-GalT-Ⅰ在小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水平。将RT-PCR扩增的β-1,4-GalT_I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中。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Ⅰ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的方法,分析β-1,4-GalT-ⅠmRNA在正常和损伤大鼠坐骨神经的定位及其表达变化。结果检测到β-1,4-GalT-Ⅰ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中有表达,并在坐骨神经损伤后1~2d内表达最高,随后表达下降。结论提示β-1,4-GalT-Ⅰ可能在周围神经最主要的胶质细胞一施万细胞中表达,并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变化,这样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Ⅰ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钴-原卟啉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钴-原卟啉灌(50mg/kg)胃处理后,建立液压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三步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区域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测定损伤周边区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HO-1均无表达;模型组脑损伤区域的HO-1阳性细胞数为(3.45±047);实验组12h、24h、3d和7dHO-1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9±1.35)、(10.62±1.88)、(12.4±1.57)和(10.99±2.42)。正常组、假手术组脑损伤周边区脑含水量分别为(78.7±0.4)%和(78.6±0.7)%;模型组脑含水量(89.3±0.3)%;实验组12h、24h、3d和7d脑含水量分别为:(83.1±0.3)%、(83.6±0.6)%、(83.9±0.4)%和(83.2±0.3)%。结论:钴-原卟啉(CoPP)能够诱导大鼠脑损伤区域HO-1的表达,减轻脑损伤周边区域的水肿程度,故钴-原卟啉对大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探讨TGF-β1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腹腔内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4天、1周、2周、4周、6周、8周分别检测血清ALT、AST、ALB的变化,同时取肝组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采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结果 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TGF-β1 mRNA在对照组大鼠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4天~1周时,TGF-β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4周时达高峰.6~8周较4周时显著下降(P均<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8周较6周时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 mRNA表达与肝纤维化病程呈正相关(P<0.01).结论 TGF-β1 mRNA在正常SD大鼠肝脏中有表达,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表达增加,与大鼠肝脏病理分期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锌α 2-糖蛋白(ZAG)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可溶性糖蛋白,是Ι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Ι)家族中的一员。ZAG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癌可能的生物标志物,由于它的氨基酸序列与脂质动员因子(LMF)高度同源,因此它被认为是一个新的脂肪因子。它的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在人体内能够发挥重要的功能。ZAG刺激脂肪细胞的脂质分解,并导致一些高分化癌症中脂肪的大量损失。本文主要从ZAG的基因结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GMB1)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注射致急性肺损伤(ALl)大鼠肺组织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HMGB1在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注射手段建立ALl大鼠动物模型,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HMGB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肺组织有少量HMGBlmRNA表达,遭受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注射打击后,HMGB1mRNA表达迅速升高,至ALI24h达最高峰,随后有所下降,ALl各组大鼠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大鼠肺组织有一定水平HMGBlmRNA的表达,遭受失血性休克及内毒素注射打击后,HMGBlmRNA表达异常增高,可引起过度炎症反应,从而促进ALI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磷脂酶PLA2-ⅠB在正常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类型,检测PLA2-ⅠB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Northern印迹验证PLA2-ⅠB在小鼠胃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原位杂交明确PLA2-ⅠB在正常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类型;利用反转录PCR检测14例人胃癌组织中PLA2-ⅠB的表达情况。结果:PLA2-ⅠB主要表达在小鼠腺胃的主细胞;与癌旁相比,PLA2-ⅠB的表达在93%的人胃癌标本中显著下降。结论:磷脂酶PLA2-Ⅰ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4.
锌α2-糖蛋白(ZAG)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可溶性糖蛋白,是I 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家族中的一员.ZAG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癌可能的生物标志物,由于它的氨基酸序列与脂质动员因子(LMF)高度同源,因此它被认为是一个新的脂肪因子.它的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在人体内能够发挥重要的功能.ZAG刺激脂肪细胞的脂质分解,并导致一些高分化癌症中脂肪的大量损失.本文主要从ZAG的基因结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利用肥胖患者血液和肥胖动物模型研究Fas凋亡抑制分子FAIM 1与单纯性肥胖的关系,为揭示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分子机理和诊治肥胖提供新的实验基础。检测4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和17例正常者血液白细胞的FAIM 1蛋白的表达量,分析FAIM 1与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揭示FAIM 1与单纯性肥胖发生、发展的内在关系,利用高脂饲料建立肥胖模型,并测定肥胖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和血糖水平;造模成功的肥胖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禁食12h,麻醉心脏取血,分析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取肥胖组和对照组大鼠的附睾脂肪垫和肾周脂肪,分析重量变化;取肥胖组和对照组大鼠,利用Western-blot检测FAIM 1及胰岛素受体β(IRβ)的表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者相比,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液白细胞的FAIM 1表达量平均减少36.4%;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分别增加37.1%、25.6%和39.1%,而HDL-C则降低33.3%;肥胖组大鼠附睾脂肪垫和肾周脂肪分别是对照组的1.85倍和2.24倍;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大鼠肝脏FAIM 1、IRβ的表达量分别降低45.9%和32.6%,与临床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FAIM 1表达与单纯性肥胖发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FAIM 1可成为单纯性肥胖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介紊-18(Interleukin-18,IL-18)在被动吸烟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和COPD模型组.应用单纯被动吸烟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香烟烟雾暴露时间为6个月.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 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的IL-18浓度,用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BALF中IL-18 mRNA的表达水平,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8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COPD模型组血清和BALF中的IL-18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2.COPD模型组BALF中IL-18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3.COPD模型组肺组织中IL-18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被动吸烟诱导的COPD大鼠外周血和肺部均高表达IL-18,提示IL-18在吸烟所致的COPD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脂代谢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diet-induced obesity,DIO)大鼠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脂肪含量30%的高脂饲料饲喂雄性SD大鼠25周,观察大鼠体重、Lee’s指数、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成模大鼠肝脏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酶(FAS)、激素敏感酯酶(HSL)以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变化。结果高脂饲料饲喂6周后,DIO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均显著增加;25周后肝脏脂肪异常蓄积,出现中重度脂肪肝,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肝脏中ACC、FAS和HSL表达显著增加,SREBP-1c表达水平达到正常组的2.56倍,两组间差异极其显著。结论成功建立了DIO大鼠模型,通过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阐释了营养性肥胖的发生与脂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SREBP-1c,ACC,FAS和HSL参与了DIO的形成,从而初步揭示了脂代谢变化与营养性肥胖的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肾阳虚证病理改变及淫羊藿总黄酮的作用及其机理,为开发药物的临床新用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大剂量外源糖皮质激素建立肾阳虚大鼠动物模型,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CaM mRNA的表达,以及淫羊藿总黄酮对其的影响.结果:肾阳虚大鼠下丘脑、肾上腺CaMmRNA水平升高,垂体组织CaM mRNA水平没有显著变化,淫羊藿总黄酮能够降低下丘脑组织CaM mRNA水平,但对肾上腺影响不显著.结论:大鼠肾阳虚证时下丘脑中CaM mRNA水平升高,淫羊藿总黄酮可使其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ECK蛋白、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肝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转移抑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第二代通用型二步法监测系统(PV-600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肝母细胞瘤组织和15例正常肝脏组织及10例肝脏良性肿瘤组织中RECK、MT1-MMP的表达情况。结果:肝母细胞瘤组织RECK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8.6%);MT1-MMP肝母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54.3%),并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远处转移的发生而增高(p<0.05);二者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RECK和MT1-MMP在肝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ECK和MT1-MMP在肝母细胞瘤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和Sirt2在高血压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及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研究了腹主动脉窄缩诱导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大鼠胸主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缝隙连接蛋白-43、Sirt1和Sirt2,以及细胞增殖标志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变化;观察Sirt1和Sirt2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大鼠VSMCs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及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缝隙连接蛋白-43、TGF-β1、Sirt1和Sirt2的表达及细胞增殖较正常大鼠均明显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了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和增殖,Sirt1与Sirt2的抑制剂Salermide有效抑制了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结果表明,高血压通过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来诱导VSMCs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和细胞增殖,而Sirt1和Sirt2可能在其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