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与人类1型糖尿病相似的C57小鼠糖尿病模型,研究建模剂量和成模率。方法:将32只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和实验组(B)。实验组(B)可分为低、中、高剂量组(50 mg/kg、70mg/kg、90 mg/kg)(n=8)。两组都喂普通饲料1周后,B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STZ,测定注射前、注射后1周、2周、3周、4周、5周的空腹血糖和体重,观察小鼠饮食、饮水和排尿情况。STZ注射第3周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结果:给药前A、B组体重和血糖无显著差异,给药1周后,B组饮水量和进食量明显增加,体重减轻。C57小鼠用药2周后,中剂量组达到建模标准,成模率75%。各剂量组均出现了糖耐量异常。结论:诱导建立C57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方法是连续5日腹腔注注射STZ,适宜剂量为70 mg/kg。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市一实验动物生产单位购入近交系C57BL/6J(B6)和封闭群ICR(3周龄)小鼠,分别以高脂饲料、高脂饲料-3%果糖饮水(实验组)和常规饲料(对照组)喂养6周,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mg/kg体重),然后以相应饲料继续喂养4周。每周测定小鼠体重,于注射STZ前和注射后每周测定非空腹血糖浓度。研究显示,无论是否补充果糖饮水,B6对照组体重显著高于实验组,而相应周龄的ICR小鼠,实验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两品系小鼠实验组间体重无差异。注射STZ后,B6实验组血糖浓度均没有达到糖尿病小鼠非空腹血糖浓度的成模标准(11mmol/L),而ICR实验组血糖浓度均达到并超过糖尿病小鼠非空腹血糖浓度的成模标准。研究表明,无论补充果糖与否,ICR小鼠均能成功建模,而B6小鼠建模均失败。因此,ICR小鼠仍是目前应用高脂饲料-STZ联合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中经济、有效的候选动物,而B6小鼠在体重和血糖浓度上的异常表现很可能是其遗传背景变化的结果,这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一次性注射高剂量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小型猪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中华实验小型猪耳缘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150 mg/kg,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10 min、30 min、90 min、第1天、第2天、第3天和第7天空腹采集静脉血,动态监测空腹血糖,并利用静脉糖耐量实验和C肽释放实验对模型进行鉴定。结果给药后第1天开始,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并始终维持在16.7~20.6 mmol/L的浓度范围,达到糖尿病标准;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和C肽释放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体积分数50%的葡萄糖1 h后模型猪血糖浓度高于11.1 mmol/L,2 h后未能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而胰岛素和C肽在注入葡萄糖后基本未发生任何反应,始终保持痕量水平。结论一次性静脉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能够成功建立1型糖尿病小型猪模型。  相似文献   

4.
链脲佐菌素诱导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方法设置共同的正常对照组,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和高剂量组(65 mg/kg);②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55 mg/kg),与①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③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和两次给药组,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①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②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③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T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结论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选用中剂量给药及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大鼠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维持时间较长。在动物实验中OGTT比空腹血糖监测更有诊断意义,不易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4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HF),9只,高脂饲料喂养。(3)糖尿病模型组,根据高脂喂养时间差异和STZ剂量不同设计了3种模型制备方法:A组,9只,高脂喂养满4周,注射STZ 30 mg/kg;B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20 mg/kg;C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30 mg/kg。所有大鼠于48h、2周和4周后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评价成模率和血糖波动情况。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形态学特点,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糖尿病C组血糖显著升高,成模后2周血糖下降,4周后又上升到基线水平,成模率100%。糖尿病A组、B组在4周后血糖逐渐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成模率分别为55.6%、11.1%。C组与HF组相比,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P<0.01)。β细胞内胰岛素水平下降39.3%(P<0.01),胰岛内β细胞所占比例下降了79.2%(P<0.01),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减少19.2%(P<0.01),α细胞升高了1倍(P<0.01)。结论高脂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STZ(30 mg/kg)制备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高,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氧嘧啶(alloxan,ALX)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新西兰兔1型糖尿病模型的差异,探讨建模的最佳方法。方法 70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实验组56只,又随机分为ALX和STZ两组,每组28只,采用两次给药,第一次剂量为100 mg/kg,48 h后第二次给药,剂量为120 mg/kg;对照组C组14只,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监测空腹血糖、尿糖、尿酮、空腹体重、饮水量、排尿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一周后ALX组和STZ组成模率分别为71.43%和64.26%,死亡率分别为25%和17.86%,两组之间比较成模率及死亡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血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X与STZ分两次给药均可诱导稳定的兔1型糖尿病模型,从成模率、死亡率及建模成本综合考虑,ALX是建立兔1型糖尿病模型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9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普通饲料喂养+缓冲液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缓冲液(H.E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5mg/kg链尿佐菌素组(H.E+3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4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55 mg/kg STZ组)及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6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诱导胰岛素抵抗,继之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体重、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常规饮食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各组大鼠出现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不同剂量STZ注射,H.E+45 mg/kg STZ组成模率最高且无自愈现象。结论:通过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出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45 mg/kg为STZ理想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建立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后大鼠心肌和胰腺的病理学变化。用STZ 50 mg/kg、55 mg/kg、60 mg/kg 3种剂量单次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以柠檬酸三钠-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作为对照。72 h后,测空腹血糖及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3周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和心肌形态学变化,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改变。OGTT和空腹血糖显示3组存活大鼠糖尿病均成模;3周末,50 mg/kg和55 mg/kg剂量死亡率为25%;60 mg/kg剂量高,达到75%;HE染色显示55 mg/kg剂量组大鼠胰岛明显萎缩,轮廓不清晰,胰岛细胞数量少,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大,并有炎症细胞浸润;50 mg/kg组胰岛和心肌也有变化,但无55 mg/kg组明显。心肌Masson染色显示55 mg/kg组心肌内胶原组织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分布不均。55 mg/kg剂量的STZ单次注射大鼠腹腔,造模3周可以建立较明显的DCM模型,可为DCM的组织病理学和实验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A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B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健康者50例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三组的IAA、ICA及GADA,比较三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A组空腹血糖为(10.12±3.68)mmol/L,B组空腹血糖为(11.23±3.26)mmol/L,A组和B组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C组(4.35±1.42mmol/L)(P0.05),但A组和B组的空腹血糖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的IAA、ICA及GADA单独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且A组的IAA、ICA及GADA单独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IAA、ICA及GADA联合检测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IAA、ICA及GADA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对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已确诊为II型糖尿病患者408例,根据空腹血糖浓度(FPG)分为三组:(A组,FPG8.0 mmol/L;B组,8.0≤FPG11.0 mmol/L;C组,FPG≥11 mmol/L),检测三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进而对其肝功能损害及血脂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与A组及B组相比较,C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更为严重,表现为:肝酶显著升高(P0.05);胆红素显著升高(P0.05);球蛋白显著升高(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异常(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I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其血糖浓度升高可造成肝功能损伤及血脂异常,血糖监测及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禁食与非禁食处理对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变化的影响,分别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3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5周,于第5周末采取禁食与非禁食处理,16 h后分别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100 mg/kg体重或相应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于第5周末(禁食前)和注射后3周测定非空腹血糖浓度.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注射STZ前禁食组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达到并超过糖尿病小鼠非空腹血糖成模标准(11mmol/L).高脂饲料注射STZ前非禁食组血糖水平表现为缓慢持续升高,其余各组血糖水平均低于糖尿病小鼠非空腹血糖成模标准.结果 表明,高脂饲料联合STZ诱导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变化是有效的,但注射STZ前的禁食处理不是必需的;单纯注射STZ同样可以诱导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但注射前的禁食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研究提供合理的平台.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血糖、胃排空、小肠传输速率.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现糖尿病症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肠传输速率显著慢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10周后能成功诱导出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雌性小鼠在高脂饲料(HFD)-链脲佐菌素(STZ)联合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中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以高脂饲料、高脂饲料-果糖饮水(HFDF)和常规饲料(对照)喂养3周龄的封闭群ICR和近交系C57BL/6J (B6)小鼠6周后,HFD和HFDF组腹腔注射STZ,对照组注射相应体积柠檬酸钠溶液,然后分别以相应饲料继续喂养6周.每周测定小鼠体重,于注射前1周和注射后1~4周测定非空腹血糖浓度.结果 实验结束时各组小鼠体重较初始体重均显著增加.ICR小鼠HFD和HFDF组体重与对照组S无差异,HFD与HFDF组间也无显著变化.虽然B6小鼠HFD与HFDF组体重组间差异不显著,但两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STZ后1~4周,两品系小鼠HFD与HFDF组血糖水平没有显著升高,组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且均没有达到2型糖尿病小鼠成模非空腹血糖标准(11 mmol/L).结论 果糖饮水不能促进高脂饲料诱导的育肥作用,而雌性小鼠也不是HFD-STZ联合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特征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SpragueDawley(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代谢特征、病理学以及胰岛分子生物学变化。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Fatchow,HE)9只,高脂饲料喂养,为普通饲料中添加20%脂肪(猪油和蛋黄粉各50%)和20%蔗糖。(3)糖尿病组(DM)18只。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40mg/kg)。所有大鼠做灌胃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胰岛素表达量,RT-PCR测定胰腺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FINS)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HE组大鼠(P<0.01),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胰岛β细胞吸光度(A)显著低于高脂组大鼠(P<0.05),降低11.6%。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区占胰岛百分比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HE组,分别下降31.9%(P<0.05)和43.1%(P<0.01)。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E组(P<0.05)。STZ注射后48h(基线值)大鼠FBG水平的分布情况为A组(FBG<10.0mmol/L)占7/18;B组(FBG10~19.9mmol/L)占5/18;C组(FBG≥20mmol/L)占6/18。STZ注射后9d的OGTT结果与基线值相比,B组OGTT值总体变化最小,A组FBG的变异最大,达到25%。结论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模拟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血脂异常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SD雄性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按25mg/g体重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3d后,行糖耐量实验,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第4周再两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喂养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链尿佐菌素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复制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4周龄昆明白小鼠腹腔内单次注射白消安来制作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鼠模型。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A、B、C组注射白消安的剂量分别是30 mg/kg4、0 mg/kg5、0 mg/kg体重,D组为对照组。注射后每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注射白消安后的20 d3、0 d4、0 d称量睾丸重量、测定血常规、制作并观察睾丸组织学切片、统计曲细精管的中空率。结果 A、B、C、D组的死亡率分别是25.00%3、1.58%、80.00%、0.00%,注射白消安后30 d各组小鼠曲细精管中空率分别是45.25%、75.25%、1.50%、0.00%,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内单次注射30 mg/kg或40 mg/kg剂量的白消安,死亡率较低(25.00%、31.58%),30 d后曲细精管中空率较高(45.25%7、5.25%)、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适合做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脐带血干细胞对兔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雌雄各半,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成5组,其中6只在兔的胰腺内注射脐带血干细胞5×10~5个(A组),6只向胰腺背动脉内注入脐带血干细胞5×10~5个(B组),6只经耳缘静脉输注脐带血干细胞5×10~5个(C组),6只在腹腔内多处注入脐带血干细胞5×10~5个(D组),其余6只向腹腔内注射相同体积的PBS液作为对照组(E组)。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以上5组白兔均培养观察4周,每天监测白兔血糖,每周测血浆胰岛素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血糖值及胰岛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及B组在移植后血糖逐渐下降,胰岛素水平逐渐上升,第4周末,血糖降至(6.80±0.64)mmol/L和(6.78±0.57)mmol/L,胰岛素水平逐渐回到正常分别为(25.60±1.47)m U/L和(25.55±1.52)m U/L,与E组(21.77±2.70)mmol/L和(3.80±0.41)m 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血糖较前下降,至第4周末血糖及胰岛素均未回正常水平,分别为(9.97±1.19)mmol/L和(15.82±1.05)m U/L,D组仍维持高血糖状态,血糖水平为(21.00±1.99)mmol/L,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3.77±0.31)m U/L,与E组(21.77±2.70)mmol/L和(3.80±0.41)m 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4周A、B两组胰腺组织形态得到明显改善,C组部分改善,D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将脐带血干细胞在胰腺、胰腺背动脉注射及耳缘静脉输注进行移植,可以明显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其中,胰腺和胰腺背动脉注射效果优于耳缘静脉输注,腹腔内移植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异搏定对四氧嘧啶损害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英杰  于吉人 《生理学报》1992,44(2):209-214
本工作用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造成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若预先由腹腔注射异搏定(40mg/kg)则可使大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不产生糖尿病,注射四氧嘧啶后48h,血糖浓度的平均值由22.93±1.37mmol/L下降到8.79±0.83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到,经过异搏定处理的糖尿病大鼠,在注射四氧嘧啶后的48h,其胰岛素分泌功能较未经异搏定处理的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恢复。组织学切片也显示,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颗粒的含量在异搏定处理组较单独四氧嘧啶处理组明显增多。上述结果表明,预先注射异搏定能减轻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造成的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空腹血糖(FPG)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门诊确诊的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P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 A1c。取Hb A1c7%为A组;Hb A1c7-10%为B组;Hb A1c10%为C组,将与其相对应的FPG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2例总体FPG(8.96±3.54)mmol/L;Hb A1c(7.87±2.16)%,r(总)=0.777684;其中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A组66例,FPG(6.82±1.06)mmol/L、Hb A1c(6.17±0.50)%,r(A)=0.33668(P0.05);B组62例,FPG(9.16±2.35)mmol/L、Hb A1c(8.15±0.95)%,r(B)=0.40925(P0.05);C组24例,FPG(14.34±4.56)mmol/L、Hb A1c(11.83±1.67)%,r(C)=0.43877(P0.05)。其Hb A1c与FPG的结果分析显示,随着FPG水平增高,Hb A1c也相应升高,二者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糖和Hb A1c对糖尿病的治疗、预后判定具有显著意义,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建议定期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急性肝衰竭(AHF)模型建立方法.方法:36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①改良药物手术诱导组(A组,n=12),先用D-氨基半乳糖(D-Gain)和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同时加用乳果糖,注射后2h以氟烷作为麻醉剂,切除约50%肝脏组织.术中经肝静脉注入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10ml/kg体重;②传统手术诱导组(B组,n=12),切除约95%肝脏组织,术中不行肝静脉穿刺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③药物诱导组(C组,n=12),用D一氨基半乳糖(D-Gain)和脂多糖(LPS)一次性腹腔注射.比较建模死亡率、建模后24h兔存活率、血谷丙转氨酶(ALT)、血氨(NH3)、总胆红素(TB)和血糖(BS).结果:B组手术死亡率高于A组死亡率(41.77%vs0%),A组、B组兔建模成功后24h存活率及C组兔建模成功后72h存活率分别为0%,0%,25%,A组ALT和NH3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TB和BG水平低于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通过改进的50%肝切除术可建立较理想的兔AHF模型,以氟烷作为麻醉剂,药物诱导注射同时加用乳果糖,术中经中叶肝静脉注入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可减少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